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傳經(jīng)大儒子夏考

2024-05-24 23:46:38龐光華
長春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 2024年3期
關(guān)鍵詞:子夏爾雅史記

龐光華

(五邑大學(xué) 文學(xué)院,廣東 江門 529020)

據(jù)《韓非子·顯學(xué)》篇,孔子死后,儒分八家。雖各有建樹,然最能紹述孔子之業(yè),并使儒學(xué)經(jīng)典薪傳不絕者當(dāng)推子夏一派。左丘明、吳起僅傳《左氏春秋》,曾子僅傳《孝經(jīng)》,商瞿子木、子弓只傳《易》。而子夏獨(dú)能遍治群經(jīng),廣收門人。儒學(xué)經(jīng)典賴以不息,子夏的貢獻(xiàn)非常大??鬃又?秦始皇以前,儒家傳經(jīng)大儒前后僅二人,前為子夏,后為荀子。近世大家如李卓吾、汪中、劉申叔、章太炎等盛贊荀子。子夏傳經(jīng)之功績者必須得到頌揚(yáng)①,故為此篇以道仰圣之意。

一、子夏的博學(xué)和在儒家文化史上的地位

《史記·仲尼弟子列傳》《索隱》謂:“子夏文學(xué)著于四科,序《詩》、傳《易》。又,孔子以《春秋》屬商。又傳《禮》,著在《禮志》,而此史并不論,空記《論語》小事,亦其疏也?!薄妒酚浰麟[》甚重子夏傳經(jīng),決非浮萍之談。整部《論語》提到子夏一人在孔門諸賢中有門人最多。②孔子卒后,子夏授傳授經(jīng)典之業(yè)最盛。③《后漢書·徐防傳》稱徐防上疏曰:“臣聞《詩》、《書》、《禮》、《樂》,定自孔子。發(fā)明章句,始于子夏?!弊⒁妒酚洝贩Q子夏有弟子三百人?!逗鬂h書·朱樂何列傳》:“子夏之門人亦問交于子張?!弊酉拈T人弟子最多。

《史記·仲尼弟子列傳》云:“孔子既沒,子夏居西河教授,為魏文侯師。其子死,哭之失明。”《太史公自序》曰:“文侯慕義,子夏師之。”《呂氏春秋·察賢》謂:“魏文侯師卜子夏,友田子方,禮段干木。”《呂氏春秋·舉難》:“白圭對曰‘文侯師子夏,友田子方、敬段干木?!雹堋秴问洗呵铩て谫t》盛稱魏文侯敬禮段干木。而段干木、田子方皆是子夏的學(xué)生?!妒酚洝と辶至袀鳌?“如田子方、段干木、吳起、禽滑厘之屬,皆受業(yè)于子夏之倫,為王者師。是時獨(dú)魏文侯好學(xué)?!雹荨秴问洗呵铩ぷ饚煛?“段干木,晉國之大駔也,學(xué)于子夏?!薄妒辣尽な闲掌吩?“子伯氏,衛(wèi)群公子子伯季之后,魏有子伯先,子夏門人,居西河?!薄稘h書·藝文志》載李克《七篇》注曰:“李克是子夏弟子,為魏文侯相?!薄督?jīng)典釋文》謂李克為子夏的再傳弟子?!妒酚洝っ宪髁袀鳌贰端麟[》引《別錄》曰:“今按《墨子》書有文子,文子即子夏之弟子?!薄妒酚浾x》云:“孔子卒后,子夏教于西河之上,文侯師事之,咨問國政焉?!薄俄n詩外傳》卷三第六《魏文侯欲置相》章云:“魏成子食祿日千鐘,什一在內(nèi),九在外,以聘約天下之士,是以得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此三人者,君皆師友之。”《史記·魏世家》:“文侯受子夏經(jīng)藝,客段干木,過其閭,未嘗不軾也?!雹?/p>

《說苑·臣術(shù)》謂:魏文侯“是以東得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人主之師也。”子夏為文侯師,是魏國文化繁昌的一個要因。子夏的學(xué)生中還有吳起、李克。

《水經(jīng)注》卷四《河水注》:“水出西北梁山,東南流徑漢陽太守殷濟(jì)精廬南,俗謂之子夏廟。”可見子夏授學(xué)為后世所禮拜。同書同卷還提到有子夏石室、子夏廟室、子夏陵。《隋國集記》稱西河有卜商神祠。戰(zhàn)國初期,魏國成為孔學(xué)重鎮(zhèn),端賴子夏施教于西河。西晉太康二年(281)在汲郡魏王墓發(fā)現(xiàn)大批儒家典籍及小說家書,說明魏國文化之盛,這皆源于魏文侯師事子夏。另外,《孔叢子·序》稱:孔甲為“魏相子順之子也”??鬃雍笕斯僦廖合?足見儒學(xué)在魏之盛。

子夏優(yōu)于文學(xué),博洽精深,極為孔子所愛賞?!墩撜Z·先進(jìn)》稱:“文學(xué):子游、子夏?!雹摺墩撜Z·八佾》稱:“孔子曰‘商始可與言《詩》矣’。”《論語·雍也》:“子謂子夏曰:‘汝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笨鬃訉ψ酉募挠枰笄邢M!稘h書·儒林傳·張山拊傳》:“關(guān)內(nèi)侯鄭寬中有顏?zhàn)又蕾|(zhì),包商、偃之文學(xué)。”商就是子夏,以博學(xué)聞名,在孔門中被譽(yù)為“文學(xué)第一”。《漢書·董仲舒?zhèn)鳌焚澲^董仲舒“其師友淵源所漸,猶未及乎游、夏”。夏就是子夏,以文學(xué)擅名。

