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紅色歌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動載體,蘊含著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能增強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同時紅色歌曲在高校課堂的融入增強了高等教育的時代意義和育人價值。在把握紅色歌曲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關系的基礎上,探尋紅色歌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與路徑有著重要的意義。針對當前高校大學生紅色歌曲認同面臨時代吸引力不夠、傳播教育手段單一以及實踐效果不足等現(xiàn)實困境,該文提出通過創(chuàng)新紅歌融入教學的方式方法、豐富校園紅歌文化的活動樣態(tài)及營造紅歌學習的良好氛圍,提升新時代大學生的文化認同,切實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關鍵詞:紅色歌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關系;價值;路徑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J 文章編號:2096-4110(2024)10(c)-0115-04
Study on the Value and Path of Integrating Red Songs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ZHANG Wenqing, XU Li
(College of Marxism, 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nlogy, Ma'anshan Anhui, 243002, China)
Abstract: Red songs are the vivid carrier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ntaining ric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sources, which can enhance the attractiveness and appeal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At the same time, the integration of red songs in college classrooms has enhanced the significance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value of educating people. On the basis of grasp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d songs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explore the value and path of integrating red songs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view of the current difficulties of college students' identification of red songs, such as insufficient appeal of the times, single means of communication and education and insufficient practical effects, we need to innovate the ways and methods of integrating red songs into teaching, enrich the activity pattern of campus red song culture, create a good atmosphere for learning red songs, and enhance the song identifi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 Red song; Universi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lationship; Value; Implementation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弘揚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用好紅色資源,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深化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著力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1]紅色歌曲在紅色資源中占據(jù)著重要地位,它承載著歷史的記憶,是激發(fā)民族精神、培育愛國情懷及傳承革命文化的重要載體,同時也是提升國民素質、激勵民族復興的有力武器。紅色歌曲傳遞的文化精神和價值導引,不僅有利于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還有助于青年學生增強文化認同、堅定理想信念。
紅色歌曲泛指記錄無產階級革命運動和社會主義、中國共產黨事業(yè)的歌曲,簡稱“紅歌”。它通過簡潔的歌詞講述革命故事,借助動人的旋律傳達愛國情感,具有鮮明的時代性、獨特的民族性、豐富的思想性和濃厚的藝術性。紅色歌曲融入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時代必然性。
1 紅色歌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義價值
當代高校大學生個性鮮明、思維活躍,精神需求和審美能力不斷提升,而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限于課堂教學的單一形式,發(fā)揮的教育作用有限。因此,將紅色歌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1.1 有利于大學生深刻銘記革命歷史
