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穗、港地區(qū)為代表的粵方言,由于口語上存在不同于民族共同語的,帶有英語轉碼詞匯和符合方言表達習慣的字、詞、句而呈現(xiàn)出言、文差異的現(xiàn)象。除卻穗、港地區(qū)的歷史原因,以及毗鄰中國海外貿易中心珠三角地區(qū)的區(qū)位現(xiàn)實導致的文化交互外,實則還涉及“文白異讀”的相關原理。雖然隨著“文白(粵)夾雜體”和“粵方言白話體”的出現(xiàn),兩者之間的差異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但由于語言文字規(guī)范政策的推行,穗、港地區(qū)書面語規(guī)范化或還將使穗、港粵方言的言、文差異保持在較為穩(wěn)定的狀態(tài)。該文結合穗、港地區(qū)粵方言的語言現(xiàn)實,試在總結歸納粵方言言、文差異現(xiàn)象的基礎上,對比其他方言相似現(xiàn)象,作出討論與解釋。
關鍵詞:粵方言;粵方言白話體;口語;書面語;言、文差異;文白異讀
中圖分類號:H17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4110(2024)11(c)-0030-05
AStudybyContrastingwiththeDiscrepanciesBetweenSpokenandWrittenLanguageinCantoneseDialects
—ExamplesonCantoneseDialectsintheGuangzhouandHongKongRegions
Abstract:TheCantonesedialect,representedbytheGuangzhouandHongKongregions,exhibitsdifferencesinspeechandwritingduetothepresenceofEnglishtransliteratedvocabularyandwords,phrases,andsentencesthatconformtodialectexpressionhabits,whicharedifferentfromthenationalcommonlanguageinspokenlanguage.InadditiontothehistoricalreasonsoftheGuangzhouandHongKongregions,aswellastheculturalinteractioncausedbythelocationrealityadjacenttoChina'soverseastradecenter,thePearlRiverDeltaregion,therearealsorelatedprinciplesof\"culturalandlinguisticdifferences\"involved.Althoughtheemergenceofthe\"WenBai(Yue)MixedStyle\"and\"YueDialectVernacularStyle\"hastosomeextentreducedthedifferencesbetweenthetwo,theimplementationoflanguageandwritingstandardizationpoliciesintheGuangzhouHongKongregionmaystillmaintainarelativelystablestateoflanguageandwritingdifferencesintheGuangzhouHongKongGuangdongdialects.BasedonthelinguisticrealityoftheCantonesedialectintheGuangzhouandHongKongregions,thispaperattemptstosummarizeandgeneralizethedifferencesinlanguageandwritingbetweenCantonesedialects,comparesimilarphenomenainotherdialects,andmakediscussionsandexplanations.