在《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和《論語》中,孔子對門人以醇儒相期者唯子夏一人。以顏回之賢、子貢之辯、子路之勇,皆非醇儒??鬃油酉牡虏偶嫘?不可專矜才名,要做君子儒。子夏果然不負(fù)師訓(xùn),不矜飾才智,頗重德行。如《論語·學(xué)而》:“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xué),吾必謂之學(xué)矣?!币咨摧p視美色。子夏博學(xué),但也有君子之行?!盾髯印ご舐浴贩Q:“子夏家貧,衣若懸鶉。”但子夏安貧樂道,決不屈節(jié)隨俗?!妒印芬酉脑?“君子漸于饑寒而志不僻?!薄俄n非子·喻老》謂:“子夏曰:‘吾入見先王之義,則榮之。出見富貴之樂,又榮之。兩者戰(zhàn)于胸中,未知勝負(fù),故臞。今先王之義勝,故肥?!薄痘茨献印ぴ馈吩?“故子夏心戰(zhàn)而臞,得道而肥?!薄犊鬃蛹艺Z·弟子行第十二》:“孔子言之曰:‘其不伐則猶可能,其不弊百姓則仁也?!对姟吩?‘愷弟君子,民之父母。’夫子以其仁為大。學(xué)之深,送迎必敬,上交下接若截焉。是卜商之行也。孔子說之以詩曰:‘式夷式已,無小人殆?!羯桃?其可謂不險矣?!薄洞蟠鞫Y記·衛(wèi)將軍文子第六十》與此略同,文字有異。今引有異文處如下:“夫子以其仁為大也。學(xué)以深,厲以斷,送迎必敬,上友下交,銀乎如斷。是卜商之行也?!辈飞叹褪亲酉?。可見,子夏有君子儒者之德行,不僅優(yōu)于文學(xué)而已。《清史稿·顧炎武傳》引顧炎武之言:“自曾子而下,篤實(shí)無如子夏,言仁,則曰‘博學(xué)而篤志、切問而近思’。”清代大儒顧炎武對子夏的評價非常高。

《韓詩外傳》卷六“衛(wèi)靈公晝寢而起”一節(jié)盛稱子夏的儒者之行實(shí)比猛士公孫悁還勇,并云:“《詩》曰‘不侮鰥寡,不畏強(qiáng)御?!废壬病!?卜先生就是子夏。衛(wèi)靈公最后傾倒于子夏的儒者風(fēng)度,謂:“于是靈公避席仰手曰‘寡人雖不敏,請從先生之勇’。”衛(wèi)靈公敬仰子夏,衛(wèi)國乃以子夏為圣人,足見其博學(xué)儒行以獲高名?!犊鬃蛹艺Z·七十二弟子解》:“卜商,衛(wèi)人字子夏,少孔子四十四歲,習(xí)于《詩》,能誦其義,以文學(xué)著名。為人性不弘,好論精微,時人無以尚之。嘗返衛(wèi),見讀史志者云‘晉師伐秦,三豕度河?!酉脑?‘非也,巳亥耳?!x史者問諸晉史,果曰‘巳亥’。于是衛(wèi)以子夏為圣,孔子卒后,教于西河之上,魏文侯師事之,而咨國政焉。”子夏精熟史記,善辨史訛之事亦見《呂氏春秋·察傳》。子夏精于史志,故后來孔子以撰書《春秋》之事囑子夏,這層我們下文再論。甚至有傳說孔子為作《春秋》,特遣子夏往周求史記?!豆騻鳌る[公元年》疏引閔因敘曰:“昔孔子受端門之命,制《春秋》之義,使子夏等十四人求周史記,得百二十國寶書。九月經(jīng)立?!雹噙@應(yīng)該是真實(shí)的。

東漢讖緯書《論語撰考讖》曰:“子夏共撰仲尼微言,以當(dāng)素王。”孔子死后,被尊為素王,子夏的貢獻(xiàn)很大。學(xué)者們把子夏比作孔子,這決非偶然?!抖Y記·檀弓上》:“子夏亦哭曰‘天乎!予之無罪也?!优?‘商,女何無罪也?吾與女事夫子洙泗之間,退而老于西河之上。使西河之民疑女于夫子。爾罪一也?!编嵶?“言其不稱師也?!雹峤癜?鄭玄之說誤。孔穎達(dá)《正義》與朱彬《禮記訓(xùn)纂》皆謂:“疑,儗同,比也?!贝苏f最確?!耙伞蓖皟尅?即等同之義。西河之民把子夏比作孔子?!耙伞碑?dāng)讀為“儗”,也可讀為“擬”。《文選·李蕭遠(yuǎn)·運(yùn)命論》云:“子夏退老于家,西河之人肅然歸德,比之于夫子?!睋?jù)此證可知,《禮記》之“疑”必當(dāng)為“儗”之借,故李蕭遠(yuǎn)釋為“比”?!度A陽國志·公孫述劉二牧志》曰:“荊州牧山陽劉表上焉,有‘子夏在西河疑圣人論’?!币梢嘟铻閮?也可讀為擬。足見孔子死后,子夏最為著名。若以孔子為至圣,則亞圣必當(dāng)推子夏。

