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網絡語言的類型、特點及其語用學意義

2006-05-27 08:56:46郭篤凌郝懷芳
現代語文 2006年3期
關鍵詞:語言特點網絡語言

郭篤凌 郝懷芳

[摘要]網絡催生了語言的新語體——網絡語言,網絡語言的形成與傳播對普通話原有語系產生了莫大的沖擊,許多專家對漢語的純潔性及其未來深表憂慮。本文概括了網絡語言的12種類型,分析了網絡語言之所以產生的三個特點,并進一步從語用學的角度闡述了網絡語言研究與中國語言文字應用研究的關系。

[關鍵詞]網絡語言 語言類型 語言特點 語用意義

國際互聯(lián)網Internet的出現徹底改變了人類的生存狀態(tài),它所造成的不僅僅是人類生存空間的縮小、交際距離的縮短,它還帶動了語言的革命。這一革命給社會帶來的沖擊是巨大的,正如專家們評論和預測的互聯(lián)網的劃時代意義:像火一樣改變人類的生活[1]?;ヂ?lián)網是把雙刃劍,這一沖擊對于漢語乃至世界語言來說是福是禍,至今眾說紛紜。

一、網絡催生語言的革命

語言具有自然屬性,但它決不是一種自然現象,而是一種社會現象,它是伴隨著人類社會的產生而產生,并且也將伴隨著人類社會的發(fā)展而發(fā)展[2],網絡語言的形成與發(fā)展正是語言的這一社會屬性的最好說明。網絡源于美國,它的前身是聯(lián)接了4臺主機的ARPANET(于1969年由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ARPA用作軍用實驗網絡而建立,1973年正式運行)。1989年由CERN開發(fā)成功的WWW(World Wide Web,萬維網),為Internet實現廣域超媒體信息截取和檢索奠定了基礎[3]。計算機科學的歷史迄今不過半個多世紀,計算機網絡的歷史(從20世紀80年代Internet這個名詞產生)也不過20年(真正高速發(fā)展是在20紀90年代中期),但它們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卻遠遠超出了以往任何時代的任何一種發(fā)明。

一種新事物的出現必然帶來語言的改變,網絡的出現與普及催生了語言的新語體——網絡語言。網絡語言的形成與傳播對普通話原有語系產生了莫大的沖擊。盡管有許多專家對漢語的純潔性及其未來深表憂慮,但網絡對人類原有語系的革命卻是不爭的事實。

二、網絡語言(網絡催生的語言的新語體)的類型與產生根源

從始于1993年的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IHEP)第一次通過商用電話線與美國CERN建立電子通信連接至今,我國的互聯(lián)網事業(yè)飛速發(fā)展。據中國互聯(lián)網絡信息中心(CNNIC)2003年1月公布的調查數據顯示,截止2002年12月31日,我國上網用戶人數為5910萬人,居世界第二位。網絡的發(fā)展帶來了語言的巨大變化,主要變化如下:

1.網絡語言的類型

網絡的出現使得人類語言又找到了一個新“家”,似乎一夜之間成為語言的一個新載體,載體的變化往往造成語言風格或語體的變化。在網絡這種特殊環(huán)境中(例如BBS、OICQ、E-mail)傳遞和交流信息的載體、社會語言的變體——網絡語言語體,完全病句、數字、符號、拼音、漢字、英文字母雜糅表達式等成為網民的習慣用法,規(guī)范漢語卻變成了另類表達??v觀網絡語言的林林總總,其類型大致可分為以下12種[4]

(1)自創(chuàng)英文或漢語拼音極簡縮略語

自創(chuàng)英文極簡縮略語是聊天室里的密電碼。例如:VG(很好。Very Good);IC(我明白了。全文是I see.); CU(再見。See you);以上是能猜出意思的極簡縮略語。而有些是很難猜出意思的,除非你事先知道。例如: KISS(“簡單一些,傻瓜”。全文:Keep It Simple, Stupid);K001(酷,是cool的變體,顯得更酷)等等。

自創(chuàng)拼音極簡縮略語(尤其是用于人的稱呼上)頗具人情味。例如MM(妹妹)、JJ(姐姐)、GG(哥哥)、DD(弟弟),PMP(拍馬屁),RMB(人民幣),PLMM(漂亮妹妹)。

