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寫作教學是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亦是重難點之一。若要提升寫作水平,學生要以多視角切入,從多方面著手,并堅持寫作訓練,才能有所成效。其中,審題立意是決定寫作質量的先決條件,將題審好、將意立好,一篇作文也就成功了一半。因而,語文教師在平時的寫作教學中必須緊抓審題立意指導,才能使學生準確把握題目要求,本文明確寫作方向,擬定適合且新穎的主題,創(chuàng)作出優(yōu)質的文章?;诖酥饕统踔姓Z文寫作教學中審題立意的指導策略展開探討。
關鍵詞:初中語文 作文 審題立意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10.012
《初中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指出,寫作最重要的標準在于同題目要求相符合。換而言之,審題立意一定要準確、到位,滿足寫作的一應要求。尤其在現階段,材料作文愈發(fā)成為中考作文考核重點,審題立意的重要性進一步凸顯。然而,縱觀初中語文寫作教學現狀,學生審題不準確、立意不深刻的問題普遍存在,如何改變這一現狀,致力于學生審題立意能力的提升成為初中語文寫作教學的關鍵所在,必須引起廣大教師的足夠重視。
一、精細化審題,邁出作文寫作的第一步
所謂“審題”,主要是就題目的內涵與外延展開探究,明確寫作的具體要求與細致之處。在實踐教學里,多數學生對于作文審題不夠重視,往往只是匆匆一瞥,在尚未領悟題目內涵與深意的狀況下便急于動筆,自然容易出現離題、擬題淺顯、俗套等問題。事實上,作文題目當中一般暗示了寫作的具體方向,若是學生能潛下心來以正確方式審題,便可以找準題中要點,明確寫作方向。那么怎樣才可以將題目審清、審準呢?
1.重視日常教學引導
中心思想是一篇文章的內核所在,其重要性毋庸贅述,而初中生在寫作審題過程中很容易出現“找不準核心思想”的狀況。為改善這一狀況,教師需要在日常教學中做好引導,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自行尋找文章題目中的關鍵詞。接著再結合關鍵詞構建寫作框架,確立所寫文章的中心思想,再回頭復查中心思想與所找關鍵詞是否契合。通過反復訓練,學生在短時間內就能夠找關鍵詞,把握重點的審題能力將得以有效提升。如此,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方能準確審題,快速找到關鍵詞,繼而高效地把握文章中心、重點,使得寫作立意一直處于穩(wěn)定且準確的軌道之上。
例如,在教學《秋天的懷念》這篇課文時,我們可以先引導學生解讀題目,就課文的核心思想做出初步判斷,學生在探討之后,得出結論——文中故事發(fā)生在“秋天”,課文的重點在于“懷念”。接著,在剖析課文的過程中,教師要求學生就所得結論加以評判,若是不準確,可以繼續(xù)組織小組討論活動,探尋癥結所在,依托于這樣的審題練習,學生能夠養(yǎng)成寫作文先審清題目的優(yōu)良習慣。
總之,在日常寫作訓練中,教師必須學會捕捉細節(jié),文章中出現的一個標點、一個詞,甚至主人公的一個看似不重要的小舉動,皆有可能表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展現了作者的用心之處。這些均是不能忽略的細節(jié)所在,教師要善于抓住這些容易被忽略卻同文章主題關聯緊密的細節(jié)之處巧設問,引質疑,帶動學生剖幽析微,深化對文章的認識。
再如,面對命題作文《我不后悔》這類記敘文寫作任務時,學生很輕松地便能找出“我”“不后悔”這兩個重點,在后續(xù)寫作中便可以圍繞這兩個重點提取素材,立足自己做過的不后悔的事情進行描述,融入真情實感,寫出更真摯、自然的作文。
至于常見的包含引導語的寫作,更加考查學生對題目引導語的解讀。例如,中考真題的題目引導語:
人類命運共同體,同舟共濟,以“濟”為話題寫文章。“濟”是年度推薦熱詞之一。“濟”,本義為過河,如“同舟共濟”,比喻同心協(xié)力戰(zhàn)勝困難;為救濟,如“接濟”;又引申為補益,如“剛柔相濟”。請圍繞“濟”字的含義,自擬題目。
審題中,學生從關鍵詞“同舟共濟”“接濟”“剛柔相濟”等展開構思,結合社會熱點進行創(chuàng)作。這類題目偏向議論文寫作,可以由學生就關鍵詞提出自己的觀點,羅列好觀點并加以闡述,最后再緊扣題目中的關鍵詞總結、升華。
2.抓住難理解的詞語
