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丏尊、葉圣陶在《文心》一書中曾寫道:“游記本來就有兩種寫法。把走過哪里,到達哪里,看見什么,聽見什么,平平板板地記下來,這是一法。依了自己的感覺,把接觸到的景物從筆端表現(xiàn)出來,猶如用畫筆作一幅畫一般,這又是一法。前一法是通常的‘記敘’,后一法便叫作‘印象的描寫’?!薄耙话銓W(xué)生作文,不懂得印象的描寫,總是‘美麗呀’‘悲痛呀’‘有趣呀’‘可恨呀’,接二連三地寫著。這些詞語寫上一百回也是不相干的,因為它們都是空洞的形容,對于別人沒有什么感染力。必須把怎樣美麗、怎樣悲痛、怎樣有趣、怎樣可恨用真實的印象描寫出來,這樣人家才會感到美麗、悲痛、有趣和可恨……”顯而易見,印象描寫是寫景散文的重要技法,同學(xué)們應(yīng)該掌握并運用到自己的實際寫作中來。如何進行印象描寫?筆者建議大家從下面四個方向進行思考。
站點,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立足點。它有可能固定不變,好比攝影師站在某處,不停地移動鏡頭,頻頻按下快門,讓周邊景物猶如一幅幅山水畫,永遠定格在膠片上;也有可能不停變換,如同攝影師前后左右移動腳步,抓住時機按下快門,留下永恒瞬間。立足點不同,景物方位、形態(tài)、光線明暗等亦有相應(yīng)變化。如果僅憑記憶印象來書寫,必須選好立足點,不致描寫時方位混亂、形態(tài)失真。我們來欣賞季羨林《海棠花》中的精彩片段:
我躺在鋪在屋里面地上的席子上睡覺,醒來往往覺得一枕清涼,非常舒服。抬頭看到窗紙上歷歷亂亂地布滿了葉影。我間或也坐在窗前看點書,滿窗濃綠,不時有一只綠色的蟲子在上面慢慢地爬過去,令我幻想深山大澤中的行人。蝸牛爬過的痕跡就像是山間林中的蜿蜒的小路。就這樣,自己可以看上半天。晚上吃過飯后,就搬了椅子坐在海棠樹下乘涼,從葉子的空隙處看到灰色的天空,上面嵌著一顆一顆的星星。結(jié)在海棠樹與檐邊中間的蜘蛛網(wǎng),借了星星的微光,把影子投在天幕上,一切都是這樣靜。
作者站點的變化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與借鑒。他先是躺在席子上,看見葉影;接著坐在窗前,看見窗外的濃綠、綠蟲子爬行;最后搬把椅子坐到海棠樹下,看見灰色的天空、星星等。毋庸置疑,立足點不斷改變,景物亦不斷變化,如影隨形,如臨其境。某生在《南京的秋日》中就把握住了站點變換的細節(jié),寫道:
站在城墻上往北眺望,可以看到紫金山、玄武湖,以及一片夢幻般的梧桐樹,像是未經(jīng)發(fā)掘的人間秘境??窗?,南京最美的梧桐大道有著美人遲暮般的端莊與典雅。時不時微風(fēng)吹過,撩下幾片梧桐葉,它們緩緩墜落,勝似閑庭信步,趕赴一場不可或缺的宴會。順著金色的梧桐葉慢慢往上看吧,半空中、天上,自下而上全都是明晃晃、金燦燦的;百年梧桐枝繁葉茂、遮天蔽日,整個天空猶如一塊金色的琥珀。一排排筆直參天的梧桐樹將美齡宮緊緊圍繞起來,從高空俯瞰,仿佛一顆藍寶石鑲嵌在金色的項鏈之上。
沿著紫金山林蔭小道下山,穿過白馬公園,一定不能錯過玄武湖的銀杏大道。銀杏大道兩側(cè)顏色涇渭分明,一側(cè)是金黃的銀杏,一側(cè)是蒼翠的雪松。耳畔的風(fēng)兒暖中透寒,帶來一絲絲涼意,偶爾還夾雜著一陣?yán)滟?。銀杏葉經(jīng)過秋日的洗禮,紛紛揚揚。大大小小的葉片像一把把金色的小扇子,扇得秋風(fēng)不得不寒意陣陣。徜徉在鋪滿銀杏葉的金色大道上,人們無比舒適與愜意,滿地的銀杏葉上下翻飛,帶著陽光和色彩越走越遠。