Keywords:Cantonesedialect;VernacularCantonese;Spokenlanguage;Writtenlanguage;Discrepanciesbetweenspokenandwrittenlanguage;Literaryandcolloquialreadings
粵方言作為漢語七大主流方言之一,本身具有區(qū)別于民族共同語的語音體系。穗、港地區(qū)更是地處我國經濟發(fā)達的沿海地區(qū),由于常居人口眾多,擁有悠久的歷史和顯著的地域文化特征,近年來更是由于《粵港澳大灣區(qū)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的發(fā)布而備受關注。學界關于粵方言的研究常保持較高熱度,涉及語音詞匯和語言文化現(xiàn)象研究、語言狀況調查、當?shù)匚幕瘏^(qū)語言教育等多個角度。上述研究承認粵方言區(qū)別于漢語普通話的特征,更有論文將香港地區(qū)的中文定義為:詞匯上大量引用外來詞語的同時吸收粵方言詞語,句式上具有英語直譯痕跡和方言句式、文言成分的“港式中文”[1]。對“港式中文”現(xiàn)象的關注促成一系列研究成果的誕生。有的針對粵方言語音、句式、詞類等某一語言結構,從音韻學、語法學角度作對比考究[2-4];有的關注粵方言語言使用現(xiàn)狀和態(tài)度,對粵方言傳承問題及外來詞,尤其是英語外來詞現(xiàn)象的由來與演變作討論,并分析粵方言文化[5-8]。
然而,上述研究成果雖著眼于粵方言區(qū)別于民族共同語的現(xiàn)象,但多數(shù)僅從粵方言本身或就粵方言單一語體作分析,較少從方言比較角度考察語言現(xiàn)象,關于粵方言口語與書面語使用的表現(xiàn)差異的討論更是鮮有涉及。本文聚焦粵方言的口語和書面語表達用例,在描寫、概括基礎上分析其表現(xiàn)之異同,對比其他方言相似現(xiàn)象,作出討論與解釋。
需要強調的是,本文討論的“粵方言”專指穗、港地區(qū)方言,“文”特指現(xiàn)代漢語書面語體,“言”則指粵方言口語。為便于查閱對比,本文展示的粵方言拼音依據《香港語言學學會粵語拼音方案》(1993);非粵方言詞匯注音參照《國際音標》(2020修訂版)。本文在作對比時,采用來源一致的注音。
1粵方言書面語與口語用例分析
穗、港地區(qū)粵方言有“言、文不一致”的現(xiàn)象,主要表現(xiàn)為“文與言遣詞造句的不一致”。
1.1粵方言在詞匯層面的言、文差異
穗、港地區(qū)粵方言在言、文表達之間的差異,率先表現(xiàn)在“用詞”上,意義相同的句子中,書面語和口語可能選用不同的詞語。例如:
口語“晏晝出發(fā)”;書面語“下午出發(fā)”。
口語“請問你叫乜嘢名”;書面語“請問你叫什么名字”。
由例1可見,穗、港地區(qū)在書面語表達上幾乎無異于普通話,但作口語表達時,用詞上則表現(xiàn)出明顯差異。若誤用,聽者會產生明顯違和感。言、文不一致的現(xiàn)象提示了穗、港地區(qū)在使用方言作日??谡Z交談時會有專門的表達習慣。粵方言在口語中不排斥書面式的表達,即在粵方言口語中可以同時存在“下午”和“晏晝”,在口語中采取書面表達并不會影響理解,但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交談效果。若非以要求“認讀具體的字”或“錨定諸字正音的朗讀”為目的,如公文宣讀、朗誦的特定場合,粵方言的使用者不會由于書面語的文字而影響口語的讀音習慣,即不區(qū)分“讀書音”和“口語音”,存在見“不”讀“唔”的現(xiàn)象——如文字“過來(loi4)宰(zoi2)鵝”會被自然讀作“過lai4tong1鵝”;而這些讀音會以文字的形式固定,即可以寫作“過嚟(lai4)[當][刂](tong1)鵝”。初次接觸粵方言的人容易將言、文表達習慣混淆,可能給聽者帶來“文縐縐”的突兀感。
