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紅
摘? 要:在幼兒園體育游戲教學中,教師可以提供充足的自主游戲時間,引導幼兒靈活運用低結構材料,激發(fā)幼兒一物多玩并因地制宜創(chuàng)設游戲環(huán)境。同時,支持幼兒探究、重復、試錯等行為,鼓勵幼兒大膽創(chuàng)新游戲情節(jié),積極分享,向同伴推廣游戲經驗。文章以中班運動性活動區(qū)“木梯區(qū)里的野戰(zhàn)樂”為例,對幼兒自主運動進行了研究,觀察并記錄了幼兒使用木梯、木架、木板、軟墊、報紙球等低結構材的情況。在游戲中,幼兒探究行為的深入和體育動作的發(fā)展與低結構材料有著密切聯(lián)系。
關鍵詞:體育游戲;低結構材料;自主運動
德國教育家福祿貝爾曾說過,自發(fā)游戲是兒童內心活動的自身表現(xiàn),是兒童最純潔、最神圣的心靈活動的產物。自主體育游戲是以幼兒為游戲主體,幼兒自定運動形式,自由選擇玩伴和運動器材,自主支配游戲內容、決定游戲進程的體育活動。依托低結構材料開展自主體育游戲具有重要意義。首先,依托低結構材料開展幼兒園自主體育游戲,為幼兒在身體素質方面的學習與發(fā)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引發(fā)幼兒自主探究和表現(xiàn)自我。其次,在依托低結構材料的自主體育游戲活動中,自主思考、自主創(chuàng)設的游戲環(huán)境更有利于激發(fā)幼兒一物多玩、自主探究的游戲行為。最后,幼兒在與低結構材料充分互動的過程中獲得發(fā)展,是幼兒真游戲的重要體現(xiàn)。
一、巧借材料特點,創(chuàng)設游戲環(huán)境
在幼兒園每天晨間的戶外運動中,幼兒都會和同伴一起快樂地活動,他們對體育運動的興趣與日俱增。當他們升入中班后,隨著身體平衡能力的逐漸提高,已經能步伐均勻、手臂配合協(xié)調地在較窄的低矮物體上平穩(wěn)地走一段距離。為了幫助幼兒積累運動經驗,提高運動能力,幼兒園添置了很多低結構運動器械,如防腐木制成的木板、木梯、木架,長短不一的軟墊,大小不一的報紙球等。戶外活動時,幼兒結伴在木梯和木架之間穿梭不停、爬上爬下、樂此不疲。由于這些材料結構單一、玩法多樣,體型也較大,幼兒無法獨自搬動,合作自然必不可少。合作中引發(fā)的協(xié)商、沖突、創(chuàng)意等故事每天都有“新意”,由此自然地生發(fā)了組合木梯、木架開展游戲的過程。
1. 自主探索材料,創(chuàng)設游戲場地
低結構材料能激發(fā)幼兒的探究興趣。首先,由于低結構材料沒有固定玩法,可移動、可操作,幼兒能結合自己的需要和材料特征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游戲。幼兒園提供的各種木質架子、木板、木梯,激發(fā)了幼兒探索材料的興趣。其次,幼兒可以根據材料的形狀、大小、長短、高低,把它們當作運動中需要的橋梁、房子、山峰等。長條形的木板可以當作小橋、小路;木架立起的時候可以當作房子,橫放時可以用來鉆;長條的木梯可以用來玩跳格子,三腳架的木梯可以用來當作山峰。最后,隨著幼兒對材料的不斷熟悉,他們能靈活運用材料。在游戲過程中嘗試用更多的木板拼接成小船,用多個木架擺放成迷宮,將木梯鏈接成長長的火車軌道,創(chuàng)設屬于自己的游戲場地。教師提供各種組合變化的低結構材料,激發(fā)幼兒變換花樣,探索材料創(chuàng)設游戲場地。教師引導幼兒積極思考,挖掘材料的多用性,做到一物多玩,既拓展運動空間,又激發(fā)游戲興趣。