孔子似能預(yù)知子夏將能成大儒?!犊鬃蛹艺Z·六本》曰:“孔子曰:‘吾死之后,則商也日益;賜也日損’。曾子曰‘何謂也?’子曰:‘商也好與賢己者處,賜也悅不若己者處。不知其子,視其父;不知其人,視其友;不知其君,視其所使;不知其地,視其草木……是以君子必慎其所處者焉?!鬃又酉牡某删蛯⒊^子貢,因子夏好賢于己者?!睹献印す珜O丑上》曰:“昔者竊聞之,子夏、子游、子張皆有圣人之一體。”足見孟子時代已廣傳子夏有圣人之德。孔子有弟子子夏,猶如佛祖有弟子阿難。

子夏成為大儒也與其長命有關(guān)。梁玉繩《漢書古今人表考》謂:“子夏少孔子四十四歲。孔子卒時,子夏二十九。而授經(jīng)于魏文侯蓋年幾百歲矣?!比糇酉乃祁伝卦缱?終不能成宏儒。洪邁《容齋續(xù)筆》卷二“卜子夏”條亦謂子夏為魏文侯師時已逾百歲。洪邁曰:“魏文侯以卜子夏為師。按《史記》所書,子夏少孔子四十四歲,孔子卒時,子夏年二十八矣。是時,周敬王四十一年,后一年元王立,歷貞定王、考王,至威烈王二十三年,魏始為侯,去孔子卒時七十五年。文侯為大夫二十二年而為侯,又六年而卒,姑以始侯之歲計之,則子夏已百三歲矣,方為諸侯師,豈其然乎?”洪邁雖然置疑,然子夏克享高壽,固為事實(shí)。

我們可以說子夏是孔子最有才華的學(xué)生?!妒酚洝ざY書》:“自子夏,門人之高弟也?!币蜃酉膬?yōu)于文學(xué),故《漢書·東方朔傳》稱:“子夏為太常?!睅煿旁?“以有文學(xué)故為太常也。而應(yīng)劭以子夏兩字總合為夔,解云夔知樂,故可以為太常,此說非也?!鳖亷煿诺慕忉屖钦_的。

《論語·雍也》:“子謂子夏曰:‘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笨鬃⒃?“君子為儒將以明道,小人為儒則矜其名?!毙鲜柙?“此章戒子夏為君子也。言人博學(xué)先王之道以潤其身者,皆謂之儒。但君子則將以明道,小人則矜其才名。言女當(dāng)明道,無得矜名也。”舊注極確。可知孔子在世時,子夏已以才華馳名。孔子的這一語錄極重要,表明在孔子心中儒是博學(xué)典籍之人,專恃道德不可名儒。故儒者必傳經(jīng),必博知先王之道。考《孔叢子·儒服》:“平原君曰:‘儒之為名何取爾’?子高曰:‘取包眾美,兼六藝,動靜不失中道’。”《漢書·儒林傳》曰:“古之儒者,博學(xué)乎六藝之文?!薄稘h書·司馬遷傳》曰:“夫儒者,以六藝為法。”《漢書·藝文志》:“儒家者流……游文于六經(jīng)之中?!薄墩撜Z·先進(jìn)》:“子路曰:‘何必讀書,然后為學(xué)’。子曰:‘是故惡夫佞者’。”可知非博學(xué)于文,不足為儒。孔子于門人中以儒相期者僅子夏一人??组T學(xué)術(shù)正賴子夏以傳,因非儒者不足以傳學(xué)?!睹献印す珜O丑上》趙岐《章句》曰:“子夏知道雖眾,不如曾子孝之大也?!贝藢?shí)言子夏博學(xué)于道。徐干《中論·智行》曰:“曾參之孝,有虞不能易;原憲之清,伯夷不能間。然不得與游、夏列在四行之科,以其才不如也?!倍际鞘①澴酉膶W(xué)問最優(yōu)。

子夏是孔門中最好學(xué)的一人?!墩撜Z·子張》:“子夏曰:‘日知其所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xué)也已矣’?!庇种^:“子夏曰:‘仕而優(yōu)則學(xué),學(xué)而優(yōu)則仕’”。仕學(xué)合一之說實(shí)創(chuàng)于子夏。子夏居官不忘學(xué),為學(xué)不忘致用。這一語錄支配了無數(shù)中國文人的精神?!墩撜Z》又謂:“子夏曰‘博學(xué)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夏本人正是志篤而學(xué)博。又謂:“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學(xué)以致其道?!弊酉目芍^時刻不忘學(xué)。

我們可以說當(dāng)時子夏博學(xué)的名聲很大,儒門中以博學(xué)鳴者僅子夏一人。《孔子家語·執(zhí)轡》述子夏論博物學(xué)及陰陽學(xué),足見子夏才華非凡?!赌沧印芬酉脑?“譬諸草木,區(qū)以別之矣。《詩》之三百,牽物合類?!薄吨姓摗ぶ螌W(xué)》引子夏論學(xué)曰:“日習(xí)則學(xué)不忘,自勉則身不墮,亟聞天下之大言,則志益廣。”《韓詩外傳》卷五:“哀公問于子夏曰‘必學(xué)然后可以安國保民乎?’子夏曰:‘不學(xué)而能安國保民者,未之有也。’哀公曰:‘然則五帝有師乎?’子夏曰:‘臣聞黃帝學(xué)乎大墳,顓頊學(xué)乎祿圖,帝嚳學(xué)乎赤松子,堯?qū)W乎務(wù)成子附,舜學(xué)乎尹壽,禹學(xué)乎西王國,湯學(xué)乎貸子相,文王學(xué)乎錫疇子斯,武王學(xué)乎太公,周公學(xué)乎虢叔,仲尼學(xué)乎老聃。此十一圣人,未遭此師,則功業(yè)不能著乎天下,名號不能傳乎后世者也’。”足見子夏精熟往古史記。

