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遷
“他特別能吃苦,非常能干,三四個人的活計他一個人就能干完,大伙兒都叫他‘鐵人。他以螞蟻啃骨頭的精神將300多畝無法耕種的鹽堿灘改造成良田交給了團場;他義務植樹15年,栽下100多畝近10萬棵柳樹、榆樹、沙棗樹、白楊樹等,農場的路邊、渠沿、田埂、荒地里都生長著他栽的樹……他獲得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六師準噶爾勞動獎章、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成立50周年紀念章,被列入‘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六師英模譜,獲得各種榮譽達18項……”2022年6月的一天,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六師共青團農場負責人正在一個農家庭院給我們介紹李發(fā)成的事跡,一位身高一米八上下的大漢走進來,農場負責人迅即笑道:“說鐵人,鐵人到,他就是我給你們說的李發(fā)成?!蔽叶嗽斞矍斑@位被稱為“鐵人”的壯漢,濃眉大眼,方盤臉,眼眸特別有神,頭戴一頂藍布帽,身穿一身褪色的運動服,滿臉笑容,聲音洪亮。他順手拉過來小板凳,坐下后介紹自己:“我今年74歲,有一兒兩女,兒女都已成家立業(yè),我也享清福了。我平常喜歡打乒乓球,喜歡唱歌?!闭f著說著,他唱了一首《我和我的祖國》,又唱起了《我為祖國獻石油》。高亢的歌聲,動人的表情,認真的模樣,深深感染了我們,隨之輕聲哼唱?!袄铊F人了不起啊?!蔽乙獙懸粚懷矍斑@位樸實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六師共青團農場六連的退休職工。
一
李發(fā)成,1948年出生于甘肅省武威縣。1962年,李發(fā)成14歲時,他遠在新疆的姐姐帶話來,說新疆不錯,餓不著肚子。年幼的李發(fā)成在大人們的啟發(fā)下,決定上新疆去投奔姐姐。
20世紀50年代末,共青團農場剛剛成立,急需土地、人口等各種資源,以壯大集體經濟,發(fā)展生產。為了支援兵團建設,上級政府將原聯(lián)盟大隊(昌吉佃壩鄉(xiāng)所屬)兩個生產隊劃歸共青團農場,李發(fā)成和姐姐一家人搖身一變,成了兵團人。與所有農工一樣,李發(fā)成也積極投入到團場建設的熱潮中。
李發(fā)成22歲那一年,遇到了他現(xiàn)在的愛人,她也來自甘肅省,也是共青團農場的職工。老鄉(xiāng)加同事,共同語言多,就在這一年的秋天,他們走進婚姻殿堂。結了婚的李發(fā)成,猶如一輛加足油的坦克,干得更歡了。
開荒造地,向戈壁進軍,向荒灘要糧。這時候的李發(fā)成體壯個兒大,力氣也大,始終沖在前面。他積極參加青年突擊隊,突擊隊開進草湖灘、蘆葦?shù)?,擺開陣勢,敢教荒灘變模樣,敢教日月?lián)Q新天。他們硬是用鐵锨、十字鎬將一截截蘆葦根、梭梭根挖出來,肩挑背扛弄出地,然后將這一片片荒地開墾出來,整平。手上磨出了泡,扁擔壓腫了肩,可沒有一個人叫苦。就這樣,功夫下在哪兒,成績就出在哪兒,一塊塊條田被開墾出來。若是從空中俯瞰,這些條田就好似五線譜,農場職工忙碌的身影宛若躍動的音符,譜寫著田園的樂章。
不論是開荒造地,還是挖渠,搞秋收,李發(fā)成樣樣干在前面。他力氣大,不惜力,有時白天晚上連軸轉,他也不在乎。他說,只要能吃飽肚子,渾身就有使不完的力氣。那時候,背麻袋的活兒很多,麥場上,庫房里,平時的裝車卸車都少不了將麻袋背上去、背下來的,一麻袋糧食通常有一百多公斤,力氣小的根本背不動。一般人背麻袋必須有兩個人幫忙將麻袋抬到后背上,而李發(fā)成根本不需要別人幫忙,自個兒就將麻袋扛走了,看得眾人目瞪口呆。關于背麻袋這項勞動,農場還進行過比賽,一開始,無人是他對手。后來,有個叫何生彪的青年人追趕上來,與他平起平坐。