2. 嘗試組合材料,豐富游戲情境
低結構材料能引發(fā)幼兒的發(fā)散性思維。起初,幼兒只用單一的材料進行游戲,嘗試一物多用;后來,有的幼兒開始使用不同材料的組合,發(fā)現(xiàn)這樣的組合能變化出更新奇的情境。例如,幼兒用長條木板將兩個木架鏈接起來,或將所有的木梯、木架、木板前后左右連接在一起,搭建出一個縱橫交錯的游戲場。又如,將材料疊加創(chuàng)設更豐富的游戲情境。有的幼兒將木板橫放在木架上,形成上下均能行走的雙層通道。上層木板當作小路,下層當作地下秘密通道。再如,各種軟墊也能用以創(chuàng)新游戲情境。當幼兒把長方形軟墊放在兩條長凳上,就能當成陷阱,誘導“敵人”掉入;可折疊的軟墊搭在三腳架子上,就是野戰(zhàn)中的帳篷。在幼兒眼中,這個由多種材料鏈接組合的場地適合玩立交橋、鉆地洞、消防員、打仗等游戲。游戲材料越具有可移動性、可變化性,幼兒的游戲體驗就越豐富。幼兒自主組合材料,成為體育游戲的主人,創(chuàng)設豐富的游戲情境,在情境中生發(fā)游戲內容。
材料是幼兒開展游戲的重要物質基礎,是教師指導幼兒開展體育游戲的重要媒介。第一,木架的階梯有高有低,木架的擺放可立可倒可斜放,木梯和木板有寬有窄,這樣的低結構特征讓游戲層層遞進,可變化的高度和坡度為即將開展的情境性游戲帶來了不確定性和趣味性。第二,在組合材料進行搭建中,幼兒通過嘗試探究不同的組合方式,讓游戲形式更加多樣。第三,操場上可折疊的三腳架木梯、長方體木梯、帶卡扣的木架、長條形木板及方形軟墊等安全防護輔助物能夠激發(fā)幼兒利用這些低結構材料進行靈活搭配、自主搭建。幼兒自主創(chuàng)設了便于開展斜坡爬、高處行走、鉆狹小空間、投擲等體能鍛煉的游戲場地,豐富了游戲情境。
二、結合游戲情境,萌發(fā)合作游戲
中班幼兒的合作意識處于快速發(fā)展期。幼兒一旦有了合作意識,就會主動與同伴合作。通過向同伴表達自己的游戲意圖、安排游戲材料、提出游戲分工,幼兒學會了接納別人的意見達成共同游戲的目的。在本案例中,幼兒借助自主搭建的游戲情境,萌發(fā)了游戲意圖,下一步就需要依托分工合作、相互配合深入展開自主體育游戲。
1. 自主討論,引發(fā)合作游戲
自主游戲最大的特點是幼兒作為游戲主體主宰游戲過程,制訂游戲主題,協(xié)商游戲規(guī)則,討論游戲內容。當游戲場地搭建好后,玩什么內容,怎么玩,大家各抒己見。由于受年齡特點的影響,中班幼兒還不能想出完整的游戲過程,只會說出其中的片段,難以形成統(tǒng)一的意見。這時,教師應該給幼兒充分的討論時間,讓幼兒傾聽他人的意見,學會接納與包容,從而達成一致的看法。在活動中,當幼兒熱烈地討論時,教師并沒有過多地干預,相信他們能自己解決問題。游戲水平較高的幼兒提議玩打仗游戲,要建野戰(zhàn)基地,把對面當作敵人的基地,大家一起“攻占”他們。另一名幼兒也提出自己的想法:“你們進攻,我們用子彈給你們掩護。”當游戲內容明確后,幼兒分頭行動,相互配合玩打仗游戲。幼兒遇到問題,能在自主討論中、在同伴的參與下自行解決。
2. 解決問題,生成游戲內容
