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文翰
武禹襄及其傳人李亦?、泪惣g均系世家儒生,以研究拳理、拳法自娛,罕于課徒,直至第三代郝為真(1849~1920年)始廣為傳出,方啟太極拳流派之濫觴。ノ澠商極拳架的特點,可概括為:
一、式簡技繁、組織合理:拳勢動作簡潔明快、術(shù)法分明,重在實用、不尚花法,外形簡樸、內(nèi)蘊豐富。套路編排則是“先易后難、循序漸進、繁簡適當(dāng)、突出重點”。
二、法度嚴謹、身正勢圓:走架嚴守武氏規(guī)定的提頂?shù)跻d、含胸拔背、松肩沉肘、裹襠護肫、尾閭中正、氣沉丹田、分清虛實、騰挪閃戰(zhàn)等身法要領(lǐng),做到“立如平準(zhǔn)、活似車輪”、“中正安舒、支撐八面”,雙掌護中用中,前伸不越足尖,后曲肘不貼肋,左右相系,上下相隨,三環(huán)九折,節(jié)節(jié)貫穿,內(nèi)外相合,周身一家,身正勢圓,緊湊縝密。
三、以心行氣、內(nèi)外兼修:走架打手“心為令、氣為旗”,“用意不用力”,“以氣運身、務(wù)求順?biāo)臁?,?nèi)固精神,外示安逸,調(diào)理陰陽,內(nèi)外雙修。
四、起承轉(zhuǎn)(開)合、一身五弓:為了防止凸凹、缺陷、斷續(xù)之病,武氏指出走架打手要“貫穿一氣”,做到“起承轉(zhuǎn)(開)合”;為了練好蓄發(fā)開合之功力,武氏又規(guī)定“蓄勁如張弓、發(fā)勁如放箭”,一身五弓咸備。
五、體現(xiàn)拳理、內(nèi)功高深:武派太極拳的創(chuàng)始和發(fā)展過程,是太極拳理論體系的形成和不斷發(fā)展的過程,因此武派太極拳在拳式、拳法、拳理方面達到了高度一致,形成了“簡潔縝密、術(shù)法分明、古樸典雅、端莊灑脫”的獨特風(fēng)格。ノ澠商極拳在長期傳習(xí)過程中,為了適應(yīng)不同的學(xué)習(xí)對象,拳勢也有不同的發(fā)展和變化。我自幼受業(yè)于郝為真之弟子李圣端(1888~1948年)等先生,在多年研習(xí)過程中,略有心得。不少太極拳愛好者要我將武派太極拳拳勢練法、技擊含義做些系統(tǒng)介紹。為此,不揣淺陋,僅以十三勢以饗讀者,并就正于方家。
圖解的幾點說明:
1.為了便于讀者研習(xí),演練者假設(shè)面南背北而立,即面向讀者為南,背向讀者為北,面向讀者右邊為東,左邊為西。
武派太極拳走架既要“立身中正安舒,八面支撐”,又要“八面轉(zhuǎn)換”。故拳勢變化運轉(zhuǎn)路線是四正(東、西、南、北)和四隅(東南、西南、西北、東北)。
2.學(xué)拳如識字,做到能讀、能解、能書、能用,才算懂得一字。習(xí)拳也應(yīng)如此,每一勢均應(yīng)知其名稱,熟其法度,明其用法,曉其變化,才算會得一勢,如果只是依樣畫葫蘆,則收效不大。
3.太極拳每一拳勢都有一定的技擊含義,了解拳勢的基本技法,既可提高練習(xí)者的興趣,走架有意可循,不致動作姿勢游離題外;同時,又為練習(xí)推手、散手奠定基礎(chǔ)。因此,我對每一拳勢的基本用法都做了闡述,并重點地介紹了武派太極拳前輩的實際運用情況,供讀者研習(xí)。
有些重復(fù)拳勢,如懶扎衣、單鞭等,則是“重而不同”,練習(xí)時要注意其具體區(qū)別。
4.為了學(xué)好拳勢,掌握技法,演練時能較好地反映出武派太極拳“簡潔縝密,術(shù)法分明,古樸典雅,端莊灑脫”的獨特風(fēng)格,讀者還應(yīng)深入研習(xí)王宗岳、武禹襄、李亦檔讓家拳論。
拳勢運作在文字敘述中雖有先后,但實際演練時,應(yīng)協(xié)調(diào)一致,不可參差不齊。本文拳勢圖照,多系作者的近照。
第一勢左懶扎衣(上承無極勢,圖1)(本文圖示見插頁)。
動作一:襠部會陰穴與兩胯根放松,尾閭低垂松沉,屈膝下蹲,身軀重心繼續(xù)落于左右涌泉穴;同時,兩臂微屈,兩手向小腹前合攏,掌心斜向下;雙目前視。意欲左旋打(圖2)。
動作二:重心逐漸移至右腿,屈膝踏穩(wěn),左足尖為軸,向左微微擰旋,右足涌泉左旋;尾閭右移,與右足踵虛虛對正;上身隨之左旋約45度斜角,鼻尖、肚臍與左足尖相對;在重心下降左旋之同時,雙臂微屈,左上右下自小腹前向左上∑穡兩掌側(cè)立,掌心相向,左掌高不過肩,右掌高同左肘。左掌與鼻尖、左足“三尖相照”;目光引雙臂左?;意灾k蟊弁夤匱(主)和右掌勞宮穴(副)。面向東南(圖3)。
動作三:右足繼續(xù)松沉踏穩(wěn),左胯根微向內(nèi)抽;左掌微微內(nèi)旋,松肩沉肘,掌根下塌;重心置于右腿,右腰眼托起左腰眼,左膝似線上提,左足尖離地腳掌上屈,足踵輕輕鏟出,著地后足跗放松,足下似有吸力,腳掌落下踏實;右足蹬地,右腿自然伸展,上體隨腰胯微微左旋,尾閭前送,成左弓步;同時,雙掌內(nèi)旋,掌心略向前,左上右下,隨上體前移徐徐向前擠去,有推山撼岳之意。左掌高與鼻齊,右掌高同左肘;雙目注視遠方落放點處(圖4)。
動作四:右膝向右略移,與右足尖虛虛對準(zhǔn),然后重心緩緩后移,右腿落胯屈膝坐實,尾閭垂直與右足踵對正,左腿自然舒伸成后坐步;隨同身軀后移,左胯根微抽,左掌內(nèi)旋掌心向下,自上順左腿回,至左胯前,右掌同時內(nèi)旋,掌心向下按至右胯前(圖5)。ソ由鮮疲胸腹微含,雙手劃弧上提至胸部,掌心向前下(圖6),然后右足蹬地,左腿前弓,重心前移,雙掌徐徐按出,合于胸前,高與肩平,掌心略向前,兩勞宮有相互吸引之意。在雙掌相合之同時,右足跟步至左足踵右后側(cè),足尖點地,右膝與左膝彎似挨不挨,兩足成三角形;目前視,有意遠勁長之勢(圖7)。
說明:1.懶扎衣拳勢之名最早見于明代抗倭名將戚繼光(1528~1587年)之三十二勢長拳。戚氏長拳以懶扎衣和單鞭為第一勢和第二勢。早期的太極拳不少拳勢出自戚氏長拳,武派太極拳始祖武禹襄先生順其沿革也以懶扎衣為首勢,不同之處是他還創(chuàng)編了右懶扎衣,在內(nèi)涵上吸取了王宗岳十三勢中的↓擠按(暗寓采┲飪)以及點碾蹬甑韌燃跡成為獨具風(fēng)格的武派太極拳首勢。
2.動作一屈膝下蹲時,要提頂?shù)跻d,放松胯根(即腹股溝,左右各一),尾閭下垂,如同坐在椅子上,切不可胯根前挺成屈膝下跪狀。武派太極拳走架打手對腰胯的要求是“磨腰虛胯”,胯根應(yīng)經(jīng)常放松,不可硬挺,腰胯旋轉(zhuǎn)折疊才能靈活便捷,是調(diào)整重心之關(guān)鍵。
3.動作二身軀左旋其根在腿,右腿雖不移動,但足心涌泉穴要配合左足尖向左擰旋。腰胯向左旋轉(zhuǎn)時,其竅要在尾閭長強穴,如同船舵向右輕輕擺動,上身隨之左旋,始可輕靈自然。左掌上。右掌隨之堵截,其勁源于腿和腰胯的左旋,尾閭的右擺,雙掌不可用力。定勢時右腿實、左腿虛,兩足為不丁不八步,右足微斜,左足向前順踏,足尖點地,不可平放,平放則起腳不利。足尖點地便于前進后退,起腳應(yīng)敵,上護己襠;雙掌護中既便于打手練習(xí),也適宜于實戰(zhàn)搏擊。
4.動作三雙掌前擠一定要做到“其根在腳,發(fā)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武禹襄《十三式說略》)?!捌涓谀_”,要求把足跗松開,用意把涌泉穴貼于地面,足心吸地始有根,根為本,根越深則功越深?!鞍l(fā)于腿”,腿如弓,后足蹬地,要有彈力,不可僵硬挺直。前足踏地如向地下栽物,膝部隨即撐住,不可過于前弓。左弓步將形成時,右大腿根略向左旋做好裹襠準(zhǔn)備。“主宰于腰”,腰如弓弦,決定發(fā)勁方向之遠近高低,放箭若欲中的,方向定力至關(guān)重要?!靶斡谑种浮保问沁_,手如箭,根在腿,達于手,要坐腕展指。“由腳而腿而腰”,自下而上腳、膝、胯、腰、背、肩、肘、腕、指九個關(guān)節(jié)(包括關(guān)節(jié)之間筋絡(luò))必須節(jié)節(jié)貫穿,前腿弓,后足蹬,伸腿旋腰,裹襠護肫,舒臂坐腕展指順序進行,做到上下相隨,完整一氣。
