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引入感官刺激的奧爾夫音樂教學實驗探究

2024-09-20 00:00:00張雨璇王奕雯
廣西教育·A版 2024年8期

摘 要: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培智學校音樂教學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能有效矯正智障學生對音樂的審美與感知偏差,增強其節(jié)奏感、韻律感等。本研究嘗試在運用奧爾夫音樂教學法開展培智學校音樂教學時引入感官刺激,設定興趣、過程、律動3個課堂評價指標,對為期10周的實驗進行觀察,并以《加伏特舞曲》一課教學為例,通過圖片感官刺激依次開展教學,經(jīng)分析后認為這一教學方式對培養(yǎng)智障學生的學習興趣、專注力、參與熱情、責任感等都有積極作用。

關鍵詞: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培智;視覺刺激;特殊教育

中圖分類號:G7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4)22-0124-05

隨著國家對美育工作的重視,美育在特殊教育中的作用越來越凸顯。實踐表明,音樂律動教育可有效疏解特殊學生自卑、沮喪等負面情緒,提升其自信心。通過音樂欣賞和舞蹈互動,一方面能刺激特殊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提高他們的認知能力和學習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在互動中提高他們的社交能力[1]。由于智障學生的學習和理解能力較弱,多數(shù)存在不聽指令和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因此在學習音樂時很難理解和掌握音樂知識,更難以有效地進行音樂表達。對于他們而言,一個簡單的音樂節(jié)奏和身體動作結合,有時花十幾個課時都無法完成。再加上一個班里的特殊學生智力障礙程度差異較大,每個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能力水平不盡相同,因此教師很多時候不得不進行單堂課分層次教學,導致教學效率不高。

作為當今世界影響廣泛的三大音樂教育體系之一的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因其強調(diào)先于智力的原本性、師生共同創(chuàng)造的合作性、重過程不重結果的隨意性以及將音樂節(jié)奏與語言、動作、唱歌、舞蹈、表演、演奏和戲劇結合的綜合性而被很多培智學校采用,在特殊教育音樂教學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奧爾夫音樂教學法以美育為出發(fā)點,通過多種方法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這一教學法對培智學校的學生尤其有用,能有效矯正智障學生對音樂的審美與感知偏差,增強其節(jié)奏感、韻律感,給特殊學生的身心帶來安慰,幫助這類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和成長,培養(yǎng)其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行為習慣[2]。

認知神經(jīng)科學認為,神經(jīng)元的突觸是動態(tài)形成與消減的,新的突觸只有在有信息刺激時才會形成,沒有刺激就不會形成新突觸,多信息同時刺激可以形成多個相互間有聯(lián)系的突觸,使得神經(jīng)鏈接更加豐富,使人獲得更加復雜的情感[3]。在現(xiàn)實中,很多音樂作品都是作曲家由某個情景獲得靈感而創(chuàng)作出來的,這個情景既可以是一首詩,也可以是一幅畫。那么,如果在學習音樂時加入與音樂情景匹配的事物進行“神經(jīng)元刺激”,是否能夠加深智障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呢?由此,筆者在運用奧爾夫音樂教學法開展培智學校音樂教學時引入感官刺激,進行了如下教學實驗。

一、前期準備

(一)選定實驗對象

本次實驗的教學班(以下簡稱實驗班)為筆者所在學校九年級某培智班,班上有男生6人、女生5人,年齡為14—18歲,其中重度智力低下(IQ 20—34)2人,中度智力低下(IQ 35—49)5人,輕度智力低下(IQ 50—69)3人,邊緣智力(IQ 70—84)1人。

(二)設定課堂評價指標

課堂評價分設興趣、過程、律動3個觀察視角,每個視角又分成若干個觀察點,量化的指標用數(shù)字表示。實驗開始前需要先對過去的課堂做一個綜合評估,列出各個觀察點的評估均值,然后用優(yōu)于實驗前的指標作為合格標準(如表1)。

(三)運用的統(tǒng)計方法

本實驗采用SPSS(社會科學統(tǒng)計軟件)進行t檢驗,對實驗前后4個觀察視角的數(shù)據(jù)分別進行統(tǒng)計學對比分析,以確定兩個樣本均值之間是否存在顯著差異。

