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學—評”一致性的實質(zhì)是學習目標、評價任務、教學活動的一致性,教學、學習與評價應共享學習目標。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保證學習目標與核心素養(yǎng)對接、評價任務與學習目標相匹配、教學活動與評價任務有效整合,從而實現(xiàn)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關(guān)鍵詞】語文教學;“教—學—評”一致性;核心素養(yǎng);課堂評價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24)21-0042-04
【作者簡介】張弛,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qū)鱸鄉(xiāng)實驗小學(江蘇蘇州,215200)教師,一級教師,蘇州市教壇新苗,蘇州市吳江區(qū)教壇新秀。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提出,學生通過語文學習應獲得的核心素養(yǎng)包括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chuàng)造。這是課程的頂層設計。那么,這一頂層設計該如何落到課堂實處,課堂教學應如何與國家課程育人目標相連接,語文課又該如何培養(yǎng)出具有核心素養(yǎng)的人等問題的解決,都要求一線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遵循“教—學—評”一致性原則?!敖獭獙W—評”一致性有其“經(jīng)典三問”:一是“去哪里”,即有共同指向的、明確的、正確的學習目標;二是“到了嗎”,即通過匹配學習目標的評價任務檢測目標是否達成;三是“如何去”,即開展與評價任務相結(jié)合的教學活動,幫助學生達成目標。
一、學習目標指向核心素養(yǎng),是落實核心素養(yǎng)的前提
核心素養(yǎng)要落到課堂實處,前提是學習目標要指向核心素養(yǎng)。否則,與之相匹配的評價任務、教學活動就無法體現(xiàn)核心素養(yǎng)的價值。這里的學習目標,主要是指課堂層面的學習目標,包括單元學習目標與課時學習目標。
1.單元目標:核心素養(yǎng)具體化
單元目標應直接體現(xiàn)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因此,在單元目標的設計中,教師要做到“見素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是三維目標的升級,應該采用三維敘寫的方式,即按照“通過怎樣的過程與方法”“學會什么知識與技能”“形成怎樣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方式敘寫,并且要明確對接核心素養(yǎng)的哪幾個方面。
在五上第一單元的教學設計中,筆者確立了三個單元學習目標,并采用三維敘寫的方式,明確指向相關(guān)的核心素養(yǎng)。(見表1)
2.課時目標:單元目標具體化
課時目標從單元目標中來,是單元目標具體化、指標化的體現(xiàn)。單元目標要通過具體的課時目標去達成。作為單元目標具體化的課時目標更能促進核心素養(yǎng)的落地。單元目標應抓大統(tǒng)小,課時目標應以小見大。如教學五上《落花生》一課時,筆者制訂了如下學習目標。
學習目標1:能通過探究,總結(jié)出“從物到理”的寫作方法。
學習目標2:能運用“從物到理”的寫法,通過寫事物的特點得出一個做人的道理。
學習目標3:通過品讀,能理解“品花生”場景的情感意義,能為“借物說理”描述一個場景。
這三個課時學習目標,就是表1中第一個單元目標“通過《白鷺》《落花生》《桂花雨》《珍珠鳥》等文本的解讀,理解敘事寫物表情達意的多種方法,豐富情感體驗”的具體化。當然,保證目標具體化的度非常重要,既不能高得看不到事,看不到文,無法評價;也不能低得只看到課文內(nèi)容,看不到背后的素養(yǎng)。如課時學習目標1依托的是內(nèi)容,要引導學生獲得的卻不僅僅是“寫落花生品格的方法”,還有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
二、評價任務匹配學習目標,是落實核心素養(yǎng)的關(guān)鍵
單元目標是核心素養(yǎng)的具體化呈現(xiàn),而課時目標是單元目標的具體化呈現(xiàn)。課時目標具體化是可評可測的,我們一般可以通過評價課時目標落實核心素養(yǎng),而前提是評價任務必須與學習目標相匹配。
1.評價任務匹配學習目標
課時學習目標要可評可測,無法在課堂上評價的課時學習目標形同虛設。有了目標,一定要有評價。這里的評價不是指鼓勵性的語言(如“你真棒”)或者簡單的判斷(如“你讀得真好”),而是指通過學生完成相關(guān)學習任務過程中的學習信息來判斷目標的達成情況,這種評價學習目標是否達成的學習任務,即評價任務。根據(jù)評價任務的性質(zhì),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評價任務必須匹配學習目標。比如,對應前文列出的《落花生》的三個學習目標,筆者安排了三個與之相匹配的評價任務:
評價任務1:研讀課文第10~15自然段,從寫桃子、石榴、蘋果到寫父親對我們的希望,課文是怎樣一步一步寫做人的道理的?
評價任務2:花生讓我們想到不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從下面的事物(竹子、梅花、蜜蜂、路燈)中,你會想到怎樣的做人道理呢?選擇其中一種,借鑒《落花生》的寫法,寫一段話。
評價任務3:父親借花生的品質(zhì)說明做人的道理,而不是直接告訴我們。文章為什么要安排這樣的場景?你能為剛剛寫的那段話安排一個場景嗎?
