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浩范 鄭范洙 王洪濤 金鐘范
影響大學生消費的因素比較多,為了比較全面、客觀、準確地了解目前大學生消費的實際情況。以及影響大學生消費的因素,我們于今年年初在延邊大學所屬7個學院中進行了《大學生消費情況調查》。共發(fā)放1200份調查表,收回1125份,其中有效問卷984份。問卷調查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當前大學生實際消費,二是影響大學生消費的環(huán)境因素。環(huán)境因素主要包括生源、民族、性別、年級、地區(qū)、以及學院差異等因素。現(xiàn)將本次調查概括性地逐一說明。
一、問卷調查原始材料分析
1.被調查者自然情況
本次調查在延邊大學所屬7個學院中同時全面進行,最后由延大學院計算機中心負責輸入調查數(shù)據(jù)并進行了計算機處理。在984份有效調查問卷中,師范學院203份,占20.63%;農(nóng)學院305份,占31.00%;醫(yī)學院168份,占17.07%;理工學院107份,占lO.88%;人文學院69份,占7.01%;藝術學院74份,占7.52%;科技學院56份,占5.69%。調查問卷中男同學533人,占54.17%;女同學451人,占45.83%。其中朝鮮族486人,占49.39%,非朝鮮族(主要為漢族,以下統(tǒng)稱漢族)498人,占50.61%;延邊地區(qū)449人,占45.6396,非延邊地區(qū)525人,占54.37%;一年級390人,占39.63%,二年級310人,占31.50%,三年級145人,占14.74%,畢業(yè)班(包括學制二三年和四五年的學生)139人,占14.13%;大學生生源農(nóng)村Ⅰ225人,占22.87%,農(nóng)村Ⅱ200人,占20.33%,小城市300人,占30.49%,中等城市157人,占15.96%,大城市72人,占7.32%。
2.不同學院對于大學生消費的影響
由于學院本身所具有的性質特征,以及各學院所處的地理環(huán)境和傳統(tǒng)觀念的不同,存在著對大學生消費的不同影響。(見表1)
目前延大一個學生月平均消費為306.66元,一個大學生一年的總消費為3066.66元。如果延大在校學生數(shù)以8000人來計算的話,一年中他們所消費的金額高達2450多萬元。按各學院人均消費額的高低來排列的話,他們依次是理工學院、科技學院、藝術學院、師范學院、農(nóng)學院、人文學院、醫(yī)學院。前4所院校的消費高于平均消費。食品消費的高低依次為師范、理工、農(nóng)學、人文、藝術、科技、醫(yī)學院。衣著消費中,科技、藝術。理工學院略高于其他學院。用于交際的消費理工學院最高,醫(yī)學院最低。用于學習消費的藝術學院明顯高于其他學院。零用消費是藝術、科技學院最高,醫(yī)學院最低。
月平均消費額在100元以下18人,占1.83%,這部分學生屬于特困生;100~200元者143人。占14.43%,這部分學生屬于貧困生;200~400元者618人,占62.81%,這部分學生屬于正常消費者,是大學生消費的主流;400~500元者142人,占14.43%;超過500元者63人,占6.40%。后兩部分學生屬于高消費的學生。
3.大學生家庭收入情況及消費來源
家庭經(jīng)濟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大學生的實際消費。家庭人均年收入在300元以下者92人,占9.35%,屬于特困戶;500元~800元者118人,占11.99%,也基本屬于貧困戶,或屬于脫貧戶;l200元~2000元者190人,占19.31%,屬于溫飽戶;2000元~3000元者127人,占12.91%,已基本達到小康水平;3000元~4000元者89人,占9.05%,屬于超小康之家,也稱之為富戶;超過4000元者118人,占11.99%,屬于大康水平。其余人家庭人均年收入則在上述檔次之間。在上述調查中我們已得知,大學生年平均消費要在3000元以上,要滿足供一個大學生的費用,最起碼家庭人均年收入要在1200元以上,而居于這一類家庭的只占全部被調查大學生的53.25%。那么大學生消費的主要來源是什么呢?(見表2)