雙掌打擠是左掌上挫,促其拔根,右掌前擠,使其跌出,雙掌形成一股合力,才能將人擠出,不要只是雙掌前推。前擠發(fā)放在九節(jié)勁節(jié)節(jié)貫穿之同時,還要做到提頂?shù)跻d,松肩沉肘,尾閭前送(用意往左膝前送),夾脊后鼓,身軀沿水平方向前移,重心不可上升,上身不可前傾,要有“立身中正安舒,八面支撐”之勢。動作二之左。動作三之前擠,定式時都要“三尖相照”——鼻尖、左掌與左足要上下相照。不論何勢出手都要心中有數(shù)(意在動先),眼神所注,腳進、掌打須齊進齊到,定勢時,三尖相照,才能勁力完整以利護中用中。
動作四之先后按,時要尾閭“坐”在右足踵上,臀部不可后突,上身不可前俯。掌隨胸腹微含,命門后吸肚臍將掌回,有“吸而后引”之意。按前有一“提而后打”的動作,但肩不可聳,氣不可浮,要松肩沉肘,氣沉丹田。前按時,伸臂弓步進身,尾閭前送,夾脊微鼓,上提(頂)下沉(涌泉踏實)要同時并進,上下相隨,勁力連綿不斷。雙掌合時,手、步、身要一齊到位,不可參差不齊。
武派太極拳前輩為使學(xué)者走架打手做到勢勢清楚,轉(zhuǎn)換明確,不飄不毛,在松柔中有力度,規(guī)定每勢都要做到起、承、開、合。如懶扎衣,第一動為起,第二動為承,第三動為開,第四動為合。但在長期教學(xué)中,不少前輩把第四動中后的動作稱“開”,前按合手稱“合”。附記于此,供習(xí)者參考。ダ獵衣為武派太極拳之母勢,故解說較詳。以下拳勢有些類似的要求,除重點提示外,不再一一重復(fù)。
技擊含義: 懶扎衣是以靜待動,手足并用,攻防兼?zhèn)渲瓌?。左掌在上護己頭胸,右掌在下護己腹襠,以人體中線為界兩掌各管身軀半邊,兼護中線;下則左足尖點地,可提膝護襠,以腿破腿,也可伺機進擊,踢碾蹬輟V萇碭鞲齬亟誄4τ謐鈑欣的活動范圍,易化易發(fā),形成我順人背之勢。
左懶扎衣主要有 、擠、按四個手法。
1.對方如用左掌(拳)向我胸面部擊來,我右腿屈坐穩(wěn)定重心;左臂以外關(guān)穴處上±湊疲隨即旋腕掌根下塌,右臂尺骨處沾貼對方左肘,截堵來勁;左胯根內(nèi)吸,雙掌微向左下引化,空其來勁,使其拔根,然后雙掌向?qū)Ψ角靶刂行木€擠去,左掌上挫,右掌前擠;同時左腿插入對方襠部踏實,右足后蹬,腿如弓,掌如箭,將對方發(fā)出。
我用前擠法,對方如用左手格我左掌,我順勢左掌搭其左腕,扭腰吸胯(左胯根)向我左側(cè)采,同時右掌搭其肘部微向下向里化其勁,促其重心前傾失重。對方如欲抽臂穩(wěn)定重心、我可乘勢用腰勁雙掌向前按去將其發(fā)出。ビ眉貳按向前發(fā)放,務(wù)必做到步要過人、身要欺人、神要逼人,站位好,勁頭準(zhǔn),得機得勢,始可隨手奏效。
2.左懶扎衣還有一通常用法,如對方以掌(拳)向我胸面部擊來,我右臂上。隨即旋腕采住,左臂以尺骨處沾貼對方右肘,右胯根微向回抽,松肩沉肘,向右下采,使對方前傾拔根,然后雙掌向?qū)Ψ叫夭繑D出,左掌上挫,右掌前擠,左足前進插入對方襠中,右足蹬地,腿如弓,掌如箭,將對方發(fā)出。
如對方身軀高大,力大勢猛,我右臂』對方右拳,左臂沾貼對方右肘截堵其勁源;同時起左腿踢對方前腿,隨即踏踩對方腳跗,然后雙掌前擠,將對方發(fā)出。這是上下并用之法,先撼動對方根本,使其重心不穩(wěn),然后再向其失重處擠去,較易成功。
3.以上兩種用法,都是從對方“外環(huán)”(側(cè)面)接手,“側(cè)進正擊”,為常用之法。也可從正面踏中門直接進擊。如對方用右拳向我胸面部擊來(或用右掌摑我面頰),我左臂屈肘外旋斜』解來力,右掌護胸防其左拳進擊。同時弓步進身,左掌前撲對方面部,右掌下按其胸,雙掌合勁,向?qū)Ψ矫T穴處發(fā)勁,將其發(fā)出。昔年邢臺李香遠老師(1889~1960年)出手凌厲,多用此技。
懶扎衣用法很多,前輩積累下不少經(jīng)驗,下文將陸續(xù)介紹,供讀者研習(xí)。
第二勢 右懶扎衣
動作一:右足向右微移,足尖點地,松肩沉肘,雙掌下塌,意欲右旋打(圖8)。動作二:以左足踵、右足尖為軸,身軀向右旋轉(zhuǎn)約90度,尾閭移與左足踵虛虛對準(zhǔn),重心移至左腿,屈膝踏穩(wěn),涌泉吸地,右足尖點地,成不丁不八步。隨軀體右旋之同時,雙臂微屈,右上左下向右斜。兩掌側(cè)立,掌心相向,右掌高不過肩、左掌高同右肘,右掌與鼻尖、右足“三尖相照”;目光引雙臂右。意在右臂外關(guān)穴(主),左掌勞宮穴(副),下與左足相應(yīng)。面向西南(圖9)。
動作三:左腿繼續(xù)松沉踏實,右胯根微向內(nèi)抽;右掌微微內(nèi)旋,松肩沉肘,掌根下塌;體重置于左腿,左腰眼托起右腰眼,右膝似線上提,足尖離地腳掌上屈,足踵輕輕鏟出,著地后足跗放松,足下似有吸力,腳掌緩緩落下踏實,左足蹬地,腿自然舒伸;上體隨腰胯微向右旋,尾閭前送,成右弓步;同時,雙掌內(nèi)旋,掌心略向前,右上左下,隨上體前移徐徐向前擠出,有推山撼岳之意。右掌高與鼻齊,左掌高同右肘。雙目注視遠方落放點處(圖10)。動作四:左膝向左略移,與左足尖虛虛對準(zhǔn),然后重心緩緩后移,左腿屈膝踏實,尾閭垂直與左足踵對正,右腿自然舒伸,成后坐步;身軀后移,右胯根微抽,右掌內(nèi)旋掌心向下,自上順右腿回,至右胯前,左掌同時內(nèi)旋掌心向下按于左胯前(圖11)。
緊接上勢,胸腹微含,雙手劃弧上提至胸部,掌心向前下(圖12);然后左足蹬地,右腿前弓,重心前移,雙掌徐徐按出,合于胸前,高與肩齊,掌心略向前,兩勞宮有相互吸引之意。在雙掌相合之同時,左足跟步至右足踵左后側(cè),足尖點地,左膝與右膝彎似挨不挨,兩足成三角形,眼神隨雙掌前按向遠方落放點處注視,有意遠勁長之勢(圖13)。
說明:1.本勢右足右掌在前,故名右懶扎衣,以別于左足左掌在前之左懶扎衣。由左懶扎衣向右懶扎衣過渡時,左足踵、右足尖向右擰旋,尾閭左移,腰胯右旋,帶動軀體右旋,雙掌右∽蠼匾同時運作,同時到位,不可參差不齊;要力從足起,不要只是雙掌揮動,或腰動腿不動。向右旋轉(zhuǎn)時,重心不可上升,雙腿不可站直,身軀不得搖晃。這種“碾釘”步是武派太極拳常用的旋轉(zhuǎn)步法,須要多多練習(xí),才能得心應(yīng)手。
2.動作三之上步,是用足踵鏟出,而不是邁出,這是武派太極拳由后坐之不丁不八步向前上步之基本步法。用足踵擦地鏟出是用足踵甓苑角半種技法,如改為邁出就無此技巧了。習(xí)武派太極拳者對這些地方不可忽視。
3.要始終貫徹“用意不用力”和“意在動先”的原則,用意指導(dǎo)動作,日久才會增長內(nèi)勁,形體上才能沉著松靜、靈敏善變兼而有之。
走架要注意六合(上下、左右、前后)對襯,陰陽互托,做到平衡對稱,才符“立身中正”之意。不偏不倚謂之中。動作要適中,無過不及,妙在恰到好處,不溫不火,俗中求雅?!罢笔嵌苏?,拳勢無論如何變化,雙肩雙胯都要始終保持平行四邊形的幾何狀態(tài)。身正勁力才能完整。
其次,腳下要分清虛實,虛中含實,實中有虛,左右相系,互為主輔。步法合度,周身才會自然協(xié)調(diào)。兩腿的虛實變換要“移步重心定,落步重心移”,不可上體重心和腳步一塊移動。再其次,手要分清前后主次,如右懶扎衣,右手在上是“前手”,左手在下是“后手”,兩手如一手,各護半個身軀,上護肫,下裹襠,守中用中,動則螺旋,形如吐絲,橫直順逆,起落伸縮,關(guān)節(jié)圓轉(zhuǎn)如意。
