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2022年度四川省教育廳地方文化資源保護與開發(fā)研究中心科研項目“四川省圖書館館藏建國后家譜整理研究”(2022DFWH012)研究成果之一。
收稿日期:2024-02-08
摘? 要:
家譜文獻是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保管好、利用好家譜文獻,對弘揚地方文化、完善圖書館文獻資源體系、提升圖書館核心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文章基于四川省圖書館參與《1949年以來中國家譜總目》編撰項目,對其館藏1949年后家譜作全面系統(tǒng)的整理研究,發(fā)現(xiàn)家譜管理存在收集方式比較單一被動、書目信息揭示不夠準確完整、開發(fā)利用較為滯后等問題。提出公共圖書館加強家譜資源體系建設路徑:注重家譜專業(yè)化建設,完善家譜收藏體系;注重家譜規(guī)范化建設,完善家譜管理體系;注重家譜數(shù)字化建設,完善家譜開發(fā)利用體系。
關鍵詞:
家譜;資源體系建設;公共圖書館;收藏利用
中圖分類號:G2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7136(2024)04-0055-05
Current Status and Consideration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Genealogy Resources System in Public Libraries after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Case Study of Sichuan Provincial Library
LIU Xiaomei
Abstract:
Genealogy documents are important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It is significant to preserve and make good use of genealogy documents for promoting local culture, improving the literature resource system and enhancing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libraries.Based on the participating of Sichuan Provincial Library in the compilation project of General Catalogue of Chinese Genealogy since 1949,this paper makes a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collation and research on the genealogy of its lolleotion after 1949, 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genealogy management, such as relatively single and passive collection methods, inaccurate and incomplete disclosure of bibliographic information, and lagging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path of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genealogy resources system in public libraries: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of genealogy, and improving the genealogy collection system;focusing on the standardization of genealogy construction, and improving the genealogy management system;focusing on the construction of genealogy digitization, and improving the system of genealogy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Keywords:
