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管理是高校運行的基礎工作內容,需要對大學生管理相關工作進行深入研究。本文將大學生管理作為研究對象,簡單敘述現存問題,分析引入多元治理理論的必要性,分析多元治理理論下大學生管理特點,從校內復合型管理思維、政府與社會組織的復合型管理思維、“互聯網+”的平臺化復合型管理思維、全員參與的全面管理思維等維度,提供基于多元治理理論下大學生管理的復合型思維具體內容,旨在為更多高校提供大學生管理方向,形成正確的復合型思維,引導大學生群體成長為各個領域發(fā)展的中流砥柱。
在面對一件事時,同時引入多個觀察角度,以不同的主體思考問題的處理方法與解決方案,從而形成多個主體角色協同合作的模式,就是多元治理理論。將多元治理理論引入大學生管理活動中,可以有效打破以往高?!耙谎蕴谩钡墓逃泄芾砟J?,探索更匹配大學生成長需求與高校發(fā)展需求的大學生管理方案。在多元治理理論下形成的復合型思維,則是高校邁入新的發(fā)展層次的有效工具,有必要對大學生管理的復合型思維展開全面分析。
1 大學生管理現存問題
我國高校在大學生管理方面,經過多年的發(fā)展與經驗總結,已經形成一套以高校為主體的完善管理模式,廣泛應用在各地高校的大學生管理活動中。在肯定我國高校大學生管理現有成績基礎上,也需要考慮現存的問題,可以將其總結為參與度低、專業(yè)素質一般、協同效率差幾項內容。
1.1 大學生群體參與度偏低
在高校當前采用大學生管理制度中,存在一項名為自主管理的內容,需要大學生群體參與到高校構建的大學生管理系統(tǒng)中,以此達到自主管理的理想標準。可是,在大多數高校大學生管理活動中,大學生群體的參與度偏低,更多的大學生是將時間與精力投入到評優(yōu)評先、社團事務等內容中,只有少數大學生關注大學生管理制度涉及的學風建設、心理健康等內容,造成大學生管理工作在大學生群體層面執(zhí)行效果較為一般。
1.2 大學生管理主體專業(yè)素質一般
在分析大量高校的大學生管理案例后,可以發(fā)現主要負責大學生管理工作的主體角色為輔導員??墒?,大學生管理具有較高的專業(yè)性,大多數高校輔導員并沒有相匹配的專業(yè)素質,造成大學生管理實效性偏低,難以成為大學生管理制度的重要驅動力。尤其是現階段全國高校正在開展大學生管理專業(yè)化的優(yōu)化活動,專業(yè)素質一般的高校輔導員,在開展大學生管理活動時,思維單一化、缺少復合型思維的問題逐漸暴露。大學生管理制度并不能提供給大學生預期的服務內容,也成為大學生管理改革的主要影響因素。
1.3 大學生管理主體協同效率偏差
通過高校內部結構的橫向角度,可以發(fā)現在開展大學生管理活動時,各個管理主體,即高校各部門缺少足夠的交流,雙方或多方具有相同的地位,但是卻擁有明顯差異的職能,這造成大學生管理主體的協同效率偏差;通過高校內部結構的縱向角度,可以發(fā)現高校各部門具有校、院、專業(yè)等多層次化的壁壘,并不能實現管理信息的流暢化傳遞,信息共享效率偏差??梢岳斫鉃楦咝8鞑块T缺少和大學生群體更為頻繁、更為深入的聯系,僅憑輔導員、任課教師等渠道和大學生群體進行間接溝通,導致大學生群體難以直接參與到高校大學生管理活動中。
2 在大學生管理中引入多元治理理論的必要性
2.1 大學生管理需要保持與時俱進
從高校大學生管理工作的發(fā)展歷程角度分析,可以發(fā)現我國高校大學生管理理念從晚清時期的“師道尊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教育—管理并行,再到高等教育全面轉型與改革的教育—管理—服務三位一體,到現在的教育—管理—服務—發(fā)展系統(tǒng)化升級,大學生管理理念逐漸趨于科學化與完善化。在大學生管理中引入多元治理理論,就是高校管理模式緊跟時代步伐的一種表現形式,即將原本以高校為代表的權威管治理念做消解化處理,以多方主體共同參與的方式,為大學生群體打造民主、協商的高校管理氛圍,促進大學生群體的多方面合作,實現共同發(fā)展目標。
2.2 大學生管理需要形成專業(yè)化模式
