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謙益 成軍
摘要:目的:普通高中《音樂鑒賞》是目前高中階段使用頻率最高、范圍較廣的音樂教材。參照國家新教材目錄,文章聚焦人民音樂出版社(2019)新修訂出版與上海音樂出版社(2020)新編出版的高中《音樂鑒賞》教材,借鑒中小學音樂教材編制理論,對兩版教材進行比較研究,明確兩版普通高中《音樂鑒賞》教材編寫體例及選材與組織基本形式,嘗試通過比較、分析,闡釋兩版教材基本內(nèi)容與組織架構,總結兩版教材編制特點,為有效運用兩版教材提供一定參考。方法:文章運用文獻法、分析法、比較法展開研究。結果:人民音樂出版社新修訂出版的普通高中《音樂鑒賞》教材內(nèi)容豐富全面、組織架構清晰明了,教材編排具有一定科學性、系統(tǒng)性與政治性。上海音樂出版社新編出版的普通高中《音樂鑒賞》教材選編內(nèi)容凝練不失經(jīng)典,分配均衡、組織合理,教材編撰具有一定民族性、文化性與創(chuàng)新性。兩版教材都符合高中學生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與課程標準要求,為高中音樂鑒賞教學提供更多元化的教學材料。結論:當下普通高中《音樂鑒賞》教材多種多樣。各地區(qū)使用的教學材料也不盡相同。但比較分析不同教材的目的不在于區(qū)分好壞,而在于明晰各教材內(nèi)容與教學安排,為把握與運用不同教材打下一定理論基礎,同時開闊思路,以在實際教學中靈活運用不同教材,為普通高中音樂鑒賞教學提供更豐富的教材資源。
關鍵詞:教材;高中《音樂鑒賞》;人音版;滬音版
中圖分類號:G633.9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4)08-0-04
0 引言
廣義的音樂教材是指包括講義、教科書、教學音像、多媒體教學軟件在內(nèi)的一切指導音樂教學活動的資料。為明確研究對象,進行教材比較研究,文章僅參考狹義的音樂教材概念,即音樂“教科書”,對兩版普通高中《音樂鑒賞》教材進行比較分析。
一直以來,人民音樂出版社的《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音樂鑒賞》(2004)都是高中音樂鑒賞教學的重要材料。經(jīng)過修繕,人民音樂出版社最新修訂出版的《普通高中教科書·音樂鑒賞》教材(以下簡稱“人音版”)在承襲教材傳統(tǒng)編寫理念基礎上持續(xù)優(yōu)化教材編制,成為國家一等優(yōu)秀教材。直到2018年,上海音樂出版社高中《音樂鑒賞》教材編寫工作才正式開始。上海音樂出版社出版的高中《音樂鑒賞》教材(以下簡稱“滬音版”)作為“中國式音樂教材”,頗具民族風格。文章選取兩版教材作為比較研究對象,旨在闡釋“新”“舊”教材之異同,為合理運用兩版教材提供一定參考。
1 教材編寫體例對比
音樂教材是具有特殊教育目的與特定教育對象的書籍[1]102。音樂教材編寫須符合相應課程結構的一般規(guī)劃要求。高中《音樂鑒賞》以“作品鑒賞”為主體材料,基本呈現(xiàn)“單元+節(jié)+教學欄目”的體例結構特征。根據(jù)教材體量、課程計劃等,兩版教材分別呈現(xiàn)不同特征。
1.1 架構
人音版教材由序篇、上篇、下篇組成(見表1)。序篇單獨為一節(jié)。上篇共八個單元,每單元設置兩節(jié)教學內(nèi)容。下篇共十個單元,每單元一到四節(jié)不等。整冊由十八個單元、三十四節(jié)構成。每節(jié)設有“作品鑒賞”與“知識”欄目,每單元另設“拓展與探究”欄目。
滬音版教材分上、下兩篇,每篇設有四個單元,每單元編有兩至三節(jié),內(nèi)容不等(見表2)。整冊共八個單元,二十節(jié)。每節(jié)依次設置“作品鑒賞”“實踐活動”“拓展思考”欄目,“作品鑒賞”中另穿插“知識百科”欄目,不再增設單元性教學欄目,但有“參考聲像”“延伸文獻”相關補充。
