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宏圖
北京大學隆重地舉辦了百年慶典。這使我想到了一個問題,即什么是“大學”?
我們目前的高校,進一個老師,要經(jīng)過政府教育管理部門的批準。要有政府人事部門的“特許證”。因此,中國的大學為了好辦事,就專在大學區(qū)內設立一系列與政府機構一一對應的“同類機構”,大學儼然是一個“小政府”了。我不知道北大現(xiàn)在進一個教授是不是也要履行上述手續(xù)。倘是,那么比起蔡元培時代可就差遠了。
因此,要問“大學是什么”這個問題,首先要反過來回答:大學絕不是政府。從廣義上看,教育是一種產(chǎn)業(yè),是一種培養(yǎng)人的“特殊產(chǎn)業(yè)”。但是,大學之所以是大學,就是因為它不單是給人以知識的地方,更是養(yǎng)育文化、培植人文精神的地方。大學不可能完全是“蘇格拉底式”的園地,但它絕對要有一些“蘇格拉底的精神”。否則,大學就不是大學,而是一個制造“知識人”的工廠和按部就班履行日常管理職責的“政府”了。
我堅信,大學的校長、系主任必須起碼是半個教育家,必須使大學保持自己的獨特的人文精神。大學就像一個人一樣,要有自己的鮮明個性。大學絕不是政府,它不能按照行政體系運作。它離官本位越遠越好。倘若大學的校長、系主任以“官員”自居;教授們津津樂道某某學生當了什么主任、什么副省長之類,那么,中國教育的現(xiàn)代化就遙遙無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