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項目:2021——2022年度濟南市哲學社會科學學校黨建與思想政治工作專項課題“充分運用‘學習強國’平臺思政因子,增強思政課時效性針對性有效性”(JNSK22D22)的研究成果。課題組成員:王拓 鄭孝全 高德菊 呂玲花 孫楠楠 亓筱發(fā)。
" "作者簡介:王拓(1968—),男,本科,萊蕪職業(yè)技術學院公共教學部黨支部書記,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方向;鄭孝全(1971—),男,碩士,萊蕪職業(yè)技術學院紀委辦公室主任,教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孫楠楠(1989—),女,碩士,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學習強國”APP是誕生于新時代的學習平臺,是立足全體黨員、面向全社會的優(yōu)質學習平臺?!皩W習強國”平臺資源豐富,能助力推動新媒體時代思政教學改革,促進高職院校思政教學社交化傳播,為思政教學提供全新渠道和手段,為實現立德樹人目標提供了有效保證,為思政教學提供了新的載體。通過創(chuàng)新思政課教學理念,提高教師數字化教學能力,完善監(jiān)督考核機制,挖掘并利用好平臺豐富的思政資源,通過開展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促進思政“小課堂”與學習強國“大平臺”有機融合,不僅能夠提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課教學的質量,更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供了有力保障。
[關鍵詞]學習強國;平臺資源;思政課;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41" " " " " "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8-2549(2024) 05-0054-03
2019年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并發(fā)表重要講話,高度概括了思政課程的戰(zhàn)略定位和重大意義,深入淺出地分析了課程改革創(chuàng)新和教師隊伍建設的關鍵要點,明確提出了推動思政課改革創(chuàng)新的重大要求。思政課如何把“有意義”講得“有意思”?“學習強國”學習平臺有哪些思政因子?如何更好地把握課堂教學主渠道,用一些學生喜歡的方式,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把一些宏觀的命題講得讓學生能夠入耳、入腦、入心?能不能挖掘利用“學習強國”學習平臺思政因子,切實提升思政課的時效性與針對性?這是我們需要深思與探討的問題。
一、“學習強國”平臺的由來、特點與功能
(一)學習平臺的由來
2019年1月1日,“學習強國”平臺正式上線,主要包括“強國通”“百靈”“學習”“電視臺”“電臺”五大模塊。該平臺由PC端和手機APP端兩個終端構成,其中,平臺PC端有“學習新思想”“學習文化”等17個板塊和180多個一級欄目,手機客戶端有“強國城”“強國服務”“強國醫(yī)生”等三大模塊共38個頻道,集合了可免費閱讀或者可免費聽讀的大量圖書、期刊、古籍、慕課、中華傳統文化、紅色故事、戲曲、電影、電視劇等豐富資料,足不出戶就可知曉天下大事。
(二)學習平臺的特點
1.定位高遠,目標明確。該平臺是由中共中央宣傳部主管并精心打造的集權威性、綜合性于一體的思想政治理論學習平臺,是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的全媒體平臺,主要作用在于加強政治建設,推動黨建引領,匯聚人心民力。
2.影音結合,圖文并茂。平臺內容豐富多彩,無論是新聞報道、理論研究,還是音樂舞蹈、美術動畫、影視綜藝,都是經過精挑細選、用心打造的,突出了新聞性、思想性、綜合性和服務性,體現出很高的人文素養(yǎng)和審美情趣。
3.視角獨特,認知多元。平臺通過不同群體、不同階層的視角來感悟和體驗外部世界,現身說法,讓受眾看到這個世界更加真實、更有溫度、更富色彩的一面。
4.事實說話,數據佐證。無論是天下大事還是生活瑣事,平臺堅持用“第三人稱”開展敘事說理,通過一個個生活細節(jié)和日常小事來教育人、感染人、說服人,讓讀者和受眾更感親切。
(三)學習平臺的功能
1.信息傳播功能。學習平臺除了國家和中央一級的資訊內容,還有各省市學習平臺、強國號、縣級融媒體等,其中省級平臺有近30個頻道、細化欄目近100個,平臺的海量信息集聚既保證了學習內容覆蓋面,又極具受眾針對性。
2.思想智庫功能。平臺前端信息分門別類、檢索便利,例如“智庫報告”“權威訪談”“熱點時論”等欄目,既涵蓋了各大主流媒體發(fā)布的思想文化動態(tài),又包含了眾多基層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平臺后端信息采用智能學習分析系統,能夠滿足不同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堪稱最權威、最全面、最及時的思想文化智庫。
3.文化教育功能。包括傳統技藝、地域文化、音樂書畫、疫情防控等方面的信息資源,內容多側重對知識技能、思想意識、文化教育和精神世界的傳播,借助權威性的“正能量”信息實現以文育人、以文化人。
