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俐莉
摘 要: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當以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通過精選文本、組織開展多樣性的閱讀活動等方式,培養(yǎng)高中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讓學生在閱讀實踐活動中勤于思考、主動積累、全面發(fā)展。因此,如何促進高中生閱讀理解能力的發(fā)展成為教師亟須解決的問題。本文簡要論述培養(yǎng)高中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必要性,分析了高中語文閱讀理解中存在的問題,并以實際教學案例為支撐,從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激活學生審美情感、拓展學生閱讀視野、積極實現(xiàn)讀寫結合五個方面,闡述培養(yǎng)高中生語文閱讀理解能力的策略。
關鍵詞:高中語文 閱讀理解 能力培養(yǎng)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09.010
高中語文閱讀理解能力是一項綜合性能力,包括對文本含義、文本體裁基本特征、文本語言特色、文本邏輯結構以及作者思想觀念、情感、觀點、態(tài)度的理解,并體現(xiàn)在審美、文意疏通等多個方面。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因高中生缺乏閱讀興趣、思維的深刻性與敏銳性較低、審美意識淡薄,導致其在閱讀文本時僅能夠獲得淺顯、片面的理解與體驗,難以建構文本意義、領悟文本的思想內核,也難以運用多種高階思維方式探究多文本之間的異同,降低了學生的閱讀學習效率,不利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因此,教師如何結合高中生的語文閱讀基礎制定教學方案、開展閱讀實踐,逐步解決閱讀教學中的問題,并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已經成為一項重要的研究課題。
一、培養(yǎng)高中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必要性
1.落實語文課程標準的必然選擇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明確強調要加強實踐性,促進學生語文學習方式的轉變,并高度重視學生在語言能力、思維能力、審美能力等各維度能力素養(yǎng)上的均衡與全面發(fā)展。閱讀理解能力是高中生語文知識技能的外顯,也是高中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表現(xiàn)方面。教師要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閱讀理解問題,立足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面向學生的全面、可持續(xù)發(fā)展,根據高中生的學習需求、閱讀興趣、行為特點等優(yōu)化改進語文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閱讀教學與訓練活動,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解讀、分析、鑒賞文本,逐步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必要條件
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包括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fā)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文化傳承與理解四大基本要素。語文閱讀理解能力是一項綜合、系統(tǒng)的能力,包括對文本內容、文本含義、文本結構、文體特征、語言特色、文學藝術價值的理解,也涉及對文本中作者思想感情、核心觀點、論述結構、邏輯結構、文化內涵、審美價值取向的理解。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將閱讀理解視作學生核心素養(yǎng)提升的主要渠道,將閱讀轉化為學生學習語文課程的主要方式,充分注重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注重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聯(lián)想力與創(chuàng)造力,遵從學生差異、尊重學生個性、遵循學生發(fā)展規(guī)律,是培養(yǎng)高中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必要條件。
3.順應新高考改革的必由之路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考語文試卷中閱讀理解類題型的占比有所提升,所涉及的閱讀材料具有多樣性的特點,著重考察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如某句話在文本中的作用、文本內修辭手法的作用、某句話的含義,以及文本中的論證方法、論證結構、表達技巧等,對高中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標準。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對標新高考改革下閱讀理解相關題型,以教材課文為核心,找準高中生閱讀理解問題的癥結所在,針對不同的閱讀理解技巧進行專項訓練,并補充拓展閱讀資料,引導學生運用教材課文的閱讀技巧自主閱讀拓展資料,讓學生對閱讀文本形成全面且個性化的理解,并鼓勵學生表達、論述自己的觀點,將文本內的閱讀技巧、表達方式、寫作手法、論證結構等運用到寫作中,逐步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
二、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高中生閱讀興趣薄弱