紅色歌曲通過音律與歌詞連接著過去與現(xiàn)在,時刻教育和啟示新一代大學生要繼續(xù)發(fā)揚革命傳統(tǒng)和紅色精神。藝術源于生活。近代中國被列強侵略和欺辱,百姓長期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無數(shù)仁人志士為中國革命拋頭顱、灑熱血,留下了一幕幕悲慘壯烈的畫面。在中華民族陷入危難時刻,一批批文藝工作者立足時代、以筆為矛,用音符譜寫出一首首優(yōu)秀的紅色歌曲。他們通過這種直接生動、深入人心的藝術形式迅速激發(fā)起人們的愛國情感和革命斗志,使之成為支持廣大民眾奮起抵抗侵略的精神武器。如《義勇軍進行曲》通過其歌詞和旋律,濃縮并傳達了中國共產黨領導革命的進程和歷史經(jīng)驗,時刻提醒人們勿忘歷史,勿忘初心[2]。
1.2 有利于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凝聚人心、匯聚民力的強大力量”。相較于其他類型的音樂形式,紅色歌曲更多地體現(xiàn)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鮮明的價值引領和思想引導作用。因此,在高校中加強紅色歌曲的學習傳唱,有利于展現(xiàn)積極向上的社會精神風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定新時代大學生的理想信念,增強他們的民族使命感,促進良好社會氛圍的形成[3]。
1.3 有利于增強民族自信和愛國熱情
紅色歌曲除了能通過優(yōu)美的旋律、質樸通俗的歌詞提高大學生對中國共產黨光輝歷史的感性認識,更重要的是歌曲背后的故事及精神內涵能使大學生更好地了解中國革命歷史、感受中華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產生共鳴共生的強大力量[4]。這種潛移默化的感染將促進大學生更好地繼承并發(fā)揚革命先烈的精神遺產,喚醒并增強他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擔當復興大任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2 紅色歌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現(xiàn)實困境
紅色歌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實際工作中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在校園文化活動和社會實踐等第二課堂中,紅色歌曲的演繹、欣賞及交流占據(jù)了不小的比重。但實踐過程中仍然存在著時代吸引力不夠、傳播教育手段單一和實踐效果不足等問題。
2.1 時代吸引力不夠
隨著社會文化觀念的多元化發(fā)展,紅色歌曲對大學生的吸引力不可避免地受到?jīng)_擊。一方面,當代大學生成長于國泰民安的和平年代,對于紅歌表達的感情很難感同身受。與紅色歌曲相比,部分大學生更迷戀當代的流行音樂。另一方面,在實際教育中,多數(shù)高校更重視學生的專業(yè)學習,而對大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和審美能力培養(yǎng)關注不夠,導致部分學生尤其是理工科學生對紅色歌曲中深刻精神內涵和濃郁人文情懷理解感知能力相對較弱。
2.2 傳播教育手段單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與教育方法手段密切相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紅色歌曲的運用,也存在宣傳形式和教學手段單一的問題。比如,部分高校沒有很好地運用“兩微一端”的宣傳影響功能。單一的線下教學和校園文化活動,限制了紅色歌曲思想育人與審美育人強大的雙重育人功能發(fā)揮,同時也影響了紅歌的學習傳唱、鑒賞審美的氛圍營造。
2.3 實踐效果不足
紅色歌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的效果還未發(fā)揮到最大化。除少數(shù)藝術類高校和專業(yè)外,大多數(shù)高校僅將紅色歌曲視為校園文化的“調料”,對其內含的愛國主義情懷和深刻的思想價值挖掘及運用度不夠、引導力不夠,教育效果自然也難以充分展現(xiàn)。而藝術類的專業(yè)或高校也更多關注學生在學習紅歌時的音樂素養(yǎng)和技能的提升,思想教育的功能還需進一步開發(fā)。此外,當前紅歌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融合渠道是校園文化活動和社團活動,這就容易給青年學生造成學習紅歌是“快餐式活動”“階段性任務”的錯覺,影響學習紅歌的積極性,不利于形成常態(tài)化學習的氛圍。
3 紅色歌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創(chuàng)新路徑
紅色歌曲在陶冶道德情操、培養(yǎng)愛國情感、賡續(xù)紅色血脈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這就需要高校創(chuàng)新紅歌融入教學的方式方法、豐富校園紅歌文化的活動樣態(tài)、營造紅歌學習的良好氛圍,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5]。
3.1 創(chuàng)新紅歌融入教學的方式方法
思政課是高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青年學生思維活躍、更喜愛多元生動的教學方式。因此,要提升紅歌融入高校思政課的效果,創(chuàng)新融入教學的方式方法至關重要。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正確認識紅歌融入思政課的功能發(fā)揮。紅色歌曲不只是校園文化生活的點綴,起著“調味劑”“催化劑”的載體作用,還是重要的教學資源。紅歌源于人民群眾當時的實際生活,反映了真實的社會歷史。以此為教學素材更具生動性和形象性,也讓教學內容具有更強的感染力。其次,從“大水漫灌”到“精準滴灌”的精細化融入。以往的紅歌融入思政課,大多較籠統(tǒng),以致發(fā)揮的育人效果有限。為更好地增強紅歌育人效果,在教學中應當采取更加精準的融入方式。比如,梳理不同歷史時期的紅色歌曲資源,結合社會歷史背景和文化特點,通過歌曲演繹、視頻展示、相關影視作品聯(lián)播等形式,使之與思政課的教學內容緊密結合。這樣能更好地與學生產生情感共鳴,促進學生更深刻地把握不同時代、不同情境下的紅歌所體現(xiàn)的主題思想。再次,豐富教學考核的過程和內容。傳統(tǒng)的思政課成績考核都是以答題為主要形式,而紅歌融入思政課堂可予以課內實踐教學內容來進行過程性考核,可以小組合作展示為方式展開。展示可通過紅歌競唱、紅歌改編、紅歌賞析、創(chuàng)作背景或社會影響分析等多種形式,也可將課內實踐與思政課外社會實踐課相結合,擴大紅歌育人效應。