(四)明確教學設計原則

本次實驗基于奧爾夫音樂教學理念,主要遵循以下三個原則。一是整體性原則。從整體的角度出發(fā),將音樂的節(jié)奏、和聲、旋律等各個元素與身體律動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二是參與性原則。重視學生的參與和體驗,設置各種能讓全體學生都有能力去完成的音樂實踐活動;引入與音樂主題高度融合的感官刺激元素,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更全面的音樂體驗。三是個體差異原則。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對需要輔助才能完成學習任務的學生由科任教師或請其他教師協(xié)助,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

二、實驗過程

本實驗選用了多個主題音樂作為教學素材,如《鳳陽花鼓》《加伏特舞曲》《天鵝湖》等,下面以《加伏特舞曲》教學為例,說明本實驗的設計特點及其過程。

(一)結合學情,分析教材,明確教學目標

《培智學校義務教育唱游與律動課程標準(2016年版)》提出,7—9年級學生應該能用身體動作表達對音樂的感受,能模仿不同地區(qū)、不同民族舞蹈中有特色的動作,能根據(jù)音樂的內(nèi)容和情緒即興表演?!都臃匚枨愤x自人音版小學音樂二年級下冊,是荷蘭作曲家、指揮家戈塞克所作的一首小提琴曲,后被改編為管弦樂、鋼琴曲等其他器樂演奏形式。這一樂曲為D大調(diào),4/4拍,單三部曲式結構。A段的主題旋律采用對稱的樂句組成,旋律中運用了許多斷奏、裝飾音和八度大跳,緊湊跳躍的八分音符和頓挫有力的四分音符一前一后、相輔相成,活潑明快又略帶幽默色彩。B段靈動活潑、反復兩次,運用許多連音和保持音,旋律較平穩(wěn),和A段里短促的斷音形成鮮明對比,后半部仍保持了活潑的特性,用了許多大跳,尤其是最后一小節(jié),連續(xù)的入度大跳更顯得饒有趣味。C段是該舞曲抒情優(yōu)美的一段,以漸慢漸弱的方式結束全曲。

實驗班學生有一定的音樂基礎,其中有2名學生樂感較好,掌握一定的樂理知識,能積極主動參與課堂完成相關任務,師生互動性良好,課堂參與度高。有4名學生有一定的樂感,記得一些簡單的音樂符號,但完成任務需要教師適時提醒,能跟著音樂模仿練習。其余5名學生內(nèi)向安靜,且樂感較弱,不愿主動參與課堂,需要教師輔助并鼓勵。結合智障學生的身心特點,建議教師盡量采用輕松歡樂的游戲形式,讓學生更易于理解和接受音樂中抽象的內(nèi)容,通過音樂游戲、創(chuàng)編律動,讓學生模仿、體驗,保持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

結合上述實際,這一課的教學目標可以設定如下:(1)能夠配合教師參與課堂,通過律動和小組表演,在教師的提示下聆聽、感知音樂,提升樂感及藝術修養(yǎng);(2)通過教師的示范帶領,能夠開展音樂模仿、表演活動,促進集體間的互動交流;(3)通過欣賞荷蘭風景畫中表現(xiàn)的風土人情及當?shù)匾魳肺幕?,感受音樂的文化性?/p>

(二)圖片導入,感官刺激,依次開展教學

1.創(chuàng)設情境,引出學習主題

以學生喜愛的情境教學法導入,出示圖片創(chuàng)設情境,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本課教學中,教師首先利用視覺輔助工具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例如,在多媒體屏幕上出示一張與教學主題相關的圖片(如下頁圖1),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并說出從圖中發(fā)現(xiàn)的內(nèi)容,鼓勵沉默的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確保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課堂討論。接下來,教師可以巧妙地將課程內(nèi)容與學生的觀察聯(lián)系起來,借此機會介紹荷蘭被稱為“風車之國”的文化背景,由此順利導入本課的學習主題——《加伏特舞曲》。通過這種方式,教師不僅向?qū)W生傳授了知識,還創(chuàng)造了視覺情境,讓學生在感官體驗中參與學習,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記憶效果。