genealogy;resource system construction;public library;collection and utilization
0? 引言
家譜文獻是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它記錄了一個家族的起源、發(fā)展、變遷和傳承,反映了一個家族在社會歷史變遷中所處的地位、角色和貢獻,在揭示地方歷史和文化、研究地方社會和家族、傳承地方文化遺產(chǎn)和推動地方文化創(chuàng)新等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是該區(qū)域公共圖書館地方特色文獻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提高圖書館館藏文獻質量和提升圖書館核心競爭力有著重要的作用。
圖書館家譜資源體系建設是指圖書館通過系統(tǒng)地收集、整理、編目、保存、研究和利用家譜,構建起一個完善的家譜文獻資源體系。其意義在于,有效保護和傳承家譜文獻,為歷史研究、社會學研究、遺傳學研究等領域提供豐富的原始數(shù)據(jù)和研究材料,推動學術研究的深入發(fā)展。同時,助力公眾了解自己的家族歷史,增強文化認同感和民族歸屬感。
公共圖書館家譜藏量方面,據(jù) 2018 年對29家省級及以上公共圖書館調(diào)查:藏量較大的為上海圖書館約30萬冊、國家圖書館約10萬冊、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約4.3萬冊、浙江圖書館約2.7萬冊、遼寧省圖書館約0.55萬冊[1]。家譜目錄揭示與影印出版成果方面,有上海圖書館編的《中國家譜總目》《上海圖書館館藏家譜提要》《中國家譜論叢》、北京圖書館出版社出版的《北京圖書館藏家譜叢刊》、湖南圖書館編的《湖南家譜知見錄》、無錫市圖書館編的《無錫地區(qū)家譜知見目錄》等。家譜數(shù)字化建設方面,有上海圖書館“家譜知識服務平臺”、國家圖書館“中華尋根網(wǎng)”、遼寧省圖書館《清代家譜數(shù)據(jù)庫》、青海省圖書館《館藏家譜全文數(shù)據(jù)庫》、湖北省圖書館《湖北地區(qū)家譜數(shù)據(jù)庫》等[1-2]。近年來,各級公共圖書館在家譜的收藏和利用上均有較大發(fā)展,但也存在發(fā)展不均衡的情況。有的圖書館存在家譜藏量較少、版本缺失、內(nèi)容缺省、信息揭示不準確規(guī)范、開發(fā)利用程度低、數(shù)字化進程緩慢、服務方式單一、宣傳滯后等情況,導致家譜的價值未能在公共圖書館的特色文獻館藏建設中得到充分體現(xiàn),從而使家譜的收藏與利用失去了應有的作用和價值[3]。
2020年,四川省圖書館參與《1949年以來中國家譜總目》編撰項目,承擔館藏1949年后家譜文獻的聯(lián)機編目和初審工作。該項目為上海圖書館(上海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申報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擬對各公藏機構和民間1949年以來編修的中國家譜進行收集、整理和編目,最終成果為開放型的基于數(shù)字人文技術的家譜服務平臺和一部家譜聯(lián)合目錄[4]。為此,四川省圖書館對館藏1949年后家譜文獻進行了全面系統(tǒng)的整理,發(fā)現(xiàn)在家譜管理研究中存在收集方式比較單一被動、書目信息揭示不夠準確完整、開發(fā)利用較為滯后等問題。本文擬就整理情況,從家譜收集、編目和開發(fā)利用等方面探究圖書館家譜資源體系建設的現(xiàn)狀、存在的問題,并給出相應的對策,供同行參考。
2024年第4期總第260期
1? 四川省圖書館1949年后家譜資源體系建設概況
1.1? 家譜資源體系建設現(xiàn)狀
