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話是習作的基礎,只有打好基礎,才能在習作的道路上行穩(wěn)致遠。課標在“學段要求”中對第一學段明確提出“對寫話有興趣,留心周圍事物,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對于低年級學生,看圖寫話是寫話的重要形式,能促進學生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的發(fā)展,有利于實現(xiàn)學生從寫話到習作的平穩(wěn)過渡。
看圖寫話教學要根據(jù)圖文結合的特點,抓住“看”和“寫”這兩個關鍵點,找準語文和其他學科的融合點,化難為易,循序漸進,讓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學會觀察、學會思考、學會分析、學會表達。筆者從“看圖”和“寫話”兩個方面來談低年級看圖寫話教學的指導方法。
一、變化之中學“看圖”
教看圖就是教觀察??磮D寫話的主要憑借是“圖”,第一步是“看”。這里的“看”就是觀察,觀察時要用眼,也要用腦;要能夠看清、看懂,還要能分清主次和事物間的聯(lián)系,甚至能從靜止的畫面中“看”出場景和故事來。在指導學生觀察圖畫時要避免方法單一、形式單調,要運用變化之道,激發(fā)學生興趣,明確觀察方法,激活學生思維,做好對圖像信息的消化和轉化。
1.化繁為簡,聚焦重點
在看圖時首先要明確圖畫的主題和重點。學生觀察能力不強,沒有形成良好的觀察習慣,會被細枝末節(jié)的內容吸引,對圖畫的觀察往往沒有主題和重點。指導學生觀察時要化繁為簡,學會聚焦,突出重點,明確主題。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選擇,選準聚焦點,也就是突出畫面中的主要內容,寫話時重點描寫,略寫和主題關系不大的內容,一筆帶過。
如何選擇聚焦點?在觀察圖畫的時候,首先要確定主題。對于給定題目的圖畫,當然是根據(jù)題目明確主題。除此之外,還有很多題目自擬、內容不限的圖片,這些圖片主題的確定是很多教師在教學中容易忽略的,認為寫話要求不限定主題就是沒有主題。其實,不限主題并不是沒有主題,題目自定就說明要自己確定主題。面對同一幅圖畫,如果確定不同的主題,觀察的角度、選擇的畫面內容都會隨之有所差別。比如一幅包含桃花、梨花、菜花、河水的鄉(xiāng)村風景畫,若以“家鄉(xiāng)的梨花”為題,就要重點觀察梨花,清澈的河水和粉紅的桃花都更加襯托出梨花的潔白。若以“美麗的家鄉(xiāng)”為題,就要按照一定的順序描寫美景,綠水環(huán)繞,春意盎然,桃花紅、梨花白、菜花黃,梨花只是畫面中的一部分而已,畫中的景物都能用來表現(xiàn)家鄉(xiāng)的美麗。
明確了主題,選擇了聚焦點以后,平面的圖畫仿佛就變得立體了,不同的事物在圖片中就有層次、有重點了。這時,教師再引導學生學習觀察的一般順序,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從遠及近、由局部到整體等。觀察圖畫時做到有重點、有順序,寫作時就能條理清楚、主次分明。
2.變靜為動,豐富內容
在看圖寫話中,除了“春天來了”“花園一角”這樣的景物圖,還會遇到很多以小朋友(小動物)為主角,來呈現(xiàn)生活化(擬人化)故事的圖片。畫面是定格的、靜止的,所表現(xiàn)的內容比較簡單,小學生明確圖意并不難,但是面對這樣的畫面,有些小學生只會做簡單介紹,用“有……有……”的句式,兩三句話就把圖上的事物介紹出來了,寫出來的句子大同小異,甚至用的詞語都如出一轍,表達較為單調,內容過于單薄。
如何在面對這類圖片時做到言之有物、內容豐富呢?最好的方法就是讓靜止的畫面動起來,用好動詞,寫出圖中人物(小動物)的動作。如在描寫“捉迷藏”(見圖1)這幅圖時,不能簡單地敘述為“有小貓、小豬、小狗、小鳥、小兔和蝴蝶,它們在捉迷藏”。教學時要引導學生寫出每個小動物的動作來:“我們會用到哪些動詞呢?”學生肯定會想到“伸、捉、躲、捂、鉆、探”等。“哪個小動物躲藏的方法最巧妙呢?”學生會注意到蝴蝶輕輕地落在小花貓的頭上,不發(fā)出一點兒聲音……圖中的小動物動起來了,故事就有意思了,描寫也會更精彩了。