各地高校在校大學生數量不斷提升,這意味著大學生管理工作的內容、標準逐漸趨于復雜,逆向推動高校大學生管理朝著專業(yè)化模式方向發(fā)展。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分析:一方面,大學生管理人員職業(yè)化。在《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guī)定》中,明確規(guī)定要將高校輔導員隊伍納入高校教師與管理隊伍中,對于高校輔導員的理論基礎能力、綜合實踐水平均提出不同程度的專業(yè)化標準;另一方面,高校學生管理部門職能細化。高校大學生管理的各項內容,例如思政教育、心理健康等,進行更為細致的分析,由擁有相應職能的高校部門負責管理,多元治理理論將會成為高校大學生管理的重要工具。
2.3 大學生管理已經融入社會公共管理
我國社會公共管理體系逐漸完善,高校大學生管理工作已經成為依法治國的一部分,以此衍生的各項內容,例如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等,都是依法治國在教育領域的投射。而且,各部門也出臺各類法律,為高校大學生管理工作提供扎實的法治基礎。就目前而言,以往高校單一主體的大學生管理模式已經到達瓶頸,需要在依法治國的背景下,通過應用多元治理理論,探索多元主體協作的新型大學生管理體系。
3 多元治理理論下大學生管理特點
3.1 管理主體多元化
將多元治理理論引入高校大學生管理中,目的是打破高校主體單一化的固有格局,通過管理主體多元化的方式,構建政府、高校、社會企業(yè)等多個機構共同管理的新模式。在高校大學生管理中應用多元治理理論,一是認可高校是教育、管理大學生的基本盤,需要以法律法規(guī)為框架結構,獲得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授權,由高校在教育教學體系與作息制度基礎上,對大學生進行有效管理,做好部門協調與教師組織工作。二是高校之外的單位與機構等,需要高校確認相關單位與機構的具體職能,以共建、合作等方式,邀請相關單位與機構參與到大學生管理活動中。對于教育行政主管部門,需要以行政執(zhí)法、管理等方式,向高校提供必要的大學生管理資源,打造管理主體多元化的共同建設、共同維護發(fā)展條件。
3.2 管理方式多元化
在大學生管理中應用多元治理理論,目的是通過提升大學生群體專業(yè)水平、綜合能力,實現科教興國目標,向社會各個領域輸出更多專業(yè)人才,達成人才強國戰(zhàn)略,管理方式多元化則是多元治理理論的重要表現形式。高校需要對當前教學模式進行調整、優(yōu)化,以開放引導方式,讓更多大學生參與到任課教師的課題研究中。大學生在通過具體應用,感悟理論知識,對于相關領域進行深入探索,實現人才與專業(yè)的同步創(chuàng)新。同時,高校職能單位也需要做好大學生群體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工作,將服務社會與教育學生進行融合,引導大學生群體將專業(yè)理論知識整合成自身的專業(yè)能力,并在各類社會實踐活動中,分析、學習與工作崗位相關的專業(yè)技能。通過管理方式多元化,可以利用高校大學生管理體系,推動大學生群體綜合素質的全方位提升,將學以致用作為主要人才塑造方向,引導大學生成長為時代發(fā)展所需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
4 基于多元治理理論下大學生管理的復合型思維
將多元治理理論應用到高校大學生管理中,形成的復合型思維,可以細化為校內復合型管理思維、政府與社會組織的復合型管理思維、“互聯網+”的平臺化復合型管理思維、全員參與的全面管理思維等四項內容。
4.1 校內復合型管理思維
對于校內復合型管理思維,可以從部門統(tǒng)一管理、師生交互管理、學生自主管理三個方面進行研究。
(1)部門統(tǒng)一管理
基于多元治理理論下大學生管理的復合型思維,仍需要將高校作為直接主體角色,由教師隊伍直接執(zhí)行,由高校各個部門進行統(tǒng)一管理,確保高?;颈P的穩(wěn)定性。這意味著高校需要自行打通各個部門在大學生管理方面的信息交流、組織溝通等隔閡,以高校互動作為基礎內容,實現各個部門的相互協助管理目標。高校領導可以為大學生管理工作設置專門的負責人,例如校黨委書記等,以月、季度等固定時間,針對各個部門在學生管理工作中的表現情況與具體工作內容做出科學評審,實現追蹤式監(jiān)督,確保高校各個部門的管理資源能夠有效落實在統(tǒng)一管理大學生工作上,不斷提升部門之間的合作水平。
(2)師生交互管理
