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20世紀70年代初美國尼克松政府的東亞戰(zhàn)略轉型與韓朝關系緩和

2024-07-13 12:00鄭安光譚云瀟
史學集刊 2024年4期
關鍵詞:冷戰(zhàn)朝鮮半島

鄭安光 譚云瀟

DOI:10.19832/j.cnki.0559-8095.2024.0037

收稿日期:2023-04-30

基金項目: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美國對朝鮮半島政策檔案文獻整理與研究(1945—2001)”(21&ZD245)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鄭安光,南京大學歷史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國際關系史;譚云瀟,南京大學國際關系研究院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為冷戰(zhàn)史。

①? 參見Bernd Schaefer,“Overconfidence Shattered:North Korean Unification Policy,1971-1975,” Woodrow Wilson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Scholars,North Korea International Documentation Project Working Paper 2,https://www.wilsoncenter.org/publication/overconfidence-shattered-north-korean-unification-policy-1971-1975,2023-08-01; Sergey Radchenko & Bernd Schaefer,“‘Red on White:Kim Il Sung,Park Chung Hee,and the Failure of Koreas Reunification,1971-1973,” Cold War History,Vol.17,No.3 (February 2017); Choi Lyong,“Reluctant Reconciliation:South Koreas Tentative Detente with North Korea in the Nixon Era,1969-1972,” Modern Asian Studies,Volume 54,Issue 1(January 2020),pp.59-94; 梁志:《20世紀70年代初朝韓關系的緩和及其影響》,《首都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4期,等等。

②? 參見沈志華:《面對歷史機遇:中美關系和解與中朝關系(1971—1974)》,《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1期;夏亞峰:《革命與緩和:中美和解進程中的中國對朝政策(1970—1975)》,華東師范大學冷戰(zhàn)國際史研究中心編:《冷戰(zhàn)國際史研究》第16輯,世界知識出版社2013年版;梁志:《美國東亞戰(zhàn)略轉型與韓國的應對(1969—1972)》,《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年第5期,等等。

摘? 要: 20世紀70年代初,在冷戰(zhàn)局勢緩和的國際背景下,韓朝雙方進行了首次對話。美國對此次韓朝對話持支持態(tài)度。然而,由于美韓兩國對朝鮮半島事務的戰(zhàn)略認知不同,在對話進程中美韓同盟內部多次出現步調不一致的情況。隨著朝鮮半島冷戰(zhàn)“本土化”趨勢的加強,美國為了保證韓國安全并遏制朝鮮,最終選擇維持駐韓美軍數量,同時援助韓國進行軍事現代化建設。相應的,韓國為自身發(fā)展謀求了更多的利益和空間。美國在韓朝對話期間的政策選擇和回旋余地,與其作為超級大國的實力和地位并不成正比,而美國政策本身的矛盾性又加劇了韓朝雙方的冷戰(zhàn)競爭。華盛頓最終未能阻止韓朝關系再度惡化,半島局勢走向與美國的政策目標背道而馳。

關鍵詞: 美國東亞戰(zhàn)略;韓朝關系;朝鮮半島;冷戰(zhàn)

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美國東亞戰(zhàn)略轉型的國際背景下,朝鮮半島南北雙方結合自身安全需求,首次嘗試對話接觸,韓朝兩國在長時間對峙后一度呈現緩和之勢。近年來,國內外學者主要從兩個角度就此次韓朝關系緩和的相關問題展開研究:一是韓朝對話的具體過程及雙方各自的政策;①二是圍繞中美關系,揭示20世紀70年代初韓朝對話過程中外部大國因素的影響。②由于多國檔案的解密,以“去中心化”為特征的“冷戰(zhàn)史新研究”興起,學者們的關注點越來越多地從強調大國的主導性轉而關注中小國家的自主性。 參見[美]夏亞峰:《英美學術界冷戰(zhàn)史研究二十年:回顧、批判與展望》,《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年第1期;沈志華:《近年來冷戰(zhàn)史研究的新趨向》,《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12年第6期;陳兼、余偉民:《“冷戰(zhàn)史新研究”源起、學術特征及其批判》,《社會觀察》,2003年第2期;戴超武:《“新冷戰(zhàn)史”與當代美國外交史學思潮》,《美國研究》,1999年第1期,等等。 冷戰(zhàn)不同時段下中小國家與大國在對外政策方面的復雜互動,值得學界進一步考察。在此背景下,本文注意到,在20世紀70年代初,維持半島和平穩(wěn)定是美國對韓政策的主要目標,而韓朝對話進程卻與美國的設想和目標背道而馳。美國在此進程中扮演了什么角色,發(fā)揮了什么作用?本文擬利用美國檔案,輔之以東歐、韓國等多國多邊檔案,對20世紀70年代初朝鮮半島局勢的變化與美國政策的調適進行探究,借此呈現朝鮮半島冷戰(zhàn)“本土化”的加強,以及美國的朝鮮半島政策在落實能力上的有限性。

一、美國東亞戰(zhàn)略轉型與韓朝對話啟動

20世紀60年代末期,林登·約翰遜政府就已經開始著手思考調整對韓政策,其對“青瓦臺危機”和“普韋布洛”號事件的反應體現了美國對朝鮮半島軍事干涉的有限性。 參見梁志:《1968年“普韋布洛”號危機初期的美蘇交涉》,《俄羅斯研究》,2011年第4期;梁志:《1968年朝鮮半島緊張局勢與美韓信任危機》,徐藍主編:《近現代國際關系史研究》第7輯,世界知識出版社2015年版;馮東興:《尼克松政府撤退駐韓美軍問題述論》,《軍事歷史研究》,2015年第4期,等等。在尼克松入主白宮后,美國東亞戰(zhàn)略的收縮和東西方關系的明顯改善,則開啟了美韓同盟的一場信任危機。