人音版整體架構龐大,內(nèi)容全面,每單元均設有階段性實踐欄目;滬音版精簡凝練,欄目編排更為緊湊。兩版教材單元、課時組合編排靈活。雖然人音版體量較大,但兩版教材中教學欄目數(shù)量并無明顯差距。此外,人音版教材中,音樂理論知識編匯在“知識”欄目中,更為集中。滬音版中“知識百科”則被穿插編入教學欄目中,理論知識更顯學科專業(yè)性。
1.2 單元
人音版與滬音版教材整體采用“以單元為單位”組合編排形式,并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分別從不同角度對單元進行主題性建構。
人音版開篇以愛國情懷為重,編排“不忘初心”主題單元;其次,以音樂基本要素、情緒情感為基礎設置“學會聆聽”單元;再由淺入深,從音樂體裁與形式出發(fā)編排民歌、民間器樂、藝術歌曲、影視音樂、舞蹈音樂及世界民族音樂;最終集于下篇,以中外音樂史為線,對中國古代至近現(xiàn)代、西方巴洛克至現(xiàn)代音樂家代表作品進行單元性整合。
滬音版單元設置頗具中國風格,單元主題“詩書禮樂”“絲竹八音”等皆摘自古典文籍。教材整體由易到難,先以音樂表現(xiàn)要素為中心設置教學內(nèi)容;再根據(jù)音樂形式的簡繁設置“急管繁弦”“黃鐘大呂”單元;緊接著匯集中外各類音樂體裁作品單獨編排三個主題單元;最后以“不忘初心”為題編選不同時代的愛國主義音樂作品。
兩版教材主要將音樂文化、音樂基礎知識、音樂與姊妹藝術的結合作為單元內(nèi)容編排的依據(jù)。人音版教材以中國音樂體裁為主,大量編入民歌、民間器樂、京劇及中外獨唱與合唱作品。滬音版則兼顧體裁與形式的豐富性,設置戲曲、歌劇、音樂劇、藝術歌曲、組曲及室內(nèi)樂主題單元。滬音版教材關注音樂的本體性,以音樂基本要素與音樂形態(tài)發(fā)展為依據(jù)編設教學小節(jié)。人音版則重點以中外音樂史為線索編排下篇單元教學內(nèi)容。此外,人音版與滬音版都以“不忘初心”為題獨立編排單元內(nèi)容,充分展現(xiàn)新時代的教育思想。
1.3 曲目
除了教材整體結構編排,在曲目數(shù)量設置上兩版教材也略有差異。人音版曲目編排豐富,各類體裁作品趨于平衡;滬音版選曲以聲樂作品居多(見表3)。但兩版教材同樣重視中國音樂作品與歌曲的教學。
兩版教材幾乎都囊括了藝術歌曲、群眾歌曲、民間歌曲、影視音樂、戲曲類聲樂作品,以及民間器樂、管弦樂、交響樂、序曲等器樂作品。人音版還編入了爵士、獨奏曲、夜曲、進行曲體裁作品。滬音版則選編了部分音樂劇、室內(nèi)樂、即興曲、組曲及歌劇作品。此外,兩版教材中聲樂作品以中國音樂為主。人音版教材中的器樂曲以外國音樂作品居多。滬音版編選的多為西方音樂體裁的中國現(xiàn)當代器樂作品。
綜觀兩版教材編寫體例,其基本架構并無不同。人音版體量大、內(nèi)容多,選曲具有一定基礎性。滬音版編寫精簡、環(huán)節(jié)設置豐富,選材具有開拓性,部分知識內(nèi)容更具專業(yè)理論性。教材編寫體例不是簡單評定教材“優(yōu)劣”的依據(jù)[2],應結合課程標準與具體教學實踐合理運用兩版教材。
2 選材與組織對比
教學材料是教材內(nèi)容的直接來源,也是教材使用者理解、運用教材的關鍵。中小學音樂教材編制的基本要求是選擇并有序編排合適的材料或素材[1]100。音樂作品是高中《音樂鑒賞》教材選材與組織的重要材料,基本包括中國傳統(tǒng)音樂、世界民族音樂、通俗音樂及現(xiàn)代音樂。
2.1 中國傳統(tǒng)音樂