總之,每一拳勢都應(yīng)做到眼有神,身有譜,腳有根,空松圓活,外柔內(nèi)剛,不散不懈,不僵不滯,內(nèi)外相合,周身一家,一動一靜,皆有神情,外在形態(tài)和內(nèi)在神意和諧統(tǒng)一、對稱平衡才算入門。其它注意事項同左懶扎衣,不再贅述。
技擊含義:1.對方用右掌向我胸部擊來,我身軀略向右旋,右臂上。兩臂交接后,隨即松肩沉肘,右掌對準(zhǔn)對方中心,內(nèi)旋下塌堵其肘部,截斷力源使其無法出手。此謂“堵中節(jié)”、打“悶勁”。聽先師李圣端(1888~1948年)先生說:郝為真(1849~1920年)師爺晚年與人接手多用此技。我生也晚,未能目睹郝師爺與人打手之風(fēng)采,但先師和陳固安(1913~1993年)等師兄用此技巧時,我曾見過,委實妙不可言。ト縹葉縷渲薪冢對方含胸縮肩(或沉肘)化解,我可乘機進步,向前發(fā)放?;蜻M左腿管住對方雙足,右掌按其前胸,左掌堵其后腰命門穴,尾閭右移,左胯根微抽,隨身軀左旋之勢,將對方向左發(fā)出。
2.左懶扎衣之技擊含義同樣適用于右懶扎衣,讀者可參考研習(xí),不再重復(fù)。
在實踐中左右懶扎衣經(jīng)常連環(huán)實施,武派太極拳之活步推手,即為左右懶扎衣連環(huán)施用法,研習(xí)者可通過練習(xí)打手體會其中奧妙,也可單獨練習(xí)左右懶扎衣,熟知其技法含義。這是武派太極拳眾多前輩練功之體會。
第三勢單鞭
動作一:左足向右足后微移,足尖點地;松肩沉肘,雙掌微向下按,如扶物狀;意向左旋(圖14)。
動作二:以右足踵、左足尖為軸向左擰旋,帶動腰胯、身軀同時向左旋轉(zhuǎn)90度,左足尖向東、右足尖向東南,成不丁不八步,重心仍在右腿;同時雙掌微俯,隨同身軀左旋,略向內(nèi)合;目光平視,領(lǐng)身軀左旋,定勢時面向東南(圖15)。
動作三:身軀松沉,右足涌泉踏實,穩(wěn)定重心,左胯根微向上抽,右腰眼托起左腰眼;左膝似線上提,足尖離地、足掌上屈,足踵向前輕輕鏟出,足踵著地踏穩(wěn);目視東方(圖16)。
動作四:左足松沉落踏穩(wěn),左腿前弓,右足蹬地,涌泉左旋,右腿自然伸展,帶動腰胯、上身左旋,尾閭前送,重心前移,成左弓步。伴隨身軀左轉(zhuǎn)、重心前移之勢,左臂內(nèi)旋坐腕前按,掌心側(cè)向前,高不過口,左肩與左胯、左肘與左膝,左掌與左足要上下相合,上與鼻準(zhǔn)“三尖相照”,右掌同時向右〕觶與肩同高;左掌和右腿有貫穿一氣之勢;雙目注視遠方;定勢時提頂?shù)跻d,裹襠護肫,氣沉丹田,涌泉松沉,兩足踏穩(wěn),意貫左掌勞宮,勁達指尖;面向東方(圖17)。
說明:1.單鞭為戚氏長拳懶扎衣后之第二勢,武派太極拳也因襲之。何謂單鞭?其中有一出典,元雜劇及評話小說有唐將尉遲恭“單鞭救主”的故事,后人引入武技中遂有“單鞭救主”拳勢之名,又逐漸簡化為“單鞭”,因其雙臂前后分展,形如一條舒展自如的長鞭。
2.動作一、二,身軀左旋時,要在雙足擰旋下帶動胯、腰、身一起左旋,不可腿動腰不動,或上身先動而后雙足才擰旋。左旋時要保持提頂?shù)跻d,腋下空虛,“立身中正,八面支撐”之勢,不可前俯后仰,重心上升。
3.由動作二、三向動作四過渡時,要順勢完成,中間不可停頓;在雙掌微俯,隨同身軀左旋時,如按水中浮萍,順流而下,要細心體認其輕重浮沉,既有沾連粘隨之意,又有空松圓活之趣,為練習(xí)打手跟隨勁奠定基礎(chǔ)。
4.動作四,在左弓步形成之初,尾閭(長強穴)要往左膝前微送,右胯前合,做好裹襠;兩足要有適當(dāng)?shù)臋M距,不可只是兩足叉開,狀如大字。分掌時要左胸放松,右胸張開;雙掌左前右后同時分開,左掌如推泰山,右手如虎尾;左掌前按時要腕部放松,掌根前吐,手掌自然豎起,不可手指用力上挑。
5.單鞭拳勢動作雖簡,但運作時既要圓潤流暢,不斷續(xù),又要做好起、承、開、合,勢勢清楚,所以不可草率。第二、三動是蓄,第四動是開,既是蓄而后發(fā),又要開中有合,先開后合,不可只開不合。在提頂?shù)跻d、氣沉丹田、裹襠護肫、立身中正的前提下,雙肩雙胯微向里合;雙掌似游龍,左掌如龍頭,當(dāng)胸昂揚而起,下與左足相合,護中用中;右掌似龍尾,順右肩揮出,下與右足尖相應(yīng);兩勞宮有相吸相引之意。定勢后,要在舒展中求緊湊,氣勢軒昂,卓爾不凡。
技擊含義:1.對方揮拳向我胸、面部打來,我右臂上。順勢旋腕向右側(cè)化;同時起左足蹬踢對方的前腿脛骨,隨即下踏對方腳面,左掌前擊其胸;上下俱到,使對方不易閃躲。
2.對方用左掌擊我面頰,我右臂上。順勢化解,同時左足插入對方襠中,左掌斜劈對方面頰,也可下按其胸向前發(fā)放。
3.對方以右拳擊我胸部,我右手采其腕,左小臂截堵其肘部,順勢微向右,以控來勢,然后左足進步插襠,左肘順其右臂下向?qū)Ψ叫乩咦矒?,也可旋臂下壓其肘?/p>
4.先師兄王陛卿(名學(xué)政)先生身軀較矮,其單鞭多用跌法。如對方用右順步拳擊我面頰,我用右掌采住向我頸后引化,同時速進左足管住對方右腿,左掌沾貼對方胸、面、尾閭右移,上身左旋,使對方向我左側(cè)跌出。其法甚巧,讀者不妨用心研習(xí)。
武派太極拳前輩對單鞭一勢的用法,有不少經(jīng)驗,這里先說這些,以后再繼續(xù)介紹。
第四勢提手上勢
動作一:以左足踵為軸向右擰旋,待足尖向南方后落平,帶動腰、胯、身同時向右旋轉(zhuǎn);尾閭垂直與左足踵虛虛對正,落左胯,涌泉松沉,左足踏實,穩(wěn)定重心。隨著身軀右旋,左臂內(nèi)旋向上劃弧移于頭部左前方,掌心斜向外,手指斜向上,松肩沉肘,臂呈圓弧形,右掌劃弧下落至右胯側(cè),掌心向下,面向南方(圖18)。
動作二:身軀繼續(xù)微向右旋,右腿抽回,足尖點地,成不丁不八步;同時左臂劃弧下落,右臂劃弧上提,雙臂合于腹前,左掌豎立,掌心側(cè)向前,右臂環(huán)抱,掌心朝里;右足、左掌、鼻尖“三尖相照”;目光逼視遠處,有前擠之意(圖19)。
說明:1.“提手”是指提對方之手,非提自己之手;“上”是“進”的意思。本勢命名含義是提起對方之手,使其失重,乘勢進擊。
2.隨著身軀后旋,雙臂左上右下劃弧落于腹前,要自然合拍,同時進行。雙臂劃弧之軌跡要圓活輕靈,不可出現(xiàn)棱角。左臂上揚時,不可聳肩,右小臂向腹部環(huán)抱時,要有上提之勢。定勢要有進步、前擠或肩靠之意。
3.武派太極拳提手上勢之動作也較簡潔,但同樣要注意做好起、承、開、合。兩臂左上右下時為開,動作要舒展;但開中有合,要松肩沉肘、裹襠護肫;雙臂環(huán)抱于腹前為合;但合中寓開,有進步前擠打靠之意(注意:只是意存此念,并非有擠靠之動作)。
4.身軀右旋,雙臂回環(huán),要氣勢飽滿,須在“立身中正,八面支撐”之身勢下運作,身軀不得搖晃傾斜、低頭彎腰,重心上升,嚴防出現(xiàn)凹凸、缺陷、繼續(xù)等病。
技擊含義:武派太極之提手上勢,拳勢動作雖簡,但技擊含義卻很豐富,前輩留下不少經(jīng)驗,現(xiàn)擇要介紹一二:
1.對方用右拳向我胸、腹部擊來,我左掌自上而下塌住對方右腕,旋掌外掛,右掌同時自下而上托起對方右肘,左掌內(nèi)旋下按,右掌外旋上托;左腿坐穩(wěn),涌泉向右擰旋,右腰胯向內(nèi)抽掣,身軀右旋,雙掌合力借身軀右旋之勢將對方向我右后方擲出。
