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部編版語文七(下)《賣油翁》的微課程教學法實驗課為例,引導學生借助GAI探討AI技術在語文微項目中的應用,分析其實踐效果和新視角,并為未來的應用提出相應的思考和建議。研究結果表明,結合微課程教學法,借助AI技術的語文微項目學習活動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其學習動力,為學生提供了個性化和互動式的學習體驗。
關鍵詞:人工智能(AI);微課程教學法;語文微項目學習;教育信息化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674-2117(2024)24-0081-03
基于微課程教學法的語文教學新視角
微課程教學法是課程理論應用于課程的微觀組織的教學理論與實踐方法,它著眼于教學要素(含信息科技)的優(yōu)化組合,結合中小學教學實際,建立起從學習知識走向內化知識、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模型,創(chuàng)造了以高質量學習為鮮明特征的學習設計方法。[1]
具體而言,微課程教學法通過“自主學習任務單+配套學習視頻”構成的“組合學習法”,引導學生高質量地完成課前自主學習任務。課堂上,則通過鞏固知識、橫向拓展,以及“微項目學習”,實現從學習知識到內化知識、拓展綜合能力、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的轉化。
“微項目學習”是微課程教學法汲取項目學習精華所創(chuàng)立的微型的項目學習,旨在內化知識、拓展綜合能力、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使學生有能力應對未來挑戰(zhàn)、追求與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2]微課程教學法認為,項目學習雖然形式多樣,但其精華即真實情境、協(xié)作學習、成果展示卻是共同具有的,因此,汲取精華將其改造成為適合我國中小學每一個課時都能夠開展的“微項目學習”,可以把內化知識、拓展綜合能力、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的美好愿景化為現實。
在微項目學習中,學習的主角是學生,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設計者、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促進者和欣賞者。微項目學習整合了真實情境、協(xié)作學習、探究學習、批判性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學習等要素,能在實踐中促進學生的知識建構,提高學生發(fā)現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乃至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學科核心素養(yǎng)。
語文課程是一門綜合性、實踐性的課程,《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3],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chuàng)造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2],而綜合性、實踐性正是微課程教學法的強項,因此,在語文學科教學中引入“微項目學習”有利于把“新課標”的理念落到實處。
生成式人工智能(GAI)助力語文微項目的探索
在語文教學領域,生成式人工智能(GAI)是否能在學生從事創(chuàng)作實踐的過程中幫助學生化解困難、提高語文實踐成效呢?筆者因參加第六屆微課程教學法暨數字化創(chuàng)新教學觀摩會,有幸執(zhí)教《賣油翁》一課,指導學生運用GAI從事語文寫作實踐,收到一定成效,也發(fā)現了有待改進的問題。
《賣油翁》是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第三單元的課文都是關于“小人物”的故事,教學要求為:注重熟讀精思,從標題、詳略安排、角度選擇等方面把握文章重點,從開頭、結尾、文中的反復及特別之處發(fā)現關鍵語句,感受文章的意蘊。
微課程教學法依托“自主學習任務單+配套學習視頻”來完成學習知識。具體而言,通過課前學習成果檢測鞏固所學,通過課堂進階從事橫向拓展,通過微項目學習完成內化知識、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利用表格梳理、歸納賣油翁與陳堯咨的語言、動作及神態(tài)描寫,清晰勾勒出兩位主角的鮮明形象,深化對人物描寫技巧的理解,但是,真正能夠實現內化知識、拓展綜合能力和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的是微項目學習,即讓學生用所學知識去從事語文實踐。
為此,筆者設計了“推‘平凡之輩’出圈支點‘招’”的微項目學習。由于落實單元要求難度較大,因此,筆者把GAI推薦給學生,讓GAI助力“平凡人物”描寫策略探索。內容如表1所示。
本課借助GAI支持學生完成語文微項目學習,為學生提供個性化和互動式的學習體驗,讓學生在理解人物描寫方法的基礎上創(chuàng)作“小人物”的片段作品,在文言文寫作實踐中內化人物描寫方法。從實踐的情況看,在《賣油翁》一課中從事項目式學習,能把常規(guī)課的文言文知識講授轉為文言文知識探究,從傳統(tǒng)課堂邁向多形式課堂,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確保學生理解文言文的學習方法,展現多元智能的課堂。[4]
在寫作過程中,學生在面對對特定人物職業(yè)或屬性不熟悉、不確定的難題時,可以利用平板上的“訊飛星火認知大模型”,通過輸入“查詢……人物的職業(yè)或其他屬性”的指令,獲得關于該人物職業(yè)或屬性的信息,有效拓寬了知識視野,確保了描寫的準確性。同樣,當學生在寫作中遇到對人物描寫方法的知識點理解不透徹的情況時,可以在平板的對話框內輸入“請解釋……人物的動作描寫或細節(jié)描寫的方法”,便能獲取詳盡、易懂的知識點解析。這種即時互動的學習方式,不僅能幫助學生迅速突破學習難點,還能促進他們對人物描寫技巧的深入理解和靈活應用。
在筆者執(zhí)教過程中,兩個小組的微項目學習與AI運用的課堂實錄如下頁表2所示。
本次GAI引入語文微項目學習的案例提醒筆者,在利用GAI助力學習時,需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性和獨立思考能力,讓他們將GAI作為一個工具來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而不僅僅作為一個答案的提供者。如果學生對AI過度依賴,將會影響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的發(fā)展。
在本堂課的微項目學習的實際操作中,“訊飛星火”的“文章潤色”軟件只能修改被概念框架限定的語言,卻缺乏人類“感性化”的審美情趣,GAI給出的只是單純的某個人物框架限定的概念,無法傳遞出學生作品中獨特的情感體驗。
人工智能技術在語文微項目學習中的挑戰(zhàn)與思考
在將人工智能技術融入語文教學時,應選擇合適的工具和資源以確保它們能夠增強學習效果,而不是成為干擾,這就要求教師學會“更好地運用GAI”。在引入GAI的教學模式中,教師需要從傳統(tǒng)的知識傳授者轉變?yōu)閷W習的引導者和問題的解決者。學生需要具備一定的信息篩選、分析和利用的能力,這對教師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
義務教育改革要求落實因材施教,創(chuàng)設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環(huán)境,凸顯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開展差異化教學,加強個別化指導,以滿足學生多樣化學習需要。發(fā)揮新技術的優(yōu)勢,探索微課程教學法與人工智能之間的深度融合,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與義務。
參考文獻:
[1]金陵敘事.什么是微課程教學法[EB/OL].https://zhuanlan.zhihu.com/p/714371418.
[2]金陵.新體系:微課程教學法[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0.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4]黎靈.基于項目式學習的初中文言文教學探究[D].昆明:云南師范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