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曉菲 李靜 唐永光 姚寧
摘?要:現代多媒體信息技術與教育理論已成為現代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將多媒體技術融入課堂教學,發(fā)揮多媒體應用與學科教學之間的關系,實現教學目標的優(yōu)化,促進學生高效學習的同時提高美育教育的實效性。本文通過闡述多媒體課件制作課程應用轉型背景下的教學現狀,指出目前師范生多媒體課件制作中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在多媒體課件制作過程中提升學生綜合能力的有效策略,旨在培養(yǎng)師范生的信息素養(yǎng),推動學科教學和科技美學的融合發(fā)展,實現教學課件制作水平的提升。
關鍵詞:應用轉型;師范生;多媒體課件制作
Research?on?Improving?the?Multimedia?Courseware?Production?Ability?of
Teacher?Education?Undergraduate?under?the?Background?of?Application
Transformation
Dong?Xiaofei?Li?Jing?Tang?Yongguang?Yao?Ning
Langfang?Normal?University,School?of?Science?HebeiLangfang?065000
Abstract:Modern?multimedia?information?technology?and?educational?theory?have?become?an?important?components?of?modern?teaching.Integrating?multimedia?technology?into?classroom?teaching?to?leverage?the?relationship?between?multimedia?applications?and?subject?teaching?will?optimize?teaching?objectives,promote?students'?efficient?learning?while?improve?the?effectiveness?of?aesthetic?education.This?paper?elaborates?on?the?current?teaching?situation?under?the?background?of?the?transformation?of?multimedia?courseware?production?course?application,and?points?out?the?problems?that?exist?in?the?current?multimedia?courseware?production?of?teacher?education?undergraduate.In?this?work,we?propose?the?effective?strategies?to?enhance?the?comprehensive?ability?of?teacher?education?undergraduate?in?the?process?of?making?multimedia?courseware.This?study?aims?to?cultivate?the?information?literacy?of?teacher?education?undergraduate,promote?the?integrated?development?of?subject?teaching?and?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aesthetics,resulting?in?improving?the?level?of?making?teaching?courseware.
Keywords:Application?transformation;Teacher?education?undergraduate;Multimedia?courseware?production
2016年,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guī)劃》提出,要不斷擴大優(yōu)質教育資源覆蓋面,優(yōu)先提升教育信息化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的能力。2022年,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十四五”國家信息化規(guī)劃》明確要求,要提升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構建高質量教育支撐體系。面對信息化帶來的挑戰(zhàn),將信息技術與教育融合是實現教育改革與創(chuàng)新的有效途徑。各省市教育信息化十四五規(guī)劃陸續(xù)出臺,增加了優(yōu)質數字資源供給,其中“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成為核心關鍵詞,《北京教育信息化“十四五”規(guī)劃》提出,提升師生信息素養(yǎng),強化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目前,我國高校師范教育的任務是培養(yǎng)高素養(yǎng)高技能的應用型人才,如何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成為應用轉型院校共同面臨的問題。師范生作為教師隊伍的后備力量,提升師范生的信息技術能力,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融合,以提高人才競爭力,確保未來教師隊伍的教學水平[1]。因此,高校應重視對師范生教學能力的培養(yǎng),將信息素養(yǎng)教學融入專業(yè)課程教學,促進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提升教與學的效率具有重要意義。
多媒體教學因具有內容豐富、形式新穎、交互性強等優(yōu)點,有助于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使其成為構建高效課堂的重要基礎。目前,高等教育面臨信息化和國際化的挑戰(zhàn),對高校教師的信息素養(yǎng)及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實現教學過程的優(yōu)化,勝任信息化教學是亟須解決的關鍵問題。同時,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2],對師范生的多媒體課件制作水平提出了創(chuàng)新性要求。因此,加強師范生的多媒體課件制作和應用能力,有利于促進新時代教師的專業(yè)化成長與發(fā)展。本文通過分析多媒體課件制作課程的教學現狀,有針對性地提出提升師范生課件制作能力的有效策略,使師范生在實踐中創(chuàng)新課件設計,實現教學課件制作水平的提升。