當幼兒自發(fā)生成游戲內容后,會調動已有經驗推進游戲情節(jié)。幼兒結合自身的游戲經驗和知識經驗,解決游戲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并不斷創(chuàng)新玩法。例如,野戰(zhàn)游戲過程中,幼兒紛紛爬上了木梯、木架、木板,朝著同一方向玩起了野戰(zhàn)游戲。當木梯、木架上的幼兒越來越多時就造成擁堵,為尋找造成擁堵的原因,幼兒會攀爬到最高的木架上,當起哨兵,控制木架上的人數和大家行進的速度。在木架上等候的幼兒等不及了,直接跳到地板上,跑到前面的木架繼續(xù)前行。又如,幼兒生成“營救落海同伴”的游戲情節(jié),把跳到地板上的同伴當作掉到海里,于是就用墊子作為救生船,讓落水的伙伴趕緊上船。當擁堵問題解決后,幼兒通過了層層障礙終于來到了交戰(zhàn)區(qū),借助木梯、木板的隔擋,手持“炸彈”(報紙球)發(fā)起戰(zhàn)斗。幾個回合后“敵人”都中彈了,大家紛紛拍手、呼喚、擊掌慶祝。在游戲中,幼兒分為攻守雙方發(fā)起對攻,看似個體行為,卻包含了頻繁的合作。他們自發(fā)地出現(xiàn)了哨兵、領隊、落水傷員等角色,同時每名幼兒會根據野戰(zhàn)場上“戰(zhàn)友”間的位置調整自己的進攻節(jié)奏,在觀察中形成游戲默契。教師充分信任、支持幼兒自發(fā)生成的游戲,以賞識的眼光肯定幼兒自發(fā)的合作行為,提供所需材料,有效推進游戲進入高潮。
三、利用偶發(fā)事件,形成安全意識
在本案例中,如何處理好體育游戲開展中的挑戰(zhàn)性與安全性,是戶外自主運動的一個重要問題。首先,幼兒通過在自主體育游戲中的親身體驗,在自己不恰當行為(安全范圍內)導致的不適后果中獲得經驗,慢慢調整自己的行為方式,并以自己的經驗帶領同伴繼續(xù)游戲。其次,膽大的伙伴分享了自己的方法:如果在架子上感覺擁擠,可以跳到地面的墊子上,再從其他地方爬上架子。一定要跳到墊子上,因為從高處跳下時,墊子能起到緩沖作用,保護雙腿。當部分膽小的女生站在游戲場外觀看時,她們流露出既擔心又羨慕的神情。最后,教師引導能力強的幼兒以“帶新兵”的形式,把自己克服恐高、畏難的方法傳授給女生:如果站著走會害怕,可以手抓著木板慢慢爬;在高處行走時保持距離,不緊跟?!? - 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指出,結合活動內容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注重在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在以上案例中,教師仔細觀察,適時指導跟進,發(fā)現(xiàn)幼兒在游戲中出現(xiàn)的畏難情緒和不良行為,通過同伴互助、引導幼兒用兒童的方式解決問題,從而獲得安全運動的常識。教師鼓勵幼兒在原有的經驗上逐步挑戰(zhàn),培養(yǎng)了幼兒敢于探究和嘗試的學習品質。
四、分享游戲經驗,推進游戲深入
游戲后的集體分享有助于培養(yǎng)幼兒的團隊合作意識,進一步提高協(xié)作水平,促進自主體育游戲的深入發(fā)展。游戲后,教師創(chuàng)造機會讓幼兒相互交流,大膽表達自己與他人協(xié)作的體驗及因合作引發(fā)的矛盾,在分享中學習同伴的有益經驗,在互助解決問題中拓展游戲思路,提升個人認知,推動集體游戲經驗。
1. 交流互動,拓展自主運動方式
教師鼓勵幼兒表達自己的觀點,大膽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接著,教師借助游戲時拍下的圖片和視頻,引導幼兒交流討論:在木梯、木架上運動的難度大、速度慢,當遇到擁擠時如何設置能滿足多人同時游戲需求的路徑?幼兒的答案多種多樣:可以組合游戲材料,創(chuàng)設上下、左右縱橫交錯的通道,設置多個起點;可以根據自己的運動經驗,選擇擅長的運動方式進行游戲,從木板上面走、從木梯夾層爬、從木架中間鉆、沿著木板斜坡跑下、助跑攀爬、彎腰鉆爬、障礙跨跳等。
