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的目的不僅僅是減輕學生的學業(yè)負擔,更是要從根本上改善學生綜合素質發(fā)展不理想的現(xiàn)狀,讓學生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人,推進立德樹人目標的達成。而心理健康是學生道德、智力、能力等方面穩(wěn)定發(fā)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在“雙減”的背景下,班主任有必要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心理健康指導,讓學生在健康心理的幫助下獲得團結友善、自尊自信、熱愛國家、堅持不懈、努力學習等良好的品質。因此對“雙減”下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立足點展開了分析,并且提出了班級管理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以及改進措施,以期促進“雙減”目標在中小學教育中的落實,為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創(chuàng)造更好的班級環(huán)境。
班級是學生學習和生活的主要場所,而在以往的班級管理過程中,班主任容易忽視學生的情感需求,采取以學生學習成績提升為目的的管理方式,導致學生無法較好體會到班級生活的樂趣。在“雙減”的背景下,我們應當回歸育人的初衷,對學生的終身成長需求形成正確的認知。因此班主任要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營造安全舒適的班級環(huán)境,讓學生從班級生活中收獲愉悅、滿足等心理感受,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從而讓學生可以以更好的狀態(tài)參與到生活和學習中去,為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打好基礎。
1 “雙減”下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立足點
1.1 “雙減”旨在學生全面發(fā)展
在“雙減”政策落實之前,很多人就產生了一個共識:在知識學習這方面,很多學生雖然投入了比較多的時間,但是最終取得的成果卻并不理想,與此同時,學生在道德發(fā)展、勞動實踐等方面的參與也出現(xiàn)了缺失。因此“雙減”提出的目的就是將學生從重復低效的學習狀態(tài)中擺脫出來,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形成一個新的共識——“雙減”的根本在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而心理健康是保證一個人獲得全面發(fā)展的重要保證,因此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有必要去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積極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
1.2 讓學生朝著正向發(fā)展
學生的學習成果受到較多方面的影響,包括學習的行為、對學習的感受、對學習的認知等,而通過強化學生的心理素質,使學生產生積極的心理,則可以讓學生在這些方面都達到一種良好的、至少是愿意接受的狀態(tài),從而讓學生可以專注在學習上,使學生朝著正向發(fā)展。例如在學習過程中,很多學生會由于問題過難而產生負面的情緒,而心理健康的人則可以很快地調整好自己的情緒,讓自己不會被一些與學習無關的因素所干擾,從而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效率,讓學生的心理和成績實現(xiàn)相互促進。
1.3 全方位構建心理健康服務體系
在“雙減”的背景下,班主任要積極推動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全面落實,加強和家長、社區(qū)等之間的溝通,一同來構建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并且加強對學生的觀察和記錄,從而實現(xiàn)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有效監(jiān)測,及時地發(fā)現(xiàn)其中存在的問題,采取更有針對性的教育措施,逐漸地改善班級學生的心理健康整體狀況。
2 “雙減”下班主任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
2.1 看重集體教育,忽視個別指導
在以往的班級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班主任大多會通過組織班會等方式,對學生展開集體性的心理引導,但是很少對學生的個別需求進行分析。集體教育的方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學生的心理狀況,但是每個學生的心理需求都有所不同,因此只有將心理健康教育具體到某個學生,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才可以真正保證學生心理狀況的優(yōu)化,取得更加理想的教育效果。
2.2 重視語言溝通,忽視實踐性引導
受到傳統(tǒng)教育思想的影響,班主任在對學生展開心理指導的過程中容易將手段局限在語言溝通上,使用說教的方式來讓學生了解一些有效的心理優(yōu)化理論,卻忽視了對學生的實踐性引導。而對于學生來講,在親身體驗中積累的情感更容易使學生的心理素質獲得變化,因此班主任有必要改變說教式的教育,加強對學生的實踐性引導。
