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域的界限逐漸被打破,教育已經不再局限于學校圍墻之內,而是需要聯動社會、盤活資源,為學生提供更充分、更長足的發(fā)展動力。重慶市渝北區(qū)和合家園小學校(以下簡稱和合家園小學)地處城鄉(xiāng)接合部,教育處于“溫飽”但難以“吃好”的狀態(tài),家長對子女教育的重視程度不一,缺乏科學的教育指導,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需求容易被忽視。因此擴充教育資源供給,就是在擴展學生人生的豐富性。
開發(fā)葫蘆絲特色課程,培養(yǎng)學生興趣愛好
在頗具徽派建筑風格的教學樓前,幾千人齊奏葫蘆絲,孩子們的手指嫻熟地在葫蘆絲上跳躍、起舞,樂聲古樸典雅、盈滿校園。曲罷,衣袂飄飄、余音裊裊,整個校園宛若一幅淡墨山水畫,盡顯東方韻味?!懊刻煜挛缯n前10分鐘,我們都會舉行葫蘆絲演奏活動,師生全員參與其中,深刻感受中華民族的智慧和藝術?!焙秃霞覉@小學黨支部書記、校長梁大元說。
葫蘆絲誕生于民間,是我國優(yōu)秀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葫蘆絲演奏,不僅是一種音樂表達,更是一種文化傳承。和合家園小學將葫蘆絲特色課程納入學校發(fā)展“新五年規(guī)劃”,以藝術特色學校創(chuàng)建為契機,建設葫蘆絲藝術特色教育隊伍和演奏團隊。如今,和合家園小學的葫蘆絲演奏團隊已在加納共和國大使館等地演出,從校園逐漸走向了世界。
梁大元為何在眾多樂器中選擇了葫蘆絲?和合家園小學位于城鄉(xiāng)接合部,葫蘆絲價格低、易獲得,而且演奏技法相對簡單,學生較易上手。梁大元認為,城鄉(xiāng)接合部學校面臨的主要問題是教育資源匱乏,學生難以擁有更多自由選擇的權利,處于個性發(fā)展的“迷茫”狀態(tài)。他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嘗試用藝術照亮學生的人生底色,盡可能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由此,學校加強校校、校企、城鄉(xiāng)聯動,與中國航海模型運動協會、重慶市葫蘆絲巴烏協會、華夏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等組織結盟,建設科技體育課程、飛行基地,以及葫蘆絲、編程、跆拳道、滑雪等學生社團,并常態(tài)化開展“周周”系列活動,為學生提供更多展示平臺,讓他們從中找到適合自身發(fā)展的路徑和方向,逐漸培養(yǎng)起興趣愛好與學習能力。
建設書法特色學校,夯實師生藝術底蘊
書法藝術創(chuàng)作是一種直觀的動態(tài)表現。在和合家園小學,師生們齊聚操場,開展一場書法擂臺賽。學生們精神飽滿、濡墨揮毫,隨機抽取書寫內容現場執(zhí)筆,展現各自獨特的書法風格和技巧,行筆時頓挫、運轉,乍輕乍重……呈現出富有生命力的律動。
起初,學校的教師考慮到學生用簽字筆、圓珠筆只能達到寫字的目的,但難以練出字的筆鋒,寫字沒有章法,缺乏美感。為改變學生寫字行為、提升學生審美素養(yǎng),和合家園小學以書法特色學校建設為切入點,從入學起為學生播下“墨種”,進而全面豐富藝術教育活動,提高學生的氣質和修養(yǎng)。迄今,學校已開辦6個書法精英社團和37個班級書法社。近年來,師生書法作品參加區(qū)級以上比賽獲獎72人次,學校獲評重慶市書法特色學校、重慶市藝術活動月先進集體。
在這一過程中,梁大元發(fā)現,學生基數大,若想全面推行書法教育,師資供給是一大難點,需要進一步提高教師隊伍的規(guī)范性、專業(yè)性與系統(tǒng)性。作為學校書法教育的引領者,梁大元已成為重慶市書法家協會會員、渝北區(qū)書法家協會理事、渝北區(qū)書法骨干教師,曾參與編寫《中小學書法藝術教程》叢書。他先是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從專業(yè)角度幫助教師提煉書法教學要領,之后帶領教師練習書法,現場指導他們創(chuàng)作出一幅幅秀麗端莊的書法作品,激發(fā)他們的書法教育熱情。在此基礎上,學校通過邀請書法名家進校園以及組織教師參加交流會、論壇、講座等方式進一步提升教師書法專業(yè)素養(yǎng),同時推進“賽藝拼技”書法藝術炫彩活動,通過“培、臨、習、練、比、展”六項任務驅動師生專業(yè)成長、助力精英團隊建設,以一朵“墨花”盛開導引一片“墨花”怒放,逐步構建起專業(yè)化“和美墨花”成長梯隊。