一、多媒體課件制作課程的教學現狀
信息技術是手段,教育教學是本質。教育信息化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借助現代信息技術作為教學手段,以豐富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技術,需要兼顧技術應用與教學方式之間的關系,實現教學目標的優(yōu)化?!岸嗝襟w課件制作”作為一門應用型課程,包括理論和實踐內容,其中課程的理論內容主要包括現代信息技術基礎、多媒體課件制作的基本理論與方法、圖片與音視頻等素材的采集和編輯等[3],實踐部分是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上機練習與案例實訓。多媒體課件制作課程對師范生的課件制作水平的培養(yǎng)有著助推作用,其教學現狀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
(一)教師教育的技術性仍需加強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師的教育技術能力對于培養(yǎng)新時代高素質技能人才有著重要的影響[4]。在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對于多媒體技術應用于教學實踐的理論知識掌握得不充分,僅是簡單地使用比較基礎的軟件,缺乏信息化技能與教學內容的融合,導致不能從多層面和多角度對教學內容進行講解及分析。此外,教師利用網絡資源輔助教學有利于學生完善學習架構,擴展知識面,但是部分教師對信息化教學了解不充分,缺乏信心化教學手段與技能,并且對信息化教學的應用能力不強,未參與過微課、信息化教學比賽等新型教學活動。因此,教師應立足時代發(fā)展,積極探索提升自身教學技術能力的途徑。
(二)課件制作的教學性尚需提高
多媒體課件能夠解決傳統教學中采用普通方式無法實現的效果,以及突出教學重點與難點,從而更好地為教學服務。課件制作的教學性是評價課件效果的關鍵因素之一,然而,目前在教學實踐中多媒體技術未能較好地與課程相融合,例如,大部分課件較單一,機械地將教材的內容直接轉換到課件上,局限于對既有課件的簡單修改,而不是針對教學問題對教學內容和知識體系進行整合,未能有效地體現教學設計與教學策略,由此制作出的教學課件缺乏教育性和科學性,影響課堂的教學效果。多媒體課件應結合學科專業(yè)背景、教學內容、學生學情等因素,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法,優(yōu)化課件結構,提高教學效率。
(三)自主實踐的創(chuàng)新性有待突破
學生是課程的主體,通過“多媒體課件制作”課程的學習有效提升師范生的專業(yè)技能,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是課程的本質。目前,該課程常用的軟件有PowerPoint、Flash、Photoshop等,大多數教學采用演示—講演法,學生根據教師講解的實例進行上機練習,多數學生為完成教學要求,簡單地模仿實例,較難實現自主的設計課件,特別是對于復雜的交互型課件的技能儲備較為缺乏,以及對課件的界面設計缺乏理論支撐。究其原因,學生缺乏獲取有效素材和創(chuàng)新設計素材的能力,很少思考如何將多媒體技術與教學設計相結合。擺脫傳統的接受式學習方式,培養(yǎng)自主式的學習與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設計多媒體教學課件。
(四)美育教學的人文性有待深化
美育是教育的一個重要部分,信息技術作為傳遞教學信息的一種手段,將美育教育融入課程教學,有助于調動師范生的主動性,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5]。然而,多媒體課件中關于美育教育的內容體現不夠,對學科教學和科技美學的融合較少,使得師范生人才培養(yǎng)單一化。多媒體課件不僅要傳授知識與技能,而且通過畫面、聲音所形成的藝術美對師范生進行美育教育。大部分學生設計的多媒體課件色彩堆砌性高,課件內容與采用的配色方案不協調,導致師范生在開展教學實踐活動時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學生的美學教育,提高對美的感受力和鑒賞力,樹立正確的審美觀,使學生發(fā)現真理,創(chuàng)造科學美。
(五)考核方式的科學性亟須改進
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與課程實施的應用轉型相呼應。多媒體課件制作具有很強的實踐性,目前該課程的考核方式以“平時上機練習+期末專業(yè)知識考核”相結合的結果性考核為主,由于師范生的學習具有自主性,而學生的合作學習在課程考核評價中體現度不高。此外,對于專業(yè)知識部分的考核更多的是關于多媒體技術相關的基礎知識,而沒有針對性地建立多媒體技術與學科融合教學設計的綜合知識考核體系。這種忽略過程性考核的評價方式不能有效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效果,不利于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和課件應用能力的提高。因此,要與多媒體課件制作的應用型教學內容相適應,發(fā)揮多元化考核在課程評價中的作用,提高學生綜合能力。
二、師范生多媒體課件制作能力提升的有效策略
(一)加強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
加強信息技術知識學習,提高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和教學質量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所以需要構建科學的信息技術學習和培訓體系。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提高與其主觀能動性緊密有關,從強化自身信息化意識為出發(fā)點,深化信息化理論學習,適應現代化教學要求。與開展同行交流也是提升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有效途徑,例如,與同行開展交流,了解其在信息化教學中采取的教育技術手段,如何應用信息技術,根據教學內容如何選擇合適的信息技術。此外,高校為教師提供信息化專業(yè)培訓,包括專題講座、公開課等,以及教師參加信息化教學技能比賽,促進信息化教學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提高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培養(yǎng)符合新時代社會發(fā)展需求的應用型人才。