四川省圖書館始建于1912年,是我國成立較早的公共圖書館之一,現(xiàn)收藏有家譜約1200種3000冊,其中1949年以前家譜約600種2000余冊,涉及16個省份70多個姓氏,1949年后家譜593種827冊,涉及23個?。ㄗ灾螀^(qū)、直轄市)149個姓氏。這些譜牒中保留了大量的歷代人口遷徙、人口政策、姓氏、親屬關系、基層社會組織、社會經(jīng)濟等方面的資料,是研究社會史、人口遷移史不可缺少的資料。
從譜籍地來看,館藏1949年后家譜以四川籍為主,超過總藏量的60%,其中40%以上集中在成都平原地區(qū)以及長江流域的19個市縣,西部和西南部分布較少,涼山彝族自治州4種、甘孜藏族自治州1種,攀枝花市與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無家譜入藏。這表明四川家譜的地域分布相對集中在平原和河流附近,這與歷史發(fā)展、經(jīng)濟條件、地理環(huán)境、人口密度、人口遷移等有密切關系。成都平原地區(qū)以及長江流域經(jīng)濟相對發(fā)達、交通較為便利、人口比較集中,為人口流動、不同地區(qū)間家譜的傳播、保存和編修提供了條件;四川西部和西南部多山地高原,自然環(huán)境較惡劣,交通不便,人口稀疏,不利于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家譜的保存和傳承難度相對也較大。非四川籍家譜,則以重慶籍為最多,接近總藏量的10%,這與川渝兩地的歷史源淵有很大關系。
從時代上來看,四川省圖書館所藏1949年后家譜均纂修于20世紀80年代后,其中1980—1989年有3種,即浙江人民出版社1982年出版發(fā)行的《洪氏宗譜》、1985年的《萬祀歸宗:唐氏族譜(1~4)》和1986年的《石屯林氏上房家譜》,1990—1999年51種,2000—2009年303種,2010年以后430種。這與時代發(fā)展和國家的政治氣候有很大的關系,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家譜文獻遭到大范圍的損毀,家譜的編修和研究也被迫按下暫停鍵。80年代后,由于海外華人尋根熱潮的興起以及政府對民間修譜的“不鼓勵,不干預”政策,民間修譜和譜牒研究才逐漸恢復正常[5]。
從整理利用上來看,依據(jù)四川省圖書館文獻管理規(guī)定,1949年后家譜由地方文獻部管理,依普通文獻著錄規(guī)則著錄,按中圖法分類,在地方文獻閱覽室設置家譜文獻專架,以開架方式提供讀者查閱。而1949年以前家譜由古籍部管理,依古籍著錄規(guī)則著錄,按經(jīng)、史、子、集四部分類,在古籍閱覽室以閉架方式提供查閱。雖然目前會因家譜的分散管理給讀者使用帶來不便,但隨著數(shù)字化的深入發(fā)展,這些問題將逐漸得到解決。
1.2? 家譜資源體系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1.2.1? 收集方式單一被動,數(shù)量和質量有待提高
潘光旦《中國家譜學略史》言:“以宋以來之譜學與隋唐而上者相較,可得顯然不同之若干傾向焉。其一曰譜學由官而私,由公開而隱秘。隋唐而上,私家多修一份家狀,官家即多藏一份副本。鄭氏(鄭樵)《氏族略》序已具言之矣;至唐,撰譜之事猶直隸宰相。惟時版本未行,然秘閣藏本,在官者皆可見之,即私家者亦未嘗不許借閱傳抄。故績學之士如王弘、劉孝標之輩,得洞窺其內(nèi)容,而引為處世立說之助。五代而下,譜官便成絕響,永不復置。于是私家或不為譜,或為譜而各自作故,不相參考,浸淫以至今日,私記子姓,乃不能通示于人,人亦無欲觀之。”[6]由是可知,宋以后家譜從官修轉為私修,其編修收藏具有了私密性、隨意性和空間局限性等特點,使家譜的收集利用十分不易。目前四川省圖書館家譜的收集方式主要為采購、征集和社會捐贈,其中60%左右是通過書商、二手書店、網(wǎng)店等購買,40%左右通過征集和社會捐贈獲得,2020—2023年共入藏693冊,年平均增量為173冊。收集方式單一被動,收集數(shù)量和質量無法有效提高,給家譜資源體系建設帶來較大的困擾[3]。
1.2.2? 著錄信息界定模糊,書目揭示受限
家譜著錄是家譜資源體系建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準確規(guī)范的書目數(shù)據(jù)信息,不僅可以讓讀者在查詢時直接獲得有效的信息點,極大地提高家譜檢索的檢全率和檢準率,而且可以使圖書館在整理利用家譜時,獲得某種家譜保存是否完整、卷次殘存情況,同一譜續(xù)修的次數(shù)、支譜情況、館藏數(shù)量等方面的信息,可以有針對性地開展保護工作,如補采、復制、修復、影印再版等[7]。