三個評價任務分別指向?qū)懛ㄊ崂?、寫作借鑒、場景寫話。學生完成這三個評價任務,就達成了三個評價目標,也就回應了第一個單元學習目標,也就提升了核心素養(yǎng)。
2.評價要點指向?qū)W習目標
一個完整的評價任務應附著相應的評價要點。評價任務是“事”,這件事做得如何,要能用評價要點進行考量。比如,在四上《牛和鵝》一課的教學中,我們要評價學生是否學會了批注,便可通過“深刻而不停在表面”“創(chuàng)見而不人云亦云”“聯(lián)系而不止于一點”三個評價要點對其進行評價;在二下《蜘蛛開店》一課的教學中,我們要評價學生是否學會了講故事,便可通過“抓住關(guān)鍵講故事”“根據(jù)感情變語氣”“適度夸張配動作”三個評價要點來評價。有的評價要點可以直接由教師提出,而更多的評價要點要經(jīng)歷一個完整的過程,從語文實踐中來,到語文實踐中去。比如,學習《落花生》一課時,我們要評價學生是否借鑒了課文的寫法寫出一個道理,需要用以上提到的幾個評價要點,才能較好地促進目標的達成。其中,“對比顯現(xiàn)特點、由特點寫到品質(zhì)、由物品寫到人品”三個評價要點就起到了這樣的作用。而這三個評價要點是通過研讀、梳理文章的第10~15自然段得出來的。這樣的評價完整地經(jīng)歷了“從何而來、向何而去”的過程,而這一過程本身也是評價目標是否達成的過程。
三、教學活動整合評價任務,是落實核心素養(yǎng)的途徑
學習目標對接核心素養(yǎng),評價任務匹配學習目標,教學活動整合評價任務。如此,整個教學過程就打通了核心素養(yǎng)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1.教學活動引出評價信息
把評價任務布置給學生,學生未必會“生產(chǎn)”出我們期待的評價信息。那么,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如何呈現(xiàn)評價任務,如何為學生創(chuàng)造“生產(chǎn)”與“分享”評價信息就顯得十分重要。如果評價信息產(chǎn)生不了或者“流動”不了,那么,課堂就“沉悶”了,學生的思維就被框住了。比如,三下《海底世界》一課要求學生“寫清特點有辦法”。教學時,如果教師通過一個一個動物、一個一個問題“問出來”一些方法,那么,學生對其便難有整體的把握。于是,筆者設計了一個表格,引導學生研究“寫清特點的辦法”,并進行小組交流,最后由學生代表發(fā)言,其余小組成員作補充,在此過程中引出與目標相關(guān)的學習信息。
2.教學活動優(yōu)化評價信息
教學活動中的評價不應僅對學生的學習信息進行對錯優(yōu)劣的評判,我們還要根據(jù)這一“評判”實現(xiàn)信息的優(yōu)化。而優(yōu)化信息的過程,既是評價的過程、教學的過程、學習的過程,也是“教—學—評”一致性的過程。在教學四上《精衛(wèi)填?!芬晃臅r,筆者設計了一系列情境,幫助學生理解精衛(wèi)的精神。評價任務是“精衛(wèi)的做法引起了其他動物的質(zhì)疑。請你替精衛(wèi)來回應質(zhì)疑,將精衛(wèi)對動物們的回應寫在學習單上”。評價要點包括:回答具體,不說空話;回答合理,具有針對性;回答正確,能體現(xiàn)精衛(wèi)的精神。其中的一個教學片段如下。
師:有一只螃蟹對精衛(wèi)說“我小時候就看到你在這里填海,這么多年了也沒見東海有什么變化,你還是放棄吧!”,你認為精衛(wèi)該怎么回答呢?
生1:小螃蟹,你不用再說了,無論你說什么,我都不會放棄填海。
師:這句話很有力量,也體現(xiàn)了精衛(wèi)的精神。不過你的這句話似乎可以回答任何動物的質(zhì)疑,并沒有針對螃蟹所講的“‘這么多年東海沒有變化’”來回應呀!
生1若有所思。
師:怎樣回答才能體現(xiàn)精衛(wèi)對抗漫長時光的決心呢?
生1:小螃蟹,謝謝你的忠告。我是不會放棄填海的,即使時光漫長,也無法磨滅我填平東海的決心!
在通過評價優(yōu)化學生的學習信息時,筆者堅信,其他學生也同樣進行了思考,這一“教—學—評”的過程對其他學生同樣具有積極意義。在此過程中,學生明白了應如何進行自我評價與自我改進,同時也達成了“通過完成‘替精衛(wèi)鳥回應質(zhì)疑’的神話創(chuàng)編任務,形成對精衛(wèi)填海所反映的神話精神的深刻理解”的學習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