二、子夏傳授《尚書》

孔門中精于《尚書》者以子夏為第一人?!斗ㄑ浴ぞ悠贩Q:“子游、子夏得其書矣?!薄墩撜Z·顏淵》:“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選于眾,舉皋陶,不仁者遠(yuǎn)矣。湯有天下,選于眾,舉伊尹,不仁者遠(yuǎn)矣?!贝藶樽酉木凇渡袝分C,故《尚書》賴子夏以傳?!犊讌沧印ふ摃?“子夏問《書》大義。子曰‘吾于《帝典》,見堯舜之圣焉。于《大禹皋陶謨益稷》,見禹、稷、皋陶之忠勤功勛焉。于《洛誥》,見周公之德焉。故于《帝典》可以觀美,《大禹謨》、《禹貢》可以觀書?!陡尢罩儭贰兑妗贰娥ⅰ房梢杂^政,《洪范》可以觀度,《泰誓》可以觀義,五《誥》可以觀仁,《甫刑》可以觀誡。通斯七者,則《書》之大義舉也?!蓖瑫种^:“子夏讀《書》既畢,而見于夫子。夫子謂曰‘子何為于《書》?’子夏對曰:‘《書》之論事也,昭昭然若日月之代明,離離然若星辰之錯行。上有堯舜之道,下有三王之義。凡商之所受《書》于夫子者,志之于心弗敢忘。雖退而窮居河濟(jì)之間、深山之中,作壤室,編蓬戶,常于此彈琴以歌先王之道,則可以發(fā)憤慷喟,忘己貧賤。故有人亦樂之,無人亦樂之。上見堯舜之德,下見三王之義,忽不知憂患與死也?!蜃鱼溉蛔?nèi)菰?‘嘻,子殆可與言《書》矣。雖然,其亦表之而已,未睹其里也夫。’”據(jù)《孔叢子》所載,從孔子問《書》的尚有子張、宰我二人。然《論語》和《尚書大傳》只載子夏言《尚書》之事,子夏固為傳《書》大儒,孔壁科斗文《尚書》當(dāng)是子夏所傳。柳詒征《中國文化史》[17]307第一編第二十六章《孔門弟子》稱:“是伏生之學(xué),亦由子夏所傳也?!?/p>

《后漢書·徐防傳》徐防以《五經(jīng)》久遠(yuǎn),圣意難明,宜為章句,以悟后學(xué)。上疏曰:“臣聞《詩》、《書》、《禮》、《樂》,定自孔子;發(fā)明章句,始于子夏。”李賢注:“《史記》,孔子沒,子夏居西河,教弟子三百人,為魏文侯師。”則東漢學(xué)者徐防認(rèn)為子夏發(fā)明章句,對經(jīng)學(xué)貢獻(xiàn)甚大。

三、子夏參與編撰和傳授《論語》

《論語》雖非子夏一人撰錄,但子夏以之教授于西河,俾之流傳久遠(yuǎn)?!督?jīng)義考》引鄭玄曰:“《論語》,仲弓、子游、子夏等所撰定?!庇忠墩撜Z讖》曰:“子夏六十四人共撰仲尼微言。”可見子夏參與撰錄《論語》。子夏弟子最多,子夏把《論語》作為孔們教科書,孔子微言乃始廣被后世。

四、子夏記錄和傳授《春秋》

《春秋》之取裁及春秋筆法雖造于孔子,但孔子并未著于竹帛,只是口宣微言大義。將《春秋》著錄成書的是子夏?!妒酚洝と辶至袀鳌分^孔子:“故因史記作《春秋》,以當(dāng)王法,以辭微而指博,后世學(xué)者多録焉?!薄稘h書·藝文志》謂:“《春秋》所貶損大人、當(dāng)世君臣,有威權(quán)勢力。其實(shí)皆形于《傳》,是以隱其書而不宣,所以免時難也。及末世,口說流行,故有公羊、榖梁、鄒、夾之傳四家。”《藝文志》所記容易讓人誤認(rèn)為孔子作《春秋》而不示人。班固之意為孔子只是口宣《春秋》微言,實(shí)未著書。《史記·孔子世家》謂:“孔子以《詩》、《書》、《禮》、《樂》教,弟子蓋三千焉?!薄犊鬃邮兰摇窋⒖鬃臃掉敽?序《書》、正《樂》、序《易》、刪《詩》,并“乃因史記作《春秋》。”“至于為《春秋》,筆則筆、削則削。子夏之徒不能贊一辭?!彼^“子夏之徒不能贊一辭”即謂子夏只是照錄孔子口宣的《春秋》,沒有加上自己的意見?!度龂尽げ苤矀鳌纷⒁苤才c楊修書引作“游、夏之徒不能錯一字?!薄板e”同“措”,訓(xùn)放置、插入?!洞呵镎f題辭》竟謂孔子作《春秋》書成而授游、夏之徒。游、夏之徒不能改一字,此實(shí)巨謬,孔子本未將《春秋》寫成文本。