在1969年1月20日的就職演說中,尼克松總統釋放出改善美蘇關系的信號。 參見Richard Nixon,“Inaugural Address,” The American Presidency Project,January 20,1969,https://www.presidency.ucsb.edu/documents/inaugural-address-1,2023-08-01.2月13日,蘇聯大使多勃雷寧(Anatoly Dobrynin)向美國國務卿羅杰斯(William Pierce Rogers)表示,蘇聯接受尼克松總統關于美蘇關系的看法,并希望雙方就共同關注的問題召開協商會議。 “Editorial Note,” February 13,1969,in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hereafter cited as FRUS),1969-1976,Vol.12,Soviet Union,January 1969-October 1970,Document 12,Washington D.C.: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2006,p.30.在此后一年中,兩人就美蘇之間的實際問題進行了密切溝通,初步奠定了緩和局勢的基礎。 [美]亨利·基辛格著,陳瑤華等譯:《白宮歲月:基辛格回憶錄》第1冊,世界知識出版社1980年版,第150-151頁。此外,在尼克松和基辛格的大戰(zhàn)略中,中國被納入國際體系中,與美國、歐洲、蘇聯和日本共同構成五大力量中心,這五大力量之間的相互平衡被視為維護世界和平與秩序穩(wěn)定的基礎。 參見[美]馬克·勞倫斯著,李潛虞譯:《對穩(wěn)定的模糊追求——尼克松、基辛格以及“第三層”(1969—1976)》,《國際政治研究》,2008年第3期,第167頁;Gregory D.Cleva,Henry Kissinger and the American Approach to Foreign Policy,Lewisburg:Bucknell University Press,1989,pp.198-199; 戴超武:《基辛格—尼克松的“宏大構想”、尼克松主義與冷戰(zhàn)轉型》,《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5期,第22頁。因此,尼克松上臺不久便開始探索改善同中國的關系。 “Memorandum From President Nixon to his Assistant for National Security Affairs (Kissinger),” February 1,1969,in FRUS,1969-1976,Vol.17,China,1969-1972,Washington D.C.: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2006,p.51.

而美國在處理20世紀60年代末的朝鮮半島危機時,則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得“軟弱”和“舉棋不定”。尼克松上臺伊始,美國一架EC-121偵察機在朝鮮附近海域上空被朝鮮人民軍擊落。 “Paper Prepared by the Joint Chiefs of Staff,” April 15,1969,in FRUS,1969-1976,Vol.19,part 1,Korea,1969-1972,Washington D.C.: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2009,p.16; [美]亨利·基辛格著,陳瑤華等譯:《白宮歲月:基辛格回憶錄》第1冊,第416-427頁。然而尼克松政府并沒有對朝鮮采取軍事手段實施報復,其溫和反應被韓國媒體和公眾視為對漢城安全的漠視。 鄧峰:《美國與EC-121危機——對1969年美國大型偵察機被朝鮮擊落事件的研究》,《世界歷史》,2008年第2期,第17頁;梁志:《美國東亞戰(zhàn)略轉型與韓國的應對》,《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年第5期,第44頁?!癊C-121事件”剛告一段落,美國又著手計劃縮減駐韓美軍。1970年3月20日,尼克松總統簽發(fā)第48號國家安全決議備忘錄,決定到1971年底從韓國撤出兩萬駐韓美軍。 “National Security Decision Memorandum 48,” March 20,1970,in FRUS,1969-1976,Vol.19,part 1,Korea,1969-1972,p.148.韓國對美國單方面決定撤軍感到意外。為此,韓國總統樸正熙于1970年4月20日致信美國總統,希望美國不要減少在韓國的軍事存在。在同年7月23日召開的檀香山會議上,韓國軍方再次提議,在美韓雙方就韓國軍事現代化問題達成一致之前,不要縮減駐韓美軍,并以撤回駐越南的韓國軍隊相要挾。但美國并未就撤軍問題做出讓步。 “Telegram From the Commander in Chief,Pacific (McCain) to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July 23,1970,in FRUS,1969-1976,Vol.19,part 1,Korea,1969-1972,pp.170-173.經過幾番談判,韓國最終妥協。1971年2月8日,雙方政府發(fā)表聯合聲明,表示就縮減駐韓美軍問題達成一致。 “Memorandum of Conversation,” June 16,1966,in FRUS,1964-1968,Vol.29,part 1,Korea,document 86,Washington D.C.: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2000,pp.141-142,177-178.

美國在朝鮮半島突發(fā)事件中的有限反應,以及在縮減駐韓美軍問題上日趨強硬的立場,使韓國的不安全感和獨立傾向不斷加強。為了適應美國東亞戰(zhàn)略的轉變并滿足本國安全需求,韓國開始轉變外交政策。樸正熙在1970年8月15日的“解放日”講話中,首次討論了同朝鮮進行人道主義“和平競爭”的問題,并提出了一項新的統一政策:如果朝鮮愿意放棄武力,承認聯合國,韓國將努力分階段消除南北方之間的人為阻隔。 Christian F.Ostermann and James F.Person,The Rise and Fall of Detente on The Korean Peninsula,1970-1974,Part 1,Woodrow Wilson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Scholars,https://www.wilsoncenter.org/publication/the-rise-and-fall-detente-the-korean-peninsula-1970-1974,2023-08-02; 曹中屏、張璉瑰:《當代韓國史(1945—2000)》,南開大學出版社2005版,第615頁。而對于此時的朝鮮來說,其一直奉行的激烈對抗政策也收效甚微。 梁志:《協調與猜忌——1969年EC-121事件前后的美韓關系》,《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5期,第41頁;《朝鮮〈勞動新聞〉就尼克松和佐藤會談發(fā)表評論》,《人民日報》,1969年11月27日,第6版;《抗議佐藤同尼克松加緊軍事勾結侵略亞洲的陰謀》,《光明日報》,1969年11月28日,第4版。隨著東西方關系日趨緩和,蘇聯和中國對朝鮮冒險行為的支持也變得極為有限。因此,朝鮮接過韓國拋出的橄欖枝,轉而利用緩和局勢向美國施壓,督促其從韓國撤軍。 Woodrow Wilson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Scholars,North Korea International Documentation Project Working Paper,Document 28,https://www.wilsoncenter.org/publication/new-evidence-inter-korean-relations-1971-1972,2023-08-09.在1971年4月朝鮮第四屆最高人民會議第五次會議上,朝鮮外務相許錟提出朝鮮半島和平統一的“八點”綱領,提議在沒有外部勢力干預的情況下,在民主基礎上自主地解決半島統一問題。 《許錟外務相在朝鮮第四屆最高人民會議第五次會議上作〈關于當前國際形勢和促進祖國的自主統一問題〉的報告》,《人民日報》,1971年4月17日,第4版。但此時韓朝雙方僅表達了緩和的意向,并未在實際行動上取得突破。