2.設置任務,強化教學互動

讓學生動起來,“綜合式、即興式”學習音樂,是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特別強調(diào)的一個重要原則[4]?!都臃匚枨肥且皇卒撉偾?,屬于純音樂,無歌詞,學生律動表現(xiàn)時會有難度。為此,教師可以將音樂劃分為三段(三個部分),讓學生分段學習體會每段表達的情緒,并按照“動起來”理念,引導學生看圖譜打手勢、模仿聲勢動作、學習身體律動,通過聽、看、模仿讓學生一步步達成本課教學目標。

第一部分。教師可以采用多種方法來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如通過指揮手勢(如圖2)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可以指名學生觀察教師的指揮手勢,鼓勵其聯(lián)想和思考這些手勢可能代表的含義。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音樂理解能力,而且能夠增強他們的想象力和推理能力。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不僅是在傳授音樂知識,而且是在通過示范,讓學生親身體驗音樂的節(jié)奏。接下來,教師可以邀請學生模仿“小指揮家”,同時出示音樂圖譜,讓學生一邊觀看圖譜,一邊伸出右手跟隨音樂打出相應的節(jié)拍。這種結合視覺、聽覺、動作刺激的教學方法,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記憶音樂結構。其間,教師應提醒學生注意音樂中共出現(xiàn)了幾次特定的旋律,并在完成這段音樂后進行總結,從而讓學生明白這是《加伏特舞曲》的A段。

第二部分。在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一些互動性強的活動來提高學生的參與度。例如,可以組織一個“超級模仿秀”。首先,由教師示范第二部分音樂的動作,請學生認真觀看并回答老師使用了哪些聲勢動作來完成這段音樂。這一活動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觀察力和記憶力,而且能夠讓他們通過模仿來理解和體驗音樂的節(jié)奏和動感。接著,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理解音樂圖譜中的符號,通過PPT展示不同的節(jié)拍(如圖3),并請學生回答它們之間的區(qū)別。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向?qū)W生解釋:“×”代表的是某種動作,如拍腿、叉腰、摸頭等;“0”代表的是休止符,意味著在這一拍中不發(fā)出聲音,也不做動作。這一教學方式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符號的含義,并在音樂實踐中正確地表現(xiàn)出來。

第三部分。在教學中,教師利用多種感官刺激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可以出示一張美麗的荷蘭風景圖片,讓學生在欣賞美景的同時,聆聽第三段音樂并觀察老師的律動。這種結合視覺、聽覺和動作的教學方式,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體驗音樂的節(jié)奏和情感,鍛煉他們的身體協(xié)調(diào)性和表現(xiàn)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提醒學生這一段音樂需要站起來完成,屬于身體的舞蹈律動,可以鼓勵學生盡可能將動作做得優(yōu)美舒展一些,讓他們仿佛置身于荷蘭的美麗景色中。在學生活動方面,全班學生可以起立和老師一起進行身體律動。對于腿腳不方便的學生,教師可以允許他們在原地完成上半身的動作,而不需要感到尷尬或被排斥。對于不夠主動參與課堂的學生,教師可以給予一定的寬容,允許他們安靜地聆聽和感受音樂,而不強制要求他們參與做出動作。這種包容和尊重每個學生個體差異的教學方式,可以讓所有學生都能在舒適的環(huán)境中學習。

3.總結升華,鞏固學生學習效果

教師總結升華本課,在屏幕上出示如下頁圖4、圖5的圖片,再次讓學生欣賞美麗的荷蘭風光。這樣的視覺刺激不僅能讓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能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記憶本課所學的音樂知識和技能,讓學生更加熱愛音樂,進一步增強求知欲,從而戀戀不舍地結束本課。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憶和總結本課的學習內(nèi)容,讓他們思考和表達自己對音樂、動作和景色的理解和感受。這種反思和總結活動,可以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激發(fā)他們對荷蘭文化和風景的興趣,進一步拓寬他們的音樂和文化視野,從而達成既定的教學目標。

三、結果分析

本實驗共進行了10周,每周安排2—3個課時,教學的音樂曲目除了上文提到的《鳳陽花鼓》《加伏特舞曲》《天鵝湖》,還有具有地方特色的《漁家曲》《?北海以北深海未眠》等。實驗教師一邊進行教學活動一邊進行課堂觀察、記錄、分析,得出如表2、表3和表4所示的課堂評價指標對比數(shù)據(jù)。

