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改不斷深化的背景下,國家倡導中學政治采用議題式教學。議題式教學是一種以議題或問題為核心的教學方法,旨在激發(fā)學生的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落實立德樹人任務的關鍵課程。采用議題式教學,可以提高學生對課堂的參與度,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和見解,提升個人的思想政治素養(yǎng)。本文主要介紹了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論述了設置議題式課堂的意義及其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議題式教學 初中道德與法治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13.050
當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教師大都是采用灌輸式傳統(tǒng)教學模式,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和動機。而采用議題式教學方法,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自主學習,提高學生參與熱情,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應用。教師通過選擇精準議題、設計啟發(fā)性問題、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開展實踐活動來引導學生探究學習,可以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更多的時間去深入思考、發(fā)表觀點及探索知識,深化自身對相關知識的認識和理解,并提升個人的思想政治素養(yǎng)。
一、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議題選擇不合理
選擇合理的議題是開展議題式教學的前提和基礎。部分教師在選擇議題時可能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需求和背景,議題缺乏實踐性,難以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和現(xiàn)實問題相關聯(lián)或沒有實效性。這樣的議題選擇會導致學生對課堂內容失去興趣,難以積極參與,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應用所學知識。某些課堂中的議題選擇可能較為單一,缺乏多樣性。這意味著學生無法接觸到不同領域和層面的道德與法治問題,限制了他們的視野和思維發(fā)展。
合理的議題選擇應該能夠引發(fā)學生的興趣和思考,具有爭議性和多樣性,與課程內容相結合,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和社會問題相關,與學生的發(fā)展需求相匹配,同時考慮學生的背景和需求。這樣的議題選擇能夠促進學生的參與、思辨和批判性思維的發(fā)展,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二)任務布置不恰當
部分教師在課堂上開展活動式時沒有明確提出明確的學習目標、任務和要求。對于議題式教學而言,明確的學習目標和任務是至關重要的,能夠幫助學生理解任務的重要性,并激發(fā)他們的學習動力和意義認知。若任務布置沒有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沒有提供多樣化的任務選擇或不同層次的任務要求,可能導致學生的參與度和學習動力下降,無法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和發(fā)展目標。
合理的任務布置應該要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任務要求,具有多樣性和爭議性,具備連貫性和階段性,提供實踐和應用的機會,并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提供不同層次的學習任務。這樣的任務布置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思考,促進他們對道德與法治知識的深入理解和實際應用。
(三)評價方式較單一
傳統(tǒng)的教學評價方式比較單一,如考試、作業(yè)以及簡單的問答,往往比較注重結果,側重于關注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卻忽視了其他重要能力和素養(yǎng)的評價。這種評價方式采用統(tǒng)一標準,不僅忽視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差異,更忽視了學生的學習過程、思考能力和表達能力,無法準確評估每個學生的學習與進步。這種單一的評價方法會限制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終身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議題式教學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和批判性思考,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提高學習效果,教師應該探索多樣化評價方式,可以涵蓋不同方面的能力和素養(yǎng)。例如小組討論,議題辯論,個人感悟等,同時也可以借助學習日志、觀察記錄、學生自述等方式來進行評價。這樣不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成果和進步,還能激發(fā)他們的學習動力和興趣,鍛煉他們的思考和表達能力,并培養(yǎng)其綜合能力和素養(yǎng),以適應未來的挑戰(zhàn)和需求。
二、設置議題式課堂的意義
(一)對教師的意義
1.轉變教學理念,激發(fā)教學熱情
議題式課堂要求教師關注學生的主動學習和參與,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和能力。教師通過設計和引導議題式課堂,逐漸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形成以學生為本、關注學生發(fā)展的教學理念。教師會更加關注學生的興趣、需求和發(fā)展目標,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以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教師能夠在議題式課堂上與學生進行深入的討論和互動,參與有意義的學習過程。通過看到學生的成長和進步,教師能夠獲得滿足感和成就感。這有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滿意度和工作動力,促使他們更加熱愛教育事業(yè)。