此法與三十二勢短打中“搖枝尋梅”類同,在太極八法中屬┓?。詳\檬幣灰通過塌腕托肘,迫使對方肩僵直,關(guān)節(jié)不能運化;其次我右掌托對方右肘是“拍”,而非沾貼,要一拍即;三要左足踏穩(wěn)、涌泉右旋,右胯根內(nèi)吸,尾閭左移,借腰胯右旋之力,將對方向我右后方┏觶不是僅用雙臂之力。此勢可左右單獨練習(xí),以便左右手都可向后┓ⅰ
我?guī)熇钍ザ讼壬砟昱c人打手,有時偶用此勢控制對方拿其勁路,但很少向后┓?。染E苑膠胸化解,我可順勢右足進步插襠,雙掌前擠,將其發(fā)出。
2.對方如用右拳擊我面部,我左臂向上斜』解,右掌撩其陰部。對方如俯身左手下按,我右掌向下微沉,使其左手下按落空,重心前傾,我左掌乘機落下按其面部,向?qū)Ψ缴砗笙路桨l(fā)放。如對方格擋我左掌,我右掌可乘隙前按其胸,進步插襠將其發(fā)出。
3.對方伸左手欲揪我衣領(lǐng),我左臂屈肘上抬采住其腕向內(nèi)擰旋,右臂屈肘,小臂斜豎,截堵對方左肘后順勢外旋,同時配合腰胯左旋,雙掌合力將對方向左側(cè)┏?。绰柶覈松左右翉U埃方便運用。
4.昔日永年范述圃老師(郝為真先生的入室弟子)演練提手上勢,除護襠撩陰外,常用右肩靠打(右足插入對方襠內(nèi),貼身靠打),如對方化解,即順勢向右旋腰擰胯,右臂貼其胸部,左掌助力將對方向前擲發(fā)。
第五勢白鶴亮翅
動作一:接上勢,左足涌泉向右微旋,帶動腰胯、上體右轉(zhuǎn);同時,雙臂外旋,掌心向內(nèi);右掌自腹部上提至胸,左掌附于右小臂內(nèi);目視西南(圖20)。
動作二:重心置于左腿,右膝似線上提、足尖離地,屈腿,足踵向前鏟出。同時右臂如鶴沖天,邊外旋邊向上劃弧掠起,至額前上方,掌心側(cè)向右后,左掌附于右肘內(nèi)側(cè);目視前方(圖21)。
動作三:右足放松腳掌落下踏實,左足蹬地,上體隨腰胯微微右旋,尾閭前送,成右弓步;同時雙掌內(nèi)旋,掌心略向前,右掌向右劃弧,停于右額前上方。左掌舒臂坐腕前按,高與胸齊,兩掌虎口遙遙相對,鼻與右足、左手“三尖相照”;目視遠方(圖22)。
動作四:左膝向左略移,與左足虛虛對準(zhǔn),然后左腿胯根內(nèi)收屈膝坐穩(wěn),尾閭垂直與左足踵對正,身軀重心隨之緩緩后移,右腿自然舒伸,成后坐步(左實右虛);同時松肩沉肘,雙臂微向里合,掌根下塌按于腹前;目向前視(圖23)。
上勢不停,胸腹內(nèi)含,雙掌微向外劃弧上提至胸部,掌心斜沖前下(圖24);隨之左足蹬地,右腿前弓,重心前移,雙掌坐腕徐徐按出,合于胸前,高于肩平,掌心略向前,兩勞宮有相互吸引之意。在雙掌前按之同時,左足向前跟至右足踵左后側(cè),足尖點地,左膝與右膝彎似挨不挨,兩足成三角形;目前視,有意遠勁長之意(圖25)。
說明:1.本勢舊名“白鵝亮翅”。后人認為鵝呆頭呆腦,步履蹣跚,不如白鶴翱翔長空,飄逸瀟灑,又因鶴是長壽之禽,故從俗易名:“白鶴亮翅”。
2.動作一、二:身軀右旋,雙掌上起要配合協(xié)調(diào),貫穿一氣,中間不可停滯。右臂自中線邊擰旋邊上起,勁在掌心,要有一鶴沖天之勢,不可聳肩,身軀重心不得上升。
3.動作三:隨著右弓步重心前移,右臂內(nèi)旋,掌心向外偏右,指尖向上,至右額前外上方(約兩拳),臂如半月,圓活外。肘部不可過屈,左掌前按,微有向下之勢,兩臂一高一低,宛如白鶴亮翅。
動作一、二是蓄是縮是吸,如鶴束身,緊湊中要舒展,胯根要松、腋下要空。動作三是發(fā)是展是吐,如鶴展翅而起,舒展中求緊湊,提頂?shù)跻d,松肩沉肘,裹襠護肫,尾閭前送,夾脊后鼓,這些基本身法不可須臾違背。
4.動作四和左右懶扎衣之動作四并不完全相同。本勢動作四是先開后合,隨身軀重心前后移動,胸脊要劃一豎圓,如北方農(nóng)民澆水?dāng)囖A轤狀,又如猛虎弓背前撲。在身軀先縮(吞)后涌(吐)的帶動下雙臂先開而后合,先而后按。
武派太極拳的白鶴亮翅,粗看動作并不復(fù)雜,但內(nèi)涵十分細膩,應(yīng)認真研習(xí),始能練出飄逸雋永之神韻。
技擊含義:1.如對方揮右拳自上而下?lián)粑翌^部,我迎其鋒,順其勢,束身上步右臂自中線邊外旋邊上穿,使對方右拳順我右臂外側(cè)滑落(切勿橫臂上格),趁勢右臂內(nèi)旋外。拔其根,左掌趁機前按對方胸部,向其后下方發(fā)勁,將其發(fā)出。
2.對方掌擊我面,我側(cè)身閃過,右掌(用掌心)順勢托其肘部向我頭額右后上。以拔其根,跟著進步插襠,左掌舒臂前按其胸,右掌內(nèi)旋上托其肘,兩手合力將對方向前發(fā)出。
3.對方用右拳進擊我胸部,我微含胸,左掌自上向左下采引化,右掌向右上斜揮而出,用手背┗鞫苑矯婕鍘
4.對方雙掌按我胸部,我微含胸,以空其勁,雙臂自外先里合(用裹勁)對方雙肘,然后雙掌下按對方大臂,微向下、向外采引化,跟著進步插襠,雙掌向其胸部按發(fā)。
白鶴亮翅動作四之用法,是先合(雙臂里裹對方肘部,截其勁源)后開(引化來力,使其失重)再合(向其胸部按發(fā))。其細微處習(xí)者應(yīng)用心研究。
這種開合手法的變化很多,這里再介紹一二:
(1)我小時學(xué)拳,聽王延久老師(1880~1955年)講:一次李亦登氨餐表弟苗蘭圃先生一起飲酒,到酒酣耳熱時,苗先生突然離座趨步到李先生身前,雙手按住李先生雙肩,說道:“表哥,這時你怎么辦?”苗先生是武秀才,身高力大,而李亦迪壬身軀矮小,又仰坐在椅子上,處于劣勢;但他不慌不忙,只是雙肩放松微向下沉,以空來勁,雙手上抬托苗雙肘,順其勢向自己上方微引,然后雙掌里旋順其大臂里側(cè)下涮,再按其胸,說聲“你坐下吧!”,苗先生應(yīng)聲而起輕輕落在自己椅中,連聲贊道:“表哥真是神技?!边@是先上后下,先開后合法,按時用的是下涮勁。這一傳說可能有夸張?zhí)帲思挤?,?xí)者不應(yīng)忽視。
(2)我陳固安師兄類似之技法是:如對方雙手按我雙肩,我用雙掌自下輕拍對方雙肘,斷其勁源,然后旋掌繞至其臂上微對方大臂向兩側(cè)引化,同時上步插襠,雙掌按住對方雙肩,向其后方發(fā)放。
這兩種手法都“以按還按”,是因?qū)Ψ缴砀吡Υ蟀次译p肩,我先空其按勁,再用按勁發(fā)放。以上技法讀者可結(jié)合拳勢單項研習(xí),嫻熟其技,運用時才能得心應(yīng)手。
第六勢左摟膝拗步
動作一:左足移至右足后,足尖點地;以右足踵為軸與左足尖同時向左擰旋,帶動腰、胯、身一齊向左旋轉(zhuǎn)約135度,面對東方;同時兩臂放松隨身軀左旋,左掌順勢劃弧至左胯前,掌心斜向下,右掌順勢劃弧至胸前,掌心向里;目光引導(dǎo)身軀左旋。
動作二:右腿落胯屈膝踏穩(wěn),涌泉碾地微向右旋,腰、胯、身隨之微向右旋,至鼻尖與右足相照;尾閭與右足踵虛虛對正,左足尖點地,兩足成不丁不八步;隨身軀微向右旋,右掌上于面前,掌心向里,指尖朝前,左掌隨之屈肘上截與右掌相合,掌心向外,指尖向右上,雙肘松垂;目視右掌;意在右掌外關(guān)穴(圖26)。
動作三:右腿松沉,涌泉貼地穩(wěn)定重心,左胯根微收,左肘微沉與左膝上下相對;目光順左肘向遠方注視,意在左肘(圖27);隨之右腰眼托起左腰眼,左膝似線上提,足尖上屈,足踵向東北方輕輕鏟出,著地后足跗放松,足下似有吸力,腳掌落下踏實,右足蹬地,右腿自然舒伸,上體隨胯、腰左旋,尾閭前送,落左胯,送右胯,兩股靠攏,裹襠,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同時,左掌隨身軀左旋,自胸前向左膝弧形下?lián)Вo于左膝外側(cè),掌心向下,指尖向前,肘部微撐,與右掌相呼應(yīng);右臂松肩沉肘,在肩關(guān)節(jié)劃一小圈帶動之下,右掌心貼近右耳,以中指領(lǐng)勁,內(nèi)旋、坐腕、立掌前按,五指微展,掌根微吐,高與口平;雙目注視遠方落放處;意在右勞宮;面向東北(圖28)。