4.宣傳推介功能。作為國家級主流媒體平臺,由于受眾群體的廣泛性和獨特性,學習平臺自然成為各級各類學校宣傳校園文化、展示校園風采、傳播校風學風的重要平臺,具有很強的代表性、借鑒性和說服力。
5.虛擬社交功能。平臺上線的同學圈功能,以學校校友為基礎,構建學生實名認證的準入式社交平臺,方便特定群體完成相互之間的信息交流和資源共享,進一步凸顯了學習平臺的線上虛擬社交功能。
二、“學習強國”平臺蘊含豐富多彩的思政因子
“學習強國”APP由國家牽頭創(chuàng)辦,信息資源豐富,內容緊扣時代,資訊時效性強,政治站位高。正因如此,平臺內容逐漸被引入思政教育教學領域,發(fā)揮立德樹人的重要作用。
(一)平臺推動新媒體時代思政教學改革
結合移動網絡技術以及新媒體時代高職大學生獲取信息的特點,“學習強國”進行了契合思政課教學內容與應用的設計,成為一款流行于大學生群體的主流價值資訊傳播平臺。借助“學習強國”平臺的多個頻道與其獨特的應用特點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推動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改革進入新的階段。因此,越來越多的高職院校開始注重挖掘平臺的思政資源,充分發(fā)揮平臺的應用價值。
借助“學習強國”平臺,我校全面推進紅色文化育人,充分發(fā)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通過師生共撰共講紅色故事,提升紅色文化的育人質量。學校改變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滿堂灌的教學模式,把課堂真正交給學生,在師生共撰紅色故事的基礎上,開展老師和學生共講紅色故事活動,逐步打造出一條課上課下相融合、校內校外相結合,教師和學生共建共享的交叉式、立體化、全過程的紅色文化育人新路子。
(二)平臺促進高職院校思政教學社交化傳播
身處“互聯網+”時代,移動互聯網技術與APP終端產品的飛速發(fā)展極大地影響著人們的社交方式,傳統的信件、電話已經被如今的智能聊天工具所代替。微信、QQ、微博等逐漸成為大學生的主要社交工具。當代大學生是互聯網的原住民,他們思想活躍,有強烈的探索未知的欲望,要讓他們愛上思政課,靠大道理說教是走不通的。
面對成長于互聯網時代的學生,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愛好需求,利用平臺豐富的資訊信息,引導學生自主建立志同道合的社交圈,分享學習心得,逐漸形成思政學習的良好社交化傳播氛圍。此外,依托“學習強國”平臺,能夠改善高職大學生思政教育教學方式,因材施教,建立差異化社交群,進一步創(chuàng)新社交化傳播模式,增強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的實效性。
(三)平臺為思政教學提供全新渠道和手段
“學習強國”平臺構建的師生互動、生生合作的思政課程育人體系,不僅解決了學生是否愿意學、能否學得好的關鍵問題,而且能夠延長學習時間,拓展學習空間,打破傳統思政教育的時空限制。一方面,一堂好的思政課需要短小精悍的教學視頻以及精彩的圖文、故事、案例、音頻等教學資源,但是思政課教學資源的時效性決定了它教學內容更新頻繁的特點,依托“學習強國”平臺,利用平臺的資源特點與優(yōu)勢,深入挖掘豐富且適合的教學資源,汲取極具廣度與深度的教學內容,能夠實現 “國課” “國媒”的優(yōu)勢互補,進一步提升高職思政課的時效性。
另一方面,借助“學習強國”平臺,教師能夠豐富高校思政“金課”的教學內容,創(chuàng)新教學育人方式。比如選取包括圖片、故事、視頻在內的優(yōu)秀典型案例資源,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研討,積極開展大學生講思政課、公開課展示活動,增強思政課教學的實效性。思政課教師也可以運用線上線下混合的教學模式,課前選取契合課程內容的平臺資源布置自學,課上要求學生對課前任務完成情況進行匯報展示,教師深化講解,課后拓展反思,在鍛煉學生組織表達能力的同時,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推動傳統教學模式的改革,充分發(fā)揮教師教的主導地位和學生學的主體地位。
(四)平臺為實現立德樹人目標提供了有效保證
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高職院校思政課必須實現與時俱進、因勢而新。思想政治理論課能否在立德樹人中發(fā)揮應有作用,關鍵看能否堅決落實“八個相統一”、統籌推進思政課育人“十條路徑”、加快思政課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古語有云,“治大國若烹小鮮”。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必須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針對性和趣味性?!皩W習強國”平臺通過其豐富的思政資源以及生動鮮活、入腦入心的“大思政課”,不僅能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還有助于拓展思政育人渠道。此外,“學習強國”平臺內容政治性強、積極向上、催人奮進,更重要的是能以高職生易于理解、樂于接受的方式呈現出來,有效推進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落實。