2.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提升教學水平
議題式教學要求教師將課程內容與現(xiàn)實議題結合,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和活動形式。這要求教師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開展富有活力和趣味性的教學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通過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和思考,教師能夠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需求,針對性地進行輔導,提高教學效果。實施議題式教學需要教師不斷更新知識和教學方法,提高專業(yè)水平。教師需要研究和選擇與學生生活相關的議題,深入了解相關法律法規(guī)和倫理道德原則,以及教學設計和評估方法。這將促使教師進行專業(yè)發(fā)展和自我提升。
(二)對學生的意義
1.激發(fā)學習興趣,增強參與意識
議題式課堂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學生在議題式環(huán)境中有機會選擇他們感興趣的議題進行學習,而與現(xiàn)實問題相關的議題則使學習更加有意義和具有實際價值。這種學習方式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們更加主動地投入學習過程。在議題式課堂中,學生需要積極主動地查找、整理和分析信息,進行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他們不僅僅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成為知識的探究者和創(chuàng)造者。這種主動參與的學習方式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信息處理能力,使他們具備了終身學習的能力和自我驅動的學習態(tài)度。通過議題式課堂,學生能夠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和成就感。他們可以追求自己感興趣的議題,深入探究,并在學習過程中實現(xiàn)個人的成長和進步。這種積極的學習體驗促使學生更加愿意參與課堂活動,提高學習動力和參與度。
2.培養(yǎng)思辨能力,提高道德素養(yǎng)
議題式課堂提供了一個將道德與法治知識應用到實際問題中的平臺,并鼓勵學生對道德與法治問題進行深入的思考和討論。通過探討和解決議題,學生能夠將所學的知識與實際情境相結合,理解道德和法律規(guī)范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應用與意義。這有助于加深學生對道德與法治原則的理解,并促使他們能夠將其轉化為實際行動。面對具體的議題時,學生需要分析問題、提出觀點、辯證思考,并展開互動交流。這一過程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辨和批判能力,使他們能夠理性思考道德與法治問題,并形成獨立的觀點和判斷。
三、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應用議題式課堂的策略
(一)深入挖掘教材,精選合理的議題
議題貫穿議題式課堂的始終,需要在選擇、設計的時候深度思考。在議題式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以教材內容為核心,深入挖掘教材中的重點內容進行議題選擇。同時也要注重整合教材內容與現(xiàn)實生活情境的關系,將教材內容與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起來。選擇與學生生活經(jīng)驗相關的議題,讓他們能夠理解和應用道德與法治的原則和知識。根據(jù)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科要求,確定議題的難度和適宜程度。確保學生可以理解和參與討論,但又能夠引發(fā)他們深入思考和探究。結合教材進行選題,既能加深學生對于教材理解,也能促進學生在議題中思考。
例如,在學習《交友的智慧》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將議題設置為“如何與他人建立友誼”,這一議題與教材緊密聯(lián)系,同時又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該議題可以以下面的小故事為背景:小明失去了好朋友小強后感到孤獨,他不擅長交流。他注意到新同學小芳,決定主動與她交談。小芳友善回應并邀請他參加學校活動。他們成為好朋友,小明變得自信開朗,與其他同學也建立了友誼。
通過這個故事,可以促進學生思考友誼的意義,以及如何主動與他人建立聯(lián)系和培養(yǎng)深厚的友誼。這一生活化的議題可以增強學生的熟悉感,減少抵觸心理,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生在課堂上可以積極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分享自己的交友經(jīng)歷和觀點,談論如何與他人建立友誼以及如何解決友誼中的挑戰(zhàn)等。通過這一議題,學生可以在生活中應用所學的知識來建立和維護一段健康的友誼關系。
(二)巧妙設計問題,提升思維能力
針對課文中的內容來設計相應問題,可以讓學生的個體思維在問題的驅動下經(jīng)歷“由淺至深”的發(fā)展,使他們能夠多方位地思考文本中的內容,這有利于學生的思維品質在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得到鍛煉。通過設計多樣化的、引人思考的問題,可以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和立場思考議題,引導他們主動思考。這樣的多元視角思考能夠開拓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他們全面、客觀地看待問題的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思維和辯證思維。