學生的思維是活躍的,可以通過想一想、說一說、演一演的形式,讓畫面中的人物(動物)活起來。表演的過程就是表達的過程,而且是獨具個性的表達過程。如教師引導:“根據(jù)畫面上的內容說一說小馬怎么過河,小兔子怎樣采蘑菇,小朋友怎么栽樹,然后分小組動一動、演一演?!睘榱隧樌硌莩鰜恚岇o止的畫面變成動態(tài)的場景,學生會調動起一切與之相關聯(lián)的認知經(jīng)驗,會想到做過的游戲、聽過的故事、看過的動畫片,會聯(lián)系到日常生活中的情緒體驗、觀察過的有趣現(xiàn)象,甚至聽說的或者是假想中的各種奇怪的事情。有了這么多豐富的體驗,畫面中不管是動物、植物還是人物都可以活生生地呈現(xiàn)在學生的眼前。
3.無中生有,放飛想象
內容寫多了,如何避免千篇一律呢?觀察是前提,想象才是靈魂。圖是一樣的,但學生的想象力是千差萬別的,想象可以給畫面插上神奇的翅膀,使思維進入更廣闊的空間。一般的看圖寫話會有幾個引導性和提示性的問題,這些問題有助于學生快速把握圖畫重點,關注主要對象。但真正的想象會跳出問題,放飛思維,獨具慧眼,想到問題之外的問題,看到畫面以外的畫面。
“角色代入法”能設身處地進行思維和想象,“滿足學生角色代入的需求”,創(chuàng)設真實的生活和學習情境,從第一人稱的角度去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如看圖寫話“小兔運南瓜”(見圖2):“如果你就是這只小兔,請你說一說,你的這個大南瓜是哪里來的?你準備怎么運回家?媽媽看到大南瓜會怎么說?”讓學生展開頭腦風暴,發(fā)散思維,互相啟發(fā),盡量說出更多的可能性。
學生給出的答案可能有:路上撿到的,別人送的,地里摘的,打工掙來的,花錢買來的;借輛小車推回家,找朋友幫忙抬回家,像輪子那樣滾回家,找快遞送回家;媽媽會夸獎它,媽媽告訴它更好的方法,媽媽驚奇得都不知道說啥了……
低年級學生的想象大膽豐富,會出現(xiàn)極為夸張的內容,甚至存在不合理的部分,但教師不必急于否定,只要合理引導,幫助學生適當調整糾正即可。想象既是畫面的補白,又是畫面的延伸,可以使有限的畫面活起來。
4.增光添彩,關注細節(jié)
看圖時不僅能根據(jù)圖上的內容發(fā)揮合理想象,還可以對圖上的一些細節(jié)加以補充和完善,寫話時對這些細節(jié)的描寫往往就會成為亮點??磮D寫話時,學生往往面對的是一幅幅黑白單調的圖片,如何通過粗線條的、籠統(tǒng)的圖片感受細節(jié)的真實呢?如同做數(shù)學題時畫輔助線一般,學生也可以拿起筆對圖進行增光添彩。
如“放風箏”(見圖3):“圖上的兩個小朋友在放風箏,同學們看看圖上還可以增添哪些內容?!?/p>
我給奔跑的小哥哥畫上了汗珠,他肯定玩了很長時間了。
我把花草樹木涂成了彩色,還把小朋友的臉也涂紅了。
我在小妹妹的后面畫了一條小花狗,正追著她一起跑呢。
我在空中畫上了幾只小鳥,小鳥肯定也來和風箏比賽。
涂上顏色,使畫面更賞心悅目;補充細節(jié),使畫面更豐富多彩。這里的繪畫并不需要什么技巧,需要的是善于思考、善于想象的大腦。學生能把這些畫出來,在寫話時,描寫原圖內容的同時,再把這些細節(jié)部分表達出來,文章一定會非常生動,非常精彩。學生在涂色補充的同時一直在思考色彩和畫面內容,腦海中就像放電影一樣,看到的是色彩鮮明、人物鮮活的影像,寫話時自然就精彩多了。
二、循序漸進練“寫話”
學生會觀察圖畫,能抓住重點,會想象畫面,也能想到細節(jié),給寫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也使學生有了寫好的信心和興趣。但是此時離寫好段落還有一定的距離,由“敢寫”“想寫”到“會寫”“善寫”還需要教師循序漸進指導,讓學生經(jīng)歷由說到寫的訓練。
1.先說后寫
新課標在學業(yè)質量描述中指出,“看圖說話,能描述一幅圖畫的主要內容,說出多幅圖畫之間的內容關聯(lián)”。首先要求的是“說話”“說出”。而且要求表達時重點突出,連貫而有條理。俗話說“我手寫我口”,如果口頭表達主次不明,語無倫次,必然也將影響到書面表達。在寫話之前先進行口頭表達訓練,特別容易取得寫話能力的發(fā)展??陬^表達訓練利用聲音,方便高效,便于在課堂教學中實施??陬^表達若有遺漏可以及時補充,如有錯誤可以及時糾正,能夠做到一人發(fā)言多人受益,收到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在進行口頭表達訓練時,教師要及時鼓勵那些語言獨到的學生,多對他們進行啟發(fā):“誰能和他說得不一樣?”“類似的句子還有哪些?”“這幾句話的順序可以調整一下嗎?調整之后意思有沒有不一樣?”“你更喜歡哪一種說話方式?”如果遇到口頭語言表達困難的學生,要及時鼓勵,同時降低難度,一句一句引導,說不出一段話就先說好一句話,說不好一句話就先努力說好一兩個關鍵詞,循循善誘,幫助學生取得進步,不必操之過急。
