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媛 鐘艷 陳莉
[摘? 要]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不斷更新教學觀念,優(yōu)化教學方式,真正做到讓“教”服務于“學”,切實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力,落實學生的數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 研究者闡述了任務塊和學習力的內涵及教學價值,并結合教學實踐分析了任務塊的教學策略,以期通過集開放性、探究性、結果性、思維性于一體的任務塊的創(chuàng)設來啟發(fā)學生數學思考,引發(fā)學生有效探究,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力.
[關鍵詞] 學習力;核心素養(yǎng);任務塊
眾所周知,數學是一門抽象性較強的學科,要求教師在選擇教學內容和教學材料時關注其情境性,引導學生在情境中主動獲得知識、提煉方法,提升探究力,形成內在的數學學習力. 另外,數學也是一門邏輯性較強的學科,要求教師在教學中關注知識的前后聯(lián)系,著重引導學生將零散的、碎片的知識聯(lián)系起來,幫助學生形成完善的知識結構,提升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 而傳統(tǒng)課堂教學大多數是線性教學,教學活動零碎、教學方法單一、教學內容單調,加上課堂教學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主動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不高,課堂缺少活力和生長力,學生學習浮于表面難以深入. 為了改變這一局面,課堂教學要改革“基于教師的教學”,貫徹“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真正地將課堂交給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那么如何讓學生從“被動”走向“主動”,打造靈動的數學課堂呢?筆者認為,任務塊教學就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 任務塊教學真正地將課堂交給學生,真正地讓“教”服務于“學”,引導學生從“學會”走向“會學”,有利于學生數學學習力的提升.
任務塊與數學學習力的內涵
1. 任務塊的內涵
任務塊是以學生的“學”為中心,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將課堂教學內容進行整合,設計成具有主體性、知識結構完整、邏輯清晰、層次分明的教學材料. 在教學中,教師要認真研讀教材,全面了解學情,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設計一系列任務,用任務驅動思考、引發(fā)探究,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學習力.
值得注意的是,任務塊并不是簡單知識的疊加,也不是簡單任務的堆疊,其具有知識性、結構性、思維性等特征,蘊含思維秩序和教學思想,是鍛煉學生數學思維、發(fā)展學生數學學習力的重要教學材料.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地更新教學觀念,合理運用有效的教學方式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主體性,促進學生數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與提升.
2. 數學學習力的內涵
學習力也可以理解為一種持續(xù)學習的能力,包括學習動力、學習毅力、學習能力、學習效率等要素. 數學學習力主要表現為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接受和理解能力,其是在長期數學學習活動中逐漸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是學生應具有的一種基本能力. 學習力是衡量學生綜合能力和綜合素養(yǎng)的重要工具,學生若具有較強的學習力,則能快速地理解和掌握知識,并能靈活應用相關知識解決問題.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學生學習力的培養(yǎng),以此促進學生學習品格的提升,讓學生獲得終身學習的能力. 在培養(yǎng)學生學習力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課堂教學組織者的作用,精心設計教學材料,開展教學活動,促進學生知識儲備、能力、思維、素養(yǎng)等得到較大幅度的提升.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任務塊的形式采取具體措施,以任務塊為抓手,以問題為內驅力,讓學生在獨立思考與合作探究中達到對知識深刻、完整的認識和理解,獲得數學學習力的提升.
任務塊提升學習力的教學價值
數學教學不單要教會學生知識,還要讓學生掌握方法,讓學生獲得可持續(xù)學習的能力. 在教學中,教師應設計出邏輯清晰、層次分明的任務或問題,鼓勵學生帶著任務或問題去學習,以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以及探究欲,促成深度學習.