每到年終,都要進行評比,不用說,連隊的第一名總是李發(fā)成,農場的第一名也多半屬于他。他的飯量出奇地大,兩個人的飯食輕輕松松就吞進肚里。鑒于他能干又能吃,共青團農場領導研究后決定,將他每月的口糧定量(冬季)增加到45斤,而其他人為21斤。能吃能干的李發(fā)成,成了共青團農場公認的“鐵人”,“李鐵人”這個稱號不脛而走。他說,那時候,不想別的,就想爭個先進,當個模范,先進模范光榮?。?/p>
二
1965年,李發(fā)成進了民兵連;1971年,李發(fā)成調到了機務連。在臟活累活面前,他始終沖在前面。土地承包到戶,機務連解散了,李發(fā)成開始種他的承包地。這期間,不論連隊將他的承包地劃分到哪兒,只要地邊上有荒地,哪怕是石頭灘,他都狠下功夫,一鍬一鎬把地里的石頭挖出來,一車一車拉出地,硬是把地頭邊角的土地開墾出來。若是鹽堿地,就進行排堿,然后找來農家肥上到地里,增加土壤肥力。經過幾年的改造種植,這些原本沒人要的石頭灘鹽堿地全變成了良田。在那個土地緊缺的年代,開荒造地是為國家做貢獻,李發(fā)成受到了表彰。據(jù)農場統(tǒng)計,在10多年的時間里,李發(fā)成共開墾荒地300多畝,改造成良田后,全部上交給連隊。
一般新分配的土地,肯定沒有他原來精心侍弄過的土地肥力好,這不要緊,他有辦法。“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他到處尋找農家肥,一如既往地墾荒造地。李鐵人不愧為鐵人,他總有使不完的力氣,也總有辦法找來畜糞。原來,畜牧連的哈薩克族職工,家里或是地里總有一些需要拉運的活計,可他們沒有車子,李發(fā)成便出動自己的三輪車,幫這些少數(shù)民族兄弟拉運。活兒干完了,主人給他結算運費,他笑瞇瞇地說,錢就不要給了,給些畜糞吧。這些哈薩克族人家里都養(yǎng)著牲畜,不缺畜糞,聽他這么一說,自然非常高興,指著糞堆說,隨便拉。
每到春夏之交,正是農閑時節(jié),畜牧公司開始收購羊毛,公司沒有車,便雇上李發(fā)成和他的三輪車收購羊毛。剪羊毛前后也就一個多月的時間,可對于一個農工來說,能掙一筆錢貼補家用,多好啊。他還買了一臺粉碎機,不僅自用,還給別人家粉碎飼料、飼草,給家里掙些收入。
三
李發(fā)成發(fā)現(xiàn),水渠旁邊,光禿禿的,不好看。夏日從旁邊走過,沒有一點綠蔭,火辣辣的太陽烤得人難受。種些樹吧,有了樹,就有了綠色。說干就干,他首先找來容易成活的柳條,先浸泡到水里,幾天后從水里撈出來,一根一根插進渠沿。柳樹成活率高,遇水就活。到了秋天,這些柳條不僅全活了,還長粗了一些。第二年春天,渠邊一片蔥綠。
首次植樹成功,令李發(fā)成信心大增,再說,植樹造林、綠化祖國是國家大力提倡的,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在戈壁沙漠占優(yōu)勢的新疆,多么需要防護林來抵御風沙,保護良田,保護家園。認識到栽樹的好處,李發(fā)成栽樹的決心更大了,他要堅持把這件事做下去。
最初,他在自己的承包地四周栽種,一年一年不停地栽,直到把能栽樹的地塊全部栽滿。這些小樹漸漸長大,成為一道道農田防護林,成為保護莊稼的衛(wèi)士,他又把目光轉向那些大家共同使用的渠沿、路邊,一一栽上樹。幾年時間,他竟然把甘莫公路至水庫道路的兩旁、水渠兩邊全都栽上了樹,甚至把樹苗栽到別家承包地旁,真是栽樹成癮了。
