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鳳姣
古詩詞教學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應使學生掌握本專業(yè)所需要的語言和知識,包括基本的語言技能、語言思維能力、人文素養(yǎng)、文化傳承意識和跨文化交際技能。其中,在語言思維方面要實現(xiàn)的目標之一就是讓學生掌握現(xiàn)代語言學的基礎知識,能夠用語言思維閱讀、理解和評價文本。教師選擇有效的教學策略,進而帶動學生在閱讀中提升語言思維,是提高語文閱讀教學質(zhì)量、提升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關鍵。在語文古詩詞教學中,教師可以深入探索思維導圖在教學實踐中的具體運用方法,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清思路,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感受古詩詞的獨特魅力,實現(xiàn)語文綜合能力的提升。
一、分類整理,構(gòu)建基礎知識體系
古詩詞是我國文學藝術寶庫里一顆璀璨的明珠,它的內(nèi)容豐富龐雜,語言凝練含蓄,情感深沉蘊藉,表達方式獨具特色。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利用思維導圖模式來讓學生進行詩詞分類整理。首先,可以依據(jù)詩詞類型——常見意象——內(nèi)容情感——藝術手法——代表作品的順序,分類整理,繪制成簡單的思維導圖。以贈別詩為例,它常見意象有楊柳、長亭、南浦、酒等。內(nèi)容情感大致分為以下幾個類型。1.表達離別時的留戀、不舍和傷感的愁緒,如李白的《送友人》等。2.重在對友人的勸慰、激勵和關心,如《別董大》等。3.借送別來表達胸中的積憤或表明心志,如《芙蓉樓送辛漸》等。4.既有離別之情,又有身世命運之感、勸慰警示之意,如《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等。其中關鍵詞,如送、別、離都是這類詩詞出現(xiàn)的高頻詞匯。常見的藝術手法有借景抒情、直抒胸臆、用典、對比、襯托、虛實相生、工筆與白描、動靜結(jié)合等。再比如常見的寫景詩,這類詩詞一般描寫的是優(yōu)美的田園或山水風光,詩詞意境多雋永清新,風格優(yōu)美恬淡,如劉禹錫的《望洞庭》、王維的《山居秋暝》、李白的《望廬山瀑布》等。其他的諸如懷古詩、詠物詩、閨怨詩,都可以總結(jié)到詩詞分類的思維導圖中。這樣一來,學生通過思維導圖的繪制,可以快捷地對自己閱讀過的古詩進行分門別類,學生不僅對詩歌類型了如指掌,而且理解詩歌內(nèi)容也會變得輕松簡單。完成詩詞分類的基礎工作后,學生再進行古詩詞的理解和鑒賞,其效率就會事半功倍。
二、賞析內(nèi)涵,深化語文學科素養(yǎng)
詩詞復雜而深沉的情感往往藏在凝練的詩詞語言背后。因此,如何讓學生讀懂詩詞語言,如何沉浸式地品味詩詞的情感內(nèi)涵,是進行古詩詞教學時面臨的最大挑戰(zhàn)。思維導圖不僅能幫助學生分類整理、構(gòu)建古詩詞基礎知識體系,也在深入理解和鑒賞古詩詞情感內(nèi)涵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以杜甫的《登高》為例,教師可以將思維導圖的支點設計為境遇、景物、經(jīng)歷和情感四部分,然后再以此引導學生進行思維發(fā)散。比如古詩首聯(lián)中的“猿嘯哀”“鳥飛回”等動物的悲愴、徘徊的狀態(tài)襯托了詩人自身的心境悲涼,境遇不佳。詩人情感低沉郁結(jié),含蓄蘊藉,體現(xiàn)了杜甫詩詞中“沉郁”這一鮮明特點。再比如頸聯(lián)之中的“萬里”“常作客”“百年”“獨登臺”,這簡單的兩個數(shù)量詞和兩個動賓短語就勾勒出了杜甫晚年長年漂泊、孑然一身的動蕩感和孤獨感。寥寥幾筆,卻讓人想象出一位年過半百、頭發(fā)蒼白、一身疾病的老人顛沛流離的場景,再結(jié)合尾聯(lián)里詩人心中的“艱難苦恨”,想象詩人手中剛剛停下的酒杯和那經(jīng)過酒澆灌過的愈加濃烈的愁情,就更加能理解詩人那種即便自己孑然漂泊,但心中依然不忘家國的情懷。而這種沉浸式的情感體驗是從思維導圖里的“經(jīng)歷”和“情感”兩條支線梳理出來的。通過反復揣摩與理解,再結(jié)合以思路清晰、情境感十足的導圖,學生不僅能較好地體會到詩人的思想情感,領略到品鑒詩詞的樂趣,而且語文素養(yǎng)也在分析過程中得到了進一步深化。
三、感知意蘊,提升詩詞鑒賞能力
古詩詞的鑒賞,如果僅僅停留在能夠熟練誦讀的階段,對于高中生來說是遠遠不夠的。教師不光要傳授給學生有效的閱讀方法與技巧,引領他們?nèi)ド钊氲馗兄娫~意蘊,更要以古詩詞的鑒賞為紐帶,去設法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豐富他們的文學認知。以初中所學《關雎》《蒹葭》兩首詩歌和高中所學《氓》《靜女》《伐檀》等詩歌為例,教師可以在引導學生反復誦讀、領略詩歌內(nèi)涵的基礎上,利用思維導圖來總結(jié)《詩經(jīng)》詩歌篇目的一般特點,而且可以感受西周時期人們的生活狀態(tài)、價值取向和社會風貌,這樣一來,學生不僅能夠更好地認識傳統(tǒng)文化,拓寬自身視野,審美情趣也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四、鞏固所學,沉淀自身文化修養(yǎng)
高中部編版新教材的推行,對高中生的語文素養(yǎn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注重從單線思維提升到綜合思維,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培養(yǎng)學科素養(yǎng),沉淀成為個人文學修養(yǎng)。教師可在日常古詩詞教學中,引導學生對所積累的古詩詞從意象、情感、藝術手法等不同角度進行歸納總結(jié)。比如,古詩詞中對“酒”這一意象的使用及其所代表的情感;比如,古詩詞中對“愁”這一情感的不同表達方式;比如,不同詩人對同一歷史人物或事件的不同看法;比如,古詩詞中詩人直面挫折的人生態(tài)度,等等。這種打破歷史時空限制、突破個體認知局限的歸納總結(jié),以詩為憑,以史為鑒,不僅深化了學生對古詩詞的認識和理解,加強了自身的文學素養(yǎng),而且可以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提升他們的文化修養(yǎng)。
總的來說,古詩詞作為古人智慧的結(jié)晶,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瑰寶,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有著重要價值。教師在重視古詩詞教學之余,應當多探索思維導圖在教學實踐中的具體運用方法,以便幫助學生更好地理清思路,感受古詩詞的獨特魅力,實現(xiàn)語文綜合能力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