所謂任務塊教學,就是將所學知識、技能、思想、方法等隱含在一系列的任務中,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掌握相關知識、方法,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綜合素養(yǎng). 在教學中,合理地設計任務塊可以快速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積極、專注、主動地參與課堂,此時學生不再是被動的接收者,而是知識的發(fā)現者、創(chuàng)造者. 這樣在任務塊的驅動下,學生的“學”變得更加主動、積極,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
任務塊的教學策略
1. 創(chuàng)設鏈接經驗的任務塊,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既是知識的傳授者,也是學生思維意識的啟發(fā)者和學習路上的引路人,這就要求教師不能只是一個“搬運工”. 在教學中,教師不能僅將知識傳遞給學生,還要巧妙地設計任務或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以此化學生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教師要認真研究學生,巧妙地設計任務或問題喚醒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 在設計任務塊時,教師應從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切入,導入學生的經驗,巧妙地通過任務為學生架設起從已知通往未知的橋梁,真正驅動學生的數學思考,激發(fā)學生的高階思維,促成深度學習.
例如,在教學“函數的概念及其表示”時,教師沒有直接給出內容讓學生識記、應用,而是設計任務塊,以此喚醒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鼓勵學生自主學習.(教師設計的任務塊如下)
任務1:請說一說初中階段,函數是如何定義的;
任務2:請結合課本中的例子,歸納函數的特點并給出其定義,找出高中函數定義與初中函數定義的不同點;
任務3:閱讀相關材料,請分析一下南極臭氧空洞面積與時間的對應關系;
任務4:邊長為x的正方形的面積S=x2(x>0),這說明了什么現實意義?
這樣以現實生活為背景,鏈接初中函數學習經驗,將抽象的數學知識以直觀化、形象化的形式呈現出來,引導學生在實際例子中發(fā)掘信息、抽象概括,提升學生的探究欲. 在此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對比、思考、討論,以此提高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數學抽象素養(yǎng). 當然,在此過程中,教師要適時地進行補充、提煉、啟發(fā)、質疑,以此讓學生的思維從淺層走向深層,逐步提升思維品質. 另外,在教學中,教師應為學生創(chuàng)設更大的知識研發(fā)空間,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潛能,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力.
數學學習是一個不斷發(fā)展與完善的過程,已有知識、已有經驗既是學生繼續(xù)學習的基礎,也是學生繼續(xù)學習的動力,因此教師在創(chuàng)設任務塊時要重視鏈接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激發(fā)學生深層次數學思考,抵達數學知識的核心本質,提升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
2. 創(chuàng)設串聯(lián)結構的任務塊,促進學生知識體系的建構
數學學習力是在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是一個不斷積累與完善的過程. 在發(fā)展學生數學學習力的過程中,教師既要巧妙地設計任務或問題引導學生思考,也要提供機會讓學生自主探究,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積累經驗、提升技能. 基于任務塊的教學中,如果學生僅僅是為了完成任務而完成任務,那么學生的“學”就是被動和消極的. 只有讓學生主動參與到任務中來,才能真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深度學習真正發(fā)生. 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要著眼于全局,結合學生學情為學生量身定制整體性、結構性、層次性的任務塊,以此增強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讓學生主動建構知識.
例如,在教學“等比數列的前n項和公式”時,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層次分明的任務塊引導學生主動獲得等比數列的求和公式.(任務塊如下)
任務1:等比數列和等差數列的概念是什么?
任務2:等差數列和等比數列的通項公式是什么?是如何獲得的?
任務3:等差數列的前n項和公式是什么?是如何推導出來的?
任務4:你能結合以上學習經驗思考等比數列的前n項和公式的推導過程?
通過以上任務塊的設置,可以有效啟發(fā)和引導學生積極地投入新知的學習中,讓學生通過逐層問題的解決,順利地達成教學目標. 在此過程中,教師啟發(fā)學生將等比數列與等差數列相對比,讓學生的認知結構從零散走向系統(tǒng),逐步幫助學生建構相對完整的知識結構,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
在教學中,教師不要局限于單一知識的講授,要善于為學生創(chuàng)設層次分明的問題引導學生逐層探究,進而幫助學生認清問題的本質,提高學生的數學探究能力.