初中階段的作文主要有全命題題目、半命題題目與材料性題目三種形式,材料性作文是其中難度最大的一種,讓學生基于對材料的理解來命題,他們很容易因為抓不住重點而跑題;半命題作文要求學生自行將題目補充完整,實際寫作時雖然可以選擇感興趣或者容易發(fā)揮的方向,但對于語文基礎較差、寫作能力有限的學生而言也有一定難度。相對而言,全命題作文的寫作最容易,因題目中直接給出了寫作立意與整體方向,學生只需要理解到位便可以順利寫作。實際審題時,學生要重點把握難理解的詞語,使得題目的潛在內涵可以顯性化,抽象意義可以直觀化,可嘗試將理解難度較大的詞匯替換為與之相似的簡單詞語,并結合語境就抽象詞語的含義展開分析,把握題目的潛在內涵,并以此展開寫作。
以作文題目《待到山花爛漫時》為例,“山花爛漫”一詞的字面意思可理解為百花齊放的美好景象,但深入剖析后可發(fā)現其還有更深層次的內涵。若是學生難以準確理解“山花爛漫”一詞,但至少能認識到這是一個具有正面含義的詞語,再結合語境展開分析,將這一詞語引申為實現某個目標之后一片欣欣向榮的場景,如此,學生基于這一分析便可以著手寫作。
3.準確把握關鍵詞語
題目當中的關鍵詞語一般便是寫作的中心或重點,將寫作中心把握好通常便不會偏題,因而,學生在審題時要準確找準并把握好其中的關鍵詞語,并圍繞這些關鍵詞語展開寫作。初中語文作文題目的設置中常用到各種修辭手法,這便給學生把握關鍵詞語、找準寫作中心帶來不小的難度,為此,學生一是要準確把握題目中的修辭性詞語,二是要熟悉各種常見的修辭手法,繼而排除其他不重要的干擾性詞語,找準寫作中心。比如,《父愛是座山》這一標題中便運用了比喻手法,其關鍵詞語并不是“山”,而是“父愛”,《世界不大是個家》運用了夸張手法,其關鍵詞語是“家”,不是“世界”,學生找準關鍵詞后便可以著手開始寫作。
再如《是誰動了我的奶酪?》這一標題運用的是設問手法,其關鍵詞語為“奶酪”,需強調的是這里的“奶酪”并非真正意義上的奶酪,學生在審題時需著重把握其更深層次的內涵,例如引申義:利益、價值觀念等,才能寫出更豐富,更有高度的主題。為確保學生可以更輕松、迅速地把握關鍵詞語、找準寫作中心,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有意識地開展專項練習,引導學生提高對寫作審題的重視程度,盡可能地避免離題情況。
4.理解好修飾性詞語
題目中出現的修飾類詞語通常承載著文章要展現的情感或具體的寫作要求,學生在寫作時要將這種情感、這些要求滲透于字里行間,或者要按照給出的時間、空間、地點上的限定條件來寫作。準確辨別并理解修飾性詞語可以助力學生搞清楚題目的具體要求、中心思想與關鍵詞語,繼而根據這些限定條件來寫作,例如,對于《多彩的生活》這一作文題目,出現的修飾性詞語為“多彩的”,這便是題目給出的限定條件,學生在寫作時便要描述自己繽紛多彩的生活,“多彩的”也正是學生要在作文中突出的中心思想。再如,《我的快樂之旅》這一作文題目,其中的修飾性詞語為“快樂”,學生在寫作時便不能介紹讓自己“不快樂”的事情,而要讓“快樂”這一中心思想滲透于字里行間。由此可見,學生要想寫好作文,便要先審好題,不然很容易陷入跑題的被動局面。
二、個性化立意,創(chuàng)作出更有特色的作文
所謂“立意”,也就是要明確寫作主題,“意”是一篇文章的靈魂所在,立意是否準確深刻是決定文章整體質量的關鍵,縱觀當前的學生寫作實際,一些學生的立意甚至逐漸趨于低幼化趨勢。歸根結底,主因便在于學生缺少對生活的觀察,看待問題太過淺顯,未能充分發(fā)散思維,對此,教師在日常教學中便要多多引導學生觀察生活、發(fā)散思維、深入思考,如此,學生筆下的作文方能更具個性化,更有特色。
1.把握好立意要求,明確立意步驟
在立意要求方面,學生需把握好如下要點:一是要提高準確性,立意作為作文寫作的靈魂,同樣寄托于寫作者的內心情感,所謂立意的準確性,即必須同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相適應,要求具備樂觀向上、勤勉奮斗、弘揚美德、批判丑惡等基本特征,確保思想的健康性和啟發(fā)的有效性;二是要注重深刻性,要透過表象了解本質,探尋潛在特性,這亦是寫作立意的重要要求。立意深刻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學生對生活的細致觀察與深層次認知,一篇優(yōu)秀的作文,一定少不了深刻的立意;三是要講究新穎性,創(chuàng)新不僅僅是支撐社會進步的動力,亦是寫作立意的基本要求,學生必須有意識地突破“千篇一律”的寫作模式的束縛,懂得另辟蹊徑,擬定更為新穎獨特的立意,如此,筆下的作文才能讓人有耳目一新之感;四是要強調多元性,自多個視角綜合考量并明確核心思想,致力于寫作廣度與深度的繼續(xù)擴展,提高作文質量,如虛實立意:“腳下的道路”“心中的橋梁”“人生的足跡”等。
在立意步驟方面,需按如下順序進行:一是要精讀材料,結合材料中給出的主要人物、要點信息劃出關鍵詞,繼而以此為參照搞清楚寫作的整體方向;二是要找準視角,立足于給出的信息,從多個觀察視角就問題加以剖析,此外,學生還要確保思維的發(fā)散性,不局限于文本信息,并就相關內容加以引申,注意視角的個性化;三是要聯系現實,圍繞材料聯系現實,一方面有助于增強作文的真實性,另一方面有助于增強作文的情感厚度與針對性;四是要確定論點,緊密聯系材料、精確表達論點是決定寫作立意有效性與否的重要因素之一;五是要擬好題目,主題鮮明、見解獨到的作文題目往往使讀者眼前一亮,讓他們有興趣讀下去。