2.3 輕視評價作用,忽視學生情感
評價是一種特殊的師生溝通手段,通過評價的方式,不僅可以客觀地指出學生的現(xiàn)狀,而且可以讓學生了解改善自己的方法。而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班主任容易忽視教育評價的實際價值,在評價的過程中忽視學生的情感需求,僅對學生最終的成果進行評價,導致學生無法從評價當中獲取成就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果。
2.4 忽視家校共育,教育效果不理想
在學生成長的過程中,家庭占據著至關重要的地位,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和諧的家庭成長環(huán)境,是保證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的重要手段。尤其在“雙減”的背景下,學生有了更多的時間去享受家庭生活,和家長之間的接觸變得更加頻繁,因此更需要家長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空間,讓學生感受到心理上的安寧。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當前班主任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沒有完全認識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和家長之間的合作不夠密切,導致學生無法獲得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影響了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如有的家長缺乏對“雙減”的正確認識,害怕“雙減”政策會影響自己孩子的成績,因此在家中給學生報了各種課程,要求學生去自主完成各種練習冊,導致學生學業(yè)壓力不降反升的情況,給學生的心理帶來了極大的壓力,這個時候就需要班主任介入到學生的家庭中去,對家長進行必要的指導,幫助家長理解“雙減”的意義和舉措。
3 “雙減”下班主任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對策
3.1 建立心理檔案,尋找個別教育契機
在開展班級管理活動的過程中,班主任應當要成為學生的知心人,善于去觀察和理解學生,對學生的實際需求形成深入的認識,找到對學生展開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機。班主任可以結合自己的觀察、和家長之間的溝通、學生的反饋等手段,建立關于學生個人的心理檔案,從而從中發(fā)現(xiàn)教育的契機。
例如,在開展班級管理活動的過程中,筆者對班上的一個學生做出了如下的記錄。
基本情況:成績位于班級的中等,偶爾會有考得好的時候,和同學之間的相處比較融洽,樂于去幫助教師完成一些簡單的事務,和父母之間的關系比較一般,最近和父母之間的關系比較不和諧,疑似由于弟弟剛出生,自己感覺受到了父母的忽視。
興趣愛好:喜歡看小說,偶爾會在課堂上看,被教師抓到過幾次,但是成績并未因此受到太大的影響。
身體狀況:有一定的肥胖癥傾向,體重在同齡人之間比較重,暫時未發(fā)現(xiàn)身體素質不良的情況,不容易生病,但是飲食上偏于辛辣、油炸食品。
心理素質:從現(xiàn)有的觀察來看,學生的整體狀況稱得上良好,但是由于最近新家庭成員的加入,導致學生和父母之間產生了一些隔閡,多次表示出了對新家庭成員的厭煩,不愿意參與到照顧弟弟的活動中。
因此結合對該學生的觀察,筆者采取了如下的措施:一是加強和學生之間的交流,成為學生的“樹洞”,確保學生有一個穩(wěn)定的場所可以說出自己的消極情緒,避免學生產生極端的思想;二是加強和學生家長的溝通,引起家長對學生心理問題的重視,指導家長以恰當?shù)姆绞絽⑴c到對學生的心理指導中來,包括花費更多的時間在大孩身上,讓孩子感受到家長的平等對待,在家中引導弟弟以合理的方式去接觸哥哥,多在兄弟倆面前夸贊哥哥,讓學生感受到被父母所重視;三是在校內對學生展開進一步的心理指導,幫助學生以正確的方式來處理親情關系,等等。如此,通過循序的引導,讓學生對新的家庭結構產生了認可,避免了學生心理問題加重的情況。
因此,班主任要重視起學生個性檔案的制定,認真整理出學生的情況,實現(xiàn)對癥下藥。
3.2 組織多元活動,巧妙完善心理素質
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班主任要注重以情感引導、興趣啟發(fā)作為手段,組織學生展開多元化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積極情感的驅動下獲得良好的心理素質,從而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1)辯論活動
辯論具有增強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提升學生思維品質的作用,并且還可以為學生展示自我創(chuàng)造良好的舞臺,因此通過辯論活動的展開,有助于讓學生養(yǎng)成積極進取、樂于溝通等良好的心理素質。班主任要注重結合學生的心理發(fā)育需求,選擇適合學生探索的辯題和活動形式,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辯論空間。