目前,四川省圖書館1949年后家譜的著錄標準為普通文獻著錄規(guī)則,但是家譜著錄有不同于普通文獻的特殊性,其不僅要著錄書名、責任者、版本等一般文獻著錄規(guī)定的事項,更重要的是還要對譜籍地、堂號、遷徙源流、始祖、始遷祖、本支名人、纂修年代等家譜特有信息予以揭示,而這些信息的著錄往往需要通過仔細翻閱家譜內(nèi)容查找,并進行考證和鑒別才能確定。比如譜籍地、堂號,有的書名中沒標注或標注不明晰,不翻閱考證就有可能漏錄;又如家族遷徙源流、始祖、始遷祖等的確定,需要著錄人員具有一定的文言文知識、家譜知識和文字功底,通過翻閱、考證和概括總結最終形成文字,在內(nèi)容提要項和附注項中錄入,稍有疏忽就有可能出現(xiàn)錯錄或漏錄,導致書目信息不完整、不準確。家譜著錄需要考證和鑒別的特點,導致著錄的結果往往會因文獻內(nèi)容的復雜、理解和認識的不同而產(chǎn)生分歧,造成書目數(shù)據(jù)的描述存在一定差異,質量也有高低,給家譜資源的針對性保護和讀者檢索準確率帶來一定影響。
1.2.3? 服務方式單一,開發(fā)利用滯后
家譜作為一種獨具特色的區(qū)域文獻資源,只有物盡其用才能充分展現(xiàn)其在公共圖書館特色文獻資源中的價值和作用。當前,家譜還停留在“重藏輕用”觀念上,讀者服務主要為提供紙質文獻閱覽和簡單的書目查詢,建成的家譜數(shù)字化系統(tǒng)多以文獻管理為主要目的,存在知識服務能力不高、書目控制不規(guī)范、缺乏開放性和互動性等問題,既不符合智能化、信息化時代發(fā)展要求,也不能充分滿足讀者對家譜知識的使用需求[4]。開發(fā)利用方面主要是以閱讀推廣為目的的家譜展覽和文獻推薦,如四川省圖書館舉辦的“尋根之旅——館藏家譜特展”“尋根之旅——館藏家譜推介”“寶樹繁花——巴蜀家譜文化展”等,以及館藏家譜目錄匯編和家譜數(shù)字化,如四川省圖書館特藏資源平臺《家譜》數(shù)據(jù)庫收錄有95種數(shù)字化古籍家譜。
因技術設備落后、缺乏專業(yè)人才和政策扶持、數(shù)字化進程緩慢等原因,
更深層次的定制服務,專題服務,二次、三次文獻開發(fā),家譜數(shù)據(jù)庫建設,家譜知識平臺的搭建等,
還沒有完全開展起來,或者說還沒有形成規(guī)?;⑾到y(tǒng)化,使得家譜價值未能在圖書館的特色資源建設中得到充分體現(xiàn),限制了家譜價值的挖掘和利用。
2? 公共圖書館家譜資源體系建設思考
2.1? 注重家譜專業(yè)化建設,完善家譜收藏體系
2.1.1? 加強專業(yè)化建設,拓寬家譜收藏渠道
單一的采購方式和被動的等待贈送,使得家譜收集數(shù)量和質量難以把控,要有效地提高館藏家譜的數(shù)量和質量,可以通過以下方式。一是組建專業(yè)團隊,進行家譜鑒定、調(diào)研和實地走訪,對于搜集到的家譜資源,進行詳細的整理、編目和數(shù)字化處理,對于不能直接獲得的家譜資源,通過錄音、復制、拍照、掃描等方式收集歸納建檔,以確保家譜收集的質量和完整度[8]。二是重視家譜的征集和捐贈,通過官網(wǎng)、微信公眾號、新浪微博、抖音等現(xiàn)代網(wǎng)絡媒介發(fā)布家譜征集公告,舉辦家譜專題展覽和捐贈儀式,開展家譜知識普及活動等,進行家譜宣傳引導,提高家譜工作的社會影響力,提升公眾意識,從而擴大社會參與度,拓寬家譜來源渠道。三是通過建立家譜資源平臺,接受捐贈者在線編修自己的家譜樹和上傳與自己家族相關的照片、文檔、音頻等資源[8],豐富圖書館家譜資源。
2.1.2? 推動區(qū)域一體化建設,豐富家譜收藏方式
家譜的收藏分散在圖書館、檔案館等公藏機構,以及社會組織和家族個人手中,加強與各收藏機構、個人的合作,推動家譜收藏整理區(qū)域一體化進程,實現(xiàn)資源共建共享,是形成家譜收藏利用體系的有效途徑。區(qū)域一體化建設,由省級公共圖書館牽頭,依托圖書館總分館體系、聯(lián)編平臺、地方文獻平臺等,聯(lián)合全省各級圖書館以及檔案館、家譜收藏研究機構、社會組織、民間家譜修編者等,進行家譜的收集、整理、存儲、數(shù)字化和用戶服務,以及家譜的普查和保護等,從而整合家譜資源,促進區(qū)域家譜研究的深入發(fā)展和共建共享,避免重復建設和盲目開發(fā)[9]。
2.2? 注重家譜規(guī)范化建設,完善家譜管理體系