《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指出“中國傳統(tǒng)音樂是音樂鑒賞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3],其中,民間音樂、文人音樂、戲曲是兩版教材選材的重要材料。
民間音樂作品中民歌在教材中占比最大。兩版教材分別按不同民族、不同地域劃分漢族民歌與少數(shù)民族民歌。民間器樂曲在兩版教材中出現(xiàn)的頻率與民歌相當。人音版通過設立音樂文化專題選編了“鼓吹樂”“打溜子”“吹歌”,以及江南絲竹與廣東音樂作品。滬音版教材只選取了山西絳州鼓樂。
戲曲在兩版教材中多以專題形式呈現(xiàn)。如人音版教材中的“國之瑰寶——京劇”和滬音版中的“戲曲——高度綜合的程式之美”。
兩版教材選編的文人音樂以古琴曲居多。人音版同時編有琴曲、琴歌與詞調(diào)歌曲。滬音版只選取了琴歌作品。
對比之下,人音版選擇的曲目更廣泛,體裁也相對豐富。滬音版選材更顯精當,以經(jīng)典傳統(tǒng)曲目為主。在教材組織上,人音版通過設置專題單元的方式分類所選作品。教材組織清晰、內(nèi)容統(tǒng)一,便于教學規(guī)劃與組織。滬音版教材組織兼具系統(tǒng)性與邏輯性,有利于學生建構音樂理論知識體系。
2.2 中國專業(yè)音樂創(chuàng)作
從內(nèi)容上看,兩版教材選取的中國專業(yè)音樂創(chuàng)作多反映社會歷史變遷。從體裁上看,基本包括歌曲、民族器樂曲、鋼琴、管弦樂、交響曲及歌劇與舞劇作品。
群眾歌曲、藝術歌曲與各類合唱、獨唱曲是兩版教材選材重點。人音版教材編選的群眾歌曲多以抗戰(zhàn)、改革開放時期人民生活為題材,如《憶秦娥·婁山關》《黃河大合唱》等。滬音版也相應選取了《七律·長征》《怒吼吧,黃河》等作品。在藝術歌曲選材上,兩版教材都選取了《問》《西風的話》這類具有較強審美特性的作品。人音版另選取了部分學堂樂歌作品。其余歌曲在兩版教材中另以影視歌曲的形式呈現(xiàn)。
兩版教材選取的民間打擊樂合奏、拉弦樂合奏等具有鮮明中國傳統(tǒng)特色。人音版多取材民樂合奏曲。滬音版則以獨奏為主。兩版教材還穿插部分作品作為影視音樂呈現(xiàn)。
兩版教材中都較少出現(xiàn)中國鋼琴作品。
兩版教材選取的管弦樂與交響樂也相對較少。人音版選編作品多以重大歷史事件為題材。滬音版選材更豐富,包括交響詩、交響敘事曲、弦樂四重奏、新型民間器樂重奏作品。
滬音版教材同樣重視歌劇、音樂劇作品的選材,除傳統(tǒng)《白毛女》《洪湖赤衛(wèi)隊》經(jīng)典唱段,還選取了部分現(xiàn)當代歌舞劇及音樂劇作品。人音版只重點選取了兩首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敦煌夢》選段。
兩版教材對中國音樂作品體裁的選擇各有側(cè)重。人音版多為聲樂作品并以群眾歌曲、藝術歌曲為主,編排組織由單元教學主題決定,形式較為分散。滬音版?zhèn)戎仄鳂纷髌罚嘁泽w裁為依據(jù)對作品進行集中分配。
2.3 西方專業(yè)音樂創(chuàng)作
西方專業(yè)音樂創(chuàng)作主要指自巴洛克時期以來各時期最具代表性作曲家作品。從兩版教材入選的西方音樂作品比例來看,古典與浪漫主義音樂作品占比較大,但編排形式各不相同。
人音版采用較為常規(guī)的教材選材與組織方式,主要以西方音樂歷史為線索設立古典、浪漫、民族樂派、印象派音樂主題單元,再分組編排音樂家及其代表音樂作品。滬音版教材往往以音樂基本要素特征為依據(jù)選編作品。
相較之下,人音版選材與組織更為系統(tǒng)、全面,便于學生理解與把握西方音樂作品。滬音版教材編排思路更開闊,利于學生鑒賞與思考音樂本體要素。
2.4 世界民族音樂