例如,在和學生進行溝通的過程中,筆者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都對“惱人的家規(guī)”感到十分的憤怒,如有的家長要求孩子不能玩手機,有的不允許吃零食,有的不允許看閑書等等,而這些家規(guī)對于很多學生來講都是難以接受的,導致學生和家長之間的關系出現(xiàn)了裂縫。因此筆者組織學生展開了一次辯論活動,圍繞著“家規(guī)”這個主題,和學生一起對多個辯題進行了討論,包括“看閑書是好處大于壞處,還是壞處大于好處”“使用手機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等等。如此,通過讓學生基于自己在現(xiàn)實生活中面臨的實際問題來展開辯論,可以更好地增強學生的探索動機,并且讓學生在辯論中掌握控制自己的情緒、和家人正確溝通的方法,達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2)綜合實踐
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班主任可以組織學生展開一些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能夠體會到更多的生活情趣,從而促使學生獲得積極向上的心理素質。在開展綜合實踐的過程中,班主任要注重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鼓勵學生去展開自主設計,讓學生獲得更加個性化的情感體驗。
例如在春天來臨之際,筆者組織學生展開了一次以“春”為主題的實踐活動,每個學生都可以參加活動,制作各種各樣的作品來展現(xiàn)自己對“春”的印象、理解、贊美。如有的學生展開了繪畫的活動,繪制了學校內百花爭芳的場面;有的學生使用了錄音技術來制作自己的成果,錄制了很多小動物的聲音、風吹的聲音、下雨的聲音等;有的學生制作了海報、有的學生撰寫出詩歌等。在學生完成了成果之后,筆者再引導學生展開成果展示的活動,讓學生去介紹自己的作品。如此,可以讓學生去展開對生活的細致觀察,讓學生自主地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各種美好,從而讓學生獲得積極陽光的心理品質。
此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展開義務勞動、創(chuàng)意設計、團體比賽等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的校園生活變得更加繽紛多彩,從而使學生的心理素質逐漸得到增強。
(3)游戲活動
游戲是一種頗受中小學生喜愛的活動形式,可以讓學生自然而然地消除自己的消極情緒,沉浸在游戲中,在積極情緒的影響下獲得心理素質上的增強。因此班主任可以組織學生展開多元化的游戲活動,從而讓學生在游戲的探索中得到心理素質上的發(fā)展。
例如在教育過程中,筆者組織學生展開了一次游戲,將學生分成了幾個小組,給每個小組提供一面鏡子,然后找一本書去遮擋住自己的視線,讓自己只能夠通過鏡子來看到這本書,接下來,再看著鏡子,用筆在白紙上寫下自己的名字。這個時候,學生發(fā)現(xiàn)想象中容易做到的事情實際上很困難,學生在寫的過程中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去思考如何去寫。之后,再從這個游戲出發(fā),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知道自己在面臨一個從未嘗試過的情境時,過去的經驗有時無法給我們提供幫助,需要我們重新開始,忘掉自己的經驗去解決新的問題,這種事情對于任何一個人來講都是有可能出現(xiàn)的,而如果我們固執(zhí)己見,一定要使用過去的方式去解決問題,則很難取得理想的效果,從而讓學生意識到在解決生活和學習中的問題時經常需要我們換一個角度去思考,不要鉆牛角尖,使學生的心理素質得到增強。
(4)表演活動
表演是增強學生心理素質的一種有效手段,在表演的過程中,學生需要有意識地調節(jié)自己的情緒和心理,讓自己可以全身心地專注在表演過程中,從而增強學生對自己心理的把握能力,強化學生的心理素質。同時,表演活動的使用還可以讓學生從旁觀者、參與者兩個角度來對某種生活現(xiàn)象展開思考,讓學生對某個問題形成更加清晰的認識,從而促進學生的心理發(fā)育。
例如在教育中,筆者組織學生展開了表演活動,內容為“校霸”和“被欺凌者”偶然發(fā)生了靈魂互換,兩個人互相經歷了對方的人生,原本的“校霸”逐漸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發(fā)生了改變。在這次的表演活動中,筆者將學生分成了幾個小組,讓每個小組去合作編寫更加詳細的臺詞、動作、表情等內容,之后再讓學生去展開表演。如此,可以讓學生在表演中學會站在其他人的角度上來思考問題,增強學生的同理心,有助于學生形成健康積極的心理。
總之,班主任要善于將道理融入輕松有趣的游戲當中去,巧妙地實現(xiàn)對學生的指引,從而取得更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3.3 實施激勵評價,促進學生身心發(fā)育
在班級管理活動中,班主任要改變過去以學生學業(yè)成績?yōu)橹鞯脑u價方式,注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對學生實施過程性、發(fā)展性的評價,從而增強學生對班級生活的歸屬感,改善師生之間的關系,讓學生從班主任的評價中獲得自尊自信等良好的心理品質,促使學生以更加積極的狀態(tài)去展示自我,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
