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怎樣的去處呢?這里并不遠,卻喻示著遙遠;這里是簡樸的農村,卻發(fā)散著文化的氣息。
清明節(jié)后的第一天,陽高縣文聯(lián)的一次采風活動,第一站先去楊塔村觀覽遼代磚塔,早就有人盼著要去一趟了,這次讓他們如愿以償。下一站的去處,余主席略帶神秘地說,我們去去馬家皂村,大家熟悉的大作家,我們的老鄉(xiāng),我們的文友閻雪君就在他的老家馬家皂村等我們。大家一聽先是愕然,然后一陣熱烈的掌聲。
從楊塔村出來,中巴車繼續(xù)南下。
馬家皂,我們曾經(jīng)熟悉的熱土,2019年劃規(guī)到天鎮(zhèn)縣。這條通往馬家皂的路,我們曾經(jīng)走了多少年,這條路本是回家的路,走在這條路上,心情是放飛的。而如今,如鄉(xiāng)試,如問計,又如孩童不解地仰望著娘的眼神,為什么?娘欲言又止,娘也回答不來的那么多因為所以之后,就變成了他鄉(xiāng)。
幸好,還有那么多的親情在,這片土地依舊熾熱。當馬家皂村的村口再現(xiàn)眼前時,連這中巴車也慢得斯文起來,果然,路邊是既熟悉又親和的馬家皂中學。
這所中學,曾經(jīng)是陽高名望不低的一所學校,與最早的陽高一中、陽高許堡中學、大白登中學齊名。從這里走出的學子們都很爭氣,他們遍及全國各地各領域,這從娘的笑臉可以看的出,她是滿意的。你看看,僅河北省陽原縣就有不少的學生過來就讀。不少的人過陽高這邊上學,也毫不猶豫地參加了陽高的工作,在這邊成家立業(yè)。
汽車轉過彎在馬家皂村南停下,眼前大景一下把大家給怔住了。此處飄來墨香。一處青磚綠瓦的莊園展現(xiàn)在眼前,宏觀典雅,闊綽大氣,讓人唏噓。尤其熟悉馬家皂卻是第一次過來觀覽這處景觀的人,真的是想象不到的驚訝。有人稱馬家皂的“喬家大院”,有人說馬家皂“大觀園”,還有人說是馬家皂書畫院,如此景觀,這樣那樣、這般那般的人文景致,這里似乎都涵蓋了。
據(jù)了解,這處建筑占地有40畝,大約四個足球場大。古典莊嚴的大門坐北朝南,兩邊有旁門,頂部疊加的二層椽緣廊閣,顯現(xiàn)出特質的豪放達觀。一木牌匾上刻著“農耕文化博覽園”。
農耕文化,好大的氣派。
在中國,這是從未間斷的一種文化,一種具有獨到特征的文化,是中國勞動人民幾千年生產生活智慧的結晶,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化之一。到秦漢時期,中國古代的農耕經(jīng)濟進入了繁榮時期?!拔忠扒Ю?,谷稼殷積,牛馬街尾,群羊塞道”。以"男耕女織”“耕讀傳家”為代表的農耕文化、“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的農耕生活,就是中國儒家文化的理想與追求。農耕文化,是世界上存在最為廣泛的文化集成。也最接地氣,其中包括人際交往理念以及語言,戲劇,民歌和各類祭祀等鄉(xiāng)土文化。
農耕文化中的許多理念,在今天人們的生活和農業(yè)生產中仍具有現(xiàn)實意義。在傳承民族文化、保護獨特景觀、推動鄉(xiāng)村旅游和促進鄉(xiāng)土文化發(fā)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價值,在保持和傳承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傳統(tǒng)特色等方面發(fā)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站在門亭前,還未邁過門檻就已讓人產生萬千思緒,釋放無限信息。“農耕文化博覽園”,這里能夠代表農耕文化嗎?仰望天空,凝視遠山,這牌子,也未必是一定要代表農耕文化,但一定是追隨這一深厚的農耕文明,農耕文化的。細細一想,這里或許就有這個資格,山西北部過去就是漢民族與游牧民族的結合地,而這里的地域文化一直是豐富多元的,是中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是我們對這些文化的重視不夠,斷編殘簡也該勵精圖治了,讓那些古老的文字再現(xiàn)光茫。今天,叫人欣慰的是,這些近乎臆想的事已經(jīng)變?yōu)榱诵袆?,這處莊園的出現(xiàn)就是例證。
也許我們這代人看不出它的厚重,那么我們的后輩子孫定會給它下一個非常準確的定義,一個與馬家皂有關的文化定義。這個定義決不是孤立的,一個猶為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就在這東南方向。左邊是二百萬年前的河北省陽原縣舊石器時期的“泥河灣國家考古遺址”,右邊是山西省陽高縣十萬年前的“許家窯人遺址”,馬家皂就在這中間。