(2)符號疊加型

本身無任何意義的符號疊加在一起,成為情感符號,表達各種各樣的實在意義。例如:“^-^”表示咪著眼睛笑;“|-P”表示捧腹大笑;“(-_-)”表示神秘的笑容;“: -(*)”表示惡心、想吐; “: - o”表示哇塞,驚呆了……

(3)數字代碼諧音語詞

用一連串數字的諧音或轉意來作數字密碼表示各種意思。例如:886(拜拜了);7456(氣死我了);9494(就是就是);246(餓死了);520(我愛你);596(我走了);53770(我想親親你);51396(我要睡覺了);584(我發(fā)誓);5555555(哭聲嗚嗚嗚……);286(反應慢,智商低,落伍了)……

(4)網語夾雜英文術語和句子

在網語中夾雜一些英文術語和句子成為一種網上時尚。例如:@;.com.NET 滿天飛;e這e那;cyber chat(網上聊天); how much(多少(錢));please hurry. (請快些);where(哪里);who(誰);why(為什么);single(單身);occupation(職業(yè));nice to meet you(能見到您真高興)等,更是司空見慣。

(5)漢語諧音詞語

漢語諧音詞語被網民群落用來顯示自己的個性。例如:醬紫(這樣子);共眠(共勉);幽香(郵箱);竹葉(主頁);偶(我);偶來樂(我來了);等等。

(6)動物名稱借用

動物名稱借用使得上網好像到了動物世界,使網絡語言顯得風趣幽默。例如:烘焙雞(個人主頁,hompage);貓(調制解調器,MODEM);(溫)酒吧(win98);版豬(版主,電子公告版管理員);菜鳥(網絡新手);恐龍(丑女);青蛙(丑男);等等。

(7)傳統(tǒng)詞匯賦新義

有一些傳統(tǒng)詞匯在網上被賦予新的含義。例如:打鐵(貼帖子,在BBS上發(fā)表文章);孔雀(自作多情);妹兒(電子郵箱);壇子(論壇);太平公主(超級雙頻、超級平胸);等等。

(8)港臺校園流行語

網絡語言中有一部分是港臺校園流行語。例如:ATOS(會吐死);AKS(會氣死);偶像(嘔吐的對象);潛水艇(沒水平);化妝(意指粉發(fā)涂強,轉意奮發(fā)圖強);天才(天生蠢材);神童(神經病兒童);蛋白質(等于“笨蛋+白癡+神經質”);露露(看一看);爐主(倒數第一名);等等。

(9)語氣用語

用“嘻嘻”、“哈哈”、“呵呵”、“嘿嘿”、“哎哎哎”、“啊——”等表示情感或打岔。

(10)新造詞語

新造詞語為網絡語言中最有創(chuàng)造性的部分,也是最傳神的部分。例如:伊妹兒(電子郵件);美眉(妹妹、美女);寫手(網絡文學的作者);拍磚或拍板兒磚(論壇上的爭論,多半指批評意見);灌水(隨意寫,內容空洞無物,或過長卻言之無物);造磚(指認真精心地寫);樓上樓下(上面或下面連的文章);QQ(call我吧);東東(指東西);見光死(比喻網戀等一見面就完蛋);等等。新詞新語已成為網絡語言的標識,不用會被認為不入流。初次上網的人總被一眼認出并被送上“菜鳥”、“爬蟲”等雅號的原因蓋緣于此。

(11)網絡文學作品或“大話西游”精典語句作密碼

網絡文學作品(例如痞子蔡的《第一次親密接觸》)或周星馳主演的《大話西游》中精典的句段、對話成為網絡上新的密碼,對不上就知道你是菜鳥。如《大話西游》:曾經有一份真誠的愛情放在我面前,我沒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時候我才后悔莫及,人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于此。(你的劍在我的咽喉上割下去吧!不用再猶豫了?。┤绻咸炷軌蚪o我一個再來一次的機會,我會對那個女孩子說三個字:我愛你。如果非要在這份愛上加上一個期限,我希望是……一萬年!”