兩版教材選取的世界民族音樂作品都相對較少。滬音版教材只結合印度古典樂器介紹編入了一首西塔爾與小提琴二重奏《暮色之緒》。人音版則根據(jù)地區(qū)劃分選編了非洲、歐洲與拉丁美洲音樂作品,并結合民族器樂對相應民間樂曲進行選材,包括印度的薩朗吉樂曲與《鼓舞》、蘇格蘭的風笛曲,秘魯?shù)呐藕嵡?/p>
2.5 通俗音樂
兩版教材選編的通俗音樂作品類型豐富,多為積極向上、利于學生接受的作品。
人音版教材選取的作品有歌曲,如《雨后彩虹》、捷克歌曲《母親教我的歌曲》;中外影視插曲,如電影《紅日》插曲、電影《星球大戰(zhàn)》主題曲等;更設有爵士樂主題單元。滬音版教材選編作品有獨唱曲《在水一方》、齊唱曲《讓世界充滿愛》、電影《天堂電影院》主題曲、當代音樂劇《金沙》選段等,更有校園民謠《橄欖樹》、流行歌曲《貝加爾湖畔》。
兩版教材選取的作品題材多樣,編排方式也較分散。但人音版選材嚴謹,考慮作品的思想內(nèi)涵。滬音版選取作品更加現(xiàn)代化與多元化,符合現(xiàn)當代青少年心理發(fā)展特點。
可見,在音樂作品選材與組織上,人音版慣以集中編排形式進行素材整合。教材音樂作品統(tǒng)一編入同一主題單元,以形成完整的階段性學習內(nèi)容。滬音版選擇將民歌分散編入不同主題單元,建立不同鑒賞角度。
普通高中《音樂鑒賞》教材十分重視音樂作品的選擇與教材化處理方式,除了所選作品的思想性、藝術性、審美性,還會考慮高中學生的可接受程度。在素材編排上也十分注意音樂作品前后的承接關系,如人音版對西方音樂作品的安排,以及滬音版教材對音樂體裁復雜程度的關注。兩版教材還合理安排音樂作品的“雅俗”程度,不難發(fā)現(xiàn)滬音版教材選編了不少現(xiàn)當代音樂劇、流行歌曲與影視音樂作品。在中外音樂作品的選擇上,無論是人音版教材對中國音樂作品與外國音樂作品安排的先后學習順序,還是滬音版教材中更多的中國音樂作品,高中《音樂鑒賞》教材無不強調(diào)以中國作品為主的原則。此外,在音樂與姊妹藝術的綜合上,兩版教材也都進行了很好的教材化處理。
3 結語
教材是學生學習、教師教授的主要材料。與其他出版物不同,教材具有特殊、規(guī)定的教育功能。它不僅承擔著各級各類學校的教學任務,還承擔著國家、民族、社會的人才培養(yǎng)任務。普通高中《音樂鑒賞》教材更是在培養(yǎng)學生審美體驗與文化理解能力方面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無論是人音版教材還是滬音版教材,在教材的選材與編寫上都體現(xiàn)了科學性、思想性、藝術性與多元化。對兩版教材的對比與分析是厘清教科書結構、內(nèi)容的過程,對兩版教材的科學運用還須落實在實際教學過程中。
參考文獻:
[1] 杜永壽.中小學音樂教材論[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06:102,100.
[2] 杜永壽.緊扣“立德樹人”總要求 全面落實音樂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上)(下):高中《音樂鑒賞》教材解讀[J].中國音樂教育,2019(12):4-10.
[3] 王安國.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解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101.
作者簡介:花謙益(1996—),女,江蘇南通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音樂教育。
成軍(1976—),男,河南信陽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音樂教育、中國音樂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