為常態(tài)化推進書法特色教育,讓師生在長期的書法文化浸潤中養(yǎng)成優(yōu)秀的個性品質,學校推出了“周周書法會”活動,要求師生堅持每日一練筆、每周一習作、每月一交流,不斷夯實師生書寫基本功,幫助他們養(yǎng)成認真書寫的良好習慣。2016年成功舉辦首屆“周周讀書會”班級展演活動以來,全校各班級輪流展演,將書法藝術植入愉悅讀書過程中,豐富讀書會內涵。學生自主推介喜愛的書目編演成情景劇,以舞臺表演的形式體味書中世界?!巴菩袝ㄌ厣逃?,不僅能讓學生感受到文字的美,還能讓學生在書法練習的過程中自覺提升專注力、觀察力與意志力。更重要的是,書法作品具有較強的藝術表現力,能夠調動學生參與其他活動的積極性?!绷捍笤f。
在梁大元看來,氣質是生命的底色,是人的個性品質,教育應注重對學生氣質的培養(yǎng),在健全人格的基礎上,讓個體生命的潛能得到全面發(fā)展。書法藝術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能夠帶給學生獨特的審美體驗,讓學生在書寫中浸染墨韻書香、滋養(yǎng)文人風骨。
發(fā)展科技體育運動,強化學生科學素養(yǎng)
在2022-2023年度全國航海模型公開賽(川渝站)上,和合家園小學航海模型隊40名參賽選手脫穎而出,其中李佳鴻獲得了拼裝賽一等獎。參賽過程中,選手們冷靜應對,航海模型在他們的熟練操控下穩(wěn)定航行。梁大元指出:“航海模型競賽是一項富有挑戰(zhàn)性與趣味性的科技體育運動,參與這項比賽,不僅需要學生掌握必要的科學知識與操作技能,還要進行專業(yè)的野外技能訓練。這給予了學生走進大自然、增長科學知識、培養(yǎng)健康體魄的機會?!?/p>
科技體育運動,是以科技為活動基礎、以具備科學知識為參與前提,無需通過身體直接對抗,運用特定的知識、技能和科技含量較高的器材(或儀器),體現參與成果和運動技術水平,增強人們智力和體質,培養(yǎng)綜合素質的體育項目。信息時代,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讓他們以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處理復雜問題、進行理性決策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和合家園小學與中國航海模型運動協會、重慶市沙坪壩區(qū)航海模型科技運動協會結盟,規(guī)劃實施“四模”科技體育課程基地建設,并實施“雙基全員化、項目定制化、活動聯賽化、師資多元化、休閑運動化”的科技與體育融合創(chuàng)新舉措,聘請全國、市、區(qū)活動課程教研員以及科技體育運動項目專家針對科技體育課程進行系統(tǒng)化、科學化的頂層設計。
學校將傳統(tǒng)體育課程整合成“體育課、大課間、賽會課、社團課”體育課程體系,以年級為單位,同一年級同一時間共同上體育課,實現“即學即練即比拼”;將部頒課程(科學)、綜合實踐課、校本社團課、活動課整合成“科技體育課、賽會活動課、精英社團課、延時服務課”四種科技體育課程,分別側重運動技能、習慣、品質和特長的培養(yǎng),讓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fā)展;將“周周運動會”融入科技體育項目進行全員性、趣味性、競技性的項目創(chuàng)新設置,讓周賽常態(tài)化、月賽定向化、總決賽序列化,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意識、拼搏精神和抗挫能力。
在實踐過程中,梁大元發(fā)現,學?,F有科技體育資源匱乏,可供學生選擇的空間較小,亟需加強校校、校企、城鄉(xiāng)聯動,建設中小學科技體育運動發(fā)展共同體,從而讓學生享受到更多更好的教育資源。為此,和合家園小學承擔起建設鄉(xiāng)村學校少年宮的責任,積極與友鄰學校、地方高校、企事業(yè)單位互動,組織學生走進科研院所、生產工廠、有機農場等地進行場景化、體驗式、探索型的社會實踐活動。
從長遠來看,過重的課業(yè)安排會提前消耗孩子的熱情和學習意愿,小學階段應更多保護孩子愛玩的天性,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習慣和自主學習能力,讓他們擁有更多選擇和嘗試的機會。“我希望孩子們無論奔向何處,都能盡情釋放光芒。”梁大元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