3. 創(chuàng)設多元探索的任務塊,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
在教學中,要讓學生做一個發(fā)現者和創(chuàng)造者,而不是簡單的“接單員”. 為了達成這一目的,教師應預留充足的思維空間和時間給學生,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和解決問題,以此讓學生經歷思考、討論、推理、交流等過程達成深層次的理解,提升學生可持續(xù)學習的能力. 教師要從整體視角出發(fā),打破單一問題或單一方法的局限,讓學生學會解決一類問題的多種方法,引導學生通過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與探究,實現知識的融會貫通. 這要求教師創(chuàng)設任務塊時,關注任務塊的探究性、多元性,發(fā)散學生的數學思維,提高學生的學習力.
例如,在教學“等差數列的前n項和公式及其性質”時,教師給出了這樣一道題目:已知等差數列{a}的前10項和是310,前20項和是1220,求等差數列{a}的前n項和. 該題看似簡單,但是解法并不單一,為讓學生全方位、多角度了解,教師設置了如下任務塊.
任務1:求等差數列的前n項和的方法有哪些?
任務2:對于該問題你可以用哪幾種方法來解決呢?
教師設計以上兩個任務,一方面引導學生歸納總結求等差數列的前n項和的方法;另一方面通過具體問題的解決,拓寬學生的視野,提升學生的解題技能.
從任務完成情況來看,學生得到了多種解題方法,如有的學生用等差數列前n項和公式S=na+d以及方程思想方法,得到a與d之間的關系,從而解決問題;有的學生先用等差數列前n項和公式S=確定d,然后用S=na+d確定a,從而得到等差數列{a}的前n項和;有的學生用等差數列前n項和公式S=na+d的變形式解題,即將S=na+d變形為=a+(n-1),可知數列
也是等差數列,由此確定d,最終求得等差數列{a}的前n項和;還有學生根據等差數列的性質“若{a}是等差數列,則S,S-S,S-S,…,S-S(k≥2),…也是等差數列”解題. 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找準時機啟發(fā)和指導學生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解題,以此放飛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的潛能,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設計任務塊的目的并不是簡單地解決幾個問題,而是通過多元問題的探索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拓寬學生的視野,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活動經驗,讓學生經歷探索、比較、思辨等過程,提高學生的數學力.
4. 設計實踐操作的任務塊,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
在新課程改革的推動下,數學教學越來越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 對于高中生來說,他們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觀察、實驗、操作、抽象、推理等能力. 為了讓學生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師不妨利用任務塊驅動學生動手實驗,使學生在操作中體驗知識形成、發(fā)現和應用等過程,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嚴謹求真的學習品質,發(fā)展學生勤于思考、樂于探究的學習習慣,促進學生學習力的提升.
例如,在教學“頻率和概率”時,若直接將相關概念講給學生聽,學生可能覺得枯燥無趣、難以理解. 因此,教師不妨設置實踐操作的任務塊,讓學生通過統(tǒng)計等操作活動理解頻率和概率.
任務1:請以小組為單位完成拋擲硬幣的實驗,并制作拋擲情況統(tǒng)計表.
任務2:請將各小組的實驗結果匯總,制作拋擲情況匯總表.
任務3:表1是歷史上一些學者的實驗結果,結合這些實驗結果說一說你在實驗中發(fā)現了什么規(guī)律.
由此通過實驗活動和實驗結果讓學生對比分析、互動交流,最終發(fā)現:在多次重復實驗中,同一事件的頻率在某一個數值附近擺動. 這樣借助實驗,使抽象的概念變得更加生動化,更易于學生理解和接受.
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還要重視學生學習力的培養(yǎng),要提供充足的時間和空間引導學生經歷觀察、實驗、猜想、推理等過程,以此讓學生獲得可持續(xù)學習的能力,提高教學品質.
總之,任務塊在數學教學中的價值是不言而喻的,它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數學思維,喚醒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調動學生研究的主動性. 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實際學情創(chuàng)設有效的任務塊,以此驅動學生思考,引發(fā)學生進行探究與創(chuàng)造,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力.
基金項目:重慶市教育學會第十屆(2021—2023年)基礎教育科研立項課題“基于高中生數學學習力增進的任務塊教學實踐研究”(XH2021B123).
作者簡介:付媛(1984—),碩士研究生,中學一級教師,從事高中數學教育教學工作,主持主研市區(qū)級課題五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