1971年7月,繼基辛格秘密訪華后,尼克松公開宣布將于翌年訪問中國。如此一來,對于韓國來說,中美緩和極有可能促使美軍繼續(xù)撤出,一旦朝鮮半島發(fā)生戰(zhàn)爭,美國可能不會自動卷入沖突。對于朝鮮來說,金日成很快看到了利用中國督促美軍撤離韓國的機會。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周恩來年譜(1949—1976)》下卷,中央文獻出版社1997年版,第469頁;夏亞峰:《革命與緩和:中美和解進程中的中國對朝政策(1970—1975)》,第32頁;沈志華:《面對歷史機遇:中美關系和解與中朝關系(1971—1974)》,《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1期,第5頁。中美關系的迅速回暖客觀上促使韓朝加快了緩和的步伐。

1971年8月6日,金日成在講話中首次表示愿意同“南朝鮮”進行接觸。 “Chronology of Major DPRK Proposals for Talks With Seoul,” FOIA Collection,June 23,2015,https://www.cia.gov/library/readingroom/document/0005309523,2023-08-10; 曹中屏、張璉瑰:《當代韓國史(1945—2000)》,第622頁。 韓國中央情報部部長李厚洛(Lee Hu Rak)當天便通知美國駐韓大使威廉·波特(William J.Porter),韓國紅十字會預計將于8月12日舉行記者招待會,宣布韓國與朝鮮將就離散家屬問題進行會談。波特大使同意這一倡議,并表示這將在韓國國內及國際上產生良好的效果。 “Telegram From the Embassy in Korea to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August 31,1971,in FRUS,1969-1976,Vol.19,part 1,Korea,1969-1972,p.268.在得到美方肯定之后,韓國紅十字會主席崔德信(Choe Duseon)于8月12日正式提議韓朝雙方紅十字會代表會晤,共同致力于幫助因朝鮮戰(zhàn)爭而失散的家庭成員重新團聚。 “New Developments Concerning the Issue of the Uniting of Korea and Relations between the DPRK and South Korea,” August 16,1972,in Christian F.Ostermann and James F.Person,The Rise and Fall of Detente on The Korean Peninsula,1970-1974,part 3,p.176.經過三次會議協商,1971年9月20日,韓朝紅十字會預備性公開會談開始,重點是確定正式會議的程序。 “New Developments Concerning the Issue of the Uniting of Korea and Relations between the DPRK and South Korea,” August 16,1972,in Christian F.Ostermann and James F.Person,The Rise and Fall of Detente on The Korean Peninsula,1970-1974,part 3,p.177; 梁志:《20世紀70年代初韓朝關系的緩和及其影響》,《首都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4期,第21頁。

與此同時,韓國繼續(xù)保持著同美方的密切溝通。在同波特大使的午餐會上,李厚洛再次詢問美國對紅十字會會談的態(tài)度。波特大使依舊給予了積極回應,認為韓國的主動行動可被視為韓國成熟和自信的表現。 “Telegram From the Embassy in Korea to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August 31,1971,in FRUS,1969-1976,Vol.19,part 1,Korea,1969-1972, p.268.同時,美國國務院也密切關注著韓朝的首次對話。1971年9月23日,美國國務卿羅杰斯在與韓國外長金溶植(Kim Yong-sik)的談話中鼓勵南北對話繼續(xù)進行,并表示這將緩和半島緊張局勢,同時有利于韓國構建良好的國際形象。 “Telegram From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to the Embassy in Korea,” September 23,1971,in FRUS,1969-1976,Vol.19,part 1,Korea,1969-1972,p.279.可以說,自韓朝對話開始,美方便持有積極的態(tài)度。從美國的角度來看,其對韓政策更多的是服從于改善中美關系的需求,為即將到來的尼克松訪華奠定廣泛基礎。與此同時,為了降低中美對話對韓國造成的影響,安撫樸正熙對美國繼續(xù)撤軍的憂慮,推動韓朝對話繼續(xù)進行,美國多次向韓國表示:在與中國的對話中不會犧牲韓國的利益,而且可以肯定的是,在1973年7月之前美國不會制訂任何削減駐韓美軍的計劃。 “Telegram From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to the Embassy in Korea,” September 23,1971,in FRUS,1969-1976,Vol.19,part 1,Korea,1969-1972,p.279; “Telegram From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to the Embassy in Korea,” September 28,1971,in FRUS,1969-1976,Vol.19,part 1,Korea,1969-1972,p.281; “Letter From President Nixon to Korean President Park,” November 29,1971,in FRUS,1969-1976,Vol.19,part 1,Korea,1969-1972,p.293; “Telegram From the Embassy in Korea to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December 13,1971,in FRUS,1969-1976,Vol.19,part 1,Korea,1969-1972,p.302.

二、韓朝對話進程中美國政策的調適

美國的保證似乎并不能打消韓國對所謂“朝鮮威脅”的顧慮。韓國雖然主動與朝鮮展開對話,卻在對話過程中不斷加強對“朝鮮威脅”的宣傳,其目的有三個方面:一是加強韓國自身的社會凝聚力,維護樸正熙政權的穩(wěn)定性;二是向朝鮮發(fā)出警告,形成威懾力量;三是試圖在美國面前展現朝鮮的“真實面孔”,從而獲得美國的安全保障,包括停止駐韓美軍的撤出,以及加快對韓軍事現代化援助的步伐。 “Telegram From the Embassy in Korea to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December 13,1971,in FRUS,1969-1976,Vol.19,part 1,Korea,1969-1972,p.302; Choi Lyong,“Reluctant Reconciliation:South Koreas Tentative

Detente with North Korea in the Nixon Era,1969-1972,” p.78.

在此背景下,隨著紅十字會會談的進行,樸正熙加強了對國內的控制。1971年10月15日,樸正熙發(fā)布衛(wèi)戍令,命令首都衛(wèi)戍部隊進駐市內8所大學,加強對文教事務的控制。12月6日,樸正熙以防備朝鮮人民軍“入侵”為由,宣布國家進入“緊急狀態(tài)”。12月27日,在排除反對黨議員參與的情況下,韓國國會強行通過了《國家保衛(wèi)特別措施法》,使得國內局勢驟然緊張。 曹中屏、張璉瑰:《當代韓國史(1945—2000)》,第265-266、269頁;“Telegram From the Embassy in Korea to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November 3,1971,in FRUS,1969-1976,Vol.19,part 1,Korea,1969-1972,p.290.

