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
摘 ?要:古詩詞是我國文化的瑰寶,具有節(jié)奏鮮明、情感濃厚、內涵豐富的特點。古詩詞也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點,教師帶領學生對古詩詞進行鑒賞學習能陶冶學生的情操。新課改對初中古詩詞鑒賞教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需要通過有效途徑提升教學質量?;诖?,文章從培養(yǎng)古詩詞鑒賞能力的意義入手,討論初中語文古詩詞鑒賞教學的現狀與問題,并分析了如何提升初中語文古詩詞鑒賞教學質量,以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語文;古詩詞鑒賞;教學質量
對初中生而言,熟記教材中的古詩詞難度不大,難點在于理解作品中的文化內涵,所以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古詩詞的過程中,需要帶領學生鑒賞,幫助學生加深對古詩詞的理解。因此,教師需要將古詩詞的內容與作者生平、創(chuàng)作背景、表達技巧結合起來,進而幫助學生對古詩詞進行深入理解,增強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和文化內涵。
一、培養(yǎng)學生古詩詞鑒賞能力的重要性
語文是初中的基礎學科,而初中階段也是培養(yǎng)學生鑒賞能力的關鍵時期,教師需要合理安排古詩詞的鑒賞教學進度,讓學生感受到古詩詞的重要性,在挖掘古詩詞內涵的同時,增強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古詩詞鑒賞教學的重要性體現在以下方面:
其一,幫助學生了解古詩詞的文化內涵。古詩詞是優(yōu)美語言的組合,也是我國文化與歷史的結合,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古詩詞鑒賞能力,可以使其感受古詩詞的文化價值、歷史背景,進而感受到詩詞的獨特魅力、領悟到古詩詞豐富的文化內涵。
其二,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素養(yǎng)。古詩詞的語言具有美學價值,古人用豐富的辭藻形成了獨特的韻律,而精煉的語言也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其中對擬人、借代、象征等修辭手法的分析與運用,也有助于發(fā)展學生的語言審美素養(yǎng)。
其三,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古詩詞具有普遍的審美價值,教師應讓學生欣賞古詩詞的美,感受古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進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教師通過在課堂中帶領學生感知作者的價值觀、朗讀古詩詞,可以提升學生的鑒賞能力。
其四,塑造學生的價值觀念。我國的古詩詞文化歷史悠久,教師在古詩詞鑒賞教學中,還可以將課本中的古詩詞作為載體,讓學生接觸更多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引導學生熱愛祖國與家鄉(xiāng),歌頌祖國大好河山,塑造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念。
二、初中語文古詩詞鑒賞教學現狀與問題
古詩詞是我國古典文學的代表,并且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具有重要地位,教師對古詩詞教學普遍關注,不過在教學中還存在諸多問題,比如學生興趣淡薄,甚至部分學生對古詩詞存在畏難情緒;部分學生鑒賞能力缺乏、文學功底較弱,沒有掌握鑒賞詩詞的基本知識和技巧,導致在理解古詩詞的內涵上存在難度。
從教師的角度來看,主要是讓學生多讀、多背,對學生的學習體驗缺乏關注,將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語句分析上,在功利化的教學思想下,學生難以體會古詩詞的美感和內涵,并且影響了教學效果。主要問題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第一,教學模式較為傳統(tǒng)。比如,部分教師進行古詩詞教學時直接讓學生理解古詩詞的字面含義,未能側重培養(yǎng)學生的鑒賞能力,缺乏獨立思考與表達的空間,導致學生的學習過程較為被動。再如,在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下,教師讓學生進行大量古詩詞的翻譯,這不利于學生理解古詩詞的意境美,更難以理解其中的文化內涵。
第二,教師的教學理念不清晰。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要樹立以生為本的思想,而初中古詩詞鑒賞教學也需要從學生的發(fā)展需求出發(fā),引導學生真正理解古詩詞,擴展到對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進而踐行新課改的要求。然而部分教師在古詩詞鑒賞教學中依然是為了讓學生提高考試成績,沒有挖掘古詩詞的育人價值,導致育人效果大大降低。
