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中國古典文學,在歷歷可數(shù)的女性形象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那些女性不是閨閣淑女,就是煙花柳巷風塵淪落人;不是為愛殉情的薄命女,就是擔負“紅顏禍水”之名的可憐人,讓人慨嘆之余,不免失望。時至明朝,怪才徐渭一反陳習,創(chuàng)作了《雌木蘭替父從軍》雜劇,“以一女子而銘絕塞”,是“人生至奇至怪之事,使世界駭咤震動者也”。
事實上,我們都知道徐渭的《雌木蘭》并非首創(chuàng),而是由南朝樂府《木蘭辭》發(fā)展而來。《木蘭辭》是一首長篇敘事詩,雖然情節(jié)緊湊、語言精煉,但受了詩這一體裁的限制,木蘭的形象始終不夠鮮活,這就為徐渭根據(jù)同一題材創(chuàng)作雜劇留下了發(fā)揮的空間。而徐渭也當仁不讓,藝術地將情節(jié)濃縮在短短兩出劇中,成功地使女主人木蘭的形象豐富起來、立體起來,可見作者“腕下具千鈞力,將脂膩詞場,作虛空粉碎?!惫植坏脮r代稍后的劇作家湯顯祖曾云:“吾欲生致文長而拔其舌”。
一、觀念中的木蘭
秉承了“贊則盛贊”的原則,作者首先不遺余力地將傳統(tǒng)的木蘭形象集中放大。
作為中國千千萬萬勞動婦女中的一員,木蘭繼承了她們的傳統(tǒng)美德:勤勞?!盀楹蔚氖植凰?,習慣了錦梭穿”,作為家中的長女,面對年邁的雙親,稚弱的弟妹,木蘭默默地承擔了生活的重任。然而她的生活并不限于此,不同于琴棋書畫的大家閨秀,亦不同于閉戶女紅的小家碧玉,木蘭家傳了一些武藝。這些武藝的練就使她有別于一般女子,也為她下文替父從軍奠定了基礎。
武藝的熏陶使木蘭的性格充滿豪氣,所謂言由心生,這點可從她的語言看出來。第一出《幺》中,她豪情滿懷,道出“女多嬌坐鞍鞒誰不道英雄漢”。她的豪情同時也在她的動作中表現(xiàn)出來,她練功時“打磨出苗葉鮮,栽排上棉木桿,抵多少月舞梨花,丈八蛇鉆”,刀光劍影中,俠女的颯爽英姿在我們眼前生動鮮活起來。
木蘭豪氣干云霄,卻也不乏一顆溫柔細膩的心。兵役突如其來,木蘭怎忍心讓老父幼弟投身戰(zhàn)場。她敏感的心很清楚“他豈不知事出無奈,一定也不苦苦留俺”,但為了不讓家人陷入尷尬境地,木蘭還耍了個類似歸謬法的小計謀。她先將絕不可能的人選一一列出,一錘定音否決后,只剩下木蘭這一唯一人選了。大家只得贊同,心中亦無不安。
之后,木蘭在戰(zhàn)場上驍勇善戰(zhàn),屢建奇功,毫無疑問一個巾幗不讓須眉的英雄形象。如果徐渭僅僅寫了這些,那么他的雜劇也只是將木蘭故事?lián)Q一種形式重復表達而已,意義不大。幸而并非如此,在徐渭的筆下,我們讀到了木蘭的潛意識,這對我們完整地了解木蘭有非同一般的意義。在傳統(tǒng)觀念中,一提起花木蘭,我們眼前就會浮現(xiàn)出一個英姿颯爽、橫掃千軍,讓男子亦汗顏的英雄將形象。但試問,在木蘭內(nèi)心深處,這真是她想要的嗎,她真的不愛紅妝愛武裝嗎?或許我們可以在徐渭的《雌木蘭》中找到一些蛛絲馬跡。