面對韓國的一系列非常舉措,美方起初并不贊同,甚至感到擔憂和迷惑不解。在1971年11月29日寫給樸正熙的信中,尼克松表示雖然對于朝鮮侵略的可能性仍需認真對待,但韓國應該對自身的武裝力量充滿信心。尼克松同時表示,隨著近來東亞局勢的緩和,美國希望韓朝可以繼續(xù)加深交流和溝通。 “Letter From President Nixon to Korean President Park,” November.29,1971,in FRUS,1969-1976,Vol.19,part 1,Korea,1969-1972,p.293.顯然,韓國宣布進入“緊急狀態(tài)”與尼克松的緩和步調并不一致。

在1971年12月2日的電報中,美國國務卿羅杰斯希望駐韓大使菲利普·哈比卜(Philip C. Habib)向韓國政府傳達美國的態(tài)度:如果韓國有確切證據證明朝鮮有軍事行動的計劃,美國愿意與韓國一同考慮應對措施,但目前美國并未掌握相關信息。 威廉·波特于1971年8月18日結束駐韓大使任職,由菲利普·哈比卜接任。如果韓國仍然堅持強調朝鮮和社會主義的威脅,美國將不得不公開表示與韓國政府在認識上存在分歧。韓國應該理解緊張狀態(tài)將產生的負面影響,包括美國國會可能會減少對韓國軍事和經濟現代化的援助、美國國內媒體和輿論的批評,以及在韓美資企業(yè)的恐慌。 “Telegram From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to the Embassy in Korea,” December 2,1971,in FRUS,1969-1976,Vol.19,part 1,Korea,1969-1972, p.295.哈比卜大使先后在與韓國中央情報部部長李厚洛、韓國總統樸正熙和國務總理金鐘泌(Kim Jong-pil)的談話中明確表達了以上意見。但是韓方始終堅持認為目前采取的非常舉措對韓國的國家安全至關重要,是為了在變動的國際局勢中保護韓國的國家利益。哈比卜也并沒有被韓國說服。 “Telegram From the Embassy in Korea to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December 2,1971,in FRUS,1969-1976,Vol.19,part 1,Korea,1969-1972,p.297; “Telegram From the Embassy in Korea to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December 13,1971,in FRUS,1969-1976,Vol.19,part 1,Korea,1969-1972,p.302; “Telegram From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to the Embassy in Korea,” December 14,1971,in FRUS,1969-1976,Vol.19,part 1,Korea,1969-1972,p.306.

自1971年9月20日至11月20日,韓朝紅十字會共召開了9次預備性會議。 Christian F.Ostermann and James F.Person,The Rise and Fall of Detente on The Korean Peninsula,1970-1974, p.7.在11月29日尼克松總統的來信中,樸正熙察覺到了尼克松對目前對話進程的不滿。對于美國表現出的對“朝鮮威脅”的懷疑和對韓國加強國內控制的不解,樸正熙感到非常無奈,韓國方面只好開始考慮韓朝高級別會談。而尼克松訪華則在客觀上推進了韓朝高層互訪的進程。 “Telegram From the Embassy in Korea to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December 13,1971,in FRUS,1969-1976,Vol.19,part 1,Korea,1969-1972,p.302; Choi Lyong,“Reluctant Reconciliation:South Koreas Tentative Detente with North Korea in the Nixon Era,1969-1972,” p.87.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抵達北京,醞釀已久的中美關系改善終于取得巨大突破。在2月23至24日的會談中,尼克松總統和周恩來總理集中討論了朝鮮半島問題,并達成了兩點共識:一是中國不會支持朝鮮發(fā)動戰(zhàn)爭,同樣美國也不會支持韓國進行軍事冒險行動;二是雙方認為韓朝目前正在進行有益的對話嘗試,這有利于半島和平穩(wěn)定,符合雙方的共同利益。 參見“Memorandum From Arnold Nachmanoff of the 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 Staff to the Presidents Assistant for National Security Affairs (Kissinger),” January 26,1971,in FRUS,1969-1976,Vol.17,China,1969-1972,document 199; 沈志華:《面對歷史機遇:中美關系和解與中朝關系(1971—1974)》,《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1期;夏亞峰:《革命與緩和:中美和解進程中的中國對朝政策(1970—1975)》,第37-38頁。2月28日,中美雙方發(fā)表《中美聯合公報》。在公報中,美國表示“將支持大韓民國為謀求朝鮮半島緩和緊張局勢和增強韓朝間聯系而做出的努力”。 《中美聯合公報》,《人民日報》,1972年2月28日,第1版。

尼克松訪華之后,美國東亞太平洋事務助理國務卿馬歇爾·格林(Marshall Green)和國家安全委員會高級官員約翰·霍爾德里奇(John H.Holdridge)專門前往韓國通報相關情況。美方人員強調美國在改善同中國關系的同時,會堅定維護韓國盟友的利益,并轉達了中國對緩和半島局勢的支持態(tài)度。 “Telegram From the Embassy in Korea to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March 2,1972,in FRUS,1969-1976,Vol.19,part 1,Korea,1969-1972,p.318.

在國際局勢明顯緩和的情況下,韓國決定由領導人委任代表籌備韓朝高層互訪。美國得知韓朝即將進行官方會談的消息后表示:相比樸正熙總統之前一直對朝鮮保持猜疑的態(tài)度,這是一個顯著的進展,也是對《中美聯合公報》的回應。美國保證不會采取突然行動阻礙韓朝接觸,但是也不需要迫切地支持這種接觸。 “Memorandum From John H.Holdridge of the 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 Staff to the Presidents Assistant for

National Security Affairs (Kissinger),” March 30,1972,in FRUS,1969-1976,Vol.19,part 1,Korea,1969-1972,p.324.1972年5月2日至5日,李厚洛訪問平壤,同金日成進行了會談。會談中朝鮮堅持一貫的立場,強調獨立自主地追求和平統一,擺脫外國干涉。李厚洛表示贊同。 參見James Person,New Evidence on Inter-Korean Relations,1971-1972,Woodrow Wilson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Scholars,North Korea International Documentation Project Document Reader 3,September 2009,document 20,https://www.wilsoncenter.org/publication/new-evidence-inter-korean-relations-1971-1972?collection=15234,2023-08-15; “Memorandum From John H.Holdridge of the 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 Staff to the Presidents Assistant for National Security Affairs(Kissinger),” in FRUS,1969-1976,Volume E-12,Washington D.C.: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2010,document 234.

