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通過實證研究明確青少年在使用社交媒體過程中的網(wǎng)絡隱私保護行為受到哪些因素影響,為制定更加符合青少年認知特點的網(wǎng)絡隱私保護措施提供依據(jù)。方法:采用問卷調查法收集數(shù)據(jù),以保護動機理論作為理論基礎,并結合相關文獻構建青少年網(wǎng)絡隱私保護模型,用于考察河北省H中學青少年(N=570)在使用社交媒體過程中的隱私保護意愿。結果:青少年在使用社交媒體過程中的感知威脅、自我效能、隱私關注會顯著增強青少年的網(wǎng)絡隱私保護意愿,反應成本、信任度會削弱青少年網(wǎng)絡隱私保護意愿。結論:感知威脅是青少年網(wǎng)絡隱私保護的激發(fā)動因,隱私關注是青少年進行隱私?jīng)Q策的主要依據(jù)。青少年認為采取隱私保護措施的成本和對社交媒體的信任會使青少年不愿采取積極的隱私保護行動。當青少年對自己的隱私保護能力非常自信,并且感知到采取隱私保護措施的積極效果時,就會更傾向于積極保護網(wǎng)絡隱私。增強青少年的網(wǎng)絡隱私保護意識應該從教育干預提升感知威脅、簡化隱私設置流程降低隱私保護成本、提升青少年媒介素養(yǎng)增強決策能力、家校聯(lián)動提高個人信息關注度幾個方面入手,幫助青少年在數(shù)字世界中作出更加安全、理性的隱私?jīng)Q策。
關鍵詞:網(wǎng)絡隱私;社交媒體;青少年;保護動機理論;隱私關注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4)08-00-03
0 引言
CNNIC發(fā)布的最新一次調查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12月,我國網(wǎng)民規(guī)模達10.92億人,其中10~19歲青少年網(wǎng)民占比14.7%。青少年的學習、生活和娛樂都與社交媒體有密不可分的關系,社交媒體是他們探索社會和表達自我的場所,同時是他們隱私受到侵犯的高危場所。研究青少年網(wǎng)絡隱私保護會的影響因素,有利于采取更符合青少年認知特點的隱私保護措施。
1 理論基礎與研究假設
1.1 保護動機理論
保護動機理論最初由美國學者羅杰斯于1975年提出,旨在深入探討恐懼引發(fā)的心理緊張如何影響個體的態(tài)度和行為模式。在此理論框架下,個體面對潛在威脅時的應對機制可以通過“威脅評估”和“應對評估”兩個階段來分析?;趥€人感知對潛在威脅進行的初步評估結果會影響其采納特定保護措施的傾向性。應對評估是指個體對采取特定保護行為效果的信念。在不斷發(fā)展和完善中,保護動機理論的應用范圍逐漸擴大到隱私保護領域的研究中。
1.2 感知威脅與網(wǎng)絡隱私保護意愿
感知威脅是指用戶對使用社交媒體過程中存在的威脅、風險的感知和評估。王燁娣(2023)認為社交媒體用戶的網(wǎng)絡隱私威脅感知越強,越傾向于采取措施來保護自己的信息安全。單思遠(2021)認為感知威脅會對社交媒體用戶的隱私保護意愿起正向作用。因此提出假設:
H1:感知威脅正向影響青少年隱私保護意愿。
1.3 反應成本與網(wǎng)絡隱私保護意愿
反應成本是指用戶采取行動保護網(wǎng)絡隱私安全所需付出的成本,包括時間、金錢、精力以及負面體驗等。當用戶認為自己為了保護隱私需要付出的成本較高時,就可能傾向于放棄保護。劉鴻瑩等人(2022)的研究證實反應成本會顯著地負向影響隱私保護意愿[1]。因此提出假設:
H2:反應成本負向影響青少年隱私保護意愿。
1.4 自我效能與網(wǎng)絡隱私保護意愿
自我效能是個體對于自己采取有效隱私保護措施的能力的評估。張曉娟等人(2018)認為,自我效能會顯著地正向增強信息安全行為意向。蘭克頓等人(2017)的研究認為,自我效能高、認為自己有能力保護網(wǎng)絡隱私安全的用戶在使用社交媒體的過程中會采取積極的網(wǎng)絡隱私保護措施[2]。因此提出假設:
H3:自我效能正向影響青少年隱私保護動機。
1.5 反應效能與網(wǎng)絡隱私保護意愿