2. 實地勘察,細化分工合作任務
在搬動材料時,幼兒容易相互碰撞,產生安全隱患。教師可以帶領幼兒實地勘察場地特點,了解場地周邊的大樹、花圃等障礙物的具體位置,因地制宜地討論取放材料的搬運方式、路線和搭建基地的分工。例如,在搬運大的木架時,可以讓前面的幼兒拉,后面的幼兒推,朝著同一方向使勁;搬運長條木板和木梯時,首尾各一名幼兒,前面的幼兒負責把控方向,后面的幼兒緊跟其后;搭建時先定點,再鏈接。這樣的措施能減少不必要的沖突和碰撞,提高場地布置的安全性。
3. 游戲計劃,了解同伴游戲需求
為了解全體幼兒的游戲需求,教師可以引導幼兒自由結伴畫出下次游戲的計劃。以圖畫的方式,將游戲人數、游戲材料、游戲情節(jié)等想法畫在紙上。通過共同設計游戲計劃,了解同伴的興趣導向、游戲設計和游戲方式,商定下次游戲的主題,為共同游戲的順利開展做好計劃。教師可以以小組學習的形式,為每名幼兒提供參與計劃、表達意愿、落實想法的機會。
4. 日記表征,培養(yǎng)幼兒個性特點
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在游戲結束后把當天在運動區(qū)的游戲情況,以游戲日記的方式,將游戲伙伴、游戲材料、游戲情節(jié)等畫在紙上。在離園準備或下次游戲前通過分享游戲日記,相互了解同伴的興趣導向、游戲內容和游戲創(chuàng)意。教師也能從中了解幼兒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式、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等,因材施教,促進幼兒的個性化發(fā)展。
五、結束語
幼兒園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確保幼兒每天有充足的自主游戲時間,因地制宜為幼兒創(chuàng)設游戲環(huán)境,提供豐富、適宜的游戲材料,支持幼兒探究、試錯、重復等行為,與幼兒一起分享游戲經驗。依托低結構材料開展自主體育游戲時,第一,教師要提供數量大、種類多的低結構游戲材料,滿足幼兒的任意組合需求,支持幼兒自主探究的游戲行為,因地制宜地創(chuàng)設有利條件,豐富幼兒的運動體驗。第二,教師要與幼兒積極互動,順應幼兒的游戲意愿。在觀察中了解幼兒的運動特征,及時發(fā)現(xiàn)幼兒的危險動作并加以適當引導。觀察幼兒的需求,提供充足、多樣、適宜的游戲材料,開展有效的師幼互動是幼兒自主運動的基礎和前提。第三,多變的低結構材料能夠激發(fā)幼兒運動的潛能和智慧,讓他們在運動中嘗試、探索新的運動方式,調整自己的運動行為,同時培養(yǎng)大膽、自信、勇敢的個性品質。第四,當材料的組合引發(fā)幼兒之間的合作時,為達成游戲的共同目標,幼兒將主動調整自我,從而推進游戲的持續(xù)、深入開展??傊?,低結構材料能夠激發(fā)幼兒一物多玩,大膽創(chuàng)新游戲情節(jié),促進幼兒自主、自信地開展自主體育游戲。
參考文獻:
[1]姜少艷. 幼兒戶外自主游戲的“趣”味:老師的退一步與孩子的進一步[M]. 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17.
[2]秦元東. 幼兒園游戲指導方法與實例:游戲自主性的視角[M]. 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