此次韓國訪朝為美國進一步分析朝鮮的意圖提供了重要信息,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美國對朝鮮的態(tài)度。據李厚洛回憶,在會談中,朝鮮代表多次強調朝鮮將不會再次發(fā)動“朝鮮戰(zhàn)爭”,并提議組建一個聯合委員會以協調南北關系。得到這些信息之后,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隨即展開討論:首先從中國方面考慮,在中美關系正?;?,中國支持朝鮮進行武裝行動的可能性將大大降低。其次從朝鮮自身發(fā)展來看,其國民生產總值的15%都用于國防開支,是世界上安全負擔最沉重的國家之一。從長遠來看,朝鮮會逐漸將資源從國防轉移到經濟發(fā)展上來,以滿足民眾對消費品日益增長的需求。最后,從國際層面上考慮,韓朝雙方都不想承擔阻礙和平交流的責任,因此雙方的對話將會繼續(xù)進行下去。 “Memorandum From John A.Froebe,Jr.,of the 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 Staff to the Presidents Assistant for National Security Affairs (Kissinger),” May 12,1972,in FRUS,1969-1976,Vol.19,part 1,Korea,1969-1972,p.347.總體看來,美國認為朝鮮發(fā)動戰(zhàn)爭的可能性明顯下降,對朝鮮的態(tài)度也趨于和緩。

1972年5月19日,尼克松在寫給樸正熙的信件中表達了對韓朝對話的支持和鼓勵,并指出沒有情報顯示朝鮮計劃在不久的將來發(fā)動戰(zhàn)爭。尼克松還表示美國將與韓國密切合作,繼續(xù)保持美國駐軍水平,促進韓國的軍事現代化,并高度肯定了韓國為實現國防自給自足所做出的努力。6月10日,哈比卜同樸正熙進行了長達一個小時的會談,再次表達了美國政府及民眾對韓國采取主動接觸政策的支持和贊賞。 “Letter From President Nixon to Korean President Park,” May 19,1972,in FRUS,1969-1976,Vol.19,part 1,Korea,1969-1972,p.351; “Telegram From the Embassy in Korea to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June 10,1972,in FRUS,1969-1976,Vol.19,part 1,Korea,1969-1972,p.357.

但在美國表示積極支持之后,韓國在韓朝對話中卻進入拖延狀態(tài),原因在于雙方對話開始觸及“南北統一”這一敏感問題,而韓朝雙方對此存在嚴重分歧。美國在這一過程中一方面進行了適度干預,另一方面也不得不進行政策調整。

李厚洛訪問平壤時,在未與青瓦臺協商的情況下接受了金日成提出的統一“三原則”:獨立自主、民族團結與和平統一。但樸正熙并不完全贊同這三項原則,尤其是朝方將“獨立自主”放于首位,這直接關系到駐韓美軍撤離的問題。 Choi Lyong,“Reluctant Reconciliation:South Koreas Tentative Detente with North Korea in the Nixon Era,1969-1972,” p.85.然而,李厚洛對于對話的進展及前景總體持樂觀態(tài)度,這令樸正熙感到不安。 “Telegram From the Embassy in Korea to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June 10,1972,in FRUS,1969-1976,Vol.19,part 1,Korea,1969-1972,p.357.5月29日至6月1日,以副總理樸成哲為首的朝鮮代表團訪問韓國,并于31日受到樸正熙的接見。會談期間,樸成哲建議就目前的訪問發(fā)表一份聯合公報,樸正熙總統拒絕了這一提議。6月13日,哈比卜同李厚洛就此次朝鮮代表團訪問事宜進行了將近兩個小時的交談。李厚洛解釋韓國不向外界公開韓朝會談情況的原因在于,這將給美、日及其他國家造成朝鮮半島緊張局勢趨于緩和的印象,從而減少對韓援助。但美方認為,在可行的情況下盡快將韓朝會談公之于眾是有利的,并強調韓國必須保持紅十字會會談的勢頭。 “Telegram From the Embassy in Korea to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June 13,1972,in FRUS,1969-1976,Vol.19,part 1,Korea,1969-1972,p.362.迫于美國的壓力,加上外界已在廣泛談論平壤和漢城之間的秘密官方訪問,為了防止消息泄密而導致被動公開,韓國最終同意于7月4日與朝鮮同時發(fā)布《南北聯合公報》。公報申明了金日成提出的南北雙方關于統一問題的三項原則。對于此次公報的影響,馬歇爾·格林向樸正熙表示,它在國際上受到了廣泛歡迎,美國將繼續(xù)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支持韓國同朝鮮進行談判。 《朝鮮北方和南方聯合聲明》,《人民日報》,1972年7月5日,第1版;“Telegram From the Embassy in Korea to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July 1,1972,in FRUS,1969-1976,Vol.19,part 1,Korea,1969-1972,p.137; Bernd Schaefer,“Overconfidence Shattered:North Korean Unification Policy,1971-1975,” North Korea International Documentation Project Working Paper 2

,December 2010,p.12.

但在公報發(fā)布當天,朝鮮領導人即提出了駐韓美軍撤離的要求,韓國政府并未接受。 Choi Lyong,“Reluctant Reconciliation:South Koreas Tentative Detente with North Korea in the Nixon Era,1969-1972,” p.92.同時,韓朝對于統一“三原則”的解釋也存在嚴重分歧。 Jong-Dae Shin,“DPRK Perspectives on Korean Reunification after the July 4th Joint Communique,” July 2012,North Korea International Documentation Project Working Paper,https://www.wilsoncenter.org/publication/dprk-perspectives-korean-reunification-after-the-july-4th-joint-communique,2023-08-15;《朝鮮北方和南方聯合聲明》,《人民日報》,1972年7月5日,第1版。從1972年8月開始,隨著韓朝對話逐漸深入,拖延狀態(tài)也日漸加劇,主要分歧在于南北協調委員會的成員構成問題。 曹中屏、張璉瑰:《當代韓國史(1945—2000)》,第625-626頁。為了加強對國內局勢的控制,10月17日樸正熙在全國宣布非常戒嚴令,命令各大學停課、新聞通訊實行事前檢查。