在說和寫反復交替的實踐訓練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兩者可以相互促進。口語先行,先說后寫,使學生在寫話時更加胸有成竹,表達更流暢,下筆更從容。
2.從仿到創(chuàng)
從模仿到創(chuàng)作,先模仿再創(chuàng)新,是低年級寫話訓練行之有效的方法。模仿是初學者的必經(jīng)之路。模仿是一種本能,符合人類認知的客觀規(guī)律。低年級的寫話是從零開始的寫作訓練,初學寫話,模仿是一種最便捷、最直觀也是最高效的學習方式。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閱讀的過程就是模仿的過程,讀得多了,學生就有了表達的欲望。學習看圖寫話,先看圖,再思考,如果學生心存畏難情緒,不敢下筆,教師也不必急于讓學生寫作,教師先示范,由扶到放,讓學生先模仿再創(chuàng)作,在模仿的過程當中克服畏難情緒,對寫作由陌生到熟悉,逐漸提高寫作水平。
如看圖寫話“運木頭”(見圖4),內容是小豬、小熊和小猴分別用不同的方法運一根木頭回家。
圖中的三個動物,都做同一件事——運木頭。雖然采用的方法不同,但情節(jié)有類似的部分,構成一種遞進的重復。教師可以重點示范其中的一部分,如小豬運木頭的部分:
小豬的力氣是最大的嗎?小豬用什么方法運木頭?誰來說一說、做一做小豬的動作?小豬成功了嗎?你認為它的方法好嗎?
討論以后,教師再出示這部分的例文,讓學生明確寫作思路,也看到寫作成果,再寫小熊和小猴運木頭的時候自然就敢于嘗試,甚至得心應手了。
3.由簡入繁
看圖寫話要經(jīng)歷由易到難、由簡入繁的過程。低年級學生的看圖寫話一般采用“總分”或“總分總”結構,先點出主題內容再加以細化。如同擴句一般,寫好一句話乃至一段話的過程如同畫好一棵樹,可以先畫出樹干,再添枝加葉。同樣是“放風箏”(見圖3)。圖上畫的是什么呢?
小明和小紅在放風箏。(誰+干什么。)
有了樹干,就可以長出樹枝了。兩條樹枝一個是時間,一個是地點。
星期日,小明和小紅在公園里放風箏。(時間+誰+在哪兒+干什么。)
有了樹枝,就可以長出樹葉了。此時可以寫出玩的內容和玩時的心情。
星期日,小明和小紅在公園里放風箏,瞧,他們玩得多開心啊。(時間+誰+在哪兒+干什么+結果怎樣或心情如何。)
還可以在哪里添枝加葉呢?可以寫天氣情況,公園的環(huán)境,什么樣的風箏……
看圖寫話應該遵循由簡入繁、由易到難的原則,注重能力的培養(yǎng),逐步完善書面表達。在教學寫規(guī)范句式之后,再引導學生多積累一些形容詞,學習比喻、擬人等常用的修辭方法,使學生的表達更豐富,描寫的句子更具體。熟練掌握了書面表達的技巧,可以提高書面表達的能力。
在教學中教師應遵照新課標理念,樹立學科育人觀念,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和學習方法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在教學看圖寫話時,教師應循序漸進,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觀察,啟發(fā)學生想象,并鼓勵學生反復修改,用積極的評價策略,激發(fā)學生的寫話興趣。通過這些策略的實施,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寫作水平將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作者單位:安徽宿州市碭山縣教育局教研室)
責任編輯 宋園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