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背景下,國家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愈加重視,綜合實踐活動獨特的價值日益彰顯。2001年,《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試行)》的頒布拉開了綜合實踐活動的序幕,使其成為一門獨立課程,與學科課程并列。隨后,一系列政策文件擴大了綜合實踐活動的必修范圍,進一步明確了綜合實踐活動的重要性。
一、問題提出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國家規(guī)定的自小學至高中開展的一門必修課程,是一門綜合程度高、和其他課程并行,同時又具備相對獨立性的課程,是以科技、社會和經(jīng)驗為核心內(nèi)容,引導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開展探究性學習的課程。
評價是課程規(guī)劃的重要構成部分。課程評價具有反饋、導向、激勵等作用,有利于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展,并使其更趨完善,助力課程的落實與改進。當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在學校、學生及教師等方面進行的評價已具備一定的基礎,但在整體課程評價上仍存在一些共性問題,亟須整改。
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協(xié)同評價存在的問題分析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需在多元主體配套資源的保障下,選取恰當有效的方法,以達到課程評價過程中的相互配合。這也是課程評價順利開展的重要支撐。當前課程評價存在以下問題:
(一)評價整體意識缺乏
從整體來看,當下學校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設計方案不夠具體,評價體系欠缺。基于學?,F(xiàn)有的課程方案能夠發(fā)現(xiàn),不管是學生評價還是教師評價,皆缺乏一套規(guī)范且有效的評價標準與體系。評價評什么?如何評?以什么標準開展評價?這就需要教、學、評各要素之間相互配合、協(xié)同一致,提高各因素間的關聯(lián)度,也是問題所在。
(二)評價制度保障不明確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作為一門學校擁有自主權的國家級必修課程,需要學校提供相應的管理和保障。不同于其他課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需要科任教師盡可能地發(fā)揮其課程開發(fā)能力?;诖耍瑢W校應適當下放課程管理權力,使科任教師的管理權力變大。且就當前課程評價制度而言,其相應的設計鮮有涉獵。
(三)教師評價能力不足
與傳統(tǒng)學科不同的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對科任教師的要求較高。教師如何整合相關資源?教師如何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教師如何指導學生進行課題研究?一系列問題均指向教師高水平的專業(yè)素養(yǎng)。教師課程開發(fā)的能力、課程實施的能力、課程評價能力的不足,是當前的突出問題。與此同時,教師對學生能力進行評價的技術與方法亟待提升,這就導致大多數(shù)教師面對評價無從入手。且我國專業(yè)的綜合實踐教師十分缺乏,這就導致在師資方面缺乏支撐。
(四)評價主體多元化未凸顯
在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進行評價時,應遵循多元性原則。評價的主體可以是教師、學生等校內(nèi)人員,亦可以是學生家長、相關社會人員等校外人員。多元主體參與評價需注意,明確各個參與主體的定位及分工十分重要。目前,大多數(shù)學校的評價設計當中只是提到“多主體參與”,對不同評價主體所承擔的具體事項尚未明確規(guī)劃。
(五)評價方式單一
學校在進行評價時,大部分會選擇以量化的等級形式呈現(xiàn)出來,或完全以文字表述的方式呈現(xiàn)。綜合實踐活動強調(diào)評價過程數(shù)據(jù)的收集,但量化評價與質(zhì)性評價應進行結(jié)合,單一的評價方式缺乏有效性保障。
三、促進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協(xié)同評價的策略
(一)健全課程評價體系,增強評價整體意識
學校應基于國家、地方政策,結(jié)合本校實際情況,制定整體評價框架,使評價貫穿始終。為了發(fā)揮評價的導向功能,制定出既符合本校實際情況又適合學生實際情況的評價方案,以下幾點可供參考。第一,明確評價的目的與指導思想,結(jié)合校情確定本校評價的指導思想與評價原則,為后續(xù)評價的實施指明方向。第二,評價內(nèi)容的多樣化決定了評價方法及工具選擇的多樣化。與此同時,評價方法應具有可行性與科學性。第三,評價主體應多元化。第四,統(tǒng)籌安排評價實施的步驟。
(二)完善課程評價制度保障
學校需制定相關評價制度,保證課程的落地。如課程的評價、交流和獎勵制度。其既包含對學生的學習成果獎勵、學習體驗和感受的交流,又包含對教師的評價。相關評價制度亦可適當和學生的學分、成績及教師的考核掛鉤,以更好地激勵學生與教師。
(三)強化師資力量
地方可制訂相應的師資配備方案以應對師資力量薄弱的問題,并設計符合地方和學校特色的培訓內(nèi)容。如可以從課程理念、課程開設的意義和目標、相關政策和理論、研究方法及優(yōu)秀課例等方面,對教師進行系統(tǒng)的培訓。培訓方式要具有靈活性、時效性??刹捎镁€上線下混合聯(lián)動的方式進行,引導教師深入了解綜合實踐活動,提高科任教師的課程實施與評價能力,促進其專業(yè)發(fā)展。
(四)促進多元主體參與評價
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需要社會資源的支持?;诖?,學生家長和社會專業(yè)人員的參與,是協(xié)同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并能成為評價的促進者。如家長可以督促孩子及時完成活動記錄表,對孩子在活動中表現(xiàn)出的細節(jié)問題及時評價,指導并鼓勵孩子。在學生進行成果匯報時,家長也應參與并點評學生在活動中的表現(xiàn)。這有利于學生更加全面地認識自己,進一步深化家校育人。
(五)推動評價方式多元化發(fā)展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特殊性決定了其評價的難度。這就導致科任教師很難用固定、單一的評價方式獲得完整的評價結(jié)果。在評價方法上,教師應注意量化方法與質(zhì)性方法相結(jié)合。檔案袋評價的方式也被大量運用于評價中。同時,教師可借助多媒體手段對學生進行追蹤記錄,文字資料、影像資料皆可留存,進而提供相互交流的機會與平臺,充分運用信息技術,更好地服務于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評價。
(責編 韓玉兵 侯心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