相對應的,在古詩詞朗讀、公文宣讀的場合,必須區(qū)分“讀書音”和“口語音”(見表1)。
由表1可見,在文字一致的基礎上,粵方言相同詞匯也存在“異音同義”現(xiàn)象,是言、文差異的另一種表現(xiàn)。
1.2粵方言在多層面語言單位上的言、文差異
穗、港地區(qū)粵方言口語不僅在“選詞”問題上表現(xiàn)出言、文不一致的特點,還可能在其他語言單位上表現(xiàn)出來?;浄窖詴嬲Z向口語轉換時,分別有“個別語素不同”或“所有語素不同”兩種情況,后者又可進一步分為“字數(shù)相等與否”。例如:
把“我不知道”說作“我唔知道”;把“我給你”講成“我畀你”。(字數(shù)相等,同義替換)
將“早上好”說作“早晨”;把“是……的時間了”講成“喺(是)時候……”。(字數(shù)不同,句式改變)
對比兩種例句可知,第一種例句是保持基本句式情況下的單語素更易,粵方言使用者選用了相較于通用語在當?shù)馗鼮槌R姷耐x詞,營造交際語境中的達意效果。第二種例句呈現(xiàn)的語例則相對復雜。“早晨”相較于“早上好”在語素和句式結構上均發(fā)生了改變。意為“是……的時間了”的“喺(是)時候……”則是對英語“Itistimeto...”句式的沿用,可見現(xiàn)代穗、港地區(qū)粵方言在造句上仍受英語表達習慣的影響。
在穗、港地區(qū)粵方言的口語會話中,上述兩種情況通常同時、多頻次地出現(xiàn)在一個完整的句子里。例如:
口語“點解今日食快餐嘅”;書面語“今天為什么吃快餐呢”。
口語“喺時候翻學啦”;書面語“該去上學啦”。
第一句的“點解”“今日”“食”是對普通話“為什么”“今天”“吃”在詞匯層面的替換;第二句除詞語發(fā)生變化外,在句式結構上也形成了焦點在“時間”的表達形式。
1.3粵方言的英語借詞
穗、港地區(qū)粵方言向外來語“借詞”的現(xiàn)象,除卻形式常見的音譯和意譯外,還存在對英語詞的“直接借用”,具體表現(xiàn)如下。
一是直接使用漢語符號系統(tǒng)對英語詞語的全音節(jié)作出轉寫。例如:
a.士多啤梨(strawberry,草莓)
b.波(ball,球)
二是部分音譯,用漢語符號系統(tǒng)對英語詞語的部分音節(jié)作出轉寫。例如:
a.咪(microphone,麥克風)
b.科厘(qualification,資格)
三是意譯。例如:
a.連鎖店(chainstore)
b.銷士(salesman,銷售人員)
四是音譯、意譯相結合。例如:
a.三文魚(salmon)
b.曲奇(cookie)
五是“直接借用”英語詞匯。例如:
a.做facial(美容)
b.搭lift(搭乘垂直電梯)
直接借用英語詞匯表義,這種現(xiàn)象亦會在句子或篇章中與漢語結合,形成中、英文夾用的句子或語篇。例如:
你幫我keep(排)住條line(隊),等我到前邊mark(記)個number(號碼)。
飛(fare,票)都買不起,邊度(哪里)有菲士(face,面子)啊!
黃生個打扮,fa唔fashion咗滴?。〞r不時髦了點)!
把英語應用到口語表達的現(xiàn)象在香港地區(qū)尤為明顯。然而,中英混用的句子亦能保持較為穩(wěn)定的漢語普通話或粵方言的語法規(guī)則。在語音面貌上,外來詞也受到粵方言語音的影響,英語詞發(fā)音時的輕重音自然轉換為粵方言聲調,以致在粵語化改造后的日常交流中,人們聽不出其原來是英語詞匯[9]。某些英語詞匯在當?shù)匾讶毁嫡Z化,為當?shù)厝怂熘⒃谇‘數(shù)恼Z境中指稱事物(如第二句)。同時,粵方言英語詞還可能按音節(jié)拆分,表現(xiàn)出類同于漢語合成詞的用法(如第三句)。