從學(xué)生習(xí)作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南京的秋日是美麗的,因為紫金山上的梧桐樹,因為玄武湖邊的銀杏樹。小作者的立足點有何變化?先是站在城墻上,接著行走于紫金山林蔭小道,后穿過白馬公園,來到玄武湖的銀杏大道。即便站在城墻之上,小作者的視角亦不斷變換,先是遠眺,后是仰視,最后為俯視。不同的視角,不同的站點,再加上詩意的語言,將與眾不同、別具一格的南京秋日自然而然地呈現(xiàn)于大家眼前。
同學(xué)們要記住一句話:眼睛怎么打探,耳朵怎么聆聽,身體怎么觸碰,內(nèi)心怎么感念,筆下就怎么敘寫。同學(xué)們要合理運用各種感官,做到和諸多景物有機融合,不能忽略了地理環(huán)境、觀察角度和自我意識的差別。我們來欣賞季羨林《西貢二月》中的精彩片段:
暴雨降臨前,麗日當(dāng)空,陽光普照大地,一點兒下雨的跡象都沒有。但是,說時遲,那時快,一轉(zhuǎn)瞬間,彤云密布,天昏地暗,雷電交加,大雨傾盆似的瀉下來了。其聲勢之浩大,簡直可以驚天地,泣鬼神。大馬路上到處濺起了珍珠似的水花,椰子樹也都被水沖洗。然而,時隔不久,大雨會驀地停下,黑云退席,藍天出臺,又是一片陽光燦爛的大地了。
文段描寫有視覺,有聽覺,有感覺。視覺突出暴雨的場面,天空、云朵的色彩;聽覺突出雷聲;感覺重在“驚天地,泣鬼神”,摧枯拉朽,席卷一切。這些無不彰顯西貢暴雨的獨有魅力。此外,虛實結(jié)合亦可圈可點。實寫天空、陽光、云朵、暴雨、椰子樹、馬路,突出西貢氣候變幻之突然、之頻繁;虛寫對暴雨的感受。由此我們不難看出,在西貢兩個月,作者感受到多變的天氣,感受到大雨滂沱,感受到天昏地暗,感受到一個與作者故鄉(xiāng)乃至祖國不一樣的地方,不一樣的氣候。某生在《泰興的秋》一文中也靈活運用了感官描寫,寫道:
最迷人的是泰興秋葉。泰興素有“銀杏之鄉(xiāng)”的美譽,隨處可見的銀杏樹在受到秋風(fēng)的邀請后,迅速換上金黃的禮服。道路及兩旁鋪滿了落葉,金色席卷大地,美得像一幅畫。我輕輕地走在大道上,踩上這厚厚的黃地毯,葉兒們一起快樂地哼起了“沙沙曲”。我感受著腳底的柔軟和彈性,忍不住彎下腰來,捧起一把“小可愛”。這時,明黃、棕黃、土黃、金黃、黃綠……各種色彩映入眼簾,再細細一瞧,我不禁又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葉上滿是紋路,宛如扇子上的折痕,舒適地延伸。我趕緊帶上它們回家,將它們做成一只只展翅欲飛的蝴蝶,裝點在屋里,展現(xiàn)它們在秋日里的美麗。
文段中,小作者合理運用了視覺、觸覺、聽覺多種感官描寫,極力呈現(xiàn)出一幅幅色彩斑斕、美麗迷人的畫卷。視覺描寫如“金黃的禮服”“黃地毯”,以及“各種色彩映入眼簾”;觸覺描寫如“輕輕地走”“腳底的柔軟和彈性”;聽覺描寫如“哼起了‘沙沙曲’”,從多角度生動展現(xiàn)出泰興秋葉的迷人。而尾句,面對如此美麗的銀杏葉,小作者自然情不自禁地捎上一些,“做成一只只展翅欲飛的蝴蝶,裝點在屋里”,更顯真實。
對比手法旨在把兩個相反、相對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對的兩個方面放在一起加以描述或說明,從而形成鮮明的對照,以達到抒情和議論的強大感染力和震撼力。我們來欣賞季羨林《山中逸趣》中的精彩片段:
哥廷根的山不是怪石嶙峋的高山——這里土多于石,卻確又有山的氣勢。山頂上的俾斯麥塔高踞群山之巔,在云霧升騰時,在亂云中露出的塔頂,望之也頗有蓬萊仙山之概。
最引人入勝的不是山,而是林。這一片叢林究竟有多大,我住了10年也沒能弄清楚,反正走幾個小時也走不到盡頭。林中主要是白楊和橡樹,在中國常見的柳樹、榆樹、槐樹等,似乎沒有見過。