《史記·十二諸侯年表序》云:“孔子故西觀周室,論史記舊聞,興于魯而次《春秋》,上記隱,下至哀之獲麟。約其文辭,去其繁重,以制義法。王道備,人事浹。七十子之徒口受其傳指,為有所刺譏褒諱挹損之文辭,不可以書見也?!边@里明確地說孔子只是口宣、口授《春秋》,怕致禍招災(zāi),不敢著于筆端?!稘h書·藝文志》曰:“《春秋》有所褒諱貶損不可書見,口受弟子,弟子退而異言?!迸c《史記》合。孔子僅口宣《春秋》,未嘗筆于竹帛,真正將《春秋》寫成書的是子夏。子夏本通《春秋》?!洞呵锓甭丁び嵝颉芬酉脑?“有國家者不可不學(xué)《春秋》,不學(xué)《春秋》,則無以見前后旁側(cè)之危,則不知國之大柄,君之重任?!薄洞呵锓甭丁び嵝颉酚盅?“故子夏言《春秋》重人,諸譏皆本此?!薄端螘ざY志一》曰:“孔子作《春秋》,時左丘明、子夏造膝親受,無不精究?!睗h代緯書《孝經(jīng)緯》謂:“孔子以《春秋》屬商?!鄙叹褪亲酉摹!俄n非子·外儲說右上》:“子夏曰:‘《春秋》之記臣?xì)⒕?子殺父者,以十?dāng)?shù)矣,皆非一日之積也,有漸而以至矣?!庇忠酉脑?“善持勢者,蚤絕奸之萌?!眰鳌洞呵铩返墓颉b梁皆親受于子夏,是子夏門人,故《公羊》、《榖梁》為《春秋》嫡傳??鬃颖疽蚴酚浂鳌洞呵铩?其依據(jù)的“史記”由左丘明編次為《左氏春秋》,明孔子所論皆有為而發(fā),不以空言立經(jīng),故《左氏春秋》所取集的材料是孔子《春秋》的參考書??鬃幼鳌洞呵铩分卦谖⒀源罅x,即所謂“春秋筆法”,重在道德和褒貶。《國語·楚語上》:“叔時曰:‘教之《春秋》,而為之聳善而抑惡焉,以戒勸其心’。”《漢書·司馬遷傳》引董生曰:“《春秋》以道義?!庇衷?“《春秋》辨是非。”又稱《春秋》“別嫌疑,明是非,定猶與,善善惡惡,賢賢賤不肖”。又稱:“《春秋》采善貶惡?!薄段男牡颀垺な穫鳌芬嘀^《春秋》重褒貶?!吨芏Y·地官·師氏》:“掌國中失之事以教國子弟?!倍抛哟涸?“中當(dāng)為得,記君得失,若《春秋》是也?!笨芍洞呵铩凡⒎莾H僅記錄史實(shí),還褒貶是非?!盾髯印駥W(xué)》:“《春秋》之微也?!薄肚f子·天下》:“《春秋》以道名分?!薄妒酚洝ぬ饭孕颉?“《春秋》采善貶惡,推三代之德,褒周室,非獨(dú)刺譏而已也?!薄蹲髠鳌ふ压荒辍?“故曰《春秋》之稱,微而顯、婉而辨。”《孝經(jīng)緯》卷一《孝經(jīng)》謂:“孔子曰:‘欲觀我褒貶諸侯之志在《春秋》?!薄缎⒔?jīng)緯》稱:“孔子在庶……志在《春秋》?!薄稘h書·儒林傳》曰:孔子“綴周之禮,因魯春秋舉十二公行事,繩之以文武之道,成一王法?!笨鬃訛檫_(dá)此目的,對舊史頗加筆削,然亦不改當(dāng)時史官作史之成法。《墨子·明鬼》謂:周、燕、齊、宋各有《春秋》,于杜伯、莊子儀諸事,皆有記錄?!肚f子·齊物論》:“《春秋》經(jīng)世先王之志,圣人議而不辯?!薄稇?zhàn)國策·東周策》:“《春秋》記臣弒君者以百數(shù)?!薄俄n非子·內(nèi)儲說上》:“魯哀公問于仲尼曰:‘《春秋》之記曰。’”王先謙曰:“此所謂不修《春秋》也?!薄豆騻鳌でf公七年》:“不修春秋曰:雨星不及地尺而復(fù)?!焙涡葑?“不修春秋謂史記也。古者謂史記為春秋。”《隋書·李德林傳》引《墨子》曰:“吾見百國《春秋》?!薄秶Z·晉語七》:“羊舌肸習(xí)于《春秋》?!表f注:“《春秋》,紀(jì)人事之善惡,而且以天時,謂之《春秋》。周史之法也,時孔子未作《春秋》。”《左傳·昭公二年》載韓宣子聘魯,見魯《春秋》。知各國皆有《春秋》,《春秋》非孔子所專有?!洞呵铩芬喾强鬃铀甲?。《史通·六家》:“知《春秋》始作與《尚書》同時?!彪m不完全確切,但《春秋》之作遠(yuǎn)在孔子之前,此固為事實(shí)?!肚f子·天運(yùn)》:“孔子謂老聃曰‘丘治《詩》、《書》、《禮》、《樂》、《易》、《春秋》’。”即稱孔子學(xué)《春秋》,這個《春秋》應(yīng)該是各國的史書,不是孔子自己傳授的《春秋》,自己講授的《春秋》哪里需要孔子自己來研治呢?