2粵方言的書面語化
粵方言的言、文差異隨著粵方言書面語化而得以縮小。從上文各例中均能見到“粵語字”的出現(xiàn),這是一種以“常用漢字為基礎,保留一定數(shù)量的生僻古本字,并通過用字法和造字法產生假借字、訓讀字和粵方言字的方式來建構其文字的書寫體系”[10]。以廣州、香港為代表的珠三角地區(qū),粵語字可能直接運用于書面語,并在正式刊物上發(fā)表,形成了不同于普通話書面語體的,直接將口語載錄成文的特殊語體,即“粵方言白話體”,在方言區(qū)與普通話書面語平行并存。該語體通常以“文白(粵)夾雜”的形式出現(xiàn)。由于粵語字從本地土語中誕生,通常具有強烈的口語意味?!盎浾Z字”新造字中的多數(shù)以“‘口’字+聲旁”為構字原理也體現(xiàn)出側重口語的特點。詹伯慧先生在談到方言用字時提到,人們在使用通用漢字書寫具有方言特色的書面語時,往往深感現(xiàn)有漢字不足以表達方言的詞語,于是出現(xiàn)了通過造字和用字的不同方式而產生的方言字,形成了所謂的同形異義和同義異形的文字現(xiàn)象[11]。粵語字的出現(xiàn)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粵方言部分音節(jié)無對應常用漢字的困境,促成了粵方言白話體的誕生和流行(見表2)。
表2可較為清晰地體現(xiàn)“粵方言口語”與其對應的“普通話書面語體”和“粵方言白話體”的異同。同時,正如粵方言口語不排斥書面式的表達,白話語體與書面語體在讀音上也并行存在,在使用上甚至能突破文字限制,根據場景選擇“讀書音”或“口語音”。
3粵方言言、文差異與粵方言白話體的現(xiàn)象析解
穗、港地區(qū)粵方言言、文差異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原因多樣,涉及其區(qū)位與歷史因素。
3.1粵方言言、文差異與借詞現(xiàn)象的由來
從使用場景看,廣州、香港位處中國南海邊陲,毗鄰中外貿易中心珠三角地區(qū),當?shù)胤窖允苤性幕绊戄^小,語言實踐條件令粵方言具有更多接觸以英語為代表的外來語言的機會。同時,穗、港兩地距離近,更加容易在穗、港地區(qū)整體趨同的方言特征中,相互借鑒吸收彼此的語言表達習慣,逐漸形成如今遣詞造句的狀貌。具體原因有三。
其一,多方言的雜糅。縱觀香港歷史,“香港話”是在當?shù)鼗浄窖酝猎挼幕A上雜糅了由于移民外來的客家、潮汕地區(qū)方言之特點,故其本身形成并具有了區(qū)別于官話和典型粵方言的表達方式和言語習慣。
其二,古漢語的遺留。與閩南話及華東地區(qū)的方言相類似,粵方言保留了相當數(shù)量的古漢語讀音,這些讀音在古漢語中可能對應不同本字。在簡化字方案實行后,很多讀音相近的字歸同為一字,卻在粵方言中保留原有讀音,致使言、文差異現(xiàn)象產生。而“粵語字”的出現(xiàn)或也體現(xiàn)了古漢字遺留的痕跡。
其三,香港英治的影響。19世紀40年代以來,英語在香港地區(qū)影響極深,成為當時與粵方言并行的主要語言。由于其在公文律令和傳媒廣播上的地位,英語在很大程度上進入民眾生活并成為必備的交際技能。雖隨著“中文運動”和“母語教育”的推進,粵方言地位重新得到了提高和保障,但英語在香港“兩文三語”的語言背景下仍保持較高活力,并與粵方言本土表達習慣相結合。
3.2穗、港地區(qū)粵方言言、文差異現(xiàn)象的歷史原因