閱讀理解難度大、過程復雜且枯燥乏味,大部分高中生對閱讀課文與拓展性資料缺乏興趣,不愿意主動參與閱讀理解活動,在活動中不能以興趣為驅動保持專注,可能會出現(xiàn)注意力分散、難以掌握閱讀理解要點、認知片面且模糊、閱讀理解淺顯等現(xiàn)象。再加上一部分學生的閱讀理解活動參與度較低,在活動中不能發(fā)揮自身的潛力,導致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效率提升緩慢。
2.高中生思維局限性大
受到傳統(tǒng)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高中閱讀教學模式不夠靈活,教學方法的多樣性有待提升,在大部分的閱讀活動中,通常由教師控制學生的閱讀活動,要求學生跟隨教師的思路探索與理解課文。學生對教師的解讀、教材注釋以及教輔材料中的解析有著極強的依賴性,缺乏獨立、深刻的思維,在閱讀理解活動中很容易陷入思維定式,不能產生個性化的審美、體驗與理解,阻礙了閱讀教學質量的提升。
3.學生審美理解力有待提升
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理解能力是一項重要的教學任務。在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理念下,教師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技巧、分析技巧,但缺乏對學生審美能力的鍛煉。大部分學生缺乏閱讀興趣,對閱讀理解的解題模板進行死記硬背,難以從文本的社會環(huán)境、社會背景、文學體裁、藝術性等層面感知與理解文本獨特的文學藝術價值與魅力,無法獲得豐富的審美體驗,不僅會降低學生閱讀理解的積極性,而且會阻礙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
4.高中生閱讀視野狹窄
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要點在于促進學生全身心投入到語文實踐活動中,深層次理解與探索文本意義。高中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與其閱讀視野有著密切的關系,閱讀視野開闊,學生便能夠調動知識經驗、全身心投入到閱讀活動中并深刻理解文本。在缺乏深厚閱讀支撐的情況下,學生難以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聯(lián)想力,不能從多個角度、多個層面解讀與理解文本,導致學生對文本的閱讀與理解停留于表面,不利于閱讀教學的有效開展。
5.語文綜合實踐力較低
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有著密切的關系,學生在讀中感受、理解與體驗,在寫中遷移創(chuàng)新,實現(xiàn)知識與技能的結合。但現(xiàn)階段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出現(xiàn)了學生語文實踐能力薄弱的問題,大部分學生在讀中缺乏個性化感悟,在寫中無法有效運用閱讀與寫作技巧,導致學生在認知與行為上出現(xiàn)斷層,不利于學生閱讀理解能力與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
三、培養(yǎng)高中生語文閱讀理解的策略
1.創(chuàng)設閱讀情境,激發(fā)學生閱讀理解興趣
為了保證高中生在閱讀理解活動中注意力集中、狀態(tài)良好,能夠主動克服閱讀理解難題、多角度挖掘并探索文本意義,教師需要在語文教學中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感色彩鮮明、具有啟發(fā)意義與探究價值的閱讀情境。教師所創(chuàng)設的閱讀情境,可以是文本的創(chuàng)作背景、時代背景或作者的生平經歷、創(chuàng)作歷程等,也可以是現(xiàn)實社會生活中與文本內涵、內容相關聯(lián)的現(xiàn)象、問題等,重點在于啟發(fā)學生思辨性、批判性閱讀,引導學生知人論世,在激發(fā)學生閱讀理解興趣的同時,為學生理解文本做好準備。
以《百合花》的課文教學為例,該篇課文篇幅長、情節(jié)復雜。為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理解興趣,教師可以在導入環(huán)節(jié)播放中國戰(zhàn)爭電影《百合花》的片段,將課文中的語言文字轉化為直觀的影像,為學生創(chuàng)設多媒體情境。接下來,教師可以圍繞課文標題設懸念,請學生結合課文文體思考課文可能描寫哪些內容、可能塑造哪些人物形象?學生思考的過程便是學習課文的過程,能夠成功激發(fā)學生對課文的探索欲,促進學生由淺入深地理解課文。
2.加強問題引導,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
閱讀理解是一項個性化的思維活動,對高中生思維的深刻性、敏銳性、廣泛性與邏輯性有著較高的要求。為了解決高中生閱讀理解思維局限性大的問題,教師需要突出學生在閱讀理解實踐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體驗,為學生營造可以自主思考、自主探究的閱讀理解環(huán)境。在此基礎上加強問題引導,注重問題的由簡到繁、由易到難,以問題驅動學生由淺入深地思考,從宏觀的文體特征、文本結構、文章大意,到微觀的論證結構、思想觀點、情感態(tài)度、語言特色與邏輯思路,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以此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水平。
例如,在《喜看稻菽千重浪》的閱讀教學中,筆者結合“實用性文本閱讀與理解”這一單元任務以及本篇課文的文體特征、內容等設計并呈現(xiàn)問題鏈:(1)本文的題目有何深意?你知道題目來源于哪一首毛澤東詩詞?從課文標題你能看出通訊標題有何特點?(聚焦通訊作品,從宏觀層面理解文體特征)(2)自主閱讀第一部分,第一部分內容如何?小標題有何含義?第三自然段起到何種作用?(關注通訊作品結構,理解文本內容);(3)袁隆平研究雜交水稻的背景以及當時身份如何;(4)袁隆平研究雜交水稻的過程,其創(chuàng)新性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著眼文本細節(jié),理解課文思想感情);(5)閱讀課文,結合課文語句能不能說說通訊作品的特點?(關注語言特色,理解文本的寫作手法與表達方式)。
3.注重藝術欣賞,激活學生閱讀審美情感