《左氏春秋》是左丘明自創(chuàng)體裁的歷史書?!妒吠āぽd言》稱:“逮左氏為書,不遵古法,言之舉事,同在傳中。然而言事相兼,煩省合理,故使讀者尋繹不倦,覽諷忘疲。”明言《左氏》體例不合古法。戰(zhàn)國末期各國混戰(zhàn),致使各國史書毀于兵災(zāi)(秦國除外)?!妒酚洝ち鶉瓯怼?“秦既得意,燒天下《詩》、《書》,諸侯史記尤甚,為其有所刺譏也。《詩》、《書》所以復(fù)見者,多藏人家,而史記獨(dú)藏周室,故滅……獨(dú)有《秦記》?!眲t六國及周室之史皆已灰燼。獨(dú)《左氏春秋》因作為孔門教科書而流傳不息。漢代在民間流傳不廢,同時在內(nèi)府也有收藏。在劉歆之前,學(xué)者們研究《左氏》皆注重訓(xùn)詁,因其本為古文寫成。而劉歆在內(nèi)府發(fā)現(xiàn)官藏的《左氏》后,用以解《春秋》,以為《春秋》嫡傳,并改稱為《春秋左氏傳》?!稘h書·楚元王傳》述此甚清晰。

總之,著錄《春秋》和傳授《春秋》的是子夏,只有子夏最明孔子修《春秋》的意圖,《公羊傳》《榖梁傳》皆源于子夏,為《春秋》嫡傳。依古人著作之例,以事解經(jīng)者為外傳,說經(jīng)之義者為內(nèi)傳。如《韓詩外傳》乃以事說經(jīng),不專言義理?!豆颉贰ⅰ稑b梁》當(dāng)為《春秋》內(nèi)傳,《左氏》以事說經(jīng),為《春秋》外傳。而東漢學(xué)者竟以《左氏春秋》為內(nèi)傳、《國語》為外傳,已失古人著作之例。子夏傳《春秋》之功不可磨滅。

五、子夏開始撰述和傳授《爾雅》

《爾雅》一書雖傳聞為周公所作,實(shí)不可信。此書為孔門中人為解釋經(jīng)典而編次。編撰《爾雅》的第一功臣是子夏?!段骶╇s記》卷三謂:“揚(yáng)子云曰:‘孔子門徒游、夏之儔所記以解釋六藝者也……《記》言孔子教魯哀公學(xué)《爾雅》。《爾雅》之出遠(yuǎn)矣。”鄭玄《駁五經(jīng)異義》曰:“某聞之也,《爾雅》者孔子門人所作,以釋六藝之旨,蓋不誤也。”張揖《上廣雅表》:“今俗所傳二篇《爾雅》,或言仲尼所增,或言子夏所益,或言叔孫通所補(bǔ),或言沛郡梁文所考,皆解家所說,先師口傳,疑莫能辨也?!标斯洹犊S讀書志》:“世傳《釋詁》周公書也。余篇仲尼、子夏、叔孫通、梁文增補(bǔ)之?!标懙旅鳌督?jīng)典釋文》引張揖說。后世多從楊雄或張揖說。

今按,子游雖優(yōu)于文學(xué),但受業(yè)于孔子后,沒有講學(xué)授經(jīng),而是做官去了?!妒酚洝ぶ倌岬茏恿袀鳌吩?“偃,吳人,字子游,少孔子四十五歲。子游既已受業(yè),為武城宰。”《孔子家語·七十二弟子解》亦云:“偃,吳人,字子游,少孔子三十五歲,特習(xí)于禮,以文學(xué)著名,仕為武城宰?!币虼?子游不會是《爾雅》的主要作者。《爾雅》一書必為傳經(jīng)而撰,即使如歐陽修《詩本義》和《朱子語類》所言是萃集眾注而成,但如不廣聚學(xué)徒以授經(jīng)典,則無須作此書。子游忙于仕宦,怎能撰述《爾雅》?故《爾雅》一書當(dāng)作于子夏。子夏門人弟子最多,為講學(xué)之需,撰集《爾雅》一書以授門人。雖在戰(zhàn)國年間,儒者時有補(bǔ)益,然作始和傳授之功當(dāng)屬子夏。戰(zhàn)國末期,荀子主盟齊學(xué),傳授眾經(jīng),當(dāng)于《爾雅》有所增補(bǔ)?!妒酚洝な鍖O通列傳》稱叔孫通為薛人,秦始皇時以文學(xué)著名,待詔博士。叔孫通極可能是荀子的學(xué)生?!稜栄拧坊蛟S定型于叔孫通。至西漢中葉尚間有學(xué)者增補(bǔ)。但子夏深通《爾雅》固無可疑。張揖《上廣雅表》稱:“子夏問夫子作《春秋》不以初哉首基為始何?”錢大昭《廣雅疏義》:“子夏所作《儀禮·喪服傳》,其親屬稱謂皆與《爾雅·釋親》相合,是子夏有所增益也?!秉S季剛《爾雅略說》指出《爾雅》的釋義合于《周書·謚法解》《易傳》《喪服傳》和《榖梁》。據(jù)《上廣雅表》,似子夏曾見《爾雅》一書,則《爾雅》不作始于子夏。但張揖此語系采自漢代緯書《春秋元命包》,緯書本多妄誕,未必為實(shí)錄。姑備一說。至少,子夏傳授和增潤《爾雅》之功不可磨滅。若《春秋元命包》所說為實(shí),則《爾雅》的原型當(dāng)是周朝的官書字典,但不是《史籀篇》一類的童蒙識字課本?!稜栄拧返靡粤鱾魇且?yàn)榭鬃?、子夏采用其為儒學(xué)的教科書。