2.培養(yǎng)發(fā)散性思維,拓展寫作思路
語言能力同思維發(fā)展之間存在一種彼此依存、相得益彰的關系,學生的寫作思維不但要朝著縱向發(fā)展,更要自橫向上不斷發(fā)散,不但要保持深度,還要拓展廣度。在平時的寫作指導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調動自身的生活經驗,充分發(fā)揮想象力,激發(fā)內心情感,將視野放寬、放遠。
在此,以2018年泰州市中考作文題目為例加以說明,其題目要求如下:請以“拼在一起”為題,寫一篇作文。許多學生在看到這一題目后,將“拼”理解為“合作”“團結”“拼搏”“打拼”,因而寫出的作文也千篇一律、缺乏新意。但也有部分學生另辟蹊徑、巧立新意,比如,有學生在作文中列舉了一連串善事,如路人隨手將地上的塑料瓶撿起,放入垃圾桶,公交車上主動給孕婦、老人讓座位的學生。在這名學生看來,我們的和諧社會正是由這一件件看似不經意的小小善事“拼在一起”的。學生暢游在古詩詞的海洋中,一首首古詩詞仿若一塊又一塊的拼圖,“拼在一起”便拼出了一幅古代詩人生活畫卷,讓他可以同古人跨越時光展開交流,了解他們的生活,傾聽他們的教誨。
在指導學生練習這一作文題目時,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基于自身生活閱歷、性格喜好與情感體驗,探尋更為豐富、多元的創(chuàng)意素材。如某位喜歡古風文化的學生便在作文中就如何將漢服同現代服裝“拼在一起”展開了探討,依托于發(fā)散性思維的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思路更為寬泛,立意也更新穎獨特。
3.借助正確方法,升華寫作主題
在材料作文的寫作指導中,教師要適時以正確方法就材料所涉及的話題加以拓展和引申,以期達成升華、提煉寫作主題的目的,此外,此舉也有助于提高學生寫作立意的新穎性,減少作文中出現的空話與套話,降低離題的可能性。以如下材料的立意為例:“農民在田野之間播種與收獲,田野里既有農民辛勤播種的汗水,也有勞作后的滿載而歸,當你來到田野時,映入眼簾的是生機勃勃的綠意與遼闊無痕的田野,此時的你想到了什么呢?請以‘田野’為主題展開寫作”。
在寫作指導中,教師可以同學生一起就“田野”這一話題展開探究,并抓住時機將“田野”加以拓展,將話題引申至其他領域,例如,可以升華至“夢想”層面,人們?yōu)榱俗穼粝?,將種子播撒在“田野”當中,揮灑汗水、辛勤勞作,在日復一日的耕耘下,這片“田野”也越來越肥沃,結出累累碩果,這些碩果便是不懈努力的收獲與回報;也可以升華至心靈層面,身處當今這個追名逐利、浮躁難耐的社會,人們心中難免生出這樣那樣的欲望,這些欲望仿佛雜草,不需要灌溉施肥便能繁茂生長,稍有不慎便使得整片“田野”荒蕪不堪。在這一過程當中,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看法,提出新穎的見解,就寫作主題加以升華,使得寫作可以朝向正確的方向引申。
綜上所述,審題立意是關乎寫作質量的直接性因素,同樣是評估學生語言理解能力的有效手段,教師應自審題、立意兩大視角切入,深層次把握學生在寫作過程中遇到的難題,彰顯審題立意的重要作用。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從多方面著手,以多措施推進,引導學生習得高效、準確的審題技巧與立意策略,助力學生寫作綜合能力的切實提升,讓學生有更多“話”可說,有更多“事”可寫,提高學生說話、寫事的準確性與可讀性。
參考文獻:
[1] 周景《試論初中語文材料作文審題立意教學策略探究》,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育科學研究所《2021年教育創(chuàng)新網絡研討會論文集(一)》2021年。
[2] 胡玉龍《初中語文材料作文審題立意教學策略探究》,《教師教育論壇》2020年第12期。
[3] 付新民、榮維東《材料作文的要素、類型及審題路徑初探》,《語文建設》2022年第23期。
[4] 蔣信偉《宏大主題材料作文的審題指向與個性表達》,《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23年第9期。
[5] 王學東《“材料作文的審題立意”教學設計》,《中學語文教學》2013年第5期。
[6] 彭越婷、許采娟《初中給材料作文教學策略》,《科教導刊》2015年第14期。
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2024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