高中語文閱讀理解包含對文學作品藝術性的賞析,需要學生運用思辨能力,理解文學作品的審美價值取向,并且從中獲得審美體驗。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注重藝術欣賞,引領學生探索文學作品的形式美與內容美,想象文學作品所描繪的畫面,將自己代入到文學作品所營造的審美空間中,關照文學作品中人物的命運,在時代語境下感悟與領會文學作品審美價值的當代意義,學會鑒賞美、品味美、感知美與理解美,以美的文學作品涵養(yǎng)學生美的心靈、美的行為,在體現(xiàn)語文育人價值的同時激活學生的審美情感,提高學生的審美理解力。
例如,在《雷雨(節(jié)選)》的教學中,教師從文學作品的藝術性與審美價值的角度入手設計教學方案,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與審美鑒賞能力、審美理解能力。首先補充拓展中國話劇發(fā)展歷史、話劇藝術特色等背景知識,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加深學生對課文語言特色、人物形象特點的理解。其次,播放《雷雨》話劇舞臺表演視頻,以真實的舞臺背景呈現(xiàn)課文內容,體現(xiàn)出話劇集舞臺、舞美、對白、音樂等于一體的藝術特征,并將學生代入到話劇情境中,讓學生獲得沉浸式的審美體驗。最后,引導學生思考課文的藝術特點,如課文中出其不意、意外、發(fā)現(xiàn)、突然轉變等戲劇性沖突技巧,生動形象且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對故事背景與環(huán)境的詳略得當的介紹等,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理解力。
4.拓展閱讀資源,拓展學生閱讀理解視野
高中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形成與發(fā)展離不開海量、優(yōu)質閱讀資源的支持。教師在研讀教材、依靠教材、圍繞教材的同時,要從培養(yǎng)學生閱讀理解能力與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視角出發(fā),根據語文教學基本要素、語文課程標準、語文教學目標以及語文教材課文的中心思想、寫作手法、作者、主題、語言特色、論證結構等選取與教材課文相關的閱讀資源,引導學生采用對比、類比等閱讀方法,分析教材課文與拓展文本的異同點,探尋教材課文與拓展文本的關聯(lián)性,綜合運用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等高階思維方式閱讀文本,以此逐步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促進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林教頭風雪山神廟》閱讀教學中,教師圍繞古典小說的人物與主題思想選擇并拓展閱讀資源。此篇課文選自《水滸傳》一書,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林沖”這一人物形象的特點及特定社會背景下林沖的變化,教師可以補充“豹子頭誤入白虎堂”“林沖棒打洪教頭”等閱讀資料,引導學生在閱讀中理解林沖的個性形象。同時,教師可以將本篇課文與本單元中其他幾篇小說組合為群文,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感受特定社會環(huán)境、時代背景下人物的命運,以此幫助學生理解小說的主題思想。
5.重視即學即用,積極實現(xiàn)讀寫結合教學
高中語文閱讀理解并非局限在閱讀教學上,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個性理解的基礎上進行個性化表達,在寫作中綜合運用文本內的寫作手法、表達方法、論證方法,個性化闡述自己的觀點,與同學進行有效溝通與交流,并在共享中達成共識,實現(xiàn)對文本的深層次理解。鑒于此,高中語文教師要高度重視學生對閱讀知識與技能的即學即用,在拓展閱讀資源、組織閱讀活動的同時實行讀寫結合教學方式,引導學生記錄閱讀中的體驗與感悟,寫出自己的獨到見解,綜合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與閱讀理解能力。
例如,在《林教頭風雪山神廟》的閱讀教學中,當學生綜合閱讀教材課文與拓展素材并理解小說人物形象特點與主題思想后,教師引導學生從“說”開始,說出自己對小說的理解以及閱讀收獲;再請學生運用所學的閱讀、寫作基礎知識與技能,結合當前的社會背景、社會環(huán)境,刻畫一個典型的人物,寫出人物的特點及其內在的精神、思想,實現(xiàn)對閱讀理解能力的活學活用。在完成寫作任務后,學生間可以交換閱讀作為并相互評價,分析并理解寫作出發(fā)點、切入點以及寫作的中心思想、謀篇布局、邏輯結構等,進一步強化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有助于落實語文課程標準,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并順應新高考改革。為了顯著提高閱讀教學水平,突破高中語文閱讀教學難題,教師要聚焦問題、立足實際、總結經驗,找準閱讀教學中的問題及其成因,以核心素養(yǎng)理念、新《課標》理念為引領,為學生打造真實的閱讀情境,突出學生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個性理解、個性表達、個性展示,逐步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課程的興趣,促進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陳碧湛《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模式探索》,《高考》2023年第5期。
[2] 劉詩文《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探究》,《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21年第1期。
[3] 馬伶娟《高中語文學習現(xiàn)狀及語文教學方法研究》,《考試周刊》2020年第A3期。
[4] 潘光恒《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廣西教育》2020年第4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