反應效能是指用戶對自己所采取行為的認知,關注個體對行為帶來的感知收益的信念。賈若男(2021)認為,反應效能會對個人信息安全隱私保護意愿產(chǎn)生直接影響。伊菲內多(2014)認為,如果用戶能感覺到有效使用技術工具會減少自己的網(wǎng)絡隱私風險,就會更傾向于采取這種保護行為。因此提出假設:
H4:反應效能正向影響青少年隱私保護意愿。
1.6 信任度與網(wǎng)絡隱私保護意愿
信任是社會關系中的重要因素,用戶在自己信任的平臺上會分享或交流更多的內容。庫馬爾(2018)等人發(fā)現(xiàn)信任與在社交媒體上公開信息的意愿和與他人互動的意圖呈正相關[3]。達米等人(2013)在對Facebook用戶的信息披露模式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用戶對社交網(wǎng)站的信任會促使其披露更多的個人信息。因此提出假設:
H5:信任度負向影響青少年隱私保護意愿。
1.7 隱私關注與隱私保護意愿
隱私關注是指用戶對個人信息的收集、獲取、監(jiān)測以及使用的感知與關注,反映個體對相應隱私情境的主觀感受。談津等人(2023)認為,個體的隱私關注會促進隱私保護意愿的產(chǎn)生[4]。朱候(2020)研究了微信用戶的隱私設置行為,認為隱私關注會正向影響用戶的隱私設置意愿。因此提出假設:
H6:隱私關注正向影響青少年隱私保護意愿。
基于上述研究假設,本文構建了青少年網(wǎng)絡隱私保護動機研究模型圖(見圖1)。
2 研究方法
2.1 變量測量
為了驗證青少年網(wǎng)絡隱私保護意愿影響因素模型,本文采用問卷調查法收集數(shù)據(jù)。問卷包括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篩選題及人口統(tǒng)計學變量,第二部分為本研究的7個變量的測量。為了確保問卷數(shù)據(jù)的有效性,變量測量的題項來自相關領域成熟量表,并結合青少年的認知情況進行了修改。
2.2 數(shù)據(jù)采集
調查問卷發(fā)放的目標人群是河北省H中學的青少年社交媒體用戶。本次采用線下研究方式,在教室內統(tǒng)一發(fā)放問卷,利用自習課時間填寫,共發(fā)放問卷700份,收回628份,有效問卷570份。
2.3 測量模型檢驗
為了驗證多個潛在變量之間的復雜關系,研究主要采用結構方程模型(SEM)展開相應分析,運用Smart pls4.0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KMO和Bartlett檢驗結果顯示,KMO值為0.914,高于可接受的閾值0.8,表明數(shù)據(jù)集適合進行因子分析。各個變量的平方根(AVE)均大于該變量與其他變量的相關性,因此認為數(shù)據(jù)具有良好的區(qū)分效度。所有變量的測量題項的外部因子載荷值都大于0.7,沒有需要刪除的題項。所有的方差膨脹系數(shù)(VIF)在1.801到2.919之間,說明模型不存在多重共線性(見表1)。
2.4 結構模型檢驗
本研究利用Bootstrap方法抽樣5000次來計算各路徑系數(shù)及其顯著性,最終形成的結構方程模型各路徑系數(shù)見表2,所有研究假設均得到驗證。
3 數(shù)據(jù)結果分析
3.1 感知威脅:隱私保護的激發(fā)動因
研究認為,青少年的感知威脅對青少年網(wǎng)絡隱私保護意愿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青少年的感知威脅不僅包含對隱私泄露后果嚴重性的評估,也涵蓋對隱私泄露發(fā)生可能性的認知。隨著青少年對社交媒體網(wǎng)絡隱私威脅感知的增加,其保護隱私的意愿會顯著增強。利用危機教育可以有效增強青少年的網(wǎng)絡隱私威脅感知,從而增強隱私保護意愿。
3.2 反應成本:隱私?jīng)Q策的心理考量
研究認為,青少年的反應成本對青少年網(wǎng)絡隱私保護意愿具有顯著的負向影響。青少年在嘗試理解和遵循社交媒體平臺的隱私政策時,往往感到信息量大且難以理解,這會增加采取隱私保護措施的認知成本。理解并減少青少年的反應成本,對于促進青少年采納有效的網(wǎng)絡隱私保護措施至關重要。