哥廷根的山有什么特點?HDqxtzRK3W/93oZMhZLBpw==山上都長一些什么樹木?作者通過與自己熟悉的中國的山和樹作對比,并書寫自己十年來亦不能探究個一清二楚的感悟,使哥廷根的山和林在讀者的腦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某生在《平頂山的夏》一文中也靈活運用了對比手法,寫道:
平頂山的夏與南京的夏大不相同。南京的夏雖然酷熱,卻總隔了一層灰似的,憋悶,不清爽。平頂山夏天的空氣是清爽的,像一眼裹了炎陽的泉水。到了晌午,天藍得跟水洗了似的,幾片薄云空悠悠地飄著。這時候哇,跨出空調(diào)房往外一站,嗬,不出五分鐘你便覺得自己成了油鍋上的烤肉;眼睛也無法睜大,汗水一滴接一滴地冒出來,重重地砸在地上,哧的一下又消失得無影無蹤??赡切┲参飬s不這樣,陽光越熱就越綠,不似春天要滴水似的嫩綠,而是成熟穩(wěn)重的深綠。如果你捻一下這些植物的葉子,就會發(fā)現(xiàn)它單薄而干澀,完全與春天的鮮嫩不同。
片段中,小作者將平頂山的夏與南京的夏、植物夏天的綠與春天的綠進行鮮明有力的對比,旨在突出平頂山夏天獨具特色的魅力。
成則喜,敗則痛;以物喜,以己悲。景物之印象描寫中必須融入自己的真實情感,這樣才有可能讓讀者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景、如感其情。我們來欣賞朱自清《綠》中的精彩片段:
那醉人的綠呀!我若能裁你以為帶,我將贈給那輕盈的舞女;她必能臨風(fēng)飄舉了。我若能挹你以為眼,我將贈給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睞了。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著你,撫摩著你,如同一個十二三歲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著她了。我送你一個名字,我從此叫你“女兒綠”,好么?
LjSrS9zwxqKlrwIRWMsWdw==作者以“女兒綠”寫梅雨潭的綠,賦予了濃烈的情感和十足的寵溺。孩子是父母的心尖肉,用這種心情寫出來的文章絕非尋常,不單單情感美到極致,而且感染力、震撼力亦不容小覷。
某生在《南京的春天》一文中就融入了真情實感,因為所見、所聞是真實的,所以所感也是真切的、熾烈的。文中寫道:
南京城的大街小巷都種了梧桐。仲春時分,梧桐樹開始抽絮,黃花漫天飛舞,好似天空下了一場春雪。一夜的春風(fēng)和春雨將滿樹的花骨朵打落在地,原本灰色的馬路頓時點綴上了點點黃色,如同一場盛宴,小主人做了精心安排。這時候,小朋友們便紛紛齊聚樹下,“咯吱咯吱”地踩那黃褐色的小球,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暮春時分,花草樹木都已停止猛長,雨也不再輕易露面,偶爾蒞臨,也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夕陽西下,人們撐起雨傘,三三兩兩地漫步在街道上。晚風(fēng)徐徐拂來,雨滴悄悄落下,寂靜、空靈、悠遠、綿長……無疑,這就是戴望舒的《雨巷》,是夢幻的,美麗的,迷人的。
因為小作者寫的是自己熟悉的家鄉(xiāng)——南京的春天,所以這春樹、春雨、春風(fēng)都是小作者親身感受到的,更能自然流露出真情實感。印象描寫中只有融入真情實感,才能增強描寫景物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