3.2 豐富校園紅歌文化的活動樣態(tài)
紅色歌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內容之一。但當前與紅歌傳唱學習相關的校園文化活動多為軍訓期間的紅歌會和“七一”等特殊紀念日的紅歌比賽。形式相對固定,內容相對單調,也容易被學生視為階段性的任務而敷衍了事。因此,我們應當豐富校園紅歌文化的活動樣態(tài),以多樣化的活動調動學生對紅歌的積極性,滿足更多青年學生對文化多樣性的審美需求,起到更好的育人效果[6]。
一方面,常規(guī)的社團活動在組織上,可組建“紅歌社”,以校內紅歌比賽的形式招募成員。在形式上,可通過快閃、微視頻等更容易受到青年大學生青睞的方式進行紅歌的宣傳和展示;在主題上,可結合黨政時策,也可有計劃地設置系列主題;在載體上,可運用網(wǎng)站專欄、廣播、移動端等融媒體結合線下活動,將紅色歌曲全方位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與大學生產生更多的情感共鳴。另一方面,學校、二級學院則可以強化線上與線下的官方宣廣,組織形式更靈活、內容更豐富的“二課”活動。比如,可將紅色歌曲與背后的革命故事、感人事跡的演繹相結合,舉辦“紅色劇場”等音樂舞臺劇[7],讓紅歌以更加生動活潑的形式走進學生生活,強化精神植入;可以針對有文藝才能的學生群體,動員其將紅色經(jīng)典歌曲在一定范圍內改編為更受大學生歡迎的曲調、曲風,或加入流行音樂元素,或進行具有地域特色的演繹。這樣可為具有不同審美文化需求的青年學生提供更豐富多樣的紅歌作品,增強紅歌對青年學生的吸引力,使之感受到紅色歌曲的魅力。
3.3 營造紅歌學習的良好氛圍
紅色歌曲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遠不止課堂教學、校園文化活動的范圍,還可以積極拓展到整個教育過程和空間。營造全員、全方位、全過程紅歌育人的良好氛圍,打造動態(tài)化的教育場域,形成沉浸式的教育體驗,推動紅歌育人更好地入腦、入心。
首先,營造教學與職能部門的“全員”紅歌育人氛圍。教學單位除了思政課教師的課堂教學融入以外,其他專業(yè)課的教師可以通過“紅歌+課程思政”的模式來擴大紅歌的育人廣度和深度。比如,專業(yè)課教師可選取與課程思政相關的紅歌,適當?shù)卦谡n中播放。既可以活躍課堂氛圍,又能發(fā)揮提升課程思政和專業(yè)教學效果的雙重作用,實現(xiàn)知識教育、情感教育與價值教育的有機結合[8]。其次,創(chuàng)新“線上+線下”的“全方位”紅歌育人模式[9]。在線上,可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融媒體的優(yōu)勢來創(chuàng)新紅色歌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除了官方學習網(wǎng)站,開發(fā)微信公眾號、抖音、小紅書等線上教育、傳播平臺,有效彌補線下教學的不足,更好地契合并滿足學生多元化的審美需求和學習需求。比如,可將紅歌配上生動可感的漫畫人物制成動畫,或將以紅歌為基礎的舞臺劇、歌劇等視頻上傳到網(wǎng)絡平臺作為教學資源[10]。學生能隨時隨地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進行觀看學習。在線下,除了思政課程、課程思政、校園文化活動的常規(guī)操作,還可通過營造環(huán)境氛圍形成全方位的育人空間。比如,善用紅色元素與建筑、景觀、教輔器材的創(chuàng)新結合,打造校園紅色文化IP、紅歌打卡點、制作紅歌特色標識牌等等。最后,建立并完善“全過程”紅歌育人的長效機制。將紅色歌曲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長效機制納入頂層設計。建立紅歌育人考核機制、激勵機制,將之與思政課考核、專業(yè)課的課程思政考核接軌,完善相關規(guī)章制度和保障體系。構建黨委統(tǒng)一領導、多方合力的紅歌鑄魂育人格局。
4 結束語
紅色歌曲與時俱進地體現(xiàn)了中國共產黨人在不同時期的精神面貌,弘揚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政治性和藝術性的高度統(tǒng)一。將紅色歌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對教育載體手段的拓展、教育內容資源的豐富,更是對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的增強,能更好地引領青年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挖掘運用紅色歌曲的思政資源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課題,也是推動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和文化自信建設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 鄒國振.“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協(xié)同育人的內在邏輯及實現(xiàn)路徑[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2,38(5):81-85.
[3] 鄭潔,蘇雅雯.紅色文化資源融入高校思政課的內在邏輯、價值意蘊與實踐路徑[J].思想政治課研究,2022(6):143-152.
[4] 羅雪邇.紅色音樂文化融入新時代高校思政課的價值意蘊與實踐策略[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23(6):61-67.
[5] 閆金紅,柴玲玲.新時代大學生紅色文化認同的現(xiàn)實境遇與提升策略[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2,38(4):152-156.
[6] 郭海波.紅色經(jīng)典歌曲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價值與應用研究[J].民族音樂,2023(3):78-80.
[7] 張瑜.紅色音樂文化育人的價值探源與實踐路徑[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3(8):36-38.
[8] 趙丹,李蕊.紅色文化融入高校課堂教學改革研究:以紅色經(jīng)典音樂作品為例[J].西部學刊,2024(12):104-107.
[9] 王曉真.紅色歌曲融入高?!按笏颊n”路徑探賾[N].山西科技報,2024-06-13(A03).
[10]程真真.新時代“紅色音樂文化+思政”融合發(fā)展的對策研究[J].音樂教育與創(chuàng)作,2024(5):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