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海寧
【摘 ?要】詩歌是最富有情感和藝術想象的文學樣式,也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2002年以后的高考方向,對古詩詞的鑒賞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而深入研究并解讀古詩詞的教學方法,從學生感悟能力、鑒賞能力、審美能力上來樹立學生的傳統(tǒng)文化意識就顯得尤為必要。
【關鍵詞】高中語文 ?古詩詞鑒賞 ?考點要求 ?教學探究
【中圖分類號】G633.3 ? ? ?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1-1270(2015)02-0058-01
我國古代詩歌是傳統(tǒng)文化遺產的重要內容,學習并傳播古典詩歌,對于激發(fā)學生的真善美,增強學生的藝術審美和情操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歷年來對高考古詩詞賞析題的考查,為高中古詩詞鑒賞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古詩詞的藝術魅力及創(chuàng)作特點
古典詩詞是我國文學長河中的瑰寶,在無數(shù)的詩人詞客創(chuàng)作的詩詞作品中,為我們呈現(xiàn)了姹紫嫣紅的文學寶貴財富。高考對古詩詞鑒賞的重視,為我們更好的了解和學習古詩詞,從品味和鑒賞中來領略古詩詞的文化魅力。概括來講,古詩詞鑒賞主要從四個方面來進行著手。一是抒情性的表達。抒情是詩歌創(chuàng)作的主要情感內線,作者通過對自我體驗的濃縮,從激蕩的文字里來表露情懷。如《回鄉(xiāng)偶書》中,賀知章從年邁返鄉(xiāng)的復雜心情寫起,從敘事與戲劇性的對話中來形象而逼真的抒發(fā)情感,讀來倍感親切。再如李白在《子夜吳歌·秋歌》中“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表達了詩人對戰(zhàn)爭的厭倦,對親人的思念。二是形象性。對于古詩詞中意境與情感的把握,往往寄予豐富的意象中。馬致遠《秋思》中,以秋日的蒼涼與羈旅中的愁苦為線,將作者的心境與孤寂展露的深深綿長。杜甫在《春日懷李白》中“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云”,不同時空的景物將杜甫的真摯情誼傾瀉而出。三是含蓄性。古詩詞的含蓄美是藝術審美的重要內容,“詩之至處,妙在含蓄無垠”。可見,對于詩歌中的隱而不現(xiàn)的含蓄美給予了強烈的印證。李紳在《憫農》中對勞動人民形象的塑造,借助于鋤禾來傳遞“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生活體驗。再如賀鑄在《青玉案》中“若問閑情都幾許?”,讀者在賞析中總以為會進一步抒發(fā)“閑愁”,然而作者將筆觸轉移到不同的景物上,“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 黃時雨”。這些景物里,恰恰蘊藏了更為富足的閑愁,而含蓄的表達境愁緒的深度、廣度和長度進行豐富傳遞。四是跳躍性。詩歌創(chuàng)作源自作者的形象思維,特別是在臨摹景物、敘事抒情中,借助于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在字里行間將激昂的情緒進行高度概括與提煉,反映社會生活。煉字煉句作為詩歌創(chuàng)作的基本思路,更是在思維空間的跳遠中來塑造凝煉的意境美。李白在《行路難》中,對于前四句的抒寫,似乎表達深厚的情意與歡樂的宴會,而接著的“停杯投箸”、“拔劍四顧”將內心的愁苦顯現(xiàn)出來,再接著對“冰塞川”、“雪滿山”的概嘆,加之詩人內心的失望與抑郁,道出了“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的悲愴。
二、高考背景下古詩詞教學現(xiàn)狀
從高考考綱上來看,對于詩歌鑒賞題的分析主要從選拔性考試出發(fā),就學生對古典詩詞的分析與鑒賞能力上提出基本要求,也是未來教學的重點。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對于學生心靈及情感的陶冶、領悟詩詞的魅力上,多數(shù)情況還停留在傳統(tǒng)的詩詞講授上。在教學方法上,將古典詩詞與文言文學習進行串聯(lián),在解釋詞句中生搬硬套,缺乏新意。殊不知,對于詩詞佳作的講解,貴在從鑒賞上來傳遞詩歌教學的特點與趣味,從中來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文學審美意境。高考大綱提出“鑒賞文學作品,要從語言、表達、形象上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對于古詩詞來說,在教學上更應該圍繞審美和鑒賞來梳理要點,引導學生從詩歌中感悟意境。在學習上,由于教法上的本末倒置,導致學生不愛古詩詞的現(xiàn)象較為普遍。有些學生一提詩詞就恐懼,難以從中領悟詩歌的思想,缺乏對古典文學意蘊的養(yǎng)成。在古詩詞作品的感知教學中,無從欣賞詩詞樣式的獨特魅力,對于作品所傳遞的審美感知和內涵,缺乏心靈上的震撼。有些學生死記硬背,學習功利化較重。為了高考,依據(jù)考試綱要進行詩詞背誦,為了分數(shù)而背誦,缺乏從人生的體驗及情操的修養(yǎng)中來感知,既有考試壓力,又難以從中獲得詩歌教學的實效。
三、推進古詩詞鑒賞教學的對策
高考的目標在于從古詩詞教學中增強審美與藝術修養(yǎng),能夠從詩詞作品中領略其中的內涵與深意。鑒于高考綱要,在古詩詞教學中應該從以下幾點著手:一是注重教師詩歌修養(yǎng)的提升。師者,作為引領課堂教學的指導者,應該從古詩詞修養(yǎng)中發(fā)揮引路人的作用。一方面在教學中加強對古典文學的學習,從知識補充中增強詩歌教學的課堂活力。善于從課本及教參中梳理古詩詞的藝術感染力,并從文藝作品及理論研究中擴大知識儲備。另一方面注重古詩詞情感的迸發(fā),特別是在詩詞作品情感表達上,要善于從詩詞中發(fā)現(xiàn)和挖掘內涵,從中來營造詩詞的意境,并通過朗誦、情感的烘托中來激勵學生。二是注重教學理念的革新,凸顯學生的主體性。詩歌教學貴在師生交流中相互學習,尤其是在詩歌鑒賞上,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審美積極性,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古詩詞中的情懷需要師生共同挖掘,而喚醒學生的熱情則需要從對話中來啟發(fā)。我們在學習秦觀的《鵲橋仙》時,對于“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對于本句的講解,很多學生都從愛情觀中來進行領悟,但對于愛的理解,不同的人又有不同的看法,由此可以從中來激活課堂,讓學生從自我的理解中進行多重表達。三是注重教學手段創(chuàng)新。古詩詞教學在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中,以圖文并茂的方式更能增添課堂氛圍,傳遞深邃悠遠的藝術意境。多媒體技術中的聲音與畫面,將古詩詞以直觀、生動的形象來進行表達,寓教于樂中刺激學生的感官,加深印象。如在《夢游天姥吟留別》中,利用對夢境的展示,讓學生從作者的語言及思想中,增強對詩歌作品的情感感知,收到較好的課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