二、再看木蘭
歷來為人所津津樂道的木蘭替父從軍之舉,無法否認出于她愛護家人之心,或許也包含了她的愛國情懷,但究其本質(zhì),我更覺得是受封建烈女、孝女思想的誘導。我們知道,人類社會自父系統(tǒng)治確立,權利方就不斷制定各種教條規(guī)范來約束女子。不但朝廷提倡禮法,社會上也一直有人以禮法裁定女子生活的標準。自西漢劉向作《列女傳》,后人不斷作書立訓。其間有東漢班昭《女誡》,唐宋若華《女論語》,明《溫氏母訓》等,到清代藍鼎元《女學》終成極勢。女性在種種清規(guī)戒律的網(wǎng)羅下,動輒得咎,為自保,不知不覺中已將規(guī)范內(nèi)化為閨范。木蘭的幾處言行舉止都表明她已成功地被權利方束縛,喪失了獨立人格。
如果不是兵役從天而降,木蘭雖有十八般武藝和俠氣,也不過和閨中玩伴一樣,勤儉持家,贍養(yǎng)父母,照顧弟妹,到適當?shù)哪挲g在媒妁之言下出嫁,這個想法一直在木蘭腦中盤旋。第一出《油葫蘆》中,她解開裹腳布后,曾一度擔心嫁不出去,后來想到一個秘方才放心?!爸挥靡晃断?,煮湯一洗,比偌咱還小些哩!”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另外她曾無意中解釋了自己替父從軍的行為,她說:“你且看那書上說,秦休和那提縈兩個,一個拼著死,一個入官為奴,都只為著父親?!彼诳诼暵曊f“書上”, 無非就是上述的《烈女傳》之流。由此可見她對那些書是多么的認同,換句話說,也就是對官方維護的封建綱常的迷信。
劇的最后一段直接寫出了木蘭的真實想法。她戰(zhàn)場凱旋后,面對她的準丈夫一掃豪氣,嬌羞地說:“久知你學朝中貴,自愧我干戈陣里還,配不過東床眷?!彼裏o視自己的赫赫戰(zhàn)功、奇絕壯舉,在一個文弱書生面前自慚形穢,說明她并不以自己的行為為傲,也正如她所說的“論男女席不沾,沒奈何才用權”,“我替爺??!似叔援嫂溺難辭乎!”對她來說,這是一種無奈,如果可以選擇,她是更愿意在家相夫教子的。
如此作品就呈現(xiàn)出一種矛盾的狀態(tài):一方面作者顯然是一反多貶抑女子的世俗,贊譽行男兒事的木蘭;一方面在字里行間又不時揮舞著維護封建禮教的大旗。要解釋這一矛盾,我們必須首先從作者出發(fā)。
三、矛盾探微
徐渭本《木蘭辭》作雜劇《雌木蘭》并非心血來潮,而是與其生活時代的抗倭現(xiàn)實有關。倭禍東南,生靈涂炭,徐渭是親見的,不僅男子,婦女也奮起抗倭,徐渭也是親見的。當時奉命支持東南抗倭的有廣西兵,其中有一支系田州瓦氏兵,由女土司率領,在杭州灣北線作戰(zhàn),以驍勇稱。時人頌歌有“閫外將軍寶髻斜”之語,形容領兵之女將。在明代中期國難當頭,徐渭編此劇,顯然是為了宏揚民族正氣,鼓舞抗倭士氣,地無分南北,人無分男女,齊力投入抗倭戰(zhàn)線,保衛(wèi)國家。在文筆上,徐渭一向以怪才著稱,“其心中又有一段不可磨滅之氣,英雄失路,托足無門之悲,……當其放意,平疇千里;偶爾幽峭,鬼語秋墳?!蹦敲?,徐渭寫《雌木蘭》,作驚人語也就不足為怪。
