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曹沖稱象》是二年級語文上冊的一篇課文。文章講述了曹操得到了一頭大象,進而引出大家對大象重量的議論與思考,其中曹沖的方法凸顯了他的聰慧形象。因此,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讓學生在掃清字詞障礙的基礎上理解文意,進而明確曹沖方法的可行性,最終了解曹沖的聰明與智慧。
二、語文要素解析
關注課文:文章題目言簡意賅,點明了故事的中心人物及中心事件,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故事梗概。
關注字詞:本文要求學生認識14個生字,并且會寫“稱”“柱”等10個生字。認識生、字、詞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掌握基礎的生字讀音,強調(diào)平舌音、翹舌音、前鼻音和后鼻音的區(qū)別。同樣字形的書寫和識記也十分重要。教師可以借助實物演示法、結構歸類法、字理識字法以及口訣識字法等提高字詞教學效率。教師還可以采用情境識詞法引導學生語境造句,記憶詞語的內(nèi)涵并學會運用。
關注能力:文章中曹沖機智的方法能夠拓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意識和思辨能力。同樣可以讓學生在掌握一定科學原理的基礎上,明確曹沖方法的可行性,感悟曹沖的聰慧形象。
三、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掌握文中14個生字,在流利朗讀課文的基礎上,初步了解曹沖稱象這個故事。
2.讓學生在分析曹沖稱象步驟的同時,明確每一步背后的科學道理,提高學生的信息分析能力和語文理解能力。
3.引導學生在品析關鍵語句的過程中,讓學生感悟精準用詞的語言之美,結合曹沖稱象方法的優(yōu)越性,豐富學生的審美體驗。
4.在合作探究中培養(yǎng)學生像曹沖一樣善于思考的學習品質(zhì)。
【教學重點】
1.運用有效的識字方法引導學生初步掌握文中重點生、字、詞。
2.能夠掌握曹沖的稱象方法并概括出曹沖的聰慧形象。
【教學難點】
借助對比、思考以及推演的方法明確曹沖稱象方法的優(yōu)越性。
【課前準備】
多媒體設備、游戲道具以及課件。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怎么把大象放冰箱”——趣味情境導入,問題驅(qū)動教學
教師出示趣味卡片“把大象裝冰箱的步驟”,即“打開冰箱門—把大象裝進去—關上冰箱門”。隨后引發(fā)學生思考:“大家都知道大象的體積非常大,這樣的一個龐然大物,假如現(xiàn)在要給大象稱體重,有哪些步驟呢?”進而引出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nèi)容:“在很久之前一個叫曹沖的小孩也遇到了這個難題,讓我們看看他是如何機智地化解問題的,一起來學習今天的《曹沖稱象》。”
教學預設:
大象太大放不進冰箱里,只能制造一個超級大冰箱。
要想稱大象的體重,只能造一個大稱,把大象放秤上量出體重,然后把大象趕下去。
(二)“攻克字詞障礙”——初讀課文,強化識字
1.閱讀任務單
教師首先出示閱讀任務單1,讓學生閱讀文章后完成。隨后,教師借助偏旁教學法、實物演示法等多種方法,輔助多媒體信息技術,引導學生梳理文章的基本字詞,并完成生字詞表格,掃清字詞障礙。
2.多元方法攻克字詞障礙
教師按照以下三種方法(見表1)講解基礎生字詞,進而讓學生在記憶的基礎上完成生字詞表格。
(設計意圖:借助閱讀任務單能夠有效整合基礎知識,引導學生掌握基礎文意,隨后多元化的識字方法以及表格整理讓學生夯實基礎知識,落實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
(三)“我是小小書法家”——書寫練習,強化訓練
1.書法觀摩,總結特點
教師為學生出示“柱、秤”等重點字的標準正楷書寫,讓學生觀察、總結其特點。
預設:“柱”是左右結構,要注意右邊三橫和木字旁的橫不要高度一致,以免重合。
2.動畫演示,交流經(jīng)驗
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出示書寫要點的動畫,讓學生互相交流書寫經(jīng)驗。
預設:一定要注意“稱”和“你”的區(qū)別,兩者極易混淆。
3.自我練習,相機指導
教師先示范生字的書寫,隨后讓學生自我練習。教師巡視并相機指導,讓“寫得較好”和“有明顯不足”的學生上臺書寫,在生生互評中強化學生記憶。
