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程游戲化是提升幼兒園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是新時代下幼兒教學的新理念,是幼兒教育課程改革的突破口,將游戲活動融入日常生活與教學,能夠有效促進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符合幼兒發(fā)展水平的需求。創(chuàng)意美術與音樂活動是幼兒藝術教育的重要課程,能夠促進幼兒感知能力與動手能力的提高,培養(yǎng)幼兒的藝術修養(yǎng)。文章基于課程游戲化的背景,探究創(chuàng)意美術與音樂活動的有效融合策略,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課程游戲化;創(chuàng)意美術;音樂活動;融合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3.5+G61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4)26-0155-04
幼兒教育課程改革以來,逐漸明確了游戲在幼兒教學活動中的重要性,形成了“課程游戲化”的教育理念。課程游戲化不是單純地將課程內容換成游戲活動,而是將游戲精神滲透入幼兒園的學習生活,使游戲生活化。在游戲過程中,專注于游戲,而不是將游戲當作學習的形式化工具。但是目前很多幼兒園連基本的自由活動時間都不能保證,游戲時間總是被其他各種課程占用,導致幼兒園的課程游戲化改革的進程還非常緩慢,因此,能否將游戲科學地融入日常課程教學是幼兒教學課程改革的突破口。創(chuàng)意美術與音樂活動同為重要的幼兒藝術教育課程,能夠提升幼兒的審美能力與創(chuàng)造能力,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的驅動下,在創(chuàng)意美術與音樂活動的課程教學中融入游戲活動與游戲精神是必然趨勢。創(chuàng)意美術與音樂活動雖是兩門課程,但同屬于藝術范疇,擁有相同的藝術共性,因此探討課程游戲化背景下創(chuàng)意美術與音樂活動的有效融合的策略有利于促進幼兒教育課程的改革。
一、 課程游戲化的含義
游戲式教學在幼兒教育教學中有著重要的作用,是幼兒階段學生認識世界、感受自然的重要途徑,能夠提起幼兒參與教學活動的最大興趣。幼兒園應當貫徹落實《幼兒園工作規(guī)程》的原則與要求,“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寓教育于各項活動中”。課程游戲化是指將游戲要素融入日常教育生活中,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在游戲化的生活中鍛煉幼兒的各項能力,從而實現(xiàn)課程形式游戲化,使課堂更生動有趣,并不是指簡單直接地將課程內容換成游戲。課程游戲化的課程以教師預設為主,因此,教師要充分了解幼兒的性格特點與心理特征,從幼兒的實際情況出發(fā),組織開展主題游戲活動,比如創(chuàng)意美術活動或者音樂活動,游戲是服務于主題課程,在活動中體現(xiàn)游戲的精神,感受游戲的樂趣,有目的、有計劃地促進課程游戲化,讓幼兒園的課程教學活動真正地做到“寓教于樂”,能夠滿足幼兒的心理發(fā)展需求,促進幼兒的健康發(fā)展。
二、 幼兒教育階段課程游戲化的意義
(一)激發(fā)幼兒的探索欲望
游戲是幼兒教學的主要方式,3~6歲階段的幼兒以感性思維為主,通過游戲活動獲得感知認識,輕松愉快的游戲氛圍能夠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與欲望,這是課程游戲化對幼兒教育教學的重要意義之一。幼兒在課程教學活動中會被各種有趣的游戲吸引,主動地加入教學實踐中,感受各種各樣游戲帶來的不同體驗,提高探索欲,通過自我感知學習,獲得相應的知識與技能,從而豐富自己的大腦,為以后的全面發(fā)展打下基礎。比如組織“創(chuàng)意樹葉”活動,讓幼兒隨機收集幾片樹葉,帶到幼兒園,與其他同學進行比較,找找哪里相同?哪里不同?引導幼兒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四季的變化,激發(fā)學生對自然的探索欲。
(二)培養(yǎng)幼兒的思維能力