2.2.1? 完善家譜編目標準,規(guī)范家譜書目數(shù)據(jù)
準確規(guī)范的家譜書目數(shù)據(jù),不僅有利于家譜的收集、整理、保存和共建共享,還能提高讀者服務水平。因此,家譜著錄不論是遵循古籍著錄規(guī)則,還是普通文獻著錄規(guī)則,除了規(guī)則要求的必備項外,有助于家譜檢索和研究的有效信息點都應著錄,包括但不限于譜籍地、姓氏、書名、責任者、版本、附注、內(nèi)容提要、裝訂、館藏等各項信息。具體如下:
基本信息:包括譜籍地、堂號、姓氏、書名、責任者、出版時間、出版地、出版者、版本、裝訂、頁數(shù)等,這些信息有助于讀者快速了解家譜的基本情況和歷史背景,以及家譜在不同時期的傳承和變化情況。譜籍地的著錄最好詳細到省、市、縣三級,且有古今地名對照,便于家譜譜籍的歸屬與統(tǒng)計,以及家族尋根與居住地的考證。
內(nèi)容提要:簡要描述家譜的主要內(nèi)容,包括家族的源流、遷徙軌跡、始祖、始遷祖、世系圖、名人名作、家規(guī)家訓,以及家譜的卷目內(nèi)容等,這些信息可以幫助讀者進一步認識家譜的結構和內(nèi)容,快速獲得家譜研究利用所需的信息。此項的著錄難點在始祖、始遷祖、家族遷徙源流等的確定,它需要著錄人員仔細翻閱家譜,并結合家譜的譜序、世系圖表等內(nèi)容加以考證并概括總結形成文字,這對著錄人員提出了較高的要求[4]。
附加信息:包括家譜的修譜次數(shù)、字派、特色、價值、珍貴性、讀者評價等,這些信息可以幫助讀者了解家譜的學術價值和歷史意義,以及家譜在學術研究和社會應用中的價值。
收藏信息:包括收藏家譜的圖書館或機構的名稱、索書號、存放位置等。這些信息有助于家譜的查找和保管。
2.2.2? 深化技術應用,優(yōu)化家譜編目方式
改變在工作單或單程軟件上進行著錄的傳統(tǒng)方式,借鑒上海圖書館家譜聯(lián)合編目系統(tǒng)建設經(jīng)驗,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計算機技術搭建區(qū)域家譜共享平臺,采取“眾包”的模式,讓所有的參編機構能在統(tǒng)一的著錄平臺上進行著錄、修改、上傳,并及時討論更正編目過程中的存疑條目,使家譜著錄來源無限擴大、過程更便捷快速、編目準確率大幅提升[4]。同時,通過信息抽取、文本分析等技術析取家譜中的人名、地名、時間、重要事件等,完善原有的著錄規(guī)則,形成新的元數(shù)據(jù)規(guī)范[10]。
2.3? 注重家譜數(shù)字化建設,完善家譜開發(fā)利用體系
2.3.1? 推進多元化智能化服務,提高家譜利用率
改善家譜資源以文獻查閱為主的單一服務方式,通過快捷、專業(yè)、多元化的服務,吸引更多的讀者關注和利用家譜資源,并樂于將自己珍藏或編修的家譜贈送給圖書館,促進圖書館拓展家譜收集渠道。一是建立集收藏、展示、研究、閱讀、體驗為一體的情景化立體服務空間,如家譜專架、家譜專區(qū)、家譜專題閱覽室、家譜研修空間、AR姓氏墻等,為讀者提供系統(tǒng)性、專題性的閱讀體驗和服務。二是通過提高圖書館工作人員的家譜研究能力和水平,邀請歷史學家、人類學家、社會學家、民俗學家等相關專業(yè)人士組建家譜研究專家咨詢庫等[11],打造一支由專業(yè)研究人員和圖書館工作人員共同組成的家譜服務研究團隊,為讀者提供定制服務、參考咨詢服務、修譜輔導服務、家譜文獻數(shù)字化加工服務、家譜修復保護服務等個性化、深層次的專業(yè)化知識服務,充分滿足讀者查譜、修譜、研究、保護等多元化的需求,最大化地提高館藏家譜的利用率。三是加快家譜資源數(shù)字化建設,應用數(shù)字人文技術,對家譜資源進行文本挖掘、數(shù)據(jù)分析和可視化開發(fā);引入GIS技術,建立高品質數(shù)字化家譜資源和文化共享平臺;引入動圖、3D技術制作家族地圖、家族分支散葉動態(tài)圖等,讓家譜立體化、動態(tài)化[12];引入VR、AR技術,進行三維虛擬遺址繪圖、文物虛擬復原等,對宗廟、祠堂、故居等進行重構[13],創(chuàng)造家譜虛擬空間,打造沉浸式、互動式的閱讀體驗,從而實現(xiàn)數(shù)字化展示和交流,并為用戶提供更方便快捷、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的智能化服務,為家譜研究提供更多的數(shù)據(jù)來源和研究方法,提高家譜的利用價值和研究水平。
2.3.2? 開展家譜閱讀推廣活動,推動家譜文化的傳承和研究