(12)網上筆名(網上綽號、網名)

或是為了表示幽默,或是為了個人隱私,網名應運而生。有的網名是昵稱,往往很另類很張狂。有幽默詼諧的,例如:傷心地鐵、死活不嫁、砸鍋賣鐵來上網、春風吹亂了我的光頭等等;有詩情畫意比較浪漫的,例如:風中玫瑰、留得殘荷聽雨聲、桃花依舊笑春風等等;有充滿英雄氣概的,例如:海王星、太陽山2350、降龍十八掌等等;有比較另類的,例如:暗中傷人、圖窮匕首現等等。

2.網絡語言的特點

總結這12類網絡語言,我們發(fā)現它們具有如下特征:

(1)新的語詞占絕大多數

在語音、詞匯、語法這語言的三要素中,詞匯始終走在時代變革的最前沿,網絡語言自然也不例外。綜上所述,在所有14類網絡語言中,新的詞匯占絕大多數,這是與社會經濟的大發(fā)展、新生事物的急劇暴漲密不可分的。

(2)簡易化特征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當今世界,加快了的生活節(jié)奏迫使這一工具趨向簡易。總結所有這14類語言單位,我們會有一個共同的感覺,那就是絕大多數都趨向簡易明了。其簡約化、形象化、直觀化使得網絡語言更符合文字趨向簡易的發(fā)展規(guī)律。

(3)群體化特征

美國著名社會語言學家拉波夫在他的《在社會語境中研究語言》一文[5]中指出:“某些語言學特征在社會經濟、人種或年齡集團中有著正常的分布,但這些東西卻被每一個人或多或少地使用著。如果說這里所說的社會語境能夠分成等級的話,如同社會經濟集團或年齡集團那樣,則這些指標可稱作層次?!崩ǚ蛩f的語境等級或層次,與年齡層次有著直接的關系。網絡語言的接受群體以青少年居多,年輕人對新事物的好奇使得他們由對網絡的崇拜轉而產生對網絡語言的崇拜與全盤吸收,年輕人的熱情與自主又使他們由對傳統(tǒng)的蔑視轉入對新詞的吸收。從社會心理學及公共關系學的角度來說,這也是符合青年人的心理特點及光環(huán)效應的[6]

從語用學的角度來說,語言這一交際工具具有約定俗成的社會屬性。網絡語言雖有極強的群體性特征,但也是語言小范圍約定的結果。可以設想,假如隨著網絡的進一步普及,網絡語言也必將有選擇地為社會全民所約定,從而成為全民語言。

3.網絡語言出現的根源

在語言的諸多屬性中,約定俗成的社會屬性是它最根本的屬性[7],正是這種社會約定催生了網絡語言的出現,其主要根源有下面4個方面:

(1)節(jié)約時間和上網費用的需要

比如以“你才”代替 “你猜”,“點心局”代替“電信局”。

(2)保護個人隱私的需要

網絡的開放性與虛擬性的雙重“性格”使多數網民不敢輕易暴露自己的真實身份,多數人對自己的姓名、年齡、性別、籍貫等內容諱莫如深。

(3)個性的張揚

網絡給每個個性張揚的自我都搭建了一座精神的后花園,因此網民群落比較愿意用顯得另類來張揚自己的個性引起別人的重視,因此創(chuàng)造出一些奇奇怪怪的詞匯和網名。

(4)蔑視傳統(tǒng),崇尚創(chuàng)新

網民群落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年輕人的熱情、自主、開放、包容、使得他們蔑視傳統(tǒng),具有極強的反傳統(tǒng)意識,崇尚創(chuàng)新。他們的這種對傳統(tǒng)語言習慣的挑戰(zhàn)迫使我們不得不重新對漢語的語法、語義規(guī)范和標準,創(chuàng)造出一種方便網絡上應用的語言變體——網絡語言語體。

三、從語用學角度看網絡語言

網絡語言自產生之日起,就注定要在我國掀起軒然大波。近幾年來,對網絡語言爭論頗多,褒獎者有之,質疑者有之,將其直斥為文化垃圾者亦有之。國家語委語用所的于根元先生在北京廣播學院BBC國際臺“新世紀網絡傳播發(fā)展國際論壇”上的發(fā)言,比較全面扼要地對編寫《中國網絡語言詞典》的批評和質疑作了回答。2001年9月7日,《北京科技報》上遠帆的文章“第四次沖擊波”預言《網絡語言概說》的出版將會引發(fā)第四次沖擊波[8]。