此項調查屬于多項選擇。調查顯示,大學生消費的主要來源是父母,占90.40%,兄弟姐妹幫助的占9.25%,也就是幾乎所有學生的消費資金主要來源于父母和兄弟姐妹。但部分學生還要通過其他渠道來補充消費所需經(jīng)費。得到親屬資助者占4.27%;依靠借、貸來保持消費者占11.99%,以大學生自身的勤工助學來補充生活消費者也占8.33%。
二、影響大學生消費中的民族因素
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和心理素質,不同的風俗、習慣、愛好和性格。置身于不同的文化氛圍、地理環(huán)境中成長的大學生,他們的文化、心理素質、風俗習慣是不盡相同的。而消費意識也受以上因素的影響和制約,不同的民族存在著不同的消費意識。由于延邊大學所特有的民族性,我們在調查中非常重視影響大學生消費中的民族因素。通過本次有效調查984個樣本,我們可以簡單地綜合分析和對比朝、漢民族間存在的消費差異:
1.月平均消費總額比較
全體月平均消費為306.66元,其中朝鮮族學生樣本486個,月平均消費為328.09元;漢族學生樣本498個,月平均消費為285.54元,相差達42.55元。這個差別是相當大的。月平均消費在300元以下者,朝鮮族為本民族的41.15%,漢族是58.84%;消費在500元以上者,朝鮮族為本民族的9.47%,而漢族只有3.14%。
2.月平均食品消費比較
月平均食品為174.06元,其中朝鮮族學生為176.18元,漢族學生為171.99元,相差4.19元。食品消費月平均300元以上者,朝鮮族為4.98%,而漢族僅為1.61%。食品消費上的差別主要反映在檔次上的差異和習慣上的差別。
3.月平均衣著消費比較
月平均衣著消費為23.89元,其中朝鮮族為25.68元,漢族為22.14元,相差3.54元。月平均消費在5元以下者,朝鮮族占本民族20.58%,漢族是33.74%;而超過40元的朝鮮族為19.34%,漢族只有9.24%。
4.月平均交際消費比較
月平均交際費為25.67元,其中朝鮮族為31.81元,漢族為22.32元,相差9.49元。這個差別很大,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兩個民族實際消費中的差別,也充分體現(xiàn)這兩個民族在消費觀念中的差異。
5.月平均學習消費比較
月平均學習消費為18.0l元,其中朝鮮族為19.17元,漢族為16.88元,相差為2.29元。這種差異并不表示他們間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成績,只是反映保證基本學習所需經(jīng)費外其它用品的多與少,以及檔次上的高與低。
6.月平均零用消費比較
零用消費既可能是食品消費的補充部分,也可能是交際、衣著等消費的補充。這種消費的隨意性比較大。月平均零用消費為17.88元,其中朝鮮族是20.19元,漢族是15.71元,相差4.48元。消費在5元以下者,朝鮮族占本民族的8.23%,漢族則占21.49%。而超過30元者,朝鮮族占本民族的32.72%,漢族只有17.47%。
三、生源差異對大學生消費的影響
生源是指大學生考入大學前家庭所在地。由于生源的差異,大學生消費意識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由于生源地的不同而存在著不同生源地間家庭收入情況、家庭收入主要來源、以及大學生消費資金來源渠道實質上的區(qū)別。
1.生源差異與大學生消費(見表3)
上表之Ⅰ系指自然村、屯及相應的農(nóng)、牧、林場,Ⅱ系指鄉(xiāng)、鎮(zhèn)政府所在地及相應的其他地方。