(設計意圖:借助書寫練習強化學生的生字詞基礎,并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予以指導和修正,進而落實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難點。)
(四)“再次走進文章”——引導分段細讀,重點整理方法
教師引導學生分段閱讀,在閱讀過程中重點賞析語句以及精確詞語,明確作者這樣寫的含義。本環(huán)節(jié)分為“整體概括”“這是大象”以及“方法錦囊”三大板塊。第一板塊讓學生閱讀第1自然段,整體把握文章;第二板塊在閱讀第2自然段的時候,讓學生借助繪畫和仿寫,更好地了解大象的特點;第三板塊讓學生了解第3自然段提出的不同稱重方法,并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完成“方法錦囊圖”。
1.整體概括
教師引導學生閱讀第1自然段,說明故事人物以及中心事件。
過渡:字詞障礙解決后,我們就可以流暢地閱讀課文了,接下來讓我們一起走進文章的第1自然段,看看第1自然段給我們交代了什么信息。
預設:閱讀第1自然段知道了故事的主要人物,分別是曹操、曹沖以及眾官員。中心事件是曹操帶回了一頭大象,讓大家去看大象。
2.這是大象
過渡:看來大家對第1自然段的掌握十分準確,那接下來請大家繼續(xù)讀第2自然段,并思考大象究竟是什么樣子的。
教師引導學生閱讀第2自然段,讓學生體會大象的特點,并提問:大象長什么樣子呢?隨后,教師讓學生了解這種形象寫法的特點,并借助希沃白板,讓學生一邊讀出關鍵語句,一邊畫出大象的外形,最后出示大象的圖片,強化學生認知。教師還要讓學生在觀察大象圖片的過程中學會仿照句式,發(fā)揮想象力,感受比喻句的表達效果,進行說話練習并感受大象的特點。
教學預設:
大象的耳朵像大扇子一樣。
大象的背像寬廣的草原。
3.方法錦囊
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文中幾位大臣提出給大象稱重方法的段落,隨后簡單總結出這些方法的實施難度,最后以小組合作的方式一邊總結官員的方法,一邊完成教師出示的方法錦囊思維導圖(見圖1)。
方法一:造秤稱象
教師讓學生讀第一個官員的方法,并詢問學生這種方法的實施困難:“有了大秤也不行啊,誰有那么大的力氣提得起這桿大秤呢?”
方法二:割肉稱象
讓學生讀第二個官員的方法,并詢問學生這種方法可行嗎?曹操聽了是什么態(tài)度呢?
教師引導學生品析“曹操聽了直搖頭”的含義,理解曹操的不贊同態(tài)度。
(五)“曹沖會怎么做”——課后小結全文,巧設文章懸念
教師簡單總結全文:本節(jié)課我們分析了很多官員給大象稱重方法的不恰當性,綜合來看曹沖的方法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同,那么他的方法到底好在哪里呢?下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繼續(xù)探索。
(六)作業(yè)設計
教師堅持分層化作業(yè)設計,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需求。
1.基礎鞏固型。掌握重點字詞和基礎內(nèi)容。
2.拓展提升型。能夠流暢地閱讀課文,并錄制一則課文朗讀音頻,上傳至釘釘軟件。
第二課時
(一)“模擬稱象小實驗”——親身操作實驗,理清科學道理
教師引導學生回顧文章,明確曹沖稱象方法的具體步驟,隨后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要在船舷上畫線”“石頭為什么要裝到船下沉的地方為止”等。學生帶著問題去開展實驗,借助教師準備的游戲道具開展小組實踐,探究其中的科學原理。
1.曹沖稱象的步驟
趕象上船并畫線——趕象上岸裝石頭——稱石頭,知重量。
2.“模擬稱象小實驗”
教師準備道具:木塊大象雕塑、一個裝滿水的量杯、適量小石塊、一根彩筆、一個小砝碼稱。教師借助微課動畫視頻演示曹沖稱象的全過程,讓學生按照相應的步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開展“模擬稱象小實驗”,并談一談自己的發(fā)現(xiàn)。
實驗過程預設:
(1)先記錄原本的量杯水位線。
(2)量杯里放進大象雕塑之后水位上升,沿著水面在容器上畫線。
(3)拿掉大象雕塑后,水位下沉,比較水面和線的位置。
(4)放入準備的小石塊,直到水面與線重合為止。
(5)利用砝碼稱稱重小石塊的重量和大象雕塑,比較數(shù)據(jù),思考發(fā)現(xiàn)。
實驗結果預設:
小石塊的重量和大象雕塑的重量相等。
3.曹沖稱象的優(yōu)越性
教師引導學生總結,相比于前兩位官員提出的稱象方法,曹沖稱象方法的優(yōu)點體現(xiàn)在哪里?