班主任可以借助檔案袋的方式來實現(xiàn)對學生的有效激勵評價,在長期的觀察和記錄下了解學生的變化,對學生進行適當?shù)脑u價,讓學生從客觀的角度去了解自己的進步和不足。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班主任也要重視起不同學生的性格,避免出現(xiàn)影響學生情緒的問題,如對于平時性格比較開朗的學生,在評價的過程中可以使用比較直接的方式,并且注重向學生傳遞教師的期待,讓學生能夠客觀了解自己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出改進;在對比較內向的學生進行評價時,班主任則要注重使用委婉的方式,并且注重日常和學生之間的溝通,逐漸改善師生之間的互動關系,從而將自己的觀點以更加恰當?shù)姆绞絺鬟f出去。
3.4 加強家校合作,共同優(yōu)化成長環(huán)境
在“雙減”改革的過程中,班主任要加強和家長之間的溝通,幫助家長建立起正確的認識,讓家長正確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懂得如何以適當?shù)姆绞絽⑴c到孩子的培養(yǎng)中來,從而將家庭教育資源和學校教育資源更好地整合在一起,共同來為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創(chuàng)造良好的空間。在合作過程中,班主任要注重從以下角度去展開工作:
一是要改善家長的思想觀念。當前,很多家長對于孩子的成長需求仍然沒有形成清楚的認識,在教育過程中會更加看重孩子在學業(yè)成績上的提升,對心理健康教育不夠重視,給學生的身心成長帶來了阻礙。因此教師有必要對家長進行思想上的引導,讓家長建立起科學的教育思想,認識到心理發(fā)育對促進學生智力、能力、身體等方面的成長起到的重要意義,讓家長重視起心理健康教育的展開。同時,班主任也要使用適合的方式幫助家長理解“雙減”的內涵,糾正家長的一些錯誤觀念,從而避免出現(xiàn)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理念不一致的情況,保證“雙減”政策的落實。
二是要豐富家校合作的形式,用更加多樣化的合作來保證心理健康教育的質量。例如在合作過程中,筆者組織家長和學生展開了親子活動,邀請家長來為學生介紹自己人生的經歷,讓學生可以進一步了解家長,知道他人的過去,從而在拉近親子心理距離的同時增強學生的心理素質,讓學生懂得如何去應對人生中的挫折。
三是要對家長展開必要的指導,提升家長的家庭教育能力。很多家長缺乏專業(yè)的教育理念,在家庭教育中容易采取錯誤的措施,從而給學生的心理健康帶來負面的影響,因此班主任要注重充分展現(xiàn)出自身的優(yōu)勢,對家長進行必要的指導,例如給家長提供學習心理健康教育的微課視頻、組織家長展開線上講座等,從而幫助家長掌握更多科學有效的家庭教育方式,提升家長展開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
總之,班主任要重視起和家長之間的交流合作,讓家長和學??梢哉驹诮y(tǒng)一的戰(zhàn)線上,共同來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出謀劃策,提升教育的整體水平。
4 “雙減”下班主任展開心理健康教育的注意事項
面對“雙減”提出的新要求,班主任要重視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指導。而在具體的實施中,班主任則要注意以下的問題:
一是要關注學生之間的差異性。每個學生都有著自己的成長規(guī)律,對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指導也有著不同的需求,因此班主任應當遵循因材施教的思想,對每個學生的成長規(guī)律進行深入的分析,根據學生成長的需要采取適當?shù)拇胧?,幫助每個學生都獲得心理上的和諧發(fā)展。
二是要注重學生在心理、道德、能力等方面的協(xié)調發(fā)展。班級管理這項活動有著較強的綜合性,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班主任也不能忽視了學生在其他方面上的成長需求,將心理健康教育和學生其他方面成長的需要結合在一起,如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發(fā)展學生的合作能力、溝通能力等,讓學生獲得自我成長的能力,從而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促使學生懂得如何更好地參與到社會生活中來。
三是要促進班主任自身的專業(yè)化成長。為了讓自己采取的措施更好地滿足學生的成長需要,班主任自身也要不斷地進行學習,掌握更多科學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和手段,讓自己可以組織形式更加多樣、內涵更加豐富的教育活動,對學生的實際需求能夠形成更加深入地了解,從而達到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目的。
5 結語
在“雙減”的背景下,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班主任要重視起學生的心理健康需求,結合對學生心理特征的了解,選擇適當?shù)姆绞絹韺崿F(xiàn)對學生的心理指導,幫助學生建立起正確的心態(tài),讓學生以自信、陽光的態(tài)度參與到各種活動中去,逐漸地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班主任要正確認識到心理健康對學生全面成長的重要性,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班級管理中來,從而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出班級管理的價值。
(作者單位:江蘇省昆山市巴城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