粵方言本身地處多種方言共存的地區(qū),而穗、港地區(qū)粵方言更是受到移民等歷史事實影響,導致“文化交互”和“語言接觸”的發(fā)生,進而導致字、詞、句層面的語言文字演變?!罢Z言接觸”提示了“文白異讀”存在的可能。相關研究證實,文、白讀音的區(qū)別緣于語言接觸產生的“又音”現(xiàn)象,而語言接觸通常是語言隨著“言傳文教”的形式[12],以詞語為單位,從強勢文化區(qū)借入方言中,隨著歷史進程,逐漸導致本來具有地域差別的某字讀音在同一方言內部并存,形成“異音同義”現(xiàn)象[13]。在普通話內部,漢字的文、白讀音的選用與“具體詞語”相關,例如,成語“殘陽如血(?y?51)”和“流了點兒血(?y?214)”的“血”字讀音存在差別[14];或對應具體語體,如書面語的“是誰(?uei35)來了?”與口語的“來的誰(?ei35)?”的“誰”字讀音不同。盡管如此,在方言區(qū),漢字文、白讀音的誤用還是可能會造成理解的困難,甚至引發(fā)歧義,如泉州方言“歲(h?41)數(shù)”若讀作“歲(sue41)數(shù)”將引發(fā)理解困難?;浄窖砸啻嬖谧x音與詞匯固定的“異音同義”現(xiàn)象:“玩”可作為名詞語素組詞“古玩”與“玩具”,前者讀作“古玩(waan2)”,后者讀作“玩(wun6)具”。
由于粵語字的出現(xiàn),不同讀音得到一定程度的分化,使粵方言在保留常用漢字的同時產生對應粵語讀音的漢字。以趨向動詞“來”為例,粵方言地區(qū)通常讀作“l(fā)ai4”,并應用在“過lai4吃飯、lai4領物資”等多個場景?,F(xiàn)代白話文普及后,自然選用“來”字指稱,可由于以北方方言為基礎的現(xiàn)代白話文與粵方言在語音面貌上距離較遠,以及“來”的異讀音“l(fā)oi4”的存在,“來”在書面語上并不能充分、直觀表達“l(fā)ai4”這個具有方言特色的詞,故有以“嚟”字指稱“l(fā)ai4”的現(xiàn)象,如今日??谡Z中亦存在見“來”讀“嚟”的“見文讀白”現(xiàn)象,而“來(loi4)”在朗讀場合保留。“見文讀白”在我國其他地區(qū)方言中亦可見,形成一種“異讀不別義”的中間狀態(tài)。這些讀音已然突破了音素層面的存在,而逐漸具有了語用或意義層面辨識的可能:沂南方言中“格k?213調”一詞的“格”通常采用文讀音,但也可異讀為白讀音“ke213”且并不造成理解上的歧義,致使文白讀音的錯位,只不過并未將兩個讀音分別固化為不同的書面語形式。粵方言也將“語文、文化”中的“文”讀作“man4”,而將“英文、論文”中的“文”讀作“man2”,雖讀音顛倒但并不影響辨義。
3.3穗、港地區(qū)粵方言言、文差異與借詞現(xiàn)象的共時原因
在共時層面上,一方面,粵方言口語由于語言經濟化因素趨于簡約,導致其與書面語之間的差異。典型例子便是對于“早上好”的讀法,直譯“Goodmorning”為“好早晨”,又簡化為粵方言白話體的“早晨”。另一方面,地區(qū)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成為影響粵方言書面語化程度的原因。例如:
兩會上,代表都有話,一周七八個補習班,逼到最后無咗學習興趣,就無心機學習喇?。ā赌戏蕉际袌蟆?021-03-13咩伯粵語)
他聯(lián)想到的是好事,因為「嗰只獅子嘅舞法好歡樂好繽紛」,假如有人聯(lián)想到其他事物,他只能一笑置之。(《東周刊》2023-09-15時事直擊)
大拿拿使二千二百幾萬起嘅靚場,居然變相成為某啲團體話曬事嘅「私人俱樂部」,市民次次望門興嘆,畀人剝奪咗享受單車樂趣嘅權利,好過分啫![《東方日報》政論版評議2010-09-25(A22)]
上述三例都是穗、港粵方言區(qū)新聞報刊采用的“正式語體”。前兩例將規(guī)范現(xiàn)代白話文作為文本主體,能在最大程度得到讀者理解,同時引用或夾用粵語詞句以尊重和保證材料原貌,也能反映文本的地方特色,是內地粵方言區(qū)媒體撰文的常用形式,也是對推普語言政策的有力回應。第三例相較于前兩例,在句子層面上轉錄了粵方言口語,不同于現(xiàn)代白話文,更多地采用了充當不同語法功能或表達語氣的方言口語字、詞,如“嘅、啫、大拿拿、單車”,也應用了方言“v.+咗+n./單句”的句式。