動作四:右足踏穩(wěn),涌泉右旋,帶動胯、腰、身右旋,右腿落胯屈膝踏穩(wěn),尾閭與右足踵虛虛對正,重心移于右腿;成后坐步,面向東方,鼻準(zhǔn)與右足相照;隨身軀右旋重心右移,右掌內(nèi)旋,掌心向外,屈臂向右斜,左掌隨之,兩掌右上左下,相距約三平拳,至面前止(圖29);然后右腿再次松沉,涌泉左旋,左胯根內(nèi)收,尾閭右移,身軀左旋,雙掌順勢向左下引化,至面向東北,鼻尖與左足尖相照;雙掌止于兩胯前;目光引導(dǎo)雙掌右左引,定勢時向前注視(圖30)。然后右足蹬地,左腿前弓,重心前移,雙掌徐徐按出,合于胸前,高與肩平,掌心略向前,兩勞宮有相互吸引之意。在雙掌相合之同時,右足跟步至左足右后側(cè),足尖點地,右膝與左膝彎似挨不挨,兩足成三角形;目向前視,有意遠勁長之勢(圖31)。
說明:1.左摟膝拗步是在涌泉碾地、胯腰帶動下,身軀先左旋,次右旋,再左旋,雙臂隨之先左下后右上順時針方向劃一立圓(左大右小)后,再向左前方摟膝按掌,運作時要上下相隨,協(xié)調(diào)細膩,寓輕靈圓活于松靜沉穩(wěn)之中,始可體現(xiàn)出“立如平準(zhǔn),活似車輪”之風(fēng)采。
由于上述動作較難掌握,有的拳師教這一拳勢時,在身軀左旋后即接摟膝按掌,致使本勢若干技巧隨之淡化,如條件允許,以按原規(guī)定修煉為宜。
2.動作一、二左右旋轉(zhuǎn)時要立身中正,中軸不曲,不可前后俯仰。雙臂旋轉(zhuǎn)應(yīng)似風(fēng)吹楊柳,柔而有韌,竅要在肩關(guān)節(jié)極度放松,雙臂似繩系于肩頭,隨身軀旋轉(zhuǎn)之慣力運行。這些動作意在鍛煉腰胯及肩關(guān)節(jié)之靈活柔韌,為日后打手打下堅實功底。
動作之二身軀右旋,腿部不可扭動。
3.動作三之摟膝按掌,應(yīng)注意:(1)左掌摟膝是摟開對方踢我襠部之腿,左臂邊內(nèi)旋邊往左膝前劃弧延伸,身軀不可前俯彎腰。(2)右掌前按是自右耳旁,中指領(lǐng)勁順右嘴角似鉆頭一樣邊內(nèi)旋邊往前延伸,將到終點時,才松腕立掌展指,掌根外吐,形于手指,不可自頭部上方掌心向前拍出,也不可直臂而形如木棍。雙臂縱橫收放,應(yīng)以肘為軸,或內(nèi)旋或外旋,運行時輕靈圓活,到終點時要沉實渾厚。(3)右掌前按,要右掌找左足,右肘找左膝,如此始有旋轉(zhuǎn)圓活之趣。(4)弓步時要提頂?shù)跻d,松肩沉肘,裹襠護肫,尾閭前送,夾脊后鼓,涌泉下沉,立身中正安舒、八面支撐,上身不可前俯;但也不可為了“立身中正”,臀部過于前收,背部僵直,形成腰部“折斷”,內(nèi)勁不能暢達。(5)定勢時前要右掌、左足與鼻尖“三尖相照”,后要腦枕骨、尾閭與右足踵三點相沖。
4.動作四之先向右上↓,再向左下引化,要在腰胯帶動下,雙掌沿一橢圓軌跡運行,不可直來直去,也不可脫離腰胯旋轉(zhuǎn)而自行動作。本勢是為練習(xí)打手而設(shè),習(xí)者應(yīng)認真練習(xí)。
技擊含義:1.對方用右掌擊我面部,我右腿落胯屈膝坐穩(wěn),身軀右旋,右臂用外關(guān)穴處上。左掌堵其肘,向我右上引化,隨之起左足踢其前腿脛骨,同時左掌內(nèi)旋,下按其肘,右掌摑擊對方面頰。此為上下聯(lián)合進擊之術(shù),為一般交手之常用打法。
2.對方用右拳擊我面部,我右臂用外關(guān)穴處上 ,向右上引化,左掌用小魚際處攔截其肘,斷其勁源,隨即左肘順其右臂下向?qū)Ψ叫乩呖障短庍M擊。此為貼身常用之肘技。
3.對方用足踢我襠部,如距離遠,可左手摟其足踵上提,右掌按其左肩窩配合左掌摟足上提之勢,將其向左側(cè)擲出。
如距離較近,對方起腿踢我時,可用左掌摟按其膝部,阻止其腿上抬;同時右掌以中指點對方天突穴,再用掌根發(fā)勁將其按出。
用指點按天突穴比較危險,不可輕用,這里是做為武派太極拳技術(shù)資料介紹,僅供讀者研習(xí)先輩手法之用。
4.與人打手,設(shè)先搭右手,如對方力大,則迅即松肩沉肘,右臂內(nèi)旋,以空其勁;左臂以尺骨處輕貼其肘部,豎臂內(nèi)旋,右∽籪,將其右臂向我右后上方引化,使其失重。如對方正身橫右臂,左掌助力向我胸部打擠,我迅即微含胸腹,左胯根內(nèi)收,尾閭右擺,上身左旋,雙掌借左旋之勢,左掌輕撫對方右肘,右掌輕撫其腕,向我左后側(cè)引化,使其失重跌出。如對方掙扎以穩(wěn)其身,我可趁機向前按發(fā)。此為武派太極拳打手中“左顧右盼”法之一。
第七勢左手揮琵琶勢
動作一:右足提起后退,足踵里扣,足尖向東南,落胯屈膝踏穩(wěn),重心移至右腿,左腿隨之收回,足尖向東點地,兩足成不丁不八步;胯、腰、身同時向右微旋,鼻尖與右足相照,尾閭與右足踵虛虛對準(zhǔn);右臂伴隨身軀右旋邊外旋邊回收至腰前右方,掌心向上,腕部松沉,下與右足相合,左掌外旋隨左足收回先下后上自中線劃弧,上提至腹前,掌心向里(圖32)。
動作二:右足涌泉向左擰旋(膝及腿部不動),尾閭右擺,身軀微向左旋,左足鏟地蹬出,足踵著地,伴隨身軀左旋,左掌自腹前向左上揮出,掌心向右,高與口平,右掌內(nèi)旋,掌心向左,上提至與左肘同高,大拇指與心窩相對,這時鼻尖、左掌與左足“三尖相照”,尾閭與右足踵虛虛對正,重心仍在右腿;成后坐步;面向正東,雙目向前平視(圖33)。
說明:1.本勢兩手一前一后、一上一下,隨同身軀右旋左轉(zhuǎn)、下落上翻、外揮內(nèi)合,故名手揮琵琶勢,似聆一曲“十面埋伏”,外示安逸,內(nèi)隱殺機。
2.動作一,在胯、腰帶動下身軀右旋,重心后移,雙掌回收是蓄是走是化;動作二,右足涌泉貼地左碾,身軀左旋,左掌揮出是開是粘是發(fā)。
3.右掌隨身軀右旋回收時,要腋下虛空,肘不貼肋,是旋轉(zhuǎn)而回,不可直線回撤;腕部要在意的引導(dǎo)下向右腳跗松沉。左掌要隨身軀左旋揮出。左臂先收后放,先下后上,先外旋后內(nèi)旋,果如旋風(fēng)一般旋卷而出,才能發(fā)揮出“揮”勁。
技擊含義:1.對方如用右手采住我右腕,我不可用力擰轉(zhuǎn)或后撤,應(yīng)右臂放松,右腕外旋,隨右旋身向我右足上松沉,迫其松開我腕;同時,我左掌順其右臂以掌背上揮其面,起左足蹬其迎面骨。此是上下并用之法。
2.我右手采住對方右腕,邊外旋邊向我右側(cè)牽引,將其右臂引直,左掌貼其肘部,雙掌合力向前發(fā)放,或用左足蹬其迎面骨。
3.對方如用左拳向我胸部擊來,我則微含胸閃過,右掌下按,向我右側(cè)摟開,左掌自下上托其肘,向我左側(cè)發(fā)放,或起左足踢其迎面骨。
4.對方如以右順步拳擊我胸部,我胸內(nèi)含,右掌拿其腕部外旋擰采,左臂以尺骨處向我中線攔截其肘,兩掌合力,右手上抬,左掌下挫,隨同右腿落胯屈膝后坐,腰胯右旋,使其關(guān)節(jié)受傷,向前跌出。
第八勢左迎面掌
動作一:右足涌泉右碾,右腿再次松沉踏穩(wěn),身軀右旋,尾閭與右足踵虛虛對準(zhǔn),左足收回,足尖點地,重心仍在右腿,兩足成不丁不八步;隨身軀右旋之勢,雙臂外旋,左掌向右肩窩掩裹,右掌沿左臂外側(cè)向上抄起,掌心向右后擰旋,指尖向上,至于右額上方,下與右足相應(yīng),左掌貼于右小臂內(nèi)側(cè),掌心向里;目視右掌;面向東北(圖34)。