通過新媒體宣傳、舉辦展覽等多種方式加強家譜宣傳,向社會傳遞家譜文化的價值和意義,激發(fā)更多人關注和熱愛家譜文化,形成對家譜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家譜文化傳承意義的廣泛社會共識[2],從而主動參與家譜的捐贈和家譜文化的宣傳和推廣,促進公共圖書館家譜資源建設和利用,推動家譜文化的傳承和研究。
新媒體的發(fā)展深刻影響著大眾的生活方式和信息傳播形態(tài),也為家譜的宣傳推廣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和新工具[14]。借助微信公眾號、新浪微博、抖音等新媒體平臺,發(fā)布高質量的家譜活動內(nèi)容、推薦館藏家譜文獻、推送家譜資訊、宣傳家譜文化,可以加快家譜文化傳播速率,拓展家譜文化傳播空間和擴大家譜的受眾群體。此外,舉辦家譜專題展覽、家譜文化節(jié)、家譜知識普及講座、家譜專業(yè)級精準化培訓,制作家譜文化宣傳片、短視頻,開展家譜文創(chuàng)產(chǎn)品開發(fā),組織尋根問祖研學、家譜主題閱讀行走等活動,均有助于家譜的活化利用,以及家譜價值的挖掘和發(fā)揮。
3? 結語
家譜是特殊的地方文獻,能夠反映特定區(qū)域特有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社會、人文歷史等信息,具有極高的文化價值和研究價值,在全面提升公共圖書館特色文獻資源的質量,有效提高公共圖書館核心競爭能力,以及加強地域文化保護中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公共圖書館應高度重視家譜資源體系建設,加強技術支撐與規(guī)范化建設,建設高素質的人才隊伍,對家譜收藏研究進行總體規(guī)劃和深度開發(fā),并對其蘊含的價值和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進行深度挖掘和宣傳推廣。
參考文獻:
[1]鄧艷麗.省級公共圖書館家譜收藏現(xiàn)狀調(diào)查與分析[J].圖書館學刊,2018,40(8):84-88.
[2]陳小青.新時代公共圖書館家譜征集與開發(fā)利用研究[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9(7):71-76.
[3]崔蕾.家譜收藏和利用與公共圖書館特色文獻館藏建設[J].河南圖書館學刊,2022,42(5):10-12.
[4]顧燕.《1949 年以來中國家譜總目》著錄規(guī)則的特點與編纂意義[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22(4):126-130.
[5]肖玲.廣東海南兩省家譜文獻的收藏、整理及其特點[J].圖書館論壇,2006(3):214-215,180.
[6]潘光旦.中國家譜學略史[M]//潘光旦.潘光旦選集:第1集.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1999:314-315.
[7]李鶯鶯.圖書館家譜文獻的著錄與保護[J].晉圖學刊,2017(1):63-66,78.
[8]王春迎,王舒芳,姬恒,等.FamilySearch家譜資源數(shù)字化開發(fā)利用實踐及啟示[J].數(shù)字圖書館論壇,2023,19(8):34-43.
[9]許志云.公共圖書館地方文獻建設的現(xiàn)狀與變革[J].圖書館,2016(4):97-100.
[10]張鈺桐,徐健.數(shù)字人文視域下的家譜檔案資源重構:價值、邏輯及框架[J].檔案學研究,2022(5):94-101.
[11]劉萍.公共圖書館地方文獻建設實踐與探索:以上海浦東圖書館為例[J].山東圖書館學刊,2022(2):56-60.
[12]喻雯虹.公共圖書館家譜資源的閱讀推廣與文化傳承[J].圖書館,2020(7):45-49.
[13]朱蘭蘭,薄田雅.數(shù)字人文視域下家譜檔案資源多元化開發(fā)[J].浙江檔案,2019(10):31-33.
[14]朱婭妮.錫伯族家譜價值開發(fā)探究[D].沈陽:遼寧大學,2023.
作者簡介:
劉笑梅(1970— ),女,大學本科,副研究館員,任職于四川省圖書館地方文獻部(典藏部)。研究方向: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