1972年7月到10月的局勢變化,令美國感到震驚、失望和不滿。美國駐韓大使館意識到南北雙方都未期望在可預見的將來實現統一,而是在同對方打交道的過程中就各自的立場展開激烈競爭,試圖取得戰(zhàn)略上的優(yōu)勢。其中韓國對話的基礎是“實力”,其關鍵是美國的安全保障,否則韓國便失去了與朝鮮討價還價的砝碼。而朝鮮對話的重要目標之一,恰恰是試圖將統一問題與駐韓美軍的撤出聯系起來。 “Airgram from the Embassy in Korea to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December 10,1972,in FRUS,1969-1976,Vol.19,part 1,Korea,1969-1972,p.436.可以看出,在影響半島局勢的政策中,首要因素便是美國駐韓軍事力量。在這一點上,美國面對的政策選擇在結果上是矛盾的:一方面駐韓美軍的繼續(xù)存在為韓國與朝鮮進行對話奠定了基礎,另一方面督促駐韓美軍撤出又是朝鮮參與對話的主要動力。

如何處理這一矛盾呢?駐韓大使哈比卜在經歷了1971年末韓國的“非常事態(tài)”和1972年的非常戒嚴令事件之后,一直希望美國與當時韓國的獨裁體制劃清界限。因此,哈比卜主張在美國撤軍的同時,增強韓國的自主國防能力,這樣便能夠更好地解決矛盾,美軍有秩序的、分階段的撤出并不會影響韓朝對話進程。 “Telegram from the American Embassy in Seoul to the Secretary of State,” March 15,1973,in US National Archives,Access to Archival Databases (hereafter cited as AAD),Document Number:1973SEOUL01570,p.3. 為回應哈比卜大使的建議,美國“東亞和太平洋部際小組”(Interdepartmental Group for East Asia and the Pacific)于1973年4月3日就美國對朝鮮半島政策展開了討論。該小組提出了四項備選方案:方案一是讓韓國牽頭,美國只選擇接受和同意韓國的政策;方案二是限制南北會談及相關領域的行動;方案三是在南北緩和中發(fā)揮積極但不占主導地位的作用;方案四是由主要大國進行談判。該小組認為無論作出何種選擇,都不應該在當時減少美國駐韓兵力。在同朝鮮的關系上,雖然平壤已經得到了廣泛的國際認可,但考慮到漢城的立場,仍然需要謹慎考慮同朝鮮的接觸。最終,該小組成員認為備選方案三是關于安全問題的首選對策,方案實施的前提是維持美國在韓國的軍事力量水平,直到半島安全環(huán)境出現明顯改善。 參見“Summary and Options From a Study Prepared by the Interdepartmental Group for East Asia and the Pacific,” undated,in FRUS,1969-1976,Volume E-12,Document on East and Southeast,1973-1976,Document 235.

歸結而言,駐韓大使哈比卜與國務院分歧的核心在于對美國角色的認識。哈比卜出于對當時韓國獨裁體制的不滿,希望減少美國的軍事援助,加快韓國國防自主的步伐。而國務院的觀點則相對比較保守。考慮到韓朝之間存在的激烈競爭,在冷戰(zhàn)背景下,當時的樸正熙政府是在南北對話過程中保持韓國國內穩(wěn)定并與朝鮮展開競爭的最佳選擇,國務院最終選擇站在韓國一邊,繼續(xù)維持美國駐韓軍事力量,僅在道義上表現出對樸正熙政府獨裁行為的不滿,力圖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其國內壓制行動。 “Memorandum from John H.Holdridge of the National Security Staff to the Presidents Assistant for National Security Affairs(Kissinger),” October 25,1972,in FRUS,1969-1976,Vol.19,part 1,Korea,1969-1972,p.423.

三、韓朝對話停滯與美國的應對

隨著韓朝對話逐漸推進,朝鮮的國際形象得到較大改善,并在外交上取得巨大成果。 朝鮮自1970年10月至1973年5月先后同11個國家建交,并多次派遣使團前往歐亞、中東以及美洲訪問,參見《中共及朝鮮的對外建交情況對比表》,檔案號:D-0013-1,韓國外交史料館藏,第81-82頁。鑒于此,韓國雖然在1973年3月恢復了上一年10月暫停的南北對話,但是在對話進程上愈加趨于保守。3月14日至16日,南北協調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在平壤召開。朝鮮堅持首先解決軍事問題,撤出外國軍隊,韓國則主張首先設立南北聯合辦事處,制定工作細則。 曹中屏、張璉瑰:《當代韓國史(1945—2000)》,第627-628頁;Koon Woo Nam,“North-South Korean Relations:From Dialogue to Confrontation,” Pacific Affairs,Vol.48,No.4 (Winter 1975-1976),pp.479-480.6月12日至13日,南北協調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在漢城召開,而雙方依舊堅持之前各自的立場。面對雙方分歧日益增大導致對話停滯不前的狀況,樸正熙政府準備轉變外交政策,在不損害祖國統一的前提下,不反對朝鮮和韓國同時加入聯合國。在與美國的提前溝通中,美國對此表示贊成,認為韓國的主動行動是爭取中蘇兩國正式承認韓國合法性的長期努力的開始,也是避免朝鮮在聯合國辯論中獨占優(yōu)勢的手段。于是,樸正熙于1973年6月23日發(fā)布“6.23宣言”,正式提出“兩個朝鮮”(Two Koreas)的外交政策。6月23日當晚,金日成即做出回應,提出和平統一的五點主張,反對“兩個朝鮮”的提法。 Bernd Schaefer,“Overconfidence Shattered:North Korean Unification Policy,1971-1975,” North Korea International Documentation Project Working Paper 2,December 2010,p.22.隨后韓朝關系再次陷入緊張狀態(tài),韓國公布了近幾個月以來的一系列朝鮮間諜案,朝鮮也兩次公布韓國間諜活動。 梁志:《20世紀70年代初韓朝關系的緩和及其影響》,《首都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4期,第24頁。由此可見,在韓朝對話后期,隨著討論的逐漸深入,雙方的意見分歧也越來越大。雖然在這個過程中美國極力防止對話破裂,但是美國在韓國的軍事力量已成為韓朝爭論的焦點,韓國在此問題上愈加趨于謹慎和保守,而朝鮮也逐漸對對話失去耐心。

1973年8月8日,韓國新民黨領導人金大中在日本被綁架,美國有關人員接到命令,盡一切努力保護金大中的安全,防止事態(tài)惡化。而朝鮮立刻抓住此機會,在輿論上對韓國進行嚴厲抨擊,隨后宣布對話中止,企圖將責任推給韓國。 《朝鮮南北協調委員會兩主席之一金英柱發(fā)表聲明,強烈譴責南朝鮮法西斯集團綁架民主人士金大中的罪行》,《人民日報》,1973年8月29日,第5版。8月15日,美國駐韓大使館分析了金大中被綁架事件的情況和后果,預計此事將隨著時間推移,在國內和國際上對韓國政府造成全面的不良影響。 參見“Telegram 5409 From the Embassy in the Republic of Korea to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August 15,1973,in FRUS,1969-1976,Vol.E-12,Documents on East and Southeast Asia,1973-1976,document 244.