通過表3我們可知,城市化程度與消費總額成正比例。農(nóng)村生源學生消費低于平均消費,大城市明顯高于其他生源,它與農(nóng)村相比,相差高達113.6元。同樣是農(nóng)村,Ⅰ和Ⅱ也差34.95元。在這樣懸殊的消費差額中,其它消費也受相應的影響:(1)隨著城市程度的提高,相應地食品消費也在遞增,但相差并不太大,這說明食品消費中的基本消費是基本上一致的。即使這樣,農(nóng)村和大城市差別仍然有30.98元。(2)衣著消費中充分體現(xiàn)了農(nóng)村、縣城和大城市之間的檔次。(3)交際消費差異相對較大,農(nóng)村Ⅰ月交際費在10元以內者占30.20%,大城市的占6.94%;相反超過50元的,農(nóng)村Ⅰ只有5.49%,而大城市高達27.78%。(4)零用消費在農(nóng)村Ⅰ和大城市之問的差異也高達8.25元。5元以下的農(nóng)村占24.71%,而大城市44.4%的學生超過30元。學習消費中農(nóng)村Ⅰ和大城市相差3.48元。
2.生源差異與家庭收入(見表4)
生源差異對大學生消費的影響為什么如此之大呢?其中主要客觀原因之一是由于生源差異而帶來的家庭人均收入的差異。從表4中我們可以看出,農(nóng)村人均收入不足300元的占14.29%,說明生源地農(nóng)村大學生家庭生活處于特困線以下的為數(shù)不少,而大城市人均年收入超過2000元者高達50%。說明大城市生活水平遠遠高于農(nóng)村。它反映著我國仍存在著嚴重的城鄉(xiāng)差別,這勢必影響不同生源地大學生的消費。
3.生源差異與消費資金主要來源(見表5)
表5說明不管生源在何處,消費資金主要依靠父母。通過借或貸來補充資金學生中農(nóng)村生源者占60.17%,而大城市一個也沒有。
四、性別差異對大學生消費的影響
由于性別上的差異而產(chǎn)生的消費差異是有目共睹的。(見表6)
從表6中可知,男學生月消費平均為317.50元,女學生293.79元,相差23.71元。即一年中男學生比女學生多消費237元。這種差異首先表在食品和衣著上,男學生比女學生用于食品消費上的金額多39.27元;相反,用于衣著的消費,則女學生高于男學生4.87元。其次反映在學習上,女學生用于學習的消費比男學生高出7.89元。再次反映在其他費用上,交際費男學生高,零用消費則女學生高。
為了進一步探討和研究性別、民族對大學生消費的影響,我們把調查對象分為民族與性別相對的4個類型,即朝鮮族男學生,漢族男學生,朝鮮族女學生,漢族女學生,依次變量為1,2,3,4。消費總額從高到低排列是1、2、3、4,朝鮮族族男學生最高,漢族女學生最低,朝鮮族高于漢族;食品消費從高到低排列是1、2、3、4,男學生消費高于女學生消費;衣著消費從高到低排列是3、1、4、2,朝鮮族女生消費明顯高于其他,朝鮮族高于漢族;交際消費依次為1、3、2、4,朝鮮族高于漢族,男生高于女生;學習消費依次為3、1、4、2,女生高于男生,朝鮮族高于漢族;零用消費依次為3、l、4、2,朝鮮族高于漢族,女生高于男生。
五、地區(qū)差異對大學生消費的影響
前面曾經(jīng)談論生源差異對大學生消費的影響。由于延邊大學的特殊性,即延邊大學的生源中延邊地區(qū)生源很多,而且對消費的影響也很大,因此,需要進一步探討。(見表7)
六、年級差異對大學生消費的影響
不同的年級對消費的認識和態(tài)度是不一樣的。從高中到大學的轉變,大學期間的長短,以及對于面臨著畢業(yè)將要走向社會的大學生來說,都會有各自的消費觀念。(見表8)
表8顯示,三年級學生的消費總額明顯高于其他年級,其次是一年級,畢業(yè)年級和二年級學生的消費基本相近。用于食品消費的三年級最高,畢業(yè)班最低。從衣著消費來看,受年級差異的影響很少,消費基本相同。用于交際的消費,高年級要高于低年級,即:三四年級交際消費高于一二年級。而用于學習消費的畢業(yè)班最低。零用消費除了三年級最高以外,其他年級基本相同。
總之,影響大學生消費的環(huán)境因素中,生源、性別、民族、地區(qū)、年級、以及學院都是主要的因素,而且,還有家庭收入情況、來源、大學生消費資金來源等因素,它們都對大學生消費有著直接的聯(lián)系和很大的影響。我們只有充分了解這些因素,才能真正了解大學生消費的實際情況,有利于做好學生政治思想工作。
第一作者系延邊大學師范學院政治系副教授
(延吉133002)
責任編輯: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