六、子夏傳授《樂經(jīng)》

子夏還精于《樂經(jīng)》??鬃幼浜?能傳《樂經(jīng)》者僅子夏一人。子夏曾以《樂經(jīng)》授魏文侯?!妒酚洝窌芳啊抖Y記·樂記》均詳述子夏為魏文侯講授古樂,評贊雅樂與俗樂之別,文煩不錄。因魏文侯好古,再加上子夏的傳授,故魏國保存古樂最完整?!稘h書·藝文志》云:“六國之君,魏文侯最為好古。孝文時得樂人竇公,獻(xiàn)其書,乃《周官·大宗伯》之《大司樂》章也。武帝時,河間獻(xiàn)王好儒,與毛生等共采《周官》及諸子言樂事者以作《樂記》,獻(xiàn)八佾之舞,與制氏不相遠(yuǎn)?!睅煿抛⒁缸T《新論》云:“竇公年百八十歲,兩目皆盲。文帝奇之”云云。王先謙《補(bǔ)注》引齊召南之言謂竇公之年齡不可憑信。但其人的存在無可疑?!稘h書·禮樂志》:“至于六國,魏文侯最為好古?!辈⑾蜃酉膯枠贰W阋娢何暮詈霉艠?古樂因而在魏流傳。古樂得以保存,子夏與有力焉。

七、子夏傳授《詩經(jīng)》并作序

次論子夏傳《詩》?!稘h書·藝文志》云:“又有毛公之學(xué),自謂子夏所傳,而河間獻(xiàn)王好之,未得立?!薄睹姟穫髯宰酉?此決非附會之談。前已論子夏傳《爾雅》,而《毛詩》詁訓(xùn)與《爾雅》十之九相合。三家詩則時與《爾雅》異。鄭康成箋《毛詩》,時采三家之說,尤其多采《韓詩》?!督?jīng)典釋文·序錄》引徐整言謂《毛詩》出于子夏。王肅《孔子家語》注謂:子夏所序之《詩》即是今之《毛詩》。《水經(jīng)注》卷六《晉水注》曰:“故子夏敘《詩》,稱此晉也?!薄端鍟そ?jīng)籍志》謂:“《序》,子夏所創(chuàng),毛公及衛(wèi)敬仲又加潤益?!标憴C(jī)《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卷下《毛詩》條謂:“孔子刪《詩》授卜商,商為之序以授魯人曾申?!弊酉男颉对娊?jīng)》應(yīng)無可懷疑?!督?jīng)典釋文》云:“孔子最先刪《詩》以授于子夏,子夏遂作《詩序》焉??谝韵鄠?未有章句。”并云:“大《序》是子夏作,小《序》是子夏、毛公合作。卜商意有未盡,毛更足成之?!笨追f達(dá)《毛詩正義序》:“先君宣父厘正遺文,緝其精華,褫其煩重,上從周始,下暨魯僖,四百年間之詩備矣。卜商闡其業(yè)?!笨追f達(dá)也認(rèn)為是子夏將孔子的《詩經(jīng)》學(xué)發(fā)揚(yáng)光大。孔氏并云:“《詩》三百一十一篇,子夏作序?!薄督?jīng)義考》引沈重曰:“按鄭《詩譜》‘大序子夏作,小序子夏毛公合作’。”子夏作《詩大序》決無可疑。今觀《大序》標(biāo)《詩》有六義,與《周禮·大師》相合,必是子夏所作,非后人所能妄撰。西晉皇甫謐《三都賦序》亦稱引子夏序詩。昭明太子將其《大序》收入《文選》。唐朝學(xué)者成伯璵《毛詩指說·小序辨》云:“眾篇之小序,子夏惟裁初句耳。《葛覃》,后妃之本也?!而櫻恪?美宣王也。如此之類是也,其下皆大毛公自以詩中之意而系其詞?!边@是闡明子夏、毛公合作小序,頗為有識。蘇轍《詩集傳》謂《小序》初句是毛公所作,以下為衛(wèi)宏所撰,并無根據(jù)。宋代鄭樵、朱子、王質(zhì)最攻小序,以為決非子夏所作,且不傳詩意。范處義作《詩補(bǔ)傳》又力護(hù)小序。今按,疑子夏不序《詩》始于韓愈,宋之歐陽修亦謂《詩序》不出子夏,這都是無端的妄見。唐人成伯璵謂小序初句屬子夏,以下屬毛公,洵為持平之論。毛公傳子夏之詩學(xué),為子夏嫡傳。

《論語·八佾》:“子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何謂也?’子曰‘繪事后素?!?‘禮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韓詩外傳》卷三曰:“子夏問《詩》,學(xué)一知二。孔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弊酉膶Α对姟返囊娊馍踔量梢詥⒌峡鬃?。《孔子家語·論禮》也載子夏向孔子詢問《詩經(jīng)》之事?!俄n詩外傳》卷五載子夏問孔子《關(guān)雎》之義,《關(guān)雎》何以為《國風(fēng)》之始?子夏實(shí)洞達(dá)《詩經(jīng)》。后《毛詩》盛行而三家詩散亡,則子夏傳《詩》實(shí)為正宗,子夏詩學(xué)最終獨(dú)步千古。

八、子夏為《儀禮·喪服》作傳

次論子夏傳《禮》??组T中人只有子夏一人為《儀禮》作過注?!稘h書·藝文志》亦曰:“《喪服子夏傳》一篇。”《晉書·禮志上》載摯虞之言曰:“又以《喪服》最多疑闕?!倍酉臑橹ⅰ!稌x書·禮志上》摯虞謂:“《喪服》本文省略,必待注解,事義乃章。其《傳》說差詳,世稱子夏所作。”又曰:“而顗直書古《經(jīng)》文而已,盡除子夏《傳》及先儒注說,其事不可得行。”《晉書·禮志上》摯虞上表論喪服之禮曰:“至于喪服,世之要用……而子夏謂之齊衰。”世稱喪服為齊衰,乃子夏之說。王應(yīng)麟《漢藝文志考證》曰:“《喪服傳》,子夏所為?!栋谆⑼ā分^之《禮服傳》。”[2]姚振宗《漢書藝文志拾補(bǔ)》曰:“《喪服子夏傳》,本自別行。編入《儀禮》十七篇中者,后人為之矣?!币κ现员局T《隋書·經(jīng)籍志》,甚是?!端鍟そ?jīng)籍志》:“其《喪服》一篇,子夏先傳之,諸儒多為注解。今又別行。”《唐石經(jīng)》亦謂:“《喪服》第十一,子夏傳?!辟Z公彥《儀禮正義》云:“人皆云孔子弟子卜商字子夏所為。師師相傳,蓋不虛也。”這都證明子夏曾經(jīng)注釋過《儀禮》中最為艱深古雅的《喪服》,作過《喪服傳》,是禮學(xué)巨匠。