動作二:右腿松沉,涌泉左旋,左膝似線上提,足尖離地,足掌上屈,足踵向東北方鏟出,著地后足跗放松,腳掌落地踏穩(wěn),右足蹬地;上體隨胯、腰、身左旋,尾閭前送,落左胯送右胯,大腿靠攏裹襠,成左弓步;同時,雙掌內(nèi)旋,左掌自胸前向左膝前下塌,掌心向下,右臂松肩沉肘,坐腕立掌向左前方按出,有上挫之勢,五指微展,掌根外吐,高與鼻平,意在右勞宮;雙目注視遠方落放點;面向東北(圖35)。
說明:1.動作一,身軀右旋、右掌上抄,應(yīng)在松肩沉肘的前提下,右掌盡力向右后擰旋,是蓄,為向前發(fā)勁下按上挫做好準(zhǔn)備,蓄得足,才能發(fā)得足。右掌外旋上抄時,身縮臂伸,重心不可上升,要自然協(xié)調(diào)。
2.動作二,雙掌向左膝前按發(fā),要同時到位,二者不同之處是,左掌向左膝上按,右掌除前按外還有上挫向前發(fā)勁之勢;要氣勢下沉,勁遠意長。
技擊含義:1.我用手揮琵琶勢,左掌以手背向?qū)Ψ矫骖a揮擊,對方如抬左臂封閉,我左掌順勢內(nèi)旋,粘其腕部向我左側(cè)化,右掌乘隙向其面頰摑擊。
2.對方如以右順步拳向我面部擊來,我右腿落胯屈膝踏穩(wěn),借身軀右旋之勢,右臂外旋,用橈骨處將其右臂∑鶼蛭矣疑弦化,左臂以尺骨處截其右肘;同時,進左足“管”其右腿;隨之身軀左旋,右掌內(nèi)旋下按其面,掌根向前上挫,左掌塌其心窩,右足蹬地,尾閭前送,腰脊伸展,使其向我左前方跌出。
第一是打法,第二是跌法。武派太極拳的跌法要下管其腿,用我膝部管住對方的膝彎,足尖內(nèi)扣,套住對方足踵,如此才能迫使對方下盤不穩(wěn),欲退不得,擊其惰歸,以合王宗岳《太極拳論》“退之則愈促”之意;不可只套其足跟。
管腿的管,根據(jù)邢臺、永年老師的口音,過去我在文章中多寫作“灌”,但仔細研究其含義,應(yīng)是“管”,故本文改寫為管。
第九勢上步搬攬捶
動作一:以左足踵為軸,足尖里扣約45度,帶動胯、腰、身右旋;同時,右掌右移,掌心側(cè)向前,左掌左展,掌心向下;面向東方,目視右掌(圖36)。
動作二:左腿落胯屈膝踏穩(wěn),重心置于左腿,腰胯先略左旋再右旋;右掌握拳(不要握得太緊,要團聚其氣),以肘為軸,隨同腰胯旋轉(zhuǎn)之勢,自中線先左下再右上順時針方向劃一圓弧外搬,拳心向上;勁點在橈骨處;同時,右膝如線上提屈膝抬腿,配合右拳外搬向前踏出(圖37);左掌自左后向上、向右前方劃一圓弧按于右拳之前,掌心向下;目向前視(圖38)。
上勢不停,右腿前弓,重心前移,成右弓步;同時,右肘微張,右拳后抽,拳心向上,虎口朝右,止于右肋前,左掌坐腕立掌隨重心前移前按,掌心側(cè)向前;面向東南,雙目注視前方,意在左掌小魚際處。此為“搬”(圖39)。
動作三:以右足踵為軸,足尖里扣約45度,帶動胯、腰、身左旋,右腿落胯屈膝踏穩(wěn),重心置于右腿,左足上步至右足左前方,足尖點地,成不丁不八步;同時,左掌隨身軀邊內(nèi)旋邊向左下攬截,虎口朝下,掌心向左,右臂向外微張;面向東方,目前視,意在左勞宮(圖40)。
上勢不停,右腿松沉,胯根內(nèi)收,涌泉貼地踏穩(wěn),左膝似線上提,足尖上屈,足踵鏟出;同時,左臂先內(nèi)旋后外旋,自左下劃弧向胸前攬截,掌心向下,勁點在左小臂,右拳外旋提于腹前,拳心向里;目光引導(dǎo)左掌下攬后注視前方目標(biāo)。此為“攬”(圖41)。
動作四:左足掌放松落下踏穩(wěn),右足蹬地,尾閭前送,重心前移,兩腿靠攏裹襠,成左弓步;同時,左掌隨同重心前移略向內(nèi)旋,右拳上提至胸,借右足蹬地、右胯前送之勢,自左腕上向前打出,高與胸平,拳背斜向下;右拳握緊,意在右拳;鼻尖、右拳、左弓步要“三尖相照”;面向東方;目視遠方落放點(圖42)。
說明:1.這組上步搬攬拳勢,是已故太極拳名家崔毅士老師于1949在北京教給我的。崔老師是河北任縣人,和李香遠(寶玉)老師是摯友,李老師是郝為真師祖的入室弟子,崔老師非常欽佩李老師的拳藝,李老師遂將武派太極拳傳于崔老師。崔老師雖不輕易授人,卻認真研習(xí)這套拳術(shù),并根據(jù)心得對少數(shù)拳勢作了修潤,上步搬攬捶就是其中之一。
這組上步搬攬捶的特點是先用右拳外搬,左掌前按,助以右足前蹬下踩,繼以左掌攬截、右拳進擊、左腿前輳拳掌并用,上下進攻,將搬攬捶的技擊含義發(fā)揮得淋漓盡致,獨具特色。在拳勢動作安排上層次清楚,變化豐富,攻防兼?zhèn)洌啦粍偈铡?/p>
我教學(xué)生上步搬攬捶時,先教崔老師所授拳勢,再教原來拳勢,好讓學(xué)生多掌握一些技藝。
2.動作一、二重點是練習(xí)“搬”得用法。以右拳為主,隨同身軀旋轉(zhuǎn)前移,右臂以肘為軸順時針劃立圓之同時,右腿屈膝上抬前蹬下踩,左掌自左后向上向下劃一大圓弧按于右拳之前,三者要配合協(xié)調(diào),同時運作,同時到位,不可參差不齊。
右臂“搬”時,要似蛇纏物,順勢上繞控制其肘,不要“以腕搬腕”,須知控制其腕不如控其肘。左掌下按宛如立刃劈風(fēng),先砸肘后削面;右足前踏,要輕、靈、穩(wěn)、狠,要橫起豎落,下踩有入地三尺之意。
3.動作三,重點是練習(xí)“攬”的用法。左掌在腰胯旋轉(zhuǎn)帶動下劃圓弧,要自然圓潤,不可出現(xiàn)棱角。注意此勢是“攬”不是“攔”。左掌內(nèi)旋右拳左攬是截提對方之肘。屈臂外旋向胸前攬,須有向懷內(nèi)攬切之意,為滾臂前『圖憂坑胰進擊之力做好鋪墊。
在左掌劃弧前攬時,右拳旋轉(zhuǎn)上提和左腿上步要配合協(xié)調(diào)自然,以符合“一動無有不動”之旨。
4.第四動主要是練習(xí)右拳前擊。要點有:
(1)拳擊之力“其根在腳,主宰于腰”,足蹬腰旋,尾閭前送,夾脊后鼓,上頂(提頂)下沉(涌泉下沉),九節(jié)勁“總須完整一氣”,務(wù)須正身正胯,切忌探身前傾徒用腰力,而失重心。
(2)右拳前擊,腕部要直,拳面微俯,不可上仰;出拳剎那要微微一緊,隨即松開;右臂要松肩沉肘,屈中求直。右拳不可超越左腕過多,左掌應(yīng)有保護右拳之意。
(3)右拳著力點是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握拳后突出之第二骨節(jié),而不是拳面。用骨節(jié)擊敵打擊面雖小,但比用拳面擊敵威力要大。
(4)右拳前擊如鉆穿物,要有擰旋之意,不是直線前擊。
(5)本勢為太極五捶之一,應(yīng)作為單勢反復(fù)練習(xí),研究其中竅要,為練好其余四捶奠定基礎(chǔ)。
對本勢務(wù)要弄清楚何謂“搬”、如何搬,何謂攬、如何攬,拳如何擊,腿如何攻。要“先在心后在身”,到時才能派上用場。常見一般練習(xí)者,多僅一搬一擊,或一攬一擊,徒具搬攬之名,而乏搬攬之實。有志于研習(xí)武派太極拳者,尚望對此多多注意。武派太極拳是一門精深而又高雅的藝術(shù),不少前輩對此付出了畢生的心血,我輩后學(xué)須以求實之學(xué)風(fēng)細心鉆研,切不可粗心大意,或?qū)W會一點皮毛就心滿意足,或囿于一人之說,故步自封,則害莫大焉。
技擊含義:1.如對方用右順步拳擊我胸部,我身軀先微左旋,右拳斜向左下方,以肘為軸用橈骨處輕沾其小臂里側(cè),接著身軀再向右旋,右臂順勢外旋,如蛇纏物將對方右拳向我右方“搬”出;同時右足先蹬其迎面骨,順勢下踩其足;左掌似刀先擊其肘,后斜劈其面。此為“搬”法之運用。接上勢,如對方用左手攔截我左掌,我左掌順勢旋腕向左側(cè)下采其手,借正身之勢,右拳向其胸肋處進擊。
2.如對方用右順步拳向我胸部擊來,我右手上』解來力,順勢內(nèi)旋拿腕扣其脈門,向下猛采;同時,左掌上削其面,右足下昶渫?。绰柷“搬′^牧硪揮梅ā