伴隨我國經濟不斷提升,社會不斷發(fā)展,現代新型師生關系也逐漸引入高校當中,這意味著過去高校教師面向大學生的單一管教模式已經不再適用,需要積極探索師生利益共同體的建設方向,塑造大學生群體的多元價值共識,保障高校各個院系、專業(yè)的師生之間,形成民主、和諧的師生交互管理機制。若想實現師生交互管理目標,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一方面,管理智慧交互。高校需要在當前使用的大學生管理機制基礎上,根據多元治理理論內容,將新型制度、更多內容進行適當取舍,合理優(yōu)化大學生管理機制,實現機制與內容的雙向創(chuàng)新。這就需要高校構建自下而上的評價機制,要為大學生提供科學的反饋渠道,方便高校任課教師聽取大學生的意見,集中大學生對于管理機制的思考內容,以此實現教師主導管理+學生自主管理的有效融合,合理規(guī)避“師道尊嚴”等傳統(tǒng)思想觀念對師生交互管理造成的負面影響;另一方面,管理內容交互。高校部門參考多元治理理論,開展多角度的大學生管理工作時,大學生群體也需要從自身的學習情況、生活條件入手,根據專業(yè)學習內容、思想動態(tài)水平,向高校相關部門或任課教師提出相關要求,或是闡述自己的想法。利用更為直觀的方式,向高校各部門、任課教師等多元管理主體提供更有參考價值的管理內容,以便為師生交互管理進行多方向的深入探索。通過賦予大學生群體部分權利,引導其參與教學內容設計、高校師風師德建設等工作中,充分吸收大學生群體的新觀點、新想法,實現師生之間的良性交流與互動目標。
(3)學生自主管理
在校內復合型管理思維中,學生自主管理是重點與難點內容,需要在創(chuàng)新大學生管理制度的基礎上,由高校科學引導大學生群體開展自我管理,以此打造高校內部的情感+紀律相統(tǒng)一的大學生群體自治組織。通過這種方式,既可以培養(yǎng)大學生群體的自主管理能力,也可以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大學生群體進行自主發(fā)展,在執(zhí)行效率、成本支出等方面均達到平衡程度,是體現校內復合型管理思維的一種復合型措施。高校需要通過校內宣傳、任課教師課上指導等方式,讓大學生群體明確各種法律法規(guī)與高校規(guī)章制度,通過適當的引導,讓大學生群體對于學習、生活開展自我管理活動,進行更為友善的人際關系處理,做好社會實踐相關工作,進而提升大學生群體個人專業(yè)能力,培養(yǎng)匹配大學生個體經濟條件的生活習慣,建立正確的職業(yè)發(fā)展目標,在社會中樹立良好的大學生群體形象,提高高校社會美譽度。同時,高校也需要給予大學生一定的權利,讓大學生群體可以通過院系團委、學生會等高校部門或組織,或是在班級、宿舍、高校社團中進行必要的組織管理。在遵守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基礎上,活學活用部門或組織的管理制度,根據部門或組織的活動內容,對大學生群體進行行為、言語層面的針對性管理,為后續(xù)高校外的大學生復合型管理打好基礎工作。
4.2 政府與社會組織的復合型管理思維
在多元治理理論下的大學生管理中,需要確保多元主體通過適當的資源輸出,在自身職能范圍內,向高校提供必要的幫助,進而實現在特定時間、特定任務條件下的大學生管理協同合作,打造大學生身份角色與社會專業(yè)人才的無縫化管理銜接,大學生群體職業(yè)發(fā)展提供全程化保障,進而衍生為政府與社會組織的復合型管理思維目的是充分發(fā)揮非高校的部門與機構管理優(yōu)勢,進一步開發(fā)大學生管理資源。
(1)政府行政管理
對于政府等職能部門,需要將依法治理作為基礎條件,通過行政手段,強化政府職責的管理內容,針對大學生群體進行管理,提供盡職盡責的服務內容,進而提升大學生群體的法治、服務等意識,塑造大學生群體的自我奉獻精神,培養(yǎng)更多擁有政治擔當的高素質大學生,實現管理與服務的統(tǒng)一化目標。高??梢悦磕昱c當地政府職能部門進行合作,開展相應的行政管理工作。比如高校與公安部門合作,就需要向大學生群體提供校園防詐騙宣傳活動,提升大學生群體的防詐騙意識,避免造成經濟損失。高校與消防部門合作,就需要組織消防知識教育活動,讓大學生學習基礎的消防知識,科學解決消防安全隱患,保障生活、學習的安全性。政府職能部門與高校合作組織活動時,要保證活動內容控制在職能部門職能范圍以內,以此提升大學生管理實際應用效果。
(2)社會組織業(yè)務管理