三、初中語文古詩詞鑒賞教學質量提升策略
(一)注重基礎知識積累
在初中語文古詩詞鑒賞教學中需要重視知識的積累,學生鑒賞古詩詞的前提是讀懂含義,所以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文學知識。
1. 知人論世。學生要想提升鑒賞詩詞鑒賞能力,首先需要了解所學古詩詞的時代背景、作者生平,只有基于知人論世,才能深入體會古詩詞中的情感。
例如,鑒賞杜甫的詩詞時,教師要從唐朝從繁榮走向衰落的角度分析其作品。在盛唐時期,可以發(fā)現杜甫的詩歌多豪情萬丈,然而在唐由盛轉衰時期,晚年的杜甫作品中透露著蒼涼和無奈的情感。具體而言,比如在八年級上冊《春望》的教學中,作者創(chuàng)作于安史叛軍攻進長安時期,面對春日長安凄慘破敗的景象,作者觸景生情,寫出了憂國憂民的心境。在鑒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把《春望》放在唐朝衰落的大背景下,讓學生體會作者仕途失意與國家興亡的無奈心境??傊诔踔姓Z文古詩詞鑒賞教學中,教師要向學生介紹詩詞的背景知識,幫助學生知人論世,讓學生與詩詞、作者產生情感共鳴,進而提升學生的詩詞鑒賞能力。
2. 題材鑒別。學生在初中階段學習的詩詞題材豐富,比如涉及寫景抒情、愛情閨怨、贈友送別、羈旅思鄉(xiāng)、邊塞軍旅、詠懷古跡,并且不同的題材在情感上也有很大差異。教師在教學中要幫助學生積累詩詞題材知識,比如懷古詩,一般是作者登臨游覽后觸景生情,因此作品多采用借古諷今、借景抒情等方式。學生在古詩詞鑒賞過程中積累一定的詩詞題材知識,并且聯系古今,就能有效提升學生的詩詞鑒賞能力。例如,在教學八年級上冊的《渡荊門送別》時,關于贈友送別這一題材和相關作品,學生已經接觸很多,所以教師在鑒賞教學中為培養(yǎng)學生題材鑒別能力,可以將同類題材作者進行集中鑒賞,進而幫助學生整合思路,提升古詩詞的學習效果。
3. 積累典故。用典也是古詩詞中常見的現象,初中生接觸的很多詩詞都用借用典故的方式加以表達,也正是因為用典,詩詞的語言更加凝練,學生如果不了解其中的典故含義,就難以理解詩詞含義。因此,教師要在鑒賞教學中帶領學生積累一些典故知識。歷史故事和歷史人物原型典故都是常見的詩詞典故類型,還有一些作者將文學作品作為典故,教師可以用這些常見的用典類型帶領學生積累知識,并且擴展學生的文學視野,幫助學生提升詩詞鑒賞的能力。
(二)強化宏觀角度把握
進行初中古詩詞教學時,運用常識性的知識也能幫助學生快速解讀詩意,而教師需要從全局的角度分析詩詞結構與情感。
1. 構思技巧。在初中古詩詞鑒賞教學中,學生要知道每一首詩詞流傳至今都有其原因,比如有的作品情感充沛,還有的是由于構思巧妙。學生可以從很多古詩詞中發(fā)現其中的構思技巧,然后形成情感脈絡。所以從構思技巧方面分析古詩詞也是有效的方法,教師通過引導可以幫助學生深入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
常見的詩詞構思技巧有四分式,并且在古言律詩中普遍體現了這種特征規(guī)律;再如三分式,主要通過首聯、頷聯和尾聯進行構思;而二分式為先寫景后抒情。教師可以在古詩詞鑒賞教學中從常見的構思技巧入手,帶領學生梳理詩詞的脈絡,這樣學生也更容易理解。
2. 情感態(tài)度。在初中古詩詞教學中,很多作品傳誦至今與文字中作者飽含的情感有關,所以在教學中需要教師從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出發(fā)。在古詩詞中,部分詩詞的情感態(tài)度體現得較為直觀,也有一些詩詞需要學生挖掘隱性信息,比如借景抒情或者托物言志,進而感受作者的想法。
例如,七年級下冊《登幽州臺歌》一詩中,“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作者在前二句俯仰古今,第三句登樓眺望,第四句表達自身的情緒,作品運用了虛實結合、借景抒情的藝術手法,通過描寫登樓遠眺,憑今吊古所引起的無限感慨,表達了作者苦悶、悲憤的情感。其實《登幽州臺歌》中作者不僅抒發(fā)了自己苦悶的心情,還揭露了初唐時期知識分子遭受壓抑的境遇。通過教師對以上內容的講解,學生也會感受到作者知音難覓、報國無門的感情。
3. 意象分析。在語文古詩詞鑒賞中,教師不僅需要帶領學生感受作者的思想或者創(chuàng)作特點,還需要啟發(fā)學生的高階思維品質,引導學生培養(yǎng)詩詞鑒賞思維,與教師共同進入詩詞的意境,對古詩詞中的意象與內涵加以提煉。古典詩詞的創(chuàng)作講究意象,比如古代作者常借助明月表達思念家鄉(xiāng),或寄情山水展現豁達的心態(tài);再如婀娜的垂柳、嶙峋的碣石都可以揭示古代文豪的心境與情感,這些都是古詩詞中常見的意象。因此教師需要從宏觀角度進行分析,引導學生將意象分析當作鑒賞的主要結構,以此彌補學生古詩詞鑒賞能力欠缺的問題。在意象分析的過程中也需要結合古詩語言風格與創(chuàng)作特點。教師需要長期對學生這方面的能力加以培養(yǎng),最終提升學生的古詩詞鑒賞思維。
(三)優(yōu)化鑒賞手段運用
