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成長歷程中,綜合能力和素質培養(yǎng)需要多重、深度、持續(xù)開發(fā),口語表達和交際溝通能力是重要的一環(huán)。表達力訓練是塑造一個人自信心最快捷的方式之一。一個能夠自信表達的孩子,在未來的生活中一定會擁有更大的競爭力?!薄堆葜v與口才》雜志社社長、北京演講與口才學會會長籍艷秋表示。她在演講領域深耕30年,對演講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是熱愛,讓她投身于持續(xù)提升全國青少年口語表達能力的事業(yè)中。
言辭的力量,助孩子自信成長
談及演講對青少年的塑造,籍艷秋強調,無論是命題演講、即興演講,還是論辯,從準備到演練到舞臺展示,都是一個思想、情感輸出的過程,多次登臺演講的孩子更樂于主動學習、主動思考,演講活化了書本和課堂學習,更大限度地調動了思維活動。同時,廣闊的舞臺場景,使孩子置身于公眾視野中,對錘煉孩子的心理素質、意志品質有很大作用。
“當然,青少年演講與口才能力除了專業(yè)培養(yǎng)之外,還離不開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的熏染和影響,學校和社會組織應該積極推動演講教育的發(fā)展,舉辦演講比賽、辯論活動等?!奔G秋曾聯合北京市少年宮面向北京市中小學開展“講述我的勞動故事”公益活動,為青少年提供了鍛煉演講與口才的機會。她認為培養(yǎng)青少年演講與口才能力是一項教育工程。演講與口才教育,不是把各種知識灌輸給學生,而是要讓每一個學生敢說話、會說話、說好話。
口才不是天生的,而是慢慢積累起來的
籍艷秋坦言,口才不是天生而來的能力,而是通過后天強化訓練習得的。同時,會說話、說好話、善交流、懂聆聽,更是高情商的表現。但遺憾的是在我們的教育體系里,表達一直是被忽視的區(qū)域,孩子受到的相關訓練較少。演講往往成為能言善辯孩子的“專利”,而很多孩子卻成為“沉默的大多數”。同樣,在家庭、社會場景里,青少年口語表達欠缺專業(yè)化指導和訓練。
如何訓練學生的口才?籍艷秋指出:一是發(fā)音發(fā)聲訓練,教孩子正確用氣、用聲、用嗓,有助于孩子養(yǎng)成規(guī)范的語音素質;二是口頭作文訓練,圍繞一個話題或主題,迅速構思主題鮮明、主線清晰、言辭得當的表述脈絡,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法、言之有序;三是當眾演講訓練,演講是口才訓練的高級形式,在舞臺場景里向更多受眾展示錘煉語言表達能力,以講帶演、以演輔講,是一種聚合裂變式訓練手段;四是口語交際訓練,對孩子家庭、校園、社會生活等不同場景采取針對性的指導訓練,以社交口才為主線,促進孩子敢說、會說、善說;五是綜合能力訓練,采取朗誦、課本劇、故事會、主持講解等多種活動形式訓練孩子口才,依托優(yōu)秀素材和載體實現學生思想、思維、情感與表達范式的多重訓練。
演講訓練應貫穿于學生日常課程體系中
“特別是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語言發(fā)展的關鍵時期,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十分重要,在學科教育中,學生的思維能力、審美創(chuàng)造力以及文化自信的培養(yǎng)都依賴于語言運用,所以演講能力應貫穿于學生日常的課程體系中。”籍艷秋呼吁,演講是口語表達能力的高級訓練手段,演講進課堂、進校本課程,不僅是素質教育的具體體現,也為教育的深度拓展勾畫出可觀愿景。當然,演講能力訓練上升到演講教育,需要家校共育。而當下各種演講訓練模式層出不窮,魚龍混雜,有些甚至摻雜著速成、錯誤的觀念和方法。家長要做好識別,一是看培訓資質和辦學經驗,要關注是否具有完全針對孩子演講培訓的專業(yè)能力,那種簡單將成人培訓模式移植到孩子身上的做法不可取;二是看培訓課程,專業(yè)的演講培訓兼顧語言表達原理、技巧和效果,“幾招鮮”的速成方法不適合孩子;三是看講師的表達是否專業(yè)規(guī)范;四是看培訓機構是否有實際效果和成果。
“語言是思維的外殼,演講可以讓孩子感受言辭的力量,讓他們意識到自己的聲音是有價值的,從而突破內心的禁錮,勇敢地面對挑戰(zhàn)和困境?!奔G秋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