一處被兩大古文明裹挾的地方,定是超越了凡俗,超越了時空。人們似乎早已理解其中寓意,在這里,應該做一做與這遠古文化銜接的事了,眼前的這處莊園,應該就是一處藐遠的遠古與現(xiàn)代之間建起的一處驛站。給那些奔走于探索古今文化的尋路人以心底的踏實。困了,累了,迷茫了,被一些找不到注釋的議題困惑住了,可以在這里歇息一下,可以在這里討論釋懷。來這里歇息的人多了,討論的文字成書成冊,年代漸已久了,窗戶框上的塵土厚了,莊園琉璃色澤退去了,后人便會以一處文化的、地標性的建筑而敬仰,他們會為此而感到欣慰和驕傲的。
走進莊園,這園中的主人是誰,聽說是村里的一位知名企業(yè)家,還不太熟悉。大家只熟悉閻雪君,這里有他的工作室,他的根在這里,他是馬家皂村人,他代表主人熱情地接待了大家。
在這里,眾文友可以放松心緒,隨意拍照。在小橋上,在園林風景處,廊、橋,人潮涌動。聞水聲,望亭閣,雕梁畫棟,美不勝收。
走進正面的正屋大廳,休息室,會客廳,那些典籍、古瓷、古玩,紅木幾柜,黑檀木家具使人目不暇接,情景之下,頓生敬畏。這確是一處宜情養(yǎng)性的好地方,徐下陳榻,今古合一,不攀虛名。
走進閻雪君工作室,另有一種風格氣派,文氣十足,寶墨清香十足。那里有他幾十年耕耘的文學作品,《原上草》《桃花紅杏花白》《今年村里唱大戲》《面對面還想你》《天是爹來地是娘》……還有許多名家名著等經(jīng)史著作,滿滿當當。其中還有不少發(fā)了黃的舊報紙舊書刊。除了這些,還有包括閻雪君恩師武舉先生等當?shù)孛易髌?,今天一同來的作家們董曉瓊,高建英過來時就帶著他們的書,一片虔誠,擺上了書架,還有陽高本土文學雜志《杏苑》。這里收藏了近萬冊書報。
回歸到本土,回歸到初衷,此時閻雪君正站在他人生初始的原點上,他興致滿滿地與大家合影拍照留念。他把自己拉回到之前,他是一名普通的鄉(xiāng)員,一位普通的文友,與大家站在這個原點上,本身就是一種勵志,鼓舞人向上向前。
這個原點,此時此刻,正在舉證著最現(xiàn)實的現(xiàn)實版例證。
閻雪君,1968年生,山西省大同市陽高縣馬家皂鄉(xiāng)馬家皂村人。中國作協(xié)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金融作協(xié)主席,國家一級作家。從18歲起開始發(fā)表文學作品,已發(fā)表和出版長篇小說《原上草》《今年村里唱大戲》《桃花紅杏花白》等中、短篇小說、長篇報告文學、戲曲劇本等作品,在中央、省部級報刊發(fā)表430多萬字。先后撰寫各種新聞、通訊、調查研究、報告文學200多萬字,多次在全國獲得大獎。
2023年,閻雪君入選山西文學紀念館各具風采的客居作家名錄,作家介紹和作品簡介端置其中,與中國作協(xié)黨組成員、副主席李敬澤、閻晶明等名家上下同框,成為陽高縣唯一入列的作家。
閻雪君作為名人,在陽高縣大泉山展覽館被收錄“陽高英才榜”中,這是陽高的驕傲;馬家皂再次劃歸天鎮(zhèn)縣后,又是天鎮(zhèn)的一大財富。2021年4月20日,在天鎮(zhèn)縣李二口長城景區(qū),專門成立了“閻雪君工作室”,2023年12月25日,在陽高縣守口堡長城文化旅游區(qū)成立了閻雪君文學創(chuàng)作工作室。至此,長城內外又多了一道靚麗的風景,一處勵志的坐標。
在那座小橋的臺階上留下了難忘的記憶,快門之下,一份好心情留在每個人的心間。
出了莊園,再去領略這門這墻這街境,分外多了幾分親切,大家早已忘記了屬地。
站遠了看,再看看馬家皂村,是啊,過來的趟數(shù)少了,拉家常的話語變成了問候。街巷依舊,鄉(xiāng)音依舊,我們的眼神,老鄉(xiāng)們的眼神,互視一下,微微點頭一笑,我們相距并不遠。
馬家皂村是閻雪君的故鄉(xiāng),一直是鄉(xiāng)級行政機關所在地。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時期是馬家皂公社,1961年劃規(guī)天鎮(zhèn)縣,1971年再次劃規(guī)陽高縣。據(jù)2018年統(tǒng)計數(shù),全鄉(xiāng)面積約為80平方公里,人口約14000余人。馬家皂村子大,民風好,過去干部們說,當公社書記能去馬家皂就是你的福氣,那地方省心,可見,這是一個有著優(yōu)良傳統(tǒng)文化的地方。
一處好山好水,定是人杰地靈。以安家皂村為代表的馬家皂鄉(xiāng)就有王家、祁家、馬家、睢家等政要鄉(xiāng)賢。以閻雪君為代表的文化圈內,有武舉、何育峰、高建英、張向云、母益民、張滿玲等這些人。
一處好去處,慰藉心靈,留下印記。在返回的路上,大家意猶未盡,望著車窗后面那片土地,有人吟起了那首詩,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的深沉。
選自《馬潤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