正如于根元先生發(fā)言中所說的:網絡語言的實質不是黑話,對不同語體的語言有不同的規(guī)范要求的,交際值(交際到位的程度)是衡量語言是否規(guī)范的惟一標準[9]。求穩(wěn)和求新是語言既能用來交際又交際得好的要求。如果一種語言不能發(fā)展了,那是最大的不規(guī)范。在語言創(chuàng)造面前人人平等。游戲功能也是語言的重要功能。這些說的都不錯。

從語用學的角度看,話語交際必須遵循合作原則、禮貌原則及接話原則[10],網絡語言也不例外。但是,據筆者看,目前網上交流和網絡語言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少數網民在網上存在不道德不文明不守口德的隨意謾罵和人身攻擊,如TMD(他媽的)、WBD(王八蛋)、NND(奶奶的)、QNNND(去你奶奶的)、SB(傻逼)、NQS(你去死),比如有些人為使自己在網上受到別人的重視而故意表現出另類性格和反調言論。這與現實社會的行為規(guī)范存在明顯沖突,污染了網絡浪漫的天空,是違反話語交際基本原則的。

從另一方面來講,作為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優(yōu)勝劣汰是其必然規(guī)律,昔日的“洋汀浜”便是一個最好的例證。當然,語言學專家的論證與規(guī)范可以加速或調整網絡語言的發(fā)展,因此,網絡語言并非洪水猛獸,不能一概視之為垃圾,合理引導和規(guī)范才是必經之路。

計算機是現代科技賞賜給人們的強有力的工具,網絡是現代文明賞賜給人們獲取信息、自由表達思想的最好平臺,我們要珍惜這個強有力的工具和最好的場所。未來的計算機和網絡將是無所不在、無時不在的。

參考文獻:

[1]《像火一樣改變人類的生活》,《計算機世界報》,2002年第34期,2002年9月9日。

[2]陳原《社會語言學》第9~25頁,上海,學林出版社,1983年出版。

[3] 蔣東興、王顯著:《Internet實用指南》,中國鐵道出版社,1997年10月第1版。

[4]中國社科院“互聯(lián)網對新時期青年與青年工作的影響”課題組《互聯(lián)網對當代青年的影響調查》,《北京日報》,2000年10月23日。

[5]W. Labov, The social stratification of English in New York city,見柏拉德《社會語言學》論文集,華盛頓,1972。

[6]余明陽《公共關系學》第313頁,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7]劉伶《語言學概論》第17頁,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84年版。

[8] 阮帆(遠帆)《第四次沖擊波》,《北京科技報·網絡周刊》,2001年9月7日。

張莉《網絡帶來語體變化》,《北京科技報·網絡周刊》,2001年8月24日。

阮帆《網絡語言‘敲出新天地》,《北京科技報·網絡周刊》,2001年2月16日。

[9]于根元《網絡語言沖擊波》,《北京科技報·網絡周刊》,2001年7月6日。

[10]邢福義《現代漢語》第457-462頁,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郭篤凌,山東科技大學泰安校區(qū)文法系;郝懷芳,山東師范大學文學院)

猜你喜歡
語言特點網絡語言
網絡語言對漢語言文學發(fā)展的影響
從模因看網絡語言的流行和傳播
網絡語言朝生暮死現象探析
模因論視域下的網絡語言漢英翻譯
模因論視角下的英漢網絡語言對比研究
文教資料(2016年19期)2016-11-07 07:06:19
符號學視域下的網絡語言傳播研究
高中歷史教學的語言特點淺析
淺析法語新聞報刊的語言特點
法律英語在司法應用中的語言特點
試析小學語文教學的語言特點
晋城| 芦溪县| 安西县| 五家渠市| 秭归县| 阜新| 婺源县| 南涧| 应城市| 万盛区| 高淳县| 建始县| 冕宁县| 黄平县| 康马县| 思茅市| 永善县| 手机| 扎囊县| 云梦县| 桦川县| 大丰市| 阜康市| 墨脱县| 高安市| 呼图壁县| 梓潼县| 满洲里市| 司法| 田林县| 瑞安市| 桑日县| 健康| 临泽县| 尉氏县| 姚安县| 杭锦旗| 封丘县| 龙海市| 建瓯市| 天镇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