3.對方用左順步拳向我胸腹部擊來,我向右上步,身軀左旋,胯根內(nèi)收;同時左掌向左側(cè)旋掌攬截其肘,堵彼中節(jié),然后右拳乘隙進擊。
向右上步是閃進之法,旋掌攬肘是控制中節(jié)之術(shù)。在與人沾粘走化進逼中務(wù)要身靈步活,始能立于不敗之地。上是“攬”的用法。
4.對方如用右拳擊我,我身軀微右旋,左臂以尺骨處截其肘部,然后順勢下按(有向懷內(nèi)和左下攬切之意),籍正身正胯之勢,右拳擊其胸(面)。此是“攬”的另一用法。
5.對方以右順步拳上擊我面,我身軀微右旋,左手上托其肘向我右上方引化;同時,速進左步,以左肘擊其肋部。
如對方來拳較低向我心口處擊來,我身軀右旋以避其鋒;同時左臂下攬其肘截其勁源,然后左小臂內(nèi)旋向前滾動發(fā)勁,將其擲出。如形勢允許,我可速上左足于對方右腿之后截其歸路,然后左臂前滾擲發(fā),上下合力,其效更佳。
搬攬捶用法甚多,關(guān)鍵在于善于變化,或搬或攬,或進或退,相機運用,始能得心應(yīng)手。
第十勢如封似閉
動作一:右足涌泉右旋,右膝向右略移,與右足尖虛虛對準(zhǔn),然后身軀重心緩緩后移,右腿落胯屈膝踏穩(wěn),尾閭垂直與右足踵對正;左腿自然舒伸,同時左掌外旋沿右臂下伸前。掌心向里;面向東方,雙目前視,意在左腕橈骨處(圖43)。
動作二:右足松沉踏穩(wěn),左足收于右足左前側(cè),足尖點地,成不丁不八步;左掌隨同左腿回收,跨根內(nèi)吸邊內(nèi)旋邊向左下采,右掌同時內(nèi)旋下按,雙掌停于腹前,掌根下塌;目前視(圖44)。
動作三:左膝似線上提,足尖離地腳掌上屈,足踵輕輕鏟出(圖45),著地后足跗放松,腳掌落下踏實,右足蹬地,尾閭前送,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同時,雙掌先上提至胸,然后隨重心前移,徐徐推出;右足跟至左足踵右后側(cè),足尖點地,右膝與左膝彎似挨不挨,兩足成三角形;目視遠處落放點(圖46)。
說明:1.“封”是“逢迎以自固”,“閉”系“前進以逼敵”。人進我退,封有“引進落空”之妙,彼退我攻,閉含“合即出”之威,一蓄一發(fā),一開一合,陰陽相濟,剛?cè)峄ビ?,須在身靈步活中討消息?!叭纭弊鱿窠?,“似”做同解?!叭绶馑崎]”意為像封而實閉,點出封為手段,閉為目的。
2.如封似閉和左右懶扎衣動作四并不完全相同。本勢動作一是封,是用左掌將對方來拳〕觶尾閭一定要垂直與右足踵對正,“豎尾”前≈手才能起到“逢迎以自固”之作用。右拳不可直線回抽,要先向左劃弧邊外旋邊回收。腋下要空,與身軀重心同步后移。左掌前∮ψ雜抑馇把賾倚”巰蟶淆〕觶兩臂一收一。要配合協(xié)調(diào)自然。
3.動作三的重點是左掌旋腕下采,與左胯根內(nèi)收同步,要輕靈柔活,如撫動物之毛順勢而下,以求我順人背。與人沾粘相觸,首重引化?;那擅睿拍馨l(fā)得干脆。
4.動作四的“合即出”是“前進以逼敵”,兩胯兩肩須同時前移,身軀中正安舒;兩掌前推,與兩乳同寬、同高;要松肩沉肘、尾閭前送,雙掌不可過于前伸,發(fā)勁不可過大,應(yīng)曲蓄而有余。
技擊含義:1.如我用右搬攬捶進擊,而對方用左手橫欄,我右拳順勢向左引化,左掌自右臂下穿至對方左肘,左臂內(nèi)旋堵其肘,然后左轉(zhuǎn)身,胯根內(nèi)收,左掌順勢向左橫或下采,迫彼處于背境。如對方掙扎,試圖穩(wěn)定重心,我即乘勢前按,將其擲出。
2.對方用右順步拳向我前胸擊來,我用搬攬捶還擊。對方如用左手橫推或上格我右拳,我右臂順勢向左沾化,左掌自我臂下穿至對方左肘;同時,速上左足管其右腿,借身左旋之勢,左掌內(nèi)旋將其肘部向我左下猛采,使其跌出。如對方掙扎,以圖穩(wěn)定重心,我右掌迅速按其左肩,配合左手采勁,向我左側(cè)擲發(fā),使其跌出。
3.我用搬攬捶進擊,對方右拳下按我拳。我右臂以肘為軸,右拳順勢下落上翻,用“翻天印”法以拳背擊其面部。如對方用左臂上擋,我左掌下堵其肘順勢左,使其勢背,再向前推按,將其發(fā)出。
4.與人打手周旋間,對方用左手握住我右腕,我右腕邊外旋邊回收,左手自對方腕下穿過反掌內(nèi)旋緊扣其腕。此時,我右手外擰,左掌內(nèi)旋,迫使對方手開指松。如欲進一步制敵,則左手仍緊扣不放,而以右腕尺骨處堵截其肘,借身旋下沉之勢,左掌采,右腕下壓,摧折其臂,迫其就范。
5.武派太極拳前輩多將此勢與懶扎衣中的“合手”結(jié)合運用。如對方雙掌按我胸部,我雙掌可自彼兩臂間上穿,沾粘其肘彎處;同時,含胸右(或左)旋以空其勢,促其拔根前傾失勢,然后正身正胯,上步插襠,足蹬身涌,雙掌掌心向外往其胸部推按,將對方發(fā)放出去。
先師李圣端先生與人較技,如對方用雙掌按他胸部,他微含胸“吸”住對方之手,然后雙掌向?qū)Ψ诫p臂間穿過,順勢下翻托對方兩肘,迫其拔根而起。
李香遠老師與人較技,有時先用右手一領(lǐng)對方眼神,誘其抬手格擋,然后左掌上穿自對方小臂下繞過,用橈骨處向左側(cè)〗?;蜁r,上步插襠,雙掌迅向?qū)Ψ叫夭炕蚣绫鄄糠艅?,將其發(fā)出。
武派太極拳每一拳勢都有著若干用法,這都是前輩不斷實踐、不斷總結(jié)而來,后輩能否運用,關(guān)鍵是一要熟練,了解運用之竅要。如本勢“封”要迫使對方失去平衡,“閉”才能將對方擲出或跌倒。二要平時走架拳勢規(guī)范。如本勢有不少練習(xí)者是右拳直線抽回,左掌前∫膊煌廡。如此運用時,只能左腕(尺骨處)±估慈之腕,而不能控制其肘,效果甚微。以上介紹的數(shù)種用法,大都不易派上用場。
第十一勢抱虎推山
動作一:右足提起移至左足踵后,足尖點地。以左足踵、右足尖為軸,向右后擰旋,帶動身軀向右后旋轉(zhuǎn)約180度,面對正西方;兩腿仍為左實右虛。隨身右旋,右肘向后微張,左掌外旋上揚,指尖向上,掌心向右;目光順右肘向西注視(圖47)。
動作二:左腿落胯屈膝踏穩(wěn),身軀微微右旋,右足向右前方(西北)邁出,足踵著地后,隨著重心前移足掌踏實,落右胯,送左胯,弓右腿,蹬左腿,成右弓步,面向西北。伴隨重心前移,身軀向右;右掌自胸前向右膝前按去;護于右膝右側(cè),掌心向下,指尖向前,左掌微揚,掌心向右;雙目向前注視(圖48)。
動作三:右足踏穩(wěn),左足向前邁出,先足踵著地,隨重心前移足掌踏實,落左胯,送右胯,弓左腿,蹬右腿,成左弓步;同時左掌順左足方向劈下,繼之松肩沉肘,微向前推,高于口平,掌心側(cè)向前,右掌配合左掌下劈前推之勢,內(nèi)旋回采于腹前右側(cè),掌心向下;目光注視落放點(圖49)。
說明:1.“抱虎推山”為武禹襄修訂拳勢名稱之一,以“虎”喻敵之兇猛,以“山”喻敵之沉穩(wěn)?!氨А闭呖`也,控制之意,不必強做摟抱解?!巴啤闭吆骋玻瑪S放之意,不必勉強做推移解。這一拳勢名稱極富藝術(shù)形象,無比生動;太極拳家縛虎之威,撼山之力,英武之氣,活靈活現(xiàn),給人以大氣磅礴、威武動人之感。
2.演練本勢時不可成為變相的轉(zhuǎn)身摟膝拗步,因用法不同,故動作也不可雷同。
3.動作一、二、三之右后轉(zhuǎn)身,上右步按右掌(按中含向右掛引之意),上左步落左掌(似刀斷物);身如旋風(fēng),旋轉(zhuǎn)而進,以身帶手,步隨身換,要氣勢騰挪,舒展中和緊湊,上下相隨,同進運作,協(xié)調(diào)合拍,一氣呵成,不可參差不齊。
本勢步伐多變,須靈活連貫,沾地即走,不可停頓遲滯,更須平穩(wěn)扎實,氣不上浮,身、手、足協(xié)調(diào)一致,一動無有不動,如珠走玉盤,宛轉(zhuǎn)自然始見本勢之妙。