不出所料,隨著金大中事件持續(xù)發(fā)酵,1973年12月24日,以“百萬簽名運動”為標志的反對韓國現行制度的運動開始高漲。為了控制局勢,1974年1月至4月,樸正熙連續(xù)發(fā)布四項總統緊急措施令,規(guī)定禁止批評政府,并設立一個特別軍事委員會,審判被控違反緊急令的個人。然而,韓國國內動亂依舊屢禁不止。到8月25日,韓國全國范圍內的反抗集會已在10個主要城市爆發(fā),參與人數達150萬人。 曹中屏、張璉瑰:《當代韓國史(1945—2000)》,第303-306頁。與此同時,朝鮮再次轉向強硬的對抗政策,南北方軍事沖突頻發(fā)。1973年10月,朝鮮對聯合國軍司令部控制的黃海上的五座島嶼發(fā)起軍事和政治攻勢。 Woodrow Wilson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Scholars,After Detente:the Korean Peninsula,1973-1976,https://www.wilsoncenter. org/sites/default/files/media/documents/publication/2011_COHC_BB_Part_1_Front_Matter.pdf,part 1,2023-09-01; 梁志:《20世紀70年代初韓朝關系的緩和及其影響》,《首都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4期,第24頁。

朝鮮半島局勢的急轉直下顯然是美方不愿看到的。美國一方面盡量安撫韓國,以免其過度夸大朝鮮的侵略威脅,另一方面努力維持半島軍事平衡和外部大國關系的穩(wěn)定。1973年11月10日至14日,基辛格訪問北京,進一步確認了中國不會支持朝鮮發(fā)動軍事行動。11月28日,聯合國大會通過了一項決議,希望韓朝雙方繼續(xù)對話,擴大在各個領域的交流與合作,以加快實現朝鮮半島的獨立與和平統一。然而,朝鮮對恢復南北對話并沒有表現出興趣。 “Telegram from the American Embassy in Seoul to the Secretary of State,” June 19,1974,in AAD,Document Number:1974SEOUL03939,p.2.在回國后不久,基辛格根據他本人掌握的情況,建議總統擬定一份關于朝鮮外交政策的國家安全保障機制文件。12月31日,該議題以第190號國家安全研究備忘錄(NSSM190)的形式下發(fā)給國務卿、國防部長和中央情報局局長,命令其在嚴格保密的情況下進行相關工作。備忘錄的具體內容包括:制定外交戰(zhàn)略的一攬子談判方案,包括替代停戰(zhàn)協定的安排及聯合國支持的新的軍事安排;在國際上尋求主要大國協商談判;處理美韓軍隊未來指揮權關系的問題;日本相關基地的使用權問題。在開展這項工作時,其前提為假定美國的軍事存在和對韓援助水平不會發(fā)生重大變化。 參見“National Security Study Memorandum 190,” Washington,December 31,1973,in FRUS,1969-1976,Vol.E-12,Documents on East and Southeast Asia,1973-1976,document 248.這表明,美國認識到韓朝雙方通過直接對話解決半島和平統一問題是非常困難的,而爭取大國協商談判,維持美、日、韓聯合軍事防御體制及美國在韓國的力量存在,或許是維持半島穩(wěn)定的長久之計。

1974年,朝鮮半島局勢持續(xù)惡化,南北方多次發(fā)生海上沖突。當年11月,韓國巡邏隊在非軍事區(qū)附近發(fā)現了朝鮮的第一條隧道,隨后更多的隧道被發(fā)現。 Woodrow Wilson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Scholars,After Detente:the Korean Peninsula,1973-1976,Part 3,pp.6-12;《朝中社、朝鮮祖國和平統一委員會和〈勞動新聞〉發(fā)表聲明和評論 譴責樸正熙集團又派間諜船進行偵察挑釁 朝鮮海軍艦艇采取自衛(wèi)措施粉碎南朝鮮當局的罪惡行徑》,《人民日報》,1974年2月18日,第6版;梁志:《20世紀70年代初韓朝關系的緩和及其影響》,《首都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4期,第24頁。為了防止朝鮮半島再次發(fā)生敵對行動,1975年1月8日哈比卜向朝鮮方面提議締結一份雙方互不侵犯協定,然而平壤并未予以回應。 “Telegram from the American Embassy in Seoul to the Secretary of State,” June 19,1974,in AAD,Document Number:1974SEOUL03939,p.3.美國國務院此時也加快了援助韓國實現軍事現代化的進程。1974年10月,美國通過第211號國家安全研究備忘錄(NSSM211),并于1975年1月9日以題為“韓國軍隊現代化計劃”的第282號國家安全決議備忘錄(NSDM282)的形式頒布,涉及三個方面:在對韓軍售取代無償軍事援助問題上,美國計劃在1976財政年度提供軍事援助7500萬美元,對韓軍售1億美元,1977財政年度軍事援助減少到5000萬美元,對韓軍售增加到1.5億美元;在軍事援助的問題上,美國計劃在1977財政年度之后,繼續(xù)為小型軍事援助項目提供低水平撥款;在向韓國提供高性能飛機問題上,美國預計在1975年3月3日之前提交對“朝鮮威脅”和韓國防空需求的評估,同時應避免刺激朝鮮半島的軍備競爭。 參見“Memorandum from the Presidents Assistant for National Security Affairs (Kissinger) to Secretary of Defense Schlesinger,” October 8,1974,in FRUS,1969-1976,Vol.E-12,Documents on East and Southeast Asia,1973-1976,document 257; “National Security Decision Memorandum 282,” January 9,1975,in FRUS,1969-1976,Vol.E-12,Documents on East and Southeast Asia,1973-1976,document 262.

