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永莉等
摘要
160例患者,其中100例采用中藥敷貼天突穴治療,60例采用內服中藥治療,敷貼及內服的中藥配伍相同。結果穴位敷貼組與內服中藥組療效差異無明顯意義(P>0.05),但用藥量之比約為1∶36,可節(jié)約用藥,免去煎煮時間及口服之苦。
主題詞咽炎/穴位療法穴位敷貼法穴,天突
1一般資料
160例均為門診患者,男72例,女88例;年齡最?。矚q,最大72歲;病程最短1天,最長5天。隨機分為兩組:穴位敷貼組100例,內服中藥組60例。
2治療方法2.1
治療組
取穴:天突。外用藥物:桔梗、甘草、麥冬、薄荷、黃芩、板藍根等12味中藥按比例配制,碾成粉備用。成人取藥粉6 g/次,做成直徑約為2.cm,高約為1.cm大小的圓柱形藥餅1個;兒童酌減至3.g/次。用6.cm×6.cm大小的膠布固定。貼24小時后取掉藥后清洗皮膚。每日敷貼1次,3次為一療程。2.2
對照組
內服中藥與外敷中藥組成及配制比例一致,兒童用藥量按年齡酌減,用飲用涼水先浸泡1小時后煎煮,煨開10分鐘后取藥汁,再加水煎煮,反復3次,把3次取的藥汁混勻,分早、中、晚3次服用,囑病人細飲慢咽,半小時后再飲水,以利藥物在咽部存留吸收。每日服藥1劑。經敷貼3次或服藥3劑后做療效觀察。
3療效觀察
3.1療效標準
治愈:咽痛、發(fā)熱等癥狀消失,咽部檢查恢復正常。好轉:咽痛及咽部腫脹明顯減輕。無效:咽部癥狀及體征無明顯變化。
3.2治療結果
見表1,表2。表1說明治療組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0.05)。表2說明穴位敷貼組比中藥組出現(xiàn)的副作用少。
表1治療組與對照組效果比較例(%)組別例數(shù)痊愈好轉無效有效率(%)穴位敷貼組10088(88.0)7(7.0)5(5.0)95.0中藥組6050(83.3)6(10.0)4(6.7)93.3P>0.05表2治療組與對照組副作用比較例組別例數(shù)胃脘不適惡心食欲下降便溏腹瀉過敏穴位敷貼組1000002中藥組6015950
4典型病例
姜×,女,23歲,某公司職員,1998年8月19日初診。主訴:咽痛,伴發(fā)熱3天。曾在居住附近醫(yī)院就診,靜脈給抗菌素及口服藥治療2天,癥無緩解來診??滔卵矢赏?,惡寒發(fā)熱頭痛,口干思飲,吞咽時咽痛加重。檢查:咽粘膜彌漫性充血、腫脹,咽后壁淋巴濾泡和咽側索紅腫,有黃白色粘稠分泌物附著,懸雍垂及軟腭水腫。舌邊尖紅,苔薄黃,脈浮數(shù)。證屬風熱邪毒閉阻咽喉,治以疏風清熱解毒。采用上述穴位敷貼法,1次后咽痛緩解,惡寒發(fā)熱頭痛止。再敷貼1次咽部腫痛全消。囑忌食香燥食物、多飲水、避免過勞,隨訪1年未復作。
5討論
急性咽炎相當于中醫(yī)的風熱喉痹,《雜病源流犀燭》云:"咽痹,痹者,閉也,必腫甚,咽喉閉塞。"本病以咽部紅腫痛為主要癥狀。筆者把多年來應用于臨床治療本病的有效內服經驗方,碾成粉劑,作穴位敷貼用。取穴天突系任脈、陰維脈之會穴。其位于頸前下部,當胸骨柄頸靜脈切跡與左右胸鎖乳突肌之間所形成的凹陷處。分布有豐富的神經及血管,取本穴治療咽喉腫痛,在此敷貼藥物,藥物吸收快,且緊靠病所。一般藥物在敷貼半小時后,患者即感咽部涼爽,咽部干痛隨之緩解。
治療組與對照組療效比較無明顯差異。但敷貼組用藥量與內服藥量比則約為1∶36,這顯然節(jié)約用藥。兩組副作用比較,對照組部分人胃脘不適惡心食欲下降,便溏或腹瀉,部分人特別是兒童口服藥難以接受,囑其細飲慢咽則難做到。藥物起效時間,敷貼藥免去煎煮時間,較之快捷,口服藥則較之滯后。對少部分外貼膠布皮膚過敏患者,可采用紗布覆蓋,透明紙膠帶固定的辦法加以解決。
(收稿日期:2000-01-27,趙昕發(f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