3~6歲階段的幼兒生理與心理都在快速地發(fā)展,像一粒種子,每天都在成長,幼兒園傳統(tǒng)的墨守成規(guī)的靜態(tài)課程教學限制了幼兒思維的發(fā)展,需要探索的欲望,因此,作為新時代的幼兒教師應當轉變教學觀念,以兒童為中心,注重幼兒的思維發(fā)展,順應幼兒的學習特點,在日常教學活動中融入游戲活動,體現(xiàn)游戲精神,促使幼兒在自我游戲活動中發(fā)散思維,豐富認知。比如在給小朋友介紹“聲音”這個內容的時候,相關概念已經超出了幼兒的認知水平,教師直接以講授的方法進行教學,會使得幼兒難以消化知識,但是如果采用游戲活動“傳聲筒”形式進行教學,有利于引起學生的關注,在活動中不限制杯子材質與樣式、繩子的粗細,幼兒可以自主創(chuàng)造,用杯子進行創(chuàng)意美術,打造獨一無二的“傳聲筒”,在此過程中,教師要適當地引導幼兒發(fā)散思維,思考聲音的傳播與什么有關?提出假設,換其他材質的杯子傳聲效果會有什么改變等問題,啟發(fā)幼兒進行思考,使其邏輯思維能力得到提升。
(三)培養(yǎng)幼兒主動創(chuàng)造的能力
幼兒園的課程教學與中小學的課程不同,教學不僅僅指上課時間,日常生活也是教育的一部分,幼兒園一日生活即課程的觀點被廣大學前工作者認可,但是相較于成人,幼兒的探索欲望更加強烈,幼兒在身心發(fā)展過程中不斷產生的探究與創(chuàng)造欲望被忽視。游戲應該是幼兒教學的主要活動,尊重幼兒的需求是教學的原則,在日常教育教學與生活中,加入游戲活動,滲透游戲精神,促進課程游戲化。比如課程專家吉魯提出了“放任型游戲”,讓幼兒隨心所欲地玩,而非為了某個教學目標有意設計游戲活動,專注于游戲本身,去挖掘去創(chuàng)造,幼兒的創(chuàng)造力是無限的,思維是廣闊的,在游戲過程中按照他們自己的想法,生出新的東西,正所謂“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
(四)促進幼小科學銜接
樹立科學的幼小銜接觀念有利于幼兒幼小銜接的順利進行,為幼兒長久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發(fā)展規(guī)律以及幼小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之間的聯(lián)系與差異。課程游戲化是一門理想的課程,能夠將游戲對幼兒發(fā)展的有利影響放大到最大,在幼兒階段收獲的知識、學習到的技能、培養(yǎng)的學習精神會一直影響幼兒的發(fā)展。幼小銜接階段,教師要把握好幼兒園與小學的聯(lián)系,寓教于樂,在日常生活中,貫徹落實將游戲作為幼兒教育教學的主要方式,促進課程游戲化的改革,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在游戲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思考、動手創(chuàng)造的能力,杜絕幼兒教育“小學化”“超前教育”等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為幼小銜接做好充足準備。
三、 創(chuàng)意美術與音樂活動對幼兒發(fā)展的影響
在幼兒的藝術教學中,包括了音樂、美術等多種藝術形式,教師在對幼兒進行藝術教育時,通過豐富的游戲教學活動,不斷地刺激幼兒的感官,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的自主能動性,主動地對周圍事物、自然環(huán)境產生探索的欲望,發(fā)散自己的思維,在美術活動中,提升觀察感悟、動手創(chuàng)造的能力,在音樂活動中提高自己的感官能力,認識到藝術源于生活。
(一)創(chuàng)意美術對幼兒發(fā)展的影響
1. 觀察能力
藝術源于生活,美術的創(chuàng)造離不開對周圍事物、日常生活的細心觀察,每一個事物的每一個角度都可能成為美術的創(chuàng)意素材,因此,教師在進行美術教育時,引導幼兒對自然環(huán)境中的事物的形態(tài)、發(fā)展變化規(guī)律進行仔細觀察,并對觀察到的事物的特征進行描述,提高幼兒的觀察能力。例如,十月的秋天有什么?提醒幼兒觀察周圍環(huán)境,地上有干枯的樹葉,樹上有成熟的果實,引導幼兒了解秋天的特征,感受季節(jié)的變化。不同的樹葉具有不同的形狀、紋路特征,一些樹葉還有破洞、葉片上有蟲子等現(xiàn)象,再利用現(xiàn)有樹葉作為基礎,在樹葉上進行創(chuàng)意美術活動,幼兒根據自己的想象以及日常的觀察結果,可能會畫星空,將破洞畫成太陽等,幼兒能夠在創(chuàng)意美術活動中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而觀察能力就是這些能力的基礎。
2. 動手能力