例如,在學習《我們的情感世界》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將“認識自我”作為議題,引導學生自我覺察,關注自己的內心和情感世界??梢砸韵旅娴墓适聻楸尘皝碚归_探討:小明的父親是一名軍人,因為執(zhí)行任務時不幸犧牲,使得小明失去了親人的關愛和支持。根據(jù)此故事,讓學生進行思考并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學生可以從情感世界、自我認識、愛國情感和正義感等方面展開討論和思考。教師根據(jù)這個故事,提出以下問題:“小明在父親離世后,會經(jīng)歷什么樣的情感變化?他會進行怎樣的自我探索?”小明在父親離世后,經(jīng)歷了巨大的情感沖擊,他失去了重要的情感支持來源。這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在面對困難時如何處理情感挑戰(zhàn),個人在面對挫折和困難時如何發(fā)展自我意識,如何從困難中找到力量和勇氣。小明的父親是一名軍人,在執(zhí)行任務時犧牲,為國家和人民做出了貢獻,這可以引導學生思考愛國情感和公平正義的意義和價值。通過分析這個故事,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智慧、自我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同時提升他們對于情感和道德問題的應對能力。
(三)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興趣
有趣的教學情境會創(chuàng)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情境的創(chuàng)設直接影響著同學們參與課堂的積極性。所以教師可以應用情境教學法,使課堂環(huán)境更生動形象,激發(fā)學生情感共鳴;在情境中促進學生思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教師可以設立問題情境、接著多媒體資源、開展角色扮演活動等。與此同時,教師也要根據(jù)學生的學習和理解能力來創(chuàng)設學生感興趣的議題情境,這樣學生會積極參與討論和交流,與其他同學交流自己的看法,形成思維的碰撞。
例如,教師在講解《生活需要法律》這一課時,首先可運用多媒體播放視頻法治公益廣告《英雄篇》作為議題背景,該廣告通過真實的案例展示了法律的重要性和保護作用。其次,教師應要求學生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為主,讓學生在小組中討論:“視頻里面出現(xiàn)了哪些法律?你還知道生活中的哪些法律?”教師的問題預設可指導學生從不同層面進行過分析和探究。最后,教師可引導學生進行深度地討論,如討論廣告中出現(xiàn)的事件與法律之間的關系,討論法律在維護社會秩序、保護公民權益和解決爭議中的作用等。由此可見,在議題式課堂上引入多媒體素材和討論,可以使學生更加直觀地理解法律的作用,引發(fā)他們對于法律的思考與認識。這樣的教學方法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課堂氣氛變得更活躍。
(四)開展實踐活動,鞏固教學成果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也是活動的主體。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要求教學要體現(xiàn)實踐性,所以選擇的議題要與實踐活動相結合。在課堂教學活動結束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樣的實踐活動,以此來鞏固教學成果。通過實踐活動,學生能夠親身參與并實踐學科知識,將所學內容與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除了學科知識的應用,實踐活動還能促進學生的思想情感發(fā)展。通過社會實踐,學生能夠接觸到不同的社會問題和現(xiàn)實挑戰(zhàn),拓寬視野,增強社會責任感和同理心。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例如,在學習《維護秩序》這一課的時候,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進行相應的實踐活動,如每位學生輪流維護班級秩序。首先說明輪流維護班級秩序的規(guī)則,每個學生擔任班級秩序管理員的角色等。其次,學生一起制定班級秩序規(guī)則,讓他們參與規(guī)則的制定過程。秩序管理員每天負責記錄違規(guī)違紀行為?;顒咏Y束之后,教師要組織全班學生討論、總結和反思,分享他們在維護班級秩序中的體驗、感受、經(jīng)驗和遇到的問題,鼓勵學生提出改進建議,進一步優(yōu)化活動效果。通過這些實踐活動可以讓學生認識到遵守秩序的作用,使學生能夠自覺維護和遵守社會秩序,幫助學生鞏固和應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和技能,以此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綜上所述,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采用議題式教學模式是很有價值的探索和嘗試,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拓展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素養(yǎng),還可以豐富教師的教學形式,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在新課改中,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要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議題式教學模式,積極探索新路徑和新方法,讓課堂變得靈活、生動,使學生能夠在真實的情境中交流互動。
參考文獻:
[1] 金學鵬《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議題式教學策略探究》,《試題與研究》2023年第30期。
[2] 劉曉天《在實踐中提升在感悟中成長——初中道德與法治體悟式教學探析》,《中學課程輔導》2023年第29期。
[3] 陸誠《巧用議題式教學,建構高效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育界》2023年第23期。
[4] 王錦玫《初中道德與法治議題式教學研究》,《文理導航》202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