像他這樣大量地栽樹,哪里有那么多可供栽種的樹苗?這個問題也許會難住別人,可難不住李發(fā)成,他早就把樹苗的下落瞅好了。原來,101團、102團、103團成立較早,基礎較好,栽的樹也多。他騎上自行車,馱上捆樹枝的繩索,跑到人家的林帶里折樹上的枝條,這是一個既經濟又實用的辦法。若是有人來阻攔,他態(tài)度非常誠懇,將實情和盤托出,對方看他態(tài)度好,又那么喜歡栽樹,再說折些樹枝也不影響樹的生長,也就作罷。折回來的枝條,楊樹枝或是柳樹枝,在水中浸泡上幾天,然后進行扦插。樹苗的問題就這樣輕松搞定,還沒花一分錢。李發(fā)成之所以能將一般人不容易辦成的事兒搞定,主要是他心腸好,經常幫助別人,樹立了好口碑。
李發(fā)成種的樹越來越多,除了柳樹,還有榆樹、沙棗樹、白楊樹等。不僅有農田防護林,還有道路林、片林等。據(jù)農場有關部門統(tǒng)計,十幾年來,李發(fā)成義務植樹達100多畝,約10萬棵樹木。
樹多了,需要干的活兒自然越來越多,如定期給樹澆水,拔草。樹田里的蘆葦特別多,根深難除,極費勞力,一家人干不過來就要雇人。到了秋天,還要用石灰水刷樹,一來防止牲畜啃樹,二來防止蟲害發(fā)生。
四
李發(fā)成與農場的少數(shù)民族同志相處融洽,這些人若是遇到了困難,就來找他幫忙,他都樂于伸出援手。比如,少數(shù)民族農工家里沒有車,遇上往地里拉種子、肥料等活計,或是秋天從麥場上往家里拉糧食等等,只要吭個氣,李發(fā)成就開上自己的三輪車,幫他們拉運。多數(shù)的哈薩克族人家都養(yǎng)著牲畜,有時,需要幾根搭建牲畜圈棚的椽子之類的木料,跑來找李發(fā)成。幾根椽子怎么算錢?拿去用吧。因此,大家都喜歡他,他成了民族團結的表率。團場還給他頒發(fā)了“助人為樂模范”獎杯。
哈薩克族人家喂牲畜,一般長草長喂,這樣對牧草的浪費較嚴重,往往是牲畜吃一半糟蹋掉一半,被糟蹋的草料與牲畜糞便混在一起。李發(fā)成看在眼里,覺得非??上?,便將這些畜糞拉回來進行處理,將牧草和糞便分離,分離出來的牧草用水沖洗后,再經粉碎,可以繼續(xù)喂牲畜。他也養(yǎng)上了牛,種地和養(yǎng)牛相得益彰,互相彌補,形成良性循環(huán)——莊稼秸稈用來喂牛,牛糞又是很好的農家肥。他養(yǎng)的牛最多時達到50多頭。到春節(jié)前,昌吉市的屠宰商就找上門來買牛,靠養(yǎng)牛,李發(fā)成為農場職工勤勞致富帶了一個好頭。
20世紀80年代初,電視機還是稀罕物,一般人家里都沒有。李發(fā)成是連隊里最早買電視機的,雖然最初用的是黑白電視機,但一點也不影響大家的收看熱情,到了晚上,周圍鄰居、大人小孩都來他家看電視。有時,連隊還把他家當成了議事場所,省去了召集群眾的麻煩。后來黑白電視機換成了彩色電視機,他家依然人來人往,這樣的狀況持續(xù)了好幾年。
就在李發(fā)成退休的第二年,他看到許多青年人閑暇時沒地方玩,有些小學生放學回來因家長仍在地里干活而沒地方去,就在原先的住房(四連小康村)旁修了一間大房子。他從烏魯木齊買來一張乒乓球桌,不久,又買了一張,供年輕人打球;還將家里的方桌搬來擺上,供學生們寫作業(yè)。
冬天,李發(fā)成的娛樂室暖意融融,村里的年輕人圍攏而來,揮拍擊球,好不愜意。學生放了學,大人沒回家,就在這兒寫作業(yè)。左鄰右舍非常感動,都說李鐵人為大家辦了一件好事。兵團第六師的領導專程趕到他家,參觀了他的娛樂室,表揚了他這種大愛無私、甘于奉獻的精神,并獎勵他500元獎金。李發(fā)成把錢捐給了學校。他說:“我修這個娛樂室,大家在玩,我也在玩。我有退休工資,學校辦學不容易,各方面都需要錢,這些娃娃是我們的后代,將來,還要靠他們建設祖國哩。”
告別李發(fā)成,離開共青團農場,我驅車行駛在回昌吉市的路上,耳旁響起李發(fā)成說過的話:“那時候,不想別的,就想爭個先進,當個模范,先進模范光榮?。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