美術不只是在畫紙上進行的藝術,任何可以進行創(chuàng)意的背景都可稱為“畫紙”,任何對背景進行著色的都可稱為“畫筆”,與傳統(tǒng)美術課不同的新時代的創(chuàng)意美術,無固定的繪畫技巧、繪畫工具,創(chuàng)意美術中的繪畫工具是豐富的,是可以動手創(chuàng)造出來的。比如我們要畫寬度不同的線條,傳統(tǒng)的畫筆只有規(guī)定的幾種尺寸,而創(chuàng)意美術中,我們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見的土豆,將土豆削出一個截面,蘸取顏料進行繪畫,讓幼兒感受創(chuàng)意美術的獨特魅力,學會自己在生活中動手制作繪畫工具,提高動手能力。同樣的,創(chuàng)意美術的形式也不只局限于畫紙上,陶藝,文學、音樂等都是新型的美術形式,教師可以在教學中,設置創(chuàng)意類的美術創(chuàng)作課程,如手工、涂鴉、粘貼畫等,在愉悅輕松的氛圍中發(fā)展自己的動手能力。
(二)音樂活動對幼兒發(fā)展的影響
1. 感知力與想象力
音樂從根本上來說是一門感性的藝術,3~6歲的幼兒的思維方式正好是以感性思維為主,通過游戲化的教學活動感知世界,美國知名藝術教育學者阿恩海姆說過,“音樂藝術最基礎的部分是感知,培養(yǎng)幼兒感知能力最快速有效的方法就是通過音樂教育”。音樂的類型豐富多樣,有雄壯有力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柔和輕盈的《搖籃曲》、優(yōu)美和諧的《春天在哪里》、詼諧有趣的《兩只老虎》等,在音樂教學中,教師適當地引導幼兒去感知音樂中的情緒,經過長期的參與音樂教學活動,促進幼兒感知能力的提高。并且,在進行音樂播放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符合音樂情緒的片段,為幼兒的想象奠定情緒基礎,比如在做搶椅子游戲時,可以播放一段音樂,音樂歡快時,幼兒知道可以跑起來,音樂舒緩下來時,幼兒知道該停下來搶椅子了。通過參與這些音樂活動,幼兒的想象力可以得到很大的提升。
2. 聽覺能力與記憶能力
音樂是永恒的也是短暫的,每一拍音符只有一秒,因此,想要記住一首歌曲的難度非常大,對幼兒階段的學生而言更是難上加難,對音樂聽覺能力與記憶能力的要求很高。音樂是一門聽覺藝術,在幼兒音樂教學活動中,學習的全部內容都是靠聽力獲得,此時幼兒的能力水平不能支持手、耳、眼并用,并且教師還需要反復多次、緩慢地播放讓幼兒能夠充分地感受與聆聽,熟能生巧,在反復欣賞與感受的過程中,幼兒就會對音樂產生特殊的聽覺能力,音樂辨別能力、聽覺能力、敏感程度會大幅地提升,同時在教師的要求下,幼兒需要記住大量的歌詞與旋律以及與音樂配套的舞蹈動作等,記憶能力水平也得到提升,比如,人們所說的“絕對音感”就是通過大量的音樂活動訓練而來的。
3. 社交能力
社交能力是每個人在社會生活必備的能力,即使是幼兒園也一樣,良好的社交能力能夠幫助幼兒快速適應陌生的環(huán)境以及幼兒園的生活,與他人友好相處,形成活潑外向、積極的健康性格,但是隨著科技的進步,以及國家生育政策的影響,幼兒的社交能力呈下降趨勢,不愛說話表達自己,俗稱“社恐”。語言表達能力是社交能力中最重要的能力,在音樂教學活動中,歌唱訓練、合唱團、與老師交流等都可以鍛煉學生開口說話的能力,特別是參加合唱團,能夠大幅地提升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通過歌唱訓練提高幼兒發(fā)聲、咬字的清晰度,同時在合唱過程中,培養(yǎng)幼兒的協(xié)調合作能力。
四、 課程游戲化背景下創(chuàng)意美術與音樂活動有效融合的策略
(一)利用音樂的歌詞,培養(yǎng)幼兒的繪畫想象力
音樂作為最富有情感的藝術,包括多種音樂類型,以多樣的方式促進聽覺感受與藝術修養(yǎng),在進行音樂活動教學時,教師較多地采用游戲、互動、鑒賞、即興創(chuàng)作的方法,提高幼兒的記憶能力與感知能力。創(chuàng)意美術與音樂活動同屬藝術范疇,都在幼兒藝術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創(chuàng)意美術運用線條、顏色、形狀等繪畫元素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一個聽覺藝術,一個視覺藝術;一個是聲,一個是形,兩者相互配合,要想在創(chuàng)意美術課程中發(fā)揮幼兒的想象力,音樂是最佳的第一選擇。例如在進行動物《老虎》的繪畫教學時,教師首先給出幾張老虎的圖片,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老虎的形狀、顏色、花紋等,掌握基本特征,為繪畫打下輪廓基礎,在教學過程,教師可以將我國著名的童謠歌曲《兩只老虎》作為背景音樂,幼兒跟隨音樂的旋律氛圍,聆聽歌詞,發(fā)揮想象力,沒有耳朵的老虎會是什么樣的?沒有眼睛的老虎會是什么樣的?又或是沒有尾巴的老虎會是什么樣的?并將自己的想象畫出來,音樂與美術相融,提高幼兒的想象能力。
