王永剛
進入黃梅天,看雨是一種別樣的感覺。放眼望去,鱗次櫛比的老房子,在雨霧的飄拂下,像一幅流動著的水墨畫。
梅雨季沒來之前,哪家蓋房子或者打家具,母親就會去討要些木屑花,等到下雨天時,把木屑花鋪撒在路上,這樣走在路上就不會打滑。換洗下來的衣服不能晾出去曬,只好在屋內陰干,可穿在身上總有一種濕軟的感覺,聞不到經(jīng)太陽曝曬過干爽的味道。而那些被深鎖起來的冬衣冬褲、被褥被套、整卷的老布,如果不及時采取預防措施,很容易滋生霉菌。在衣物里放入樟腦丸,可以有效地防霉防蛀,但母親更喜歡用天然的香樟木。找一段香樟木,交給街上的老木匠,很快變成一個個香樟木球,再把它們放置衣物里,這樣就不怕黃梅天了。香樟木氣味易揮發(fā),等用上幾個月后,需要把木球取出,用砂紙在表面打磨一下,就能反復使用。老工匠還幫母親制作了牡丹、魚等一些吉祥的雕飾掛件,把它們掛在衣櫥里。每當打開衣櫥,聞著濃烈的樟木香氣倍感清涼,但我對那些雕飾掛件總有幾分疑惑,不明白母親為何要長年把它們掛在里面。隨著自己閱歷的增長,慢慢也有所了悟。母親那些衣物雖不是什么綾羅綢緞,卻是當年的嫁妝或者平時的摯愛,在缺衣少食的年代,能安然度過梅雨季,對她而言無疑是一種富足。
出梅后,沿街走一圈,總會看到好幾家主婦忙著在門前擺放桌椅,翻箱倒柜把衣物拿出來晾曬。黃梅天防霉,更要注重身心防霉,平時懶惰的主婦,眼睜睜看著米囤里的米被蟲蛀,日后不但飛蛾滿天,連煮的飯都不香。而勤快的主婦,此時正忙著把醬缸搬出來,洗凈擦干后準備曬醬。醬是江南人民餐桌上的一道傳統(tǒng)美味,醬菜、用醬烹炒菜肴,一日三餐都離不開醬,而黃梅天正是上天賜予人們做醬的最好時機。把黃豆或者蠶豆煮爛,同面粉一起和成團,切成大小一樣的方塊,裝入竹匾和篩子里,蓋上麥草,放在陰涼處等待奇跡的出現(xiàn)。經(jīng)過一個梅雨季,你會發(fā)現(xiàn)醬糕由令人惡心的黑綠色,慢慢變成誘人的金黃色,那種激動的心情,就像是一個窮困潦倒的人發(fā)現(xiàn)了一片金子。正是這種被稱作醬黃的物質,造就了醬的鮮美,你不由得感嘆大自然神奇的力量。好醬是腌醬菜和炒菜的關鍵,也為主婦們贏得了贊譽。一旦吃過之后,觸動味蕾難以忘懷,無論身在何處,總會讓人想起家的味道。
聽母親講,梅雨季還適合釀黃酒,但我從未看她釀過,許是黃酒的工藝復雜,不大好把握谷物的發(fā)酵。米酒倒是看她釀過,三四天就可以出酒。黃梅天農事多,勞累了一天,喝上幾口酸甜的米酒解解乏,興致來了哼一曲山歌,伴隨著清脆的雨聲,那種感覺真是十分愜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