除了在韓國國內促進其軍事現代化發(fā)展、維持半島軍事平衡外,美國在國際上尋求大國協商談判的想法也逐漸成熟,最終以基辛格“交叉承認”(Cross Recognition)的形式明確提出。其實,基辛格早在1971年接受采訪時,就表達了希望構建一個更加穩(wěn)定、更少危機、較少依賴于某一權力的國際體系, Jeremi Suri,“Henry Kissinger and American Grand Strategy,” in Fredrik Logevall and Andrew Preston,Nixon in the World American Foreign Relations,1969-1977,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8,p.68.即通過大國談判合作構建戰(zhàn)略均勢。結合朝鮮半島特殊的地緣政治形勢,1972年4月14日,國家安全委員會委員約翰·霍德里奇提出:在美國方面人員大量訪問朝鮮之前,應該先促進韓國和中國、蘇聯的接觸。 “Memorandum of Conversation,” April 14,1972,in FRUS,1969-1976,Vol.19,part 1,Korea,1969-1972,p.332.1973年12月31日,第190號國家安全決議備忘錄明確提出在國際上尋求主要大國協商談判。 參見“National Security Study Memorandum 190,” Washington,December 31,1973,in FRUS,1969-1976,Vol.E-12,Documents on East and Southeast Asia,1973-1976,document 248.1974年11月22日,福特總統在同樸正熙總統的談話中表示,“迅速擴大日朝關系將無濟于事,因為這會破壞以建設性方式解決南北問題所需的平衡。美國已經敦促日本不要擴大與朝鮮的關系,除非中華人民共和國、蘇聯與韓國建立聯系”。 參見“Memorandum of Conversation,” April 14,1972,in FRUS,1969-1976,Vol.19,part 1,Korea,1969-1972,p.332; “Memorandum of Conversation,” November 22,1974,in FRUS,1969-1976,Vol.E-12,Documents on East and Southeast Asia,1973-1976,document 248 and document 258. 1975年9月22日,美國國務卿基辛格在聯合國第三十屆大會上發(fā)表演說,正式提出“交叉承認”的構想:中國和蘇聯承認韓國為合法國家,作為相應的回報,美國和日本承認朝鮮,韓朝同時加入聯合國。 參見Chin-Wee Chung,“American-North Korean Relations,” in Youngnok Koo and Dae-Sook Suh,Korea and the United States:A Century of Cooperation,Honolulu: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1984,p.173; 王傳劍:《雙重規(guī)制:冷戰(zhàn)后美國的朝鮮半島政策》,世界知識出版社2003版,第46頁;朱芹:《周邊大國在交叉承認韓朝問題上的博弈》,中國朝鮮史研究會、延邊大學朝鮮·韓國歷史研究所:《朝鮮·韓國歷史研究》第11輯,延邊大學出版社2011版,第439頁。雖然交叉承認在短時間內難以實現,但卻是美國和韓國努力促使周邊大國事實上承認“兩個朝鮮”的漫長道路的開始,是為韓國營造一個和平的周邊環(huán)境的新嘗試。

結? 語

20世紀70年代初,美國東亞戰(zhàn)略的轉變是韓朝展開對話的重要動因之一。在外部大國關系明顯緩和的國際局勢下,朝鮮半島南北雙方進行了對話。美國作為第三方并未直接參與對話,但卻是影響對話進程的重要因素。

在尼克松的緩和戰(zhàn)略下,維持朝鮮半島和平與安全是美國半島政策的首要目的。因此,美國對韓朝對話始終持支持態(tài)度。然而韓國一方面順應美國的政策,另一方面繼續(xù)強調“朝鮮威脅”,目的是維持美國的安全保障和促進本國軍事現代化建設。由此,在韓朝對話進程中,美韓同盟內部多次出現步調不一致的情況,即美國更加主動,而韓國則相對謹慎保守。

美韓分歧的根本原因在于雙方對朝鮮半島事務的戰(zhàn)略認知不同。美國更多的是著眼于整個國際戰(zhàn)略局勢,從國際體系層面思考朝鮮半島的和平穩(wěn)定;韓國則是從自身實力、“朝鮮威脅”及美國安全保障的角度進行考量,其中美國的安全保障被韓國視為對朝鮮形成威懾的主要力量。從朝鮮的角度來看,駐韓美軍的存在一直被其視為朝鮮半島和平統一的最大障礙, “Telegram from Embassy of Hungary in North Korea to the Hungarian Foreign Ministry,” December 12,1970,in Christian F.Ostermann and James F.Person,The Rise and Fall of Detente on The Korean Peninsula,1970-1974,part 3,p.131.督促美軍從韓國撤出是朝鮮開展對話的主要目標之一。由此看來,美國雖然積極支持韓朝關系緩和,但駐韓美軍儼然成為韓朝對話的主要分歧之一。在美韓博弈中,韓國較好地使用了“朝鮮威脅牌”,阻止了駐韓美軍進一步撤出,加快了軍事現代化建設進程,為自身發(fā)展爭取了更多的利益和空間,達到了“以小搏大”的效果。

美國的半島政策是在韓朝雙方激烈競爭的背景下調整演變的,其政策邏輯的矛盾性及落實能力的有限性,深刻地表明這一時期朝鮮半島冷戰(zhàn)的本土化趨勢。在這一過程中,美國政策選擇和行動的余地較小,與其超級大國的實力和地位不成正比。美國與韓朝雙方在20世紀70年代初的互動,也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此后美國的朝鮮半島政策。

責任編輯:鄭廣超

Nixon Administrations Strategic Transformation in East Asia and

the Détente on the Korean Peninsula in Early 1970sZHENG An-guang1,TAN Yun-xiao2

(1.School of History,Nanjing University; 2.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Jiangsu,210023,China

)Abstract:The detente on the Korean peninsula in the early 1970s was a strategic shift made by DPRK and ROK combining with their own development demands under the international background of American East Asia strategic transformation.The United States had always been supportive of the inter-Korean dialogue,but the U.S.-ROK alliance had repeatedly been at odds with each other due to different strategic understanding of Korean affairs.In order to ensure ROKs security and contain DPRK,the United States finally chose to maintain the level of US troops in ROK,while assisting her in military modernization.Accordingly,ROK had sought more benefits and space for its own development.Because of the localization of the Cold War on the Korean Peninsula,the space of American policy and action was limited.The contradic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policy itself has intensified the cold war competition between the two sides.Finally,Americas policy of intervention can not change the direction of the deteriorating situation on the Korean peninsula.

Key words:American East Asia strategy; ROK-DPRK relationship; Korean Peninsula; Cold War

猜你喜歡
冷戰(zhàn)朝鮮半島
朝鮮半島打令藝術的俗文化特征
“雙重沖擊”下的朝鮮半島新博弈
朝鮮半島漢文學中的“羲之換鵝”探究
新時代中國的朝鮮半島戰(zhàn)略與角色
元末明初中國移民朝鮮半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