技擊含義:1.人從背后向我襲擊,我速右旋回身,右手下按彼手,隨即旋腕采住,同時上左步揮左掌向其脖勁大筋劈去?;蛴米笳菩◆~際處向其喉部猛切,如刀割物。
2.人從背后以右順步拳向我襲擊,我速右旋回身;右手下按彼手,隨即旋腕采??;同時速上左腿于對方右腿之后,左膝靠其膝彎,足尖扣其足跟,管住其腿,截其歸路;然后左掌下挫對方前額,迫其仰面向后跌出。
3.對方以右順步拳向我胸面部擊來,我右拳沾接引化旋腕采??;同時上左步用左掌擊其面頰或脖頸大筋。對方如用左手搪格,我速伏身用右小臂將其右腿抄起,向我左前方擲出。
4.對方以左順步拳擊我,我左掌〗悠渫螅旋腕采住往左,同時,上右步管住其左腿,右臂自其左臂下穿,向其胸部右。迫其后仰,我左手乘勢抄其左足踵上抬,右臂內(nèi)旋按其腰部,使其向我右側(cè)跌出,或并步長身將其攔腰抱起后旋擲出。
第十二勢退步懶扎衣
動作一:承前勢,重心緩緩后移,右腿落胯屈膝踏穩(wěn),尾閭垂直與右足踵對正,左足向右足左后側(cè)撤回,先足尖著地,足踵里扣,然后全足落實落胯屈膝踏穩(wěn);同時重心緩緩后移,尾閭垂直與左足踵對正,右腿自然舒展,成后坐步。隨同重心后移,左掌內(nèi)旋掌心向下緩緩回。在松右胯,腰微右旋的帶動下,右掌自右后向上劃一圓弧向胸前按出,掌心向右,高與口平;目視右掌(圖50)。
動作二:左腿涌泉松沉,重心置于左腿,右腿屈膝收回于左足右前方,足尖點地,兩足成不丁不八步;然后右胯根微向內(nèi)收,身軀略微右旋,右掌上。掌心向左,高不過口,左掌上移至胸前,掌心向右與右肘同高;目前視(圖51)。
動作三:左腿繼續(xù)松沉踏實,左腰眼托起右腰眼,右膝似線上提,足尖離地足掌上屈,足踵輕輕鏟出,著地后足跗放松,足下似有吸力,腳掌落下踏穩(wěn),左足蹬地,上體隨腰胯微向右旋,尾閭前送,落右胯,送左胯,兩腿靠攏裹襠,成右弓步;同時,雙掌內(nèi)旋,掌心略向前,右上左下,隨重心前移向前徐徐擠出,有推山撼岳之意。右掌高與鼻齊,左掌高同右肘;雙目注視遠方落放點(圖52)。
動作四:左膝向左略移,與足尖虛虛對準(zhǔn),然后身軀重心緩緩后移,左腿落胯屈膝踏穩(wěn),尾閭垂直與左足踵對正,右腿自然舒伸,成后坐步;隨同身軀重心后移,右胯根微向回抽,右掌內(nèi)旋,掌心向下,自上順右腿回,至右腹前,左掌同時內(nèi)旋掌心向下按至左腹前(圖53)。
緊接上勢,胸腹微含,雙手上提至胸前,掌心向前下;然后左足蹬地,右腿前弓,重心前移,雙掌徐徐按出,高與肩平,掌心略向前,兩勞宮有相互吸引之意。在雙掌相合之同時,左足跟步至右足左后側(cè),足尖點地,左膝與右膝彎似挨不挨,兩足成三角形;眼神隨雙掌前按向遠方落放點注視,有意遠勁長之勢(圖54)。
說明:1.武派太極拳在技擊用法上,常把抱虎推山與退步懶扎衣聯(lián)結(jié)成為一體,平時走架應(yīng)注意到這一特點。抱虎推山旋身前進,懶扎衣撤步后退,步隨身換,雙掌如環(huán),務(wù)要配合協(xié)調(diào),立身穩(wěn)定如平準(zhǔn),肩胯旋轉(zhuǎn)活似輪,靈活自然,渾然一體。
2.動作一,左掌下、右掌前按要同時運作,體現(xiàn)出“雙掌如環(huán)”之神韻。
昔年邢臺王延久(王老延,1880~1955年)、李香遠二位老師演練此勢,后即弓步往前打擠,不再做動作二,有渾然一氣呵成之妙,錄此供讀者參考研習(xí)。
3.動作三、四之要求,同第三勢右懶扎衣之有關(guān)要求,可參閱研習(xí),不再贅述。
技擊含義:1.承前勢,我用抱虎推山以左掌挫按對方面部,或以掌根猛切其喉,對方如抬左手格搪,我左掌旋腕采住,右掌以尺骨處沾粘其肘,借左足后撤,胯根內(nèi)收,身軀左旋之勢,雙掌合力向左側(cè)采使其失重前傾。如對方掙扎,以求穩(wěn)定重心,我右足上步插襠,雙掌前擠,乘勢將其放出。
2.同前勢,我也可用跌法。當(dāng)我左手采其腕,右小臂沾粘其肘之同時,我右足插襠絆住其腿,然后旋身左,迫其失重前傾向我左側(cè)跌出。
時,我左手采住對方之腕,右臂斜豎外旋自對方肩部向下裹(請注意不是用手掌或腕部),兩掌配合,使對方前傾,失去重心。
時手法要輕,輕則靈,靈則動,動則變,使彼不易覺察,才能為我所制。時身手腰腿要周身一家,一氣貫穿,不要光靠手臂運作。
退步采,要注意控制對方,防其被之肩肘進身靠擠。邢臺陳固安師兄時擅用滾肘,十分巧妙。
第十三勢單鞭
動作一:左足踵向內(nèi)扣約90度,落下踏穩(wěn),松肩沉肘,雙掌微向下按,手如撫物,意欲左旋(圖55)右腿提起,膝踝關(guān)節(jié)放松、足尖里扣,向左足前落下屈膝踏穩(wěn),足尖向東南,隨之左足踵離地、足尖向左擰旋,足尖向東,與右足成不丁不八步,重心置于右腿。
動作二:借雙足向左擰旋之勢,帶動胯、腰、身同時左旋約135度,面向東南;雙掌隨同身軀左旋,略向內(nèi)合,停于胸前(圖56)。
動作三:身松沉,右足涌泉貼地踏實,穩(wěn)定重心,左胯微向上抽,右腰眼托起左腰眼,左膝似線上提,足掌上屈,足踵向前偏左輕輕鏟出,足踵著地;目視東方遠處目標(biāo)(圖57)。
動作四:左足落平踏實,左腿前弓,右足蹬地,右腿自然伸展,涌泉左旋,帶動胯、腰、身左旋,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同時,左臂內(nèi)旋坐腕前按,指尖向上,掌心側(cè)向前,高不過口;左肘與左膝、左掌與左足要上下相合,左掌、左足與鼻尖成“三尖相照”,右掌同時向右〕觶與肩同高,掌心向前,指尖側(cè)向上,下與右足尖相應(yīng);左掌與右腿有貫串一氣之勢;雙目注視遠方落放點;意在左掌勞宮,勁達指尖;面向東方(圖58)。
說明:1.本勢左旋幅度大于第四勢單鞭,習(xí)者請注意雙足的擰旋方法與第四勢單鞭亦不同。由于旋轉(zhuǎn)幅度較大,更須注意穩(wěn)定平衡,重心不可上升。動作四定勢時,要身端體正,裹襠護肫,不可斜腰扭胯,門戶(胸、襠)敞開,既不要小里小氣的縮肩夾肘,也不可毫無曲蓄的雙臂延伸,形如“大”字。須在開展中求緊湊,平淡中見神奇。
其它要求可參閱第四勢單鞭說明。
2.抱虎推山是向右后的大幅度旋轉(zhuǎn),本勢是向左后的大幅度旋轉(zhuǎn)。這兩個相反方向的旋轉(zhuǎn),在動作上形成了鮮明對比,動作時要圓潤流暢,銜接自然、貫穿,渾然天成。
技擊含義:1.有人自背后向我襲擊,以拳擊我后背,我速向左后轉(zhuǎn)身,左手上』解,右掌以手背向其面頰摑擊;同時,起左足蹬彼前腿脛骨。上下一齊進擊,使其防不勝防。
2.有人自背后以右順步拳擊我后背或后腦,我速向左后轉(zhuǎn)身,左掌用橈骨處橫截來拳小臂,隨即上步踏對方腳面;同時,左掌內(nèi)旋以掌根向其胸前按出。
3.有人自背后用右順步拳擊我上部,我速左旋回身,左掌屈臂護胸,右手用外關(guān)穴處上±慈,順勢反腕采住其手,向我右側(cè)引化;同時,速上左腿于對方右腿之后,管住其腿,斷其歸路,隨即左掌以尺骨處橫截其胸,使對方向我左側(cè)跌出。
此系陳固安師兄單鞭用法之一。
本勢單鞭向左大幅度旋轉(zhuǎn),雙臂松肩沉肘,雙掌掌根下塌,隨同身軀旋轉(zhuǎn)運作,對練習(xí)旋身引勁幫助頗大。與人打(推)手時,應(yīng)雙手粘住對方手臂(一手控制其腕,一手控制其肘),身軀微旋順勢引化,使其落空,而后向其失重處發(fā)勁,多獲顯效。這種微引即發(fā)、緊小脫化之術(shù),習(xí)者不可忽視,應(yīng)結(jié)合實踐認真研習(x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