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福來
(盧龍縣醫(yī)院,河北066400)
頸后毛囊炎多發(fā)生在后發(fā)際周圍,慢性患者可經(jīng)久不愈連綿數(shù)月或數(shù)年。筆者從1995年開始采用刺血拔水罐療法,觀察56例,療效甚佳,茲介紹如下。
1臨床資料
本組共56例,均為男性;年齡18~30歲22例,31~50歲26例,51歲以上8例;病程最短1周,最長為2年。其中局部有硬結瘢痕者18例。
2治療方法
自制水罐數(shù)個,即青霉素空瓶將底敲掉,邊緣磨鈍,用水沖洗干凈。5~10 ml注射器1個。先將毛囊炎周圍毛發(fā)剪掉,常規(guī)消毒,用三棱針在發(fā)炎的毛囊中心點刺1~2下,深度1~2 mm,(未形成膿液的癤腫可在周圍點刺2~3下),然后將水罐口朝上,倒入清水占水罐的1/3,其作用是抽拔時能密閉罐口,同時有利于膿汁和瘀血的排出,患者取坐位,微低頭,先將罐口一邊貼在拔罐部位的皮膚上,然后迅速扣在皮膚上,用左手壓住水罐,不使水流出,右手持注射器,針頭插入膠蓋,將水上部空氣抽出,使水罐內形成負壓吸附在皮膚上,抽出針頭,可觀察到膿汁和瘀血順皮膚針眼處排到水中,5分鐘后將罐取下,取罐時右手把住水罐的上方,左手指輕按罐口上方皮膚,右手將水罐迅速翻轉取下,用清水沖洗干凈,局部皮膚用酒精棉球擦凈即可,不需包扎,如此分別治療其他毛囊。最后用三棱針在至陽、督俞穴點刺出血,再用水罐抽拔1次,治療完畢,每周治療1次。
3療效觀察
3.1療效標準痊愈:皮膚顏色恢復正常,無紅腫,硬結消退,無新的毛囊炎復發(fā);有效:局部紅腫消退,疼痛減輕,硬結縮小。
3.2治療結果本組56例,3次以內治愈者38例,5次治愈12例,6次以上治愈6例,有效率100%。
4典型病例
王××,男,58歲,干部,1997年6月8日就診。主訴:發(fā)際毛囊炎2年余。局部已形成較硬瘢痕,周圍有5~6個暗紅色毛囊丘疹,周圍紅暈,頂部有小膿點,將距離較近的2~3個毛囊丘疹用三梭針點刺出血,然后用水罐抽拔,拔出少量膿汁和瘀血,依次拔完其他丘疹,最后點刺至陽、督俞,水罐抽拔1次。治療后病人感覺后頸部十分輕松,共治療3次痊愈,至今1年未見復發(fā)。
5體會
毛囊炎為風熱挾毒侵入毛囊,致毒壅血瘀或陰虛熱留,蘊郁毛囊所致,治宜清熱解毒,養(yǎng)陰扶正,采用針刺拔水罐療法可起到排腫消腫,解毒清熱逐瘀之功能,加刺至陽、督俞可抑陽補陰,疏通督脈之經(jīng)氣,亦可起到挑刺治療之作用。故疾病可愈。
(收稿日期:1999-03-07,齊淑蘭發(f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