對表2的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可知,4個觀察指標全部達標,將實驗前后的數(shù)據(jù)進行t檢驗,顯著性p值全部小于0.05。由此可見,增加感官刺激后,學生堅持聽課人數(shù)、回答老師提問人數(shù)、參與互動人數(shù)、興趣持續(xù)時間等觀察點的均值和比例都比實驗前高,而且t檢驗的p值都小于0.05,因此在奧爾夫音樂教學法中加入感官刺激可以顯著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對表3的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可知,4個觀察指標全部達標,將實驗前后的數(shù)據(jù)進行t檢驗,除了“通過提問能說出樂曲的速度和情緒的學生人數(shù)”觀察點的顯著性p值大于0.05外,其余3項p值全部小于0.05。由此可見,增加感官刺激后,能較長時間專注聆聽的學生人數(shù)、通過提問能說出樂曲的速度和情緒的學生人數(shù)、聆聽音樂時面部表情有明顯變化的學生人數(shù)和聽到音樂后身體自覺律動的學生人數(shù)等觀察點的均值和比例均比實驗前高。4個觀察點中有3個達到了顯著水平,表明在奧爾夫音樂教學法中加入感官刺激,可以顯著提升課堂的持續(xù)性和穩(wěn)定性。而“通過提問能說出樂曲的速度和情緒的學生人數(shù)”達不到顯著水平,這與該指標本身的難度有關,即使是正常人,能說出樂曲速度和情緒的也不是很多,解決的辦法有待后續(xù)研究。

對表4的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可知,4個觀察指標全部達標,將實驗前后的數(shù)據(jù)進行t檢驗,除了“通過提問能說出樂曲的速度和情緒的學生人數(shù)”觀察點的顯著性p值大于0.05,其余3項p值全部小于0.05。由此可見,增加感官刺激后,能用身體動作表達音樂感受的學生人數(shù)、能模仿老師的律動動作的學生人數(shù)、能獨立或在輔助下完成的律動合乎音樂節(jié)奏的學生人數(shù)、能根據(jù)音樂情緒內(nèi)容即興表演的學生人數(shù)等觀察點的均值和比例都比實驗前高。4個觀察點有3個達到了顯著水平,因此在奧爾夫音樂教學法中加入感官刺激,可以顯著提升學生的律動能力。而“通過提問能說出樂曲的速度和情緒的學生人數(shù)”達不到顯著水平,這與前面提到的“說出樂曲情緒”可能是同一個原因,解決辦法有待后續(xù)研究。

綜上所述,在運用奧爾夫音樂教學法開展培智學校音樂教學時引入感官刺激,可以提高培智學校音樂課堂教學效率,對培養(yǎng)智障學生的學習興趣、專注力、參與熱情、責任感等都有積極作用,可以促進培智學校的學生發(fā)展節(jié)奏感和韻律感,提高肢體協(xié)調(diào)能力、運動能力、注意力、學習能力及社交能力、情感表達能力等。當然,本實驗只是一次初步嘗試,因樣本量較少,實驗結論達不到大規(guī)模推廣的標準,希望本實驗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帶動更多教師進行這方面的研究,以促進特殊學生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宗莉加.音樂的美育功能對特殊學校學生成長的作用[J].戲劇之家,2021(6):57-58.

[2]向群.論奧爾夫教學在美育中的作用[J].當代音樂,2018(5):131-132.

[3]劉希平,唐衛(wèi)海,鐘汝波.記憶與元記憶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146.

[4]陳芳.奧爾夫教學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華夏教師,2023(26):49-51.

(責編 歐金昌)

吉木乃县| 城步| 山阴县| 黄大仙区| 丹寨县| 逊克县| 荔波县| 高邑县| 公安县| 留坝县| 海兴县| 河间市| 吕梁市| 太原市| 梨树县| 满洲里市| 宁波市| 高平市| 呼伦贝尔市| 滨海县| 忻城县| 敖汉旗| 淳化县| 曲阜市| 介休市| 涪陵区| 合肥市| 千阳县| 天长市| 华宁县| 闻喜县| 安阳县| 施甸县| 江川县| 渭南市| 寿阳县| 商河县| 莱芜市| 农安县| 友谊县| 高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