九、文化史對子夏傳經(jīng)的評價

《舊唐書·太宗本紀(jì)下》貞觀二十一年壬申,唐太宗詔以左丘明與子夏等二十一位傳經(jīng)大儒垂于國胄,配享宣尼廟堂。首為左丘明,子夏居位第二??鬃娱T人僅子夏一人配享孔子廟堂,顏淵、曾參、子貢、孟軻、子思、荀況皆無與其列。故知空言道德,不能傳經(jīng)者皆乖于儒門正宗。荀況雖為大儒,但沒有注釋經(jīng)典流傳后世,宜其不得與子夏并論。洪邁《容齋隨筆》之《容齋續(xù)筆》卷十四“子夏經(jīng)學(xué)”條曰:“孔子弟子惟子夏于諸經(jīng)獨(dú)有書,雖傳記雜言未可盡信,然要為與他人不同矣。于《易》則有傳,于《詩》則有序。而《毛詩》之學(xué),一云子夏授高行子,四傳而至小毛公;一云子夏傳曾申,五傳而至大毛公。于《禮》,則有《儀禮·喪服》一篇,馬融、王肅諸儒多為之訓(xùn)說。于《春秋》,所云‘不能贊一辭’,蓋亦嘗從事于斯矣。公羊高實(shí)受之于子夏;榖梁赤者,《風(fēng)俗通》亦云子夏門人。于《論語》,則鄭康成以為仲弓、子夏等所撰定也。后漢徐防上疏曰:‘《詩》、《書》、《禮》、《樂》,定自孔子,發(fā)明章句,始于子夏?!蛊渥C云?!薄豆沤駡D書集成·文學(xué)典》卷13引《闕里志》云:“子夏習(xí)于《詩》,能通其義,著為《爾雅》。相傳今《毛詩敘》,子夏之遺記也。或曰子夏受《易》、《春秋》于孔子,公羊高、榖梁赤皆從之學(xué)《春秋》者也。又《禮·喪服》一篇,子夏傳之。”近人胡適《中國哲學(xué)史大綱》卷上第五篇《孔門弟子》稱:“孔門正傳的一派大概可用子夏、子游、曾子一般人做代表?!盵4]柳詒征《中國文化史》第一編第二十六章《孔門弟子》甚重子夏傳經(jīng),柳氏曰:“蓋今世所傳五經(jīng),皆出于子夏矣。子夏之于吾國文化之關(guān)系亦大哉?!盵1]308洵為篤論。前賢已注意到子夏傳授群經(jīng),蔚為巨儒,實(shí)不可刊。雖《荀子·非十二子》妄言誣圣,只足蔑古,又何玷子夏炳耀之業(yè)哉!

[注 釋]

①關(guān)于子夏的生平,參看王紅霞《子夏生平考述》,載《北方論叢》2006年第4期。

②《論語·子罕》:“子路使門人為臣?!贝碎T人是孔子弟子,子路同門,非子路門人。

③唯今本子夏《易傳》系偽書,《史》《漢》皆不言子夏傳《易》。關(guān)于《子夏易傳》的考證,參考陳鴻森《〈子夏易傳〉考辨》,收入陳鴻森《漢唐經(jīng)學(xué)研究》,中西書局2021年版。

④亦見《后漢書·李杜列傳》。

⑤《漢書·儒林傳》略同。

⑥《史記·六國年表》同。

⑦《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同。

⑧亦見戴宏《解疑論》?!洞呵锔芯贰洞呵锟籍愢]》《春秋說題辭》并同。

⑨王充《論衡·禍虛篇》引述了《禮記·檀弓上》此節(jié)。

猜你喜歡
子夏爾雅史記
少年品讀 史記
少年品讀 史記
《論語》知多少?
少年品讀 史記
少年品讀 史記
《爾雅注疏》點(diǎn)校零識
天一閣文叢(2018年0期)2018-11-29 07:48:28
孔子借傘
讀者(2018年12期)2018-05-30 05:16:40
丁子峻溫文俊士爾雅男神
商界·時尚(2016年2期)2017-05-15 21:13:52
作家爾雅《同塵》研討會順利舉行
長江叢刊(2016年36期)2017-01-10 04:55:40
孔子神算
走向世界(2016年1期)2016-11-26 19:22:40
吉水县| 庆安县| 屏山县| 屯门区| 巴中市| 博爱县| 峨边| 九龙坡区| 宜都市| 乌拉特后旗| 武山县| 周口市| 南岸区| 新绛县| 龙井市| 金溪县| 夏津县| 揭阳市| 长沙县| 邵东县| 福州市| 甘南县| 固镇县| 昌江| 台北县| 榆林市| 康定县| 江安县| 阜宁县| 那曲县| 南康市| 玉溪市| 土默特左旗| 夹江县| 厦门市| 临澧县| 格尔木市| 闵行区| 丰县| 应用必备| 定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