三、借助“學習強國”平臺,推進高質量思政課教學
(一)創(chuàng)新思政課教學理念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講好思政課不容易。上思政課不能拿文件宣讀,沒有生命、干巴巴的?!毙律?0后群體思維活躍、新媒體應用能力強,易于接受新鮮事物。要把思政課的精髓“精準滴灌”給他們、把“教材中”的東西想辦法講到他們“心坎里”著實不易,這不僅需要講課的方式、手段的更新,更需要思政課教學理念的創(chuàng)新,這對思政課教師、思政課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要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扎實開展思政“小課堂”與學習強國“大平臺”的有機融合,創(chuàng)新“教材+手機+‘學習強國’”三位一體教學模式,將學習強國APP海量資源融入思政課教學中,把課程講“活”,使思政課更加有吸引力。同時,還要樹立整體教學理念,借助學習強國APP組織思政課教學活動時,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統一、課本知識與時事熱點相結合、專業(yè)課程和思政課程相融合,達到開闊學生視野、啟發(fā)學生思維的效果。
(二)提高教師數字化教學能力
相較于傳統網絡化的思政教學模式,依托“學習強國”平臺開展思政教育教學活動優(yōu)勢明顯。但同時,也對思政課教師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比如:應用“學習強國”平臺在線構建課堂、指導學生登錄“學習強國”平臺自主篩選思政教育資源并進行學習以及依托“學習強國”平臺創(chuàng)建虛擬小組討論群等技能。但是,受制于多種因素,還有一部分高職院校的思政課教師不愿意接受新鮮網絡事物,停留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所以建議高職院校應盡快進行頂層設計,出臺配套制度,開始相應的教育培訓工作,一方面可以在校內開展集中學習、聘請專家講座等,另一方面,可以分批選派思政課教師外出參加學習交流、參加教師教學技能大賽等開拓視野,通過全方位、多層次學習和交流,讓思政課教師能逐步熟悉、掌握并運用“學習強國”平臺組織教學。
(三)完善監(jiān)督考核機制,推動學生充分利用平臺,提高學習效果
“學習強國”學習平臺獨具優(yōu)勢,可以統計學習者在線學習的模塊、積分、時間等,依托此功能,教師可以得到學生參與線上思政課學習的第一手數據,初步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但是,僅僅依靠平臺自帶的功能還不能完成對學生思政課學習的精準考核,所以,應建立全過程的監(jiān)督考核機制,對學生學習效果作出科學、全面且準確的考核。具體來說,應打造“線上+線下”雙模式考核機制,其中,線上考核突出平臺自帶的數據監(jiān)測統計功能,將在線學習數據作為主要考核依據;在線下考核中,教師可以將平臺中學生已經瀏覽并完成的學習資源作為考核素材,在期中或期末思政課考試中再現平臺學習資源,確保學生通過平臺進行思政課學習落地見實效。
總之,思政課教師可以依托“學習強國”平臺,活用其中豐富的教學資源,不斷優(yōu)化教學設計、課堂組織、教學實施和考核策略,推動新時代信息技術和思政課程的相互融合,這既可以實現思政課從“有意義”到“有意思”的轉變,更有利于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抬頭率”“點頭率”,從而大幅度提升思政課教學的實效性與針對性。
參考文獻:
[1]蔣慧敏.“學習強國”對大學生黨員思政教育優(yōu)勢探究[J].區(qū)域治理,2020(24):237-238.
[2]鄭恩寧.“學習強國”學習平臺在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文化創(chuàng)新比較研究,2020,4(17):141-143.
[3]周芳檢,李佳璇.基于“學習強國”平臺的高中思政課教學創(chuàng)新研究[J].新課程研究:下旬,2021(02):30-33.
[4]李壽蓉.基于“學習強國”APP開展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青年時代,2020,71(35):88-89.
[5]常彥傳.以5W理論探究學習強國APP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應用[J].新聞研究導刊,2020,11(18):51-52.
[6]沈費偉,陳曉玲.“學習強國”平臺提升高校思政課教學質量的實踐邏輯與優(yōu)化策略[J].深圳社會科學,2021,4(02):155-156.
[7]張翰.知識教學的應然要求與價值實現—兼論思政課教學價值性和知識性相統一[J].思想政治課教學,2020(01):28-31.
[8]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chuàng)新的若干意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責任編輯: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