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亞曾說過:“速度造就了成功,沒有速度就沒有成功?!痹诋斚律鐣?,速度成為力量的代名詞。追求力量是人類的生物本能,所以當速度與成功掛鉤之時,“更快”就成了我們解決問題的思路之一。畢竟人類從遠古的洞穴中點燃火炬,一路穿越時間的隧道進化至今,就是依賴著勞動工具的更新與勞動效率的提升。所以在當下快節(jié)奏的學習工作之中,“高效”逐漸成了每個人都在追求的生活狀態(tài):三分鐘就能出餐的“預制菜”出現(xiàn)在大街小巷,“一口氣帶你看完《× × ×》”的名著解說充斥于短視頻網站,一天游玩七八個景點的“特種兵式旅游”不斷掀起風潮……似乎“快速”已經變成了生活的必需品,“倍速播放”正是這種社會心理下的產物之一。
“倍速播放”的背后究竟是焦慮還是“松綁”?如要探討這個問題,我想首先應按下“暫停鍵”,回溯一下“倍速播放”應用的情境以及當我們使用“倍速播放”時的心理動機。為了更準確地了解這個問題,我對200名高中生進行了有關“倍速播放”的系列問卷調查。其中一個數(shù)據值得我們注意。
結果如上圖所示,96%的高中生使用“倍速播放”是在零碎的課余時間,心理動機是為了提高“娛樂效率”,讓自己可以更好地放松,但最終的結果卻是陷入更深的心理焦慮。在學習任務重、課業(yè)繁忙的高中生涯,我們很難有整塊的休息時間,所以會傾向于在零碎的時間里放松娛樂??僧斚碌木W絡世界魚龍混雜,信息量巨大,想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更多的娛樂資源,“快速”就成為不二之選。除此之外,“倍速播放”還會帶給我們一種錯覺:“我用更短的時間‘完成了某件事?!北热纾徊?00分鐘的紀錄片,使用3倍速播放,那么只要半個小時就可以完成觀影,以此類推,一個下午,就可以輕松看完十部影片——這種因“完成”而獲得的成就感,也是人們選擇“倍速播放”的重要心理動機。
縱使我們的出發(fā)點是讓自己獲取更多的娛樂資源,從而更“高效”地實現(xiàn)身心的“松綁”,但結果卻事與愿違。98%的高中生認為在用“倍速播放”的方式觀看視頻后,反而陷入了一種更深的焦慮。當視頻原本的速度和節(jié)奏被改變,我們的關注點就只能落在屏幕上飛速閃過的臺詞和景象,精神再次回到了高度緊張的原始狀態(tài)。另外,“倍速播放”意味著許多需要細細品味才能感受到其中奧妙的細節(jié)變成了“壓縮罐頭”,失去了原本的審美價值。往往我們用“倍速播放”觀看完一個視頻后,可能只是了解了視頻的大致內容,但其中的音樂、情節(jié)、圖像等其他美學元素,只能成為記憶中的“馬賽克”。
可以看到的是,“倍速播放”代表著我們的生活態(tài)度,也在成為我們的“做事原則”。為了追求效率,我們總是在忙碌地奔走著,時間的縮減使我們做事時淺嘗輒止,專注地完成一件與當下利益無關的事成為一種奢侈。正是因為這種“浮躁”風氣的盛行,各行各業(yè)也開始“注水”:一部本來只有28集的電視劇,硬生生要增加無用的角色、無用的情節(jié),最后拉長到50集;景區(qū)門口放著“特種兵打卡點”,只要在著名景點打卡拍照,就算已經領略過風景……凡此種種,又反向地推動我們不得不開始“加速”。你還記得上一次認真地閱讀一本紙質書是在什么時候嗎?你還記得上一次什么也不做,只是曬著太陽品味著那一刻的平靜是在什么時候嗎?時刻焦慮于提高效率的我們,仿佛逐漸失去了“放慢”的能力。
我們也曾慢過。沉浸在月光中,只問“山中何事?松花釀酒,春水煎茶”;漫步山水間,遙望“遠樹孤村,數(shù)點青山暝”;安于家中一隅,也可“賭書消得潑茶香”。在慢生活中,靈魂吸飽了自然,回到純凈之中,得到平靜與輕松。這種平靜是加快的語速、飛閃的畫面以及零碎的故事片段所不能夠給予的。所以,慢下來吧,正是因為快節(jié)奏的旗幟已經插滿了生活的角落,我們更應該給自己一個可以自由呼吸和暢想的空間和時間。讓生活回到原位,讓靈魂回到原位。
楊鎳瑋,女,浙江省杭州高級中學錢塘學校語文教師,湖南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碩士研究生,研究生期間在國家級、省級期刊發(fā)表論文多篇。曾獲杭州市“共享優(yōu)課”賽課活動一等獎;曾參與編寫浙江省2023年《新高考復習導引》(語文分冊);指導學生在國家級、省級作文比賽中多次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