預設:
解決大稱難制作和難提起的問題,也避免傷害大象。
(設計意圖:借助模擬實驗法,加深學生對曹沖稱象方法的認知,使學生在科學實驗中養(yǎng)成善于探究的科學精神。)
(二)“課本劇小表演”——分析具體語言,演繹人物形象
教師引導學生角色扮演,并根據(jù)人物的文字描寫揣摩其性格特點。在角色扮演過程中,感知曹沖的聰明與智慧。隨后教師為學生出示量化評價表(見表2),開展生生互評,角逐出本節(jié)課的“最佳表演小組”。
1.角色分析
文中角色:曹操、官員一、官員二、曹沖、眾大臣。
角色分析預設:
當曹操聽到要割大象肉稱重的時候,要表演出“曹操聽了直搖頭”,這說明曹操很不贊同這種方法。而曹操在聽到曹沖的方法時,要表演出“曹操微笑著點了點頭”,因為曹操很贊同曹沖的方法。
曹沖在提出自己想法的時候一定要很自信地說出來,因為曹沖很聰明,知道自己的方法十分可靠,因此要表演出他的胸有成竹。
2.課本劇表演
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開展課本劇扮演。
3.生生互評
(三)“我會怎么做”——開發(fā)多元思維,集思廣益討論
教師提出疑問:“回到我們第一節(jié)課開頭提出的問題,假如大象稱重的難題現(xiàn)在就擺在你面前,受到曹沖的啟發(fā),你能想到更新穎的方法嗎?”教師可以出示學生玩耍的蹺蹺板,給予學生啟發(fā)。
教學預設:
我們可以利用蹺蹺板稱重,多安排幾個人站在大象的對面,直到人們的重量能和大象保持同一水平,隨后稱出這些人的體重即可。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開放性問題中積極思考,解決問題,體驗動腦的樂趣,促使學生養(yǎng)成積極動腦思考的好習慣。)
(四)作業(yè)設計
教師應堅持分層化作業(yè)設計,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需求。
1.基礎鞏固型
整理課堂基本筆記,掌握重點字詞和基礎內(nèi)容。
2.拓展提升型
基于整合文章內(nèi)容的基礎上,為《曹沖稱象》繪制一幅插圖,并簡單寫一段文字概括文章內(nèi)容。
(五)板書設計
曹沖稱象
官員們:造秤稱象、割肉稱象
曹沖:大象重量=石塊重量——聰明智慧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基本取得了預期的教學目標。學生積極參與其中,不僅理解了曹沖稱象的含義,還掌握了文中重點字詞,理清了其他官員提出的稱象方法的弊端,通過學生的科學實踐明確了曹沖方法的優(yōu)越性。
本次教學設計從教學方法、教學維度以及評價方法等多方面進行了創(chuàng)新。本次教學設計秉持“線上+線下”“理論+實踐”“多元+合作”以及“探究+評價”的核心設計理念。課堂教學和作業(yè)設計突破傳統(tǒng),實現(xiàn)“線上+線下”模式;教學過程既注重語文知識的傳授,又以學生的科學探究為載體,實現(xiàn)知識的掌握;不僅運用情境教學法、游戲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還堅持拓展語文知識、思維發(fā)展等多元維度,引導學生生生合作;在量化評價方面堅持生生互評和師生評價,取得了較大的突破。在看到自身可喜進步的同時,我也在不斷反思自己的不足,如對閱讀課文的重視度不高,我在引導學生讀課文時可以多提供幾次機會,讓學生積極品讀。此外,我還可以加大對多媒體技術的運用,這也為我今后的教學改進指明了方向。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張謇第一小學)
編輯:趙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