在穗、港兩地的正式刊物中,不乏粵方言白話體的使用。在香港地區(qū),甚至以嚴謹著稱的政論類文章也會采用粵方言白話體,極大證明了粵方言白話體的普適價值。雖由于普通話推廣政策的影響,穗、港兩地出版刊物對粵方言白話體的應用程度有所區(qū)別,但經調查發(fā)現(xiàn),隨著兩地經濟文化交流日漸頻繁,在香港地區(qū)出版刊物的主要欄目中,粵方言白話體亦逐漸讓位于現(xiàn)代漢語白話體,僅在專門粵語欄目中保留。可以預見,穗、港粵方言區(qū)的言、文差異現(xiàn)象將保持較穩(wěn)定狀態(tài)。
4結束語
綜上所述,穗、港地區(qū)粵方言存在口語與書面語的言、文差異,在字、詞、句三個層面均有體現(xiàn)。當?shù)乜谡Z在遣詞造句上未必與現(xiàn)代漢語白話文書面語體直接對應,應根據語境區(qū)別選用。同時,粵方言內部亦形成了粵方言字、俚語詞入文,兼用粵方言句式及英語詞的粵方言白話體,以“達意”為基礎,在一定程度上縮減了方言內部的言、文差異。
穗、港兩地粵方言言、文差異的形成涉及當?shù)貧v史因素與區(qū)位現(xiàn)實。一方面受中原文化影響較少,另一方面多語言現(xiàn)實導致語言接觸現(xiàn)象頻發(fā),粵方言在保持古漢語遺留字形、字義、字音的基礎上吸收了外來語言詞匯和造句邏輯,進而產生造字、用字現(xiàn)象以補充缺失的字形,減緩差異。在共時層面上,粵方言白話體可能由于其應用區(qū)域差異而產生區(qū)別。但由于語言文字規(guī)范政策的推行,穗、港地區(qū)書面語正逐漸規(guī)范統(tǒng)一。因此,穗、港地區(qū)粵方言的言、文差異將保持較為穩(wěn)定的狀態(tài)。
參考文獻
[1]劉璐辰.港式中文及其對香港大學生普通話口語交際的影響[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7.
[2]鄧秀芬.粵方言中的“V下”與“V陣”[J].教育教學論壇,2013(26):138-139.
[3]吳福祥.粵語差比式“X+A+過+Y”的類型學地位:比較方言學和區(qū)域類型學的視角[J].中國語文,2010(3):238-255.
[4]鄧思穎.粵語疑問句末“先”字的句法特點[J].中國語文,2010(3):225-232.
[5]王汐文.粵方言與普通話英源外來詞表達的差異比較[J].漢字文化,2023(S1):73-74.
[6]李楚成,梁慧敏.香港“兩文三語”格局:挑戰(zhàn)與對策建議[J].語言戰(zhàn)略研究,2020,5(1):46-58.
[7]單韻鳴,焦靜娜.粵港澳大灣區(qū)居民語言使用、語言態(tài)度與粵方言傳承[J].中國語言戰(zhàn)略,2023(2):141-154.
[8]董少葵.粵方言中的英語借詞研究[J].廣州師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21(6):34-37.
[9]陳康寧.英語外來詞在粵方言中的特點和變化[J].語文學刊,2016(11):50-52.
[10]鄧小琴.粵方言書面化及其歷史演變研究[D].南京:南京大學,2011:235.
[11]詹伯慧.廣東粵方言概要[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4:38.
[12]曹曉燕.方言和普通話的語音接觸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12.
[13]劉鎮(zhèn)發(fā).從方言比較看廣州話梗攝開口三四等韻字文白異讀的由來[J].方言,2007(4):311-318.
[14]蘇培成.漢字的文白異讀[J].漢字漢語研究,2021(2):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