(二)利用音樂的聽覺體驗,奠定幼兒的繪畫基調
音樂帶來的感受是直觀的,音樂的歌詞可以激發(fā)幼兒的無限想象,同樣的,音樂中旋律所營造的氛圍,可以讓幼兒感受到不同的情感體驗,比如舒緩的、激勵的、歡快的、憂傷的旋律,會讓幼兒感受到開心、激動、傷心、平靜的情感。因此,在進行創(chuàng)意美術課程教學時,把音樂作為課堂工具的一部分,融入教學,在幼兒進行美術繪畫時作為背景音樂播放,幼兒在繪畫過程中,耳朵聆聽音樂,手進行創(chuàng)作,手耳并用,把音樂旋律作為想象的翅膀,創(chuàng)造出色彩各異、豐富多樣的繪畫作品。比如播放歡快的《種太陽》,歡快的旋律就會影響幼兒繪畫的基調,幼兒的畫作大多采用鮮艷的顏色,明亮燦爛,畫出的太陽都是大大的笑臉,有在天上的,也有像向日葵一樣在地上種著的,有畫一棵的,也有畫一排的,都反映出了幼兒的愉快心情與奇思妙想。
(三)利用多種類型繪畫,提升幼兒的音樂感悟能力
美術是一門表現(xiàn)形式多樣且歷史悠久的藝術,經過不斷地發(fā)展,誕生了現(xiàn)代的創(chuàng)意美術,不再限制繪畫題材、繪畫工具等,與其他學科的融合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幼兒教育中,作為藝術教育的音樂與美術就是課程改革的第一槍。在美術教學中添加符合主題的音樂活動,不僅可以學習到美術方面的知識,還可以提升幼兒的音樂感悟能力。比如在學習印象主義時期的繪畫特點時,以法國著名畫家莫奈的《印象·日出》為代表,這幅油畫真實地描繪了19世紀法國海港城市日出時的光與色,客觀地描繪了當時的景色給予畫家的真實視覺印象,然后總結印象派的繪畫特點是重光與色的關系,直觀與寫實,此時,教師可以邊播放同樣作為印象主義時期代表的音樂家德彪西的《云》,邊引導幼兒想象海邊港口日出時的云是什么樣的。又比如介紹抽象派繪畫的特點時,應用幾何抽象派畫家蒙德里安的繪畫作品《百老匯爵士樂》搭配一首經典的百老匯風格的爵士樂,在音樂中向學生講解抽象派的特點,無主題無中心,以線條、痕跡、斑點為符號來表現(xiàn)作者的主觀意識。借助音樂提高繪畫的想象與創(chuàng)造能力,借助繪畫提高對音樂的感悟能力。
五、 結論
總而言之,課程游戲化是幼兒教學課程改革的重要途徑,是對現(xiàn)有幼兒課程的提升、改造與完善,強化了游戲在幼兒教學中的重要作用,符合幼兒發(fā)展的心理需求。幼兒階段的學生認知水平在快速發(fā)展中,創(chuàng)意美術與音樂活動等藝術教育對幼兒的感官認知、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等能力的提高效果非常地明顯。課程游戲化背景下,通過有效策略將美術與音樂融合,比如利用音樂的歌詞,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利用音樂的旋律,確定繪畫的基調,感受不同的情感體驗;或者利用不同流派的畫作,提升幼兒對不同音樂的感悟能力。音樂游戲與創(chuàng)意美術的融合,是提升幼兒創(chuàng)造想象的重要手段,能夠培養(yǎng)幼兒的藝術感悟能力與社會交往能力,促進幼兒身心的全面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翟天久.幼兒園課程游戲化實踐[J].學園,2023,16(26):90-92.
[2]吳艷婷.課程游戲化下的幼兒音樂教學研究[J].教育界,2023(23):80-82.
[3]陳純.異質同構 視聽融匯——音樂美術融合教學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1(36):142-143.
[4]張彩霞.幼兒園創(chuàng)意美術與音樂活動的有效融合[J].試題與研究,2020(22):101.
[5]姚麗萍.聆聽美妙音律 繪出多彩童心——淺談美術與音樂的融合的教學研究[J].才智,2020(21):12-13.
[6]熊婷婷.音樂教學融合美術的策略[J].新教師,2020(3):70-71.
作者簡介:施書涵(1996~),男,漢族,江蘇南通人,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區(qū)三和幼兒園,研究方向:學前教育課程游戲化與音畫相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