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月亮
武學是無底洞,山外有山樓外有樓,強中更有強中手。然亦有淺學自雄者,如史進初見王進,洪教頭蔑視林教頭。
史進學了一身"花棒"功夫,上陣無用只是好看,然而他哪里知道自己的棒法有破綻?不能虛懷若谷,功夫自難精進。習武之人,往往沉湎于"自勇"之中,雖然尚武之人以不畏葸為素質,但也須識得山高水低。若天下人都有自知之智、知人之明,社會發(fā)展少多少自重墮性?選
史進可謂對王進是再三小覷:"你敢和我■一■么?""若吃他贏得我這條棒時,我便拜他為師。"
"你來?選你來?選怕的不算好漢?選"拉開架子交手時,史進更是"先發(fā)制人":先是把一條棒使得風車兒似轉,王進只是笑,不肯動手。后來,王進使個旗鼓,等史進進攻,既不投石問路,也不是先下手為強,而是以逸待勞,靜觀其變。
那后生看了一看,拿條棒滾將入來,徑奔王進。王進托地拖了棒便走。那后生掄著棒又趕入來。王進回身,把棒望空地里劈將下來。那后生見棒劈來,用棒來隔。王進卻不打下來,將棒一掣,卻望后生懷里直搠將來。只一繳,那后生的棒丟在一邊,撲地望倒了。
用棒如用兵,瞬息萬變,奧妙無窮。史進賣弄的是蠻勇,逞的是盛氣,哪曉決定勝負的是智不是蠻力,所謂的真功夫、"絕招兒"都是充滿巧智的。后來王進教史進把十八般武藝,從新學得精熟,"點撥得件件都有奧妙"。"奧妙"二字用得極精當,作者是個行家。
王進為什么不先發(fā)制人,一棒掀翻后生呢?棒外的原因是太公面皮,并非你死我活的冤家遭遇戰(zhàn)等等,棒內的原因是對手乃狂躁輕進的后生,"驕兵躁之",史進果然"滾將入來"、"掄著又趕入來",已失去了量敵而進的章法,雖有飽滿的斗志,卻變成了倉卒迎敵:"見棒劈來,用棒來隔",不識虛實,被動又不會連著應變,單死死地來隔擋頭上之棒,卻留下前胸一片開闊的大空檔,全力去架對手一個虛招,卻還不出手來迎接實在的攻擊。不是賣個破綻,而是露出破綻,而且這么輕易地露出了破綻,他那一套先下手為強的氣焰便成了一團愚蠢。后發(fā)制人的王進顯得那么胸有成竹,輕松自如,不像個教頭,卻像個超然智者,調史進舉棒來隔,史進便舉棒,叫史進前胸空檔,史進便毫無招架,所以"只一繳",便見勝負。后發(fā)也有個先調,而且絕不是后而不發(fā)。后發(fā)的"后"是"后其身而身先"的那個"后"。
另一個"八十萬禁軍教頭"勝另一個鄉(xiāng)村武師也是如此,這就是林沖棒打洪教頭。毛澤東曾舉此例講解誘敵深入、后發(fā)制人的兵家原理。洪教頭夜郎自大、粗鄙驕橫,"歪戴著一頂頭巾,挺著脯子",目中無人慣了。林沖當配軍也慣了,又是來打擾柴進,并錯把洪教頭當成了柴進的師父,故一再謙讓忍耐,只等林沖看清柴進有意讓他贏時,才使出手段來。洪教頭棒先使出個"驕憤之極"(金圣嘆語)的"把火燒天勢",林沖使個"敏慎之至"的"撥草尋蛇勢"。然后,便是誘敵深入,后發(fā)制人:
洪教頭喝一聲:"來,來,來?選"便使棒蓋將入來。林沖望后一退,洪教頭趕入一步,提起棒又復一棒下來。林沖看他步已亂了,被林沖把棒從地下一挑,洪教頭措手不及,就那一挑里和身一轉,那棒直掃著洪教頭臁兒骨上,撇了棒,撲地倒了。
洪教頭步步進逼,林沖節(jié)節(jié)后退,但不是敗退,而是為拖出敵人的破綻來,猶如大兵團作戰(zhàn),拖出敵人空隙漏洞來分割包圍,聚而殲之,毛澤東同志的運動戰(zhàn)思想基本就是這個框架,所以他對林教頭這種打法感通心會、獨契于心。后發(fā)正是為了沉重地打擊敵人,不打則已,打必取勝。打得無關痛癢,打得有害無利,就絕對不如不打。后發(fā)制人體現(xiàn)著兩條基本的兵家原理,一是不打無把握之仗,二是不打消耗戰(zhàn),蝕本主義大不智。不管實力多強,待機乘隙都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