3.3 自我效能:隱私?jīng)Q策的自信程度
研究認為,青少年的自我效能越強,越傾向于積極保護自己的網(wǎng)絡隱私。青少年高自我效能的表現(xiàn)是基于他們對自己能夠成功應對網(wǎng)絡隱私威脅的信心,這種信心增強了他們在面對隱私風險時采取保護行動的意愿。具備高自我效能的青少年在遇到隱私安全威脅時,會主動尋找解決方案,降低隱私泄露的風險。
3.4 反應效能:保護措施的效果認知
研究認為,青少年的反應效能對青少年網(wǎng)絡隱私保護意愿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反應效能體現(xiàn)為青少年對采取特定隱私保護措施能夠有效防范隱私泄露的認知,這種認知會增強青少年的能動性,使他們相信自己有能力采取行動保護自己的隱私。面對網(wǎng)絡隱私威脅,高反應效能的青少年能夠在評估各種保護策略的優(yōu)劣后,選擇最合適的應對方法,因此需要提升青少年的網(wǎng)絡決策能力,增強青少年的反應效能。
3.5 信任度:社交媒體的信任網(wǎng)絡
研究認為,青少年的信任度會削弱青少年的網(wǎng)絡隱私保護意愿。具體而言,平臺信任度與平臺人際關系信任度均顯著影響青少年的隱私保護意愿。平臺信任主要涉及青少年對社交媒體平臺安全性和隱私保護措施的信賴;人際信任主要指青少年對社交網(wǎng)絡中其他用戶的信任。這一結論與牛靜等人(2019)的研究結論相吻合,社交媒體信任會負向影響用戶的隱私風險感知[5]。
3.6 隱私關注:隱私?jīng)Q策的主要依據(jù)
研究認為,擁有高隱私關注的青少年具有更強的網(wǎng)絡隱私保護意愿。在使用社交媒體的過程中,青少年對隱私的關注不僅提升了對隱私風險的認識,還增強了保護個人信息的緊迫感,從而激發(fā)了保護隱私的意愿。通過家校聯(lián)動教育促進青少年對個人信息的關注,可以增強青少年的網(wǎng)絡隱私保護動機。
4 結語
對青少年社交媒體用戶的網(wǎng)絡隱私保護意愿進行實證研究,發(fā)現(xiàn)青少年在使用社交媒體中的感知威脅、自我效能、反應效能和隱私關注會增強青少年的網(wǎng)絡隱私保護意愿,信任度和反應成本會削弱青少年的網(wǎng)絡隱私保護意愿。本文以河北省H中學為例,對青少年網(wǎng)絡隱私保護意愿進行了初步探討,研究樣本選擇范圍較小,今后的研究可以擴大范圍,選擇城市和農村或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不同的地區(qū)進行對比分析。
參考文獻:
[1] 劉鴻瑩,張春龍,曲靖野,等.隱私疲勞視角下智能穿戴設備用戶隱私信息保護行為的影響因素研究[J].情報科學,2022,40(7):37-47,54.
[2]蘭克頓 N K,麥克奈特 D H,特里普 J F.隱私管理策略:用戶隱私行為的聚類分析[J].計算機與人類行為,2017(76):149-163.
[3] 庫馬爾 S,庫馬爾 P,巴斯克 B.在線社交網(wǎng)絡用戶的信任、隱私關注和行為意向之間的相互作用[J].行為與信息技術,2018,37(6):622-633.
[4] 談津,呂欣燁,韓嘯.基于“態(tài)度-意愿-行為”框架的個體隱私保護行為影響機制研究[J].情報探索,2023(1):8-15.
[5] 牛靜,孟筱筱.社交媒體信任對隱私風險感知和自我表露的影響:網(wǎng)絡人際信任的中介效應[J].國際新聞界,2019,41(7):91-109.
作者簡介:王曉峰(1997—),男,河北承德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社交媒體。
基金項目:本論文為2022年度江蘇省研究生科研創(chuàng)新項目“基于社交網(wǎng)絡的謠言傳播模型研究”成果,項目編號:KYCX22_2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