對于以社會企業(yè)為代表的社會組織,與高校合作進行大學生管理時,就需要從自身經營的業(yè)務內容入手,向大學生群體提供匹配社會組織實際運轉的見習崗位,在真實的工作場景下,從業(yè)務專業(yè)角度,向大學生群體提供必要的教育內容。在這個過程中,由社會組織引導大學生群體充分學習、應用職業(yè)技能,同步培養(yǎng)社會組織所需的專業(yè)人才職業(yè)意識,輸出社會組織的文化內容,培養(yǎng)大學生群體職業(yè)道德,降低大學生轉化成社會人才的時間成本與資源投入量。
(3)家庭親情管理
作為大學生復合型管理的重要內容,家庭親情管理擁有其他主體角色所不具備的柔性管理功能,這也是許多高校關注度不足的主體角色與管理內容。高??梢耘c大學生的家庭進行合作,利用家庭親情管理具有的親情感召、道德教化,讓大學生感受來自家庭的關愛,引導大學生進行自我反思,分析現階段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的不足之處,進行定向的優(yōu)化改造工作。而且,家庭親情管理也可以利用大學生父母的行為榜樣,不斷引導大學生成長,避免出現嚴重的道德滑坡,從根本上避免出現違法犯罪等錯誤,順利達成非高校管理資源的充分開發(fā)與利用目標。
4.3 “互聯網+”的平臺化復合型管理思維
互聯網技術已經成為各個領域的重要生產工具,也需要將其融入大學生多元化管理體系中,從而建立“互聯網+”的平臺化復合型管理路徑。在教育信息化的當下,高頻率接觸互聯網信息的大學生群體,極容易受到良莠不齊信息影響,產生較為嚴重的負向轉換問題,對于大學生管理活動造成嚴重沖擊。高校需要和國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門進行合作,通過互聯網技術,建立更為完善的“互聯網+”管理體系,讓大學生群體可以在學習、生活中吸收管理內容,提升自我學習能力,避免被不良信息影響正常的思考與生活。比如“學習強國”等平臺,就是一種通過大學生管理活動,輸出正確的思想觀念,達到思想層面的有效管理。同時,高校也需要在互聯網平臺上組織面向大學生群體的積極活動,比如通過微博官方賬號或微信公眾號等形式,向大學生群體提供愛國主義主題演講比賽、提供社會實踐活動通知等內容。通過多種形式的活動,將大學生管理工作內容以更為自然的方式提供給大學生群體,培養(yǎng)大學生群體良好的學習與生活習慣,規(guī)范自我行為。在建立“互聯網+”的管理平臺過程中,高校也可以吸收其他參與主體的新型管理理念,完成高校大學生管理體系的自動升級。
4.4 全員參與的全面管理思維
基于多元治理理論下大學生管理的復合型思維,需要保持包容與開放原則,執(zhí)行面向全社會的全員參與的全面管理模式,科學激發(fā)大學生群體自主學習、管理的潛力,引導大學生群體進行自主發(fā)展,向社會輸出專業(yè)能力強、多元化的專業(yè)人才,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一方面,保障大學生管理內容的專業(yè)性與針對性,注重管理方式的實效性。高校需要以開放的態(tài)度,與政府職能部門、社會組織、個人等主體角色進行合作,確保大學生群體接受正常的教育,保持日常的活動秩序,積極探索社會全員參與的大學生管理模式,進而實現全面塑造大學生群體目標,進一步降低大學生群體身份角色轉化可能出現的認知問題,減少時間成本;另一方面,向大學生群體提供更多的實踐活動。高??梢匝堮v地派出所,向大學生群體提供相應的法治教育,每年由禁毒部門進行兩次的禁毒教育。高??梢院蜕鐣糠止娼M織進行合作,邀請大學生群體進行必要的公益實踐活動,接受來自校企合作機制的合作社會企業(yè)提供的職業(yè)道德教育等內容。通過這種方式,建立一個社會全員參與、全方位管理的開放型大學生管理網絡,協助大學生群體的健康成長。
5 結語
高校開展大學生管理時,需要根據當前管理情況,結合高校發(fā)展情況與未來發(fā)展規(guī)模,參考本文理論內容,設計一套匹配多元治理理論的大學生管理方案。在方案執(zhí)行過程中,需要合理應用復合型思維,站在多個主體視角,全面分析大學生管理的具體需求,通過合理方式解決現存問題,保障大學生管理資源得到最大化應用,協助大學生群體吸收專業(yè)理論知識,提升整體實踐水平,向社會輸出更多綜合能力強、專業(yè)素質高的專業(yè)人才,推動我國各個領域健康發(fā)展。
(作者單位:晉中信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