(二)面向應用注重課件教學性
應用型課程著眼于培養(yǎng)師范生的基礎素養(yǎng),通過多媒體課件制作課程的學習,學生應該了解多媒體信息技術的基礎理論,掌握PowerPoint、Flash等軟件基礎技能,以及相關學科知識及其教育理論與教學設計方法[6]。在此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強化應用技能。教學設計是課件制作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學生應掌握教學設計的基本理論,教師引導學生感知如何達到最佳的課件呈現效果,以及構建有層次的教學內容,注重多媒體信息技術與學科專業(yè)課程內容的整合,突出師范專業(yè)特點,以適應性為原則,根據教學設計制作服務于教學的課件。例如,物理師范生的課件制作側重于物理情境的創(chuàng)設,充分發(fā)揮多媒體輔助教學的作用,利用Flash動畫呈現相關的物理現象,加深對重點、難點知識的理解。由此,培養(yǎng)師范生將信息技術整合到教學的各環(huán)節(jié)的能力,制作出有代表性的案例。
(三)強化學生自主式學習實踐
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具體實例的精講,讓學生了解實例的制作過程,然后教師給學生設置分析和探究問題的情境,引導學生如何設計科學與合理的課件,明確高水平的課件在展示教學內容的同時需要富有較好的創(chuàng)新性。考慮到學生學習需求的差異,通過不同的資源進行分層教學,改善師生之間的課堂教學互動。進而,鼓勵學生發(fā)揮其主體性,給予學生在課堂上展示課件的機會,并介紹課件制作的思路。在此基礎上,開展小組討論,通過自評和互評的方式反思和評價課件中存在的問題及值得借鑒的課件制作方法與技巧,再由教師點評,發(fā)現問題以調整教學計劃。這一師生“雙向課堂互動”的模式能夠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多媒體課件的開發(fā)能力,在實際體會中多角度提升多媒體應用技能。
(四)發(fā)揮美育優(yōu)勢促全面發(fā)展
挖掘課程中的美育元素,提煉美育內涵是新時代高校人文教育的新路徑。多媒體課件中不僅要體現學科專業(yè)的教學內容,更要結合科學技術美的內容,適當引入與專業(yè)有關的優(yōu)秀課件案例、不同學科的科技原理、學術論文等,實現專業(yè)和育人協同教育。在課件審美設計上,圍繞界面設計的基本原則,注重課件內容清晰、色彩統一以及學習者的色彩心理規(guī)律,使演示的課件既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習興趣,還要營造嚴肅中不失活潑的課堂氛圍,達到突出主題、明確表意的效果。界面設計包括版面、色彩和呈現順序的設計,符合較好的視覺傳達效果。通過美育教育的深化,引導學生學會欣賞美及評價科學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有利于培養(yǎng)應用型創(chuàng)新人才。
(五)構建多元化課程考核評價
課程評價是促進學生學習,推進課程應用轉型的重要突破口。通過構建過程性考核為主,期末考核為輔的多元化評價方式,綜合考核師范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實踐能力,使評價結果更為科學與客觀,更能體現學生的應用技能,其中多元化的考核指標主要包括多媒體課件制作的綜合知識考核和應用技能考核。課件制作的綜合知識考核由主觀題和客觀題組成,考查學生對專業(yè)知識的掌握,同時課程結合對美學的認識,強化美育的教學效果。應用技能考核采取小組合作收集素材與建設、課件分階段制作、作品討論與師生協作評價等模式,實現理論與實踐融合,綜合考核學生的課件制作水平,全方位發(fā)展師范生的信息素養(yǎng)。
結語
高校要樹立學科融科理念,推動師范生人才培養(yǎng)模式創(chuàng)新。高校課程應用轉型是解決師范生人才培養(yǎng)目標與社會需求對接的必然之路,多媒體課件制作課程應用轉型的關鍵是教師教學理念的轉變及其教學能力的提高。教師如何調動學生學習多媒體課件制作的基礎理論知識與教學技能的主動性是創(chuàng)建有效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有效途徑。注重多媒體技術與學科教學內容的整合,突出應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設計,強化學生自主學習實踐,引導學生提高美育能力,構建多元化課程考核評價體系,培養(yǎng)具有信息化能力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使高校信息化教育實現跨越式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許世華,曹軍,曾友.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設的實踐途徑探索[J].中國管理信息化,2023,26(02):236238.
[2]華子荀,鄭凱方.面向“十四五”規(guī)劃的教育信息化發(fā)展水平評估模型設計[J].中國教育信息化,2023,29(04):4546.
[3]張利龍,殷學豐,楊淞麟.多媒體課件制作中使用視頻剪輯軟件的技巧[J].中國新通信,2022,24(05):9395.
[4]賀永利.“多媒體課件制作”信息化教學手段研究與實踐[J].教育信息化論壇,2020(05):9192.
[5]楊晶潔.加強高校美育教育中的美術審美教育策略研究[J].大眾文藝,2022(20):148150.
[6]王小艷.《多媒體課件制作》課程項目式教學的探索[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8(13):238240.
基金項目:廊坊師范學院教改項目(編號:K202121);廊坊市基礎教育重點專項(編號:JCJY202309)
作者簡介:董曉菲(1987—?),女,漢族,博士,講師,研究方向:物理教學理論和實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