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賞讀
守護傳承好綠色“國寶”
(標題即觀點,言簡意賅,形象深刻。)
于? 洋
古樹名木是記錄自然生態(tài)變遷的“活化石”,是承載民族歷史記憶的綠色“國寶”。從“萬條垂下綠絲絳”的春意盎然,到“晴川歷歷漢陽樹”的壯闊悠遠,從《詩經》里“其葉牂牂”的東門之楊,到《項脊軒志》里“亭亭如蓋”的枇杷樹,樹木寄托的是人與人、人與故鄉(xiāng)、人與自然的情與意,是中國歷史傳承至今的樸素生態(tài)觀和綠色發(fā)展理念。(援引古詩文中描寫樹木的經典名句,引出文章議題,將樹木與文化巧妙聯(lián)系起來,有文采,有深意。)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古樹名木保護工作。在廣東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這片紅樹林是“國寶”,要像愛護眼睛一樣守護好。在四川廣元古蜀道上的翠云廊,習近平總書記囑咐當?shù)刎撠熗?,要把古樹名木保護好,把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好。不久前,國家文物局、國家林草局、住房城鄉(xiāng)建設部聯(lián)合發(fā)出通知,就做好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內古樹名木保護工作進行部署,既要求“落實落細古樹名木日常養(yǎng)護措施”,又鼓勵“開展對古樹名木文化內涵、歷史價值的研究和必要的展示闡釋”,對更好保護古樹名木、挖掘其文化價值具有重要意義。(列舉習近平總書記對古樹名木保護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政府部門對古樹名木保護的工作要求,突出必須重視古樹名木的保護。)
我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古樹名木眾多。第二次全國古樹名木資源普查結果顯示,全國普查范圍內古樹名木共計508.19萬株,其中散生在廣大城鄉(xiāng)的有122.13萬株,以古樹群形式分布的有386.06萬株,5000年以上樹齡的古樹有5株。它們是自然與文化的共同遺存,是大自然和祖先留下的寶貴財富。古樹名木的保護是一項系統(tǒng)性工程,需要搭建好制度框架,抓好制度執(zhí)行。我國古代就有“官民相禁剪伐”“交樹交印”等樹木保護制度,今天做好古樹名木保護要堅持守正創(chuàng)新,既從歷史中尋找行之有效的護木經驗,也要依托智能化、數(shù)字化技術手段,完善古樹名木數(shù)據(jù)庫,建設信息管理平臺,形成精細化、網(wǎng)格化管理格局。(從歷史文化傳承和現(xiàn)代保護手段相結合的角度,闡述如何保護好古樹名木。)
保護古樹名木,要講好古樹故事,挖掘古樹名木背后的文化和精神價值。陜西黃帝陵的軒轅柏、山西洪洞的大槐樹、安徽黃山的迎客松,這些古樹穿越時空,是中華文明的一部分;塞罕壩的落葉松,大漠深處的胡楊林,種子“飛”上太空的普陀鵝耳櫪,這些名木記錄著國家和民族發(fā)展進步的印記。應精心挖掘整理每棵古樹名木背后的動人故事,講好并傳承好這些故事,讓古樹名木真正成為有記憶的地標、可觸摸的歷史,成為堅定文化自信的有力支撐。(從挖掘古樹名木背后的文化和精神價值以提高民眾對古樹名木意義認知的角度,闡述如何保護好古樹名木。)
保護古樹名木還要充分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當前,我國城鎮(zhèn)化進程不斷推進,要把古樹名木保護與城市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在城市建設規(guī)劃時將古樹名木保護考慮進去,統(tǒng)籌好發(fā)展和保護的關系。在做好保護的前提下,可圍繞古樹名木修建一些面向群眾的文化休閑場所,讓更多人了解古樹名木的經濟價值、社會價值和文化價值,推動更多群眾參與古樹名木保護。(從調動廣大人民群眾保護古樹名木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角度,闡述如何保護好古樹名木。)
林草興則生態(tài)興,生態(tài)興則文明興。枝繁葉茂、歷經滄桑的古樹名木,背后是繁榮、和平、昌盛的家國鄉(xiāng)土。保護古樹名木不僅是為子孫后代留下一棵棵樹、一片片林,更是通過古樹名木的保護,延續(xù)文化傳統(tǒng)、傳承發(fā)展理念,共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從“生態(tài)興、文明興”的角度進一步拓展保護林木的意義,深化主題,總結全文。)
(摘自2023年12月4日《人民日報》)
思維導圖
1.標題:《守護傳承好綠色“國寶”》
2.結構:全文為“起承轉合”結構,“轉”這一部分順序為“由主到次”。
(1)起(第1段):援引古詩文中描寫樹木的經典名句,引出文章議題。
(2)承(第2段):闡述保護古樹名木的必要性。
(3)轉(第3~5段):分別從傳承、手段、認知、態(tài)度等角度,闡述如何保護古樹名木。
①首先(第3段):從歷史傳承和現(xiàn)代手段相結合的角度,闡述如何保護古樹名木。
②其次(第4段):從提高廣大民眾的思想認識的角度,闡述如何保護古樹名木。
③最后(第5段):從調動民眾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角度,闡述如何保護古樹名木。
(4)合(第6段):從“生態(tài)興和、文明興”的角度,進一步拓展保護林木的意義,總結全文。
寫作借鑒
《守護傳承好綠色“國寶”》一文有兩個顯著的寫作特點,一是見解深刻,從保護古樹名木,看到其精神價值;二是論據(jù)充分,以充足的素材,闡述保護古樹名木的意義和舉措。
見解深刻。時事評論類文章,貴在能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重在能從尋常事中發(fā)現(xiàn)不尋常的意義。本文作者不僅從保護古樹名木中看出生態(tài)意義,更是從保護古樹名木中看到了精神和文化價值。作者透過許多“高齡”樹種看到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從許多歷史名勝的名貴樹種中見到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和氣魄,從古代樹木保護制度想到今天的保護措施,從林草興想到生態(tài)興,從生態(tài)興想到文明興……文章立足于保護古樹名木,放眼于古樹名木中蘊含的精神和文化因子,使文章主題的寬度和深度得到了充分的拓展和挖掘,給人以啟發(fā)。
論據(jù)充分。這則時評不僅強調了對古樹名木的保護,更闡述了古樹名木背后的文化內涵和精神價值。所以,所列論據(jù)堪稱“面廣量大”。從開頭援引的有關林木的古詩文名句突出樹木與文化的關聯(lián),到引用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和政府部門的號召,強調保護古樹名木的意義;從不厭其煩地陳述各種古樹名木的樹齡及具體數(shù)量,到列舉古樹名木的地標意義和精神價值;從介紹古代樹木保護制度,到列舉今天保護古樹名木的各種現(xiàn)代化手段……內容充實而厚重,頗具說服力。讀此時評,有如讀一篇文化散文,使人有多方面的受益。
要做到上面兩點,一是要注意平時的閱讀積累,尤其需要重點關注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當今各種社會現(xiàn)象、事件的關聯(lián),力求博古通今;二是要注意對問題的深入思考,能夠透過各種現(xiàn)象和問題,看到事件、事物的本質,并善于觸類旁通、舉一反三,能睹近而思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