在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完成知識的積累后需要把握鑒賞切入路徑,而學生也需要分析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在這一過程中要想提升學生的詩詞鑒賞能力,教師還要熟練掌握多種鑒賞手段。
1. 詩詞鑒賞的藝術技巧。新課標準中提出要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作品鑒賞能力,具備一定的藝術技巧,在實際教學中主要體現在修辭方式、表達方式、表現手法、結構技巧上,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圍繞詩句,讓學生分析藝術技巧,進而提升學生的鑒賞能力。例如,七年級上冊的《次北固山下》一詩,這首五言律詩描寫了青山綠水、潮平岸闊,抒發(fā)了思鄉(xiāng)之情,其中“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生”“入”使用了擬人手法,并且描寫景物時蘊含理趣。教師在帶領學生鑒賞后,要進行總結,使學生知道作者寫出新舊交替的自然規(guī)律,通過簡單的生活哲理,傳遞了樂觀向上的情感。
2. 詩詞鑒賞的形象分析。我國古詩詞中,常見形象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通過分析詩詞中的形象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其中的含義。比如景物形象分析,除了景物本身,還和作者對景物背后事物的感情有關,比如其中“紅豆”代表相思、“柳”寓意惜別、“夕陽”暗示感傷。教師應指導學生關注詩詞中的意象,并通過這些意象分析作者的情感,進而逐漸提升學生的詩詞鑒賞能力。
此外,古詩詞中的形象較為具體,教師向學生分享鑒賞形象的技巧時,應創(chuàng)設相應的情境,這能讓學生更好地體會作者的心胸與格局。例如,七年級上冊的《天凈沙?秋思》一詩,該作品中出現了大量的景物形象,其中針對“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一句,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情境,然后師生共同鑒賞,最后學生可以發(fā)現作者以景托情、寓情于景,抒發(fā)了哀愁、思鄉(xiāng)與倦于漂泊的情感。
3. 合理融入圖畫形式。在初中語文教材中,很多古詩詞作品運用了借景或者借物抒情的方式,并且呈現了插圖,對學生的學習與鑒賞帶來幫助。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還可以應用多媒體技術,在教學活動中融入圖片或視頻,讓學生在觀賞內容過程中,加深對古詩詞的感知,進而實現學生古詩詞鑒賞能力的提升。相對文字,畫面是展現人物與景象更加形象的方式,學生觀察畫面時,能快速地融入作者的思想與古詩詞的意象,通過對圖畫的仔細觀察產生感悟。
例如,七年級下冊《登飛來峰》一詩,王安石寫自己攀登到山峰頂端,通過其視角展現了內心的自信。為了提升鑒賞效果,教師可以通過山峰的配圖與視頻輔助教學,讓學生從作者的視角加以想象,進而深層次地體會作者抒發(fā)的情感。此外,語文教材中很多古詩詞也配有插圖,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聯系插圖,想象所描繪的場景,從圖片中感受詩詞的意境,進而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提升學生的古詩詞鑒賞能力。
四、結語
綜上所述,古詩詞是我國古代寶貴的財富,而古詩詞鑒賞也是語文教學的重點,教師應利用古詩詞對學生進行深入引導,以此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品格。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調整教學手段,根據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策略,讓學生在古詩詞鑒賞中獲得良好體驗,發(fā)展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林新鋒. 心有靈犀氣韻飛:初中語文古詩詞鑒賞教學策略探析[J]. 讀與寫,2022(23):76-78.
[2]陳月鳳. 品讀詩詞美,領略中國味:談初中古詩詞鑒賞的有效開展[J]. 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2023(01):69-71.
[3]潘美英. 走進古詩,品味古韻:初中語文古詩詞鑒賞教學策略[J]. 語文課內外,2022(04):49-51.
[4]楊霞. 體悟古詩詞之美:初中語文古詩詞鑒賞教學[J]. 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1(13):937.
[5]黃蓮花. 語文核心素養(yǎng)下培養(yǎng)初中生古詩詞鑒賞能力的策略[J]. 亞太教育,2023(06):40-42.
(責任編輯:向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