然而,人的思想是非常復雜的,往往具有多重性。恩格斯在評價詩人歌德時有一段非常精辟的論述,他說:“在他的心中經(jīng)常進行著天才詩人和法蘭克福市議員的謹慎的兒子、可敬的魏瑪?shù)臉忻茴檰栔g的斗爭;前者厭惡周圍環(huán)境的鄙俗氣,而后者卻不得不對這種鄙俗氣妥協(xié)、遷就。因此,歌德有時非常偉大,有時極為渺??;有時是叛逆的、愛嘲笑、鄙視世界的天才,有時則是謹小慎微、事事知足、胸襟狹隘的庸人?!边@句話對徐渭也適用。徐渭一生命運坎坷,行事怪異,他復雜矛盾的思想及行為常常讓后人難以理解。
所以同樣是徐渭,他可以公然宣揚人的情欲具有合理性,他也可以自覺地維護“風教”。徐渭曾指斥《西廂記》“畢竟只寫得男女繾綣之私”,而“《琵琶》高人一頭處,妙在將妻戀夫,夫戀妻,都寫作子戀父母、婦戀姑舅……此其不淫不傷,發(fā)乎情、止乎禮義者也?!睆倪@里我們可以體會出徐渭微妙的政治傾向。
雖然作家個人因素對作品會產(chǎn)生不容小覷的影響,但最終起決定作用的往往還是社會因素。在明清時期,由于資本主義生產(chǎn)關系的萌芽出生,由于社會組織內(nèi)部諸階層升降沉浮、交相溶匯的劇烈變化,由于封建統(tǒng)治意識瀕臨危機而尋求新的出路,傳統(tǒng)思想與時代精神的撞擊日趨緊張。文人階層作為傳統(tǒng)文化的維護者,作為時代精神的倡導者,作為“社會的良心”,最深切地感受到這種緊張,并力求探尋思想文化中的新出路以超脫這種緊張。時代意識影響下產(chǎn)生了文學觀念的蛻變。晚明的浪漫精神,喚醒了文學的獨立意識。人們開始認識到,文學本身具有獨立的內(nèi)在價值,這種價值是任何其他東西所無法替代的。獨立的文學意識的覺醒,促使文學走向自覺,改變了倫理學赤裸裸地凌駕于文學之上的局面。
但是“傳統(tǒng)是一種巨大的阻力,是歷史的惰性力”。泥古不化的文人作家,固然不愿抖落傳統(tǒng)的積習;即使是通達靈變的文人作家,也無法完全超脫這種全民族、全社會的普遍心態(tài)。中國封建時代的社會結(jié)構,是以血緣宗法關系為基礎的。封建統(tǒng)治階級為了鞏固封建倫常等級秩序,不斷強調(diào)個體自覺承擔宗法義務的道德責任,強調(diào)群體對個體價值的規(guī)定性。宋明理學的所謂“天理”就是封建等級倫理秩序的典型抽象,它置封建倫常于個人之上,把現(xiàn)實的個人消融在封建人倫關系之中,封建道德成了人的價值的惟一內(nèi)涵,從而走向了對人的個性因素的完全否定。
綜合這方方面面的因素,我們就能明白為什么短短四出的《雌木蘭》會給讀者帶來如此困惑了。
四、結(jié)語
徐渭的《雌木蘭》成功地再塑了木蘭形象,好評如潮。曾有一位黃姓女詩人,作了《沁園春——讀<四聲猿>》,表達了女性的見解:“木蘭代父沙場,更崇嘏名登天子堂。真武堪陷陣,雌英雄將,文堪華國,女狀元郎。豹賊成擒,鸘裘新賦,誰識閨中窈窕娘?須眉漢,就石榴裙底,俯伏何妨?”她一吐胸中積郁,認為讓天下須眉拜伏在石榴裙底亦無不可。但有些人盛贊木蘭挑戰(zhàn)男女平等,剔除“忠孝兩不渝”似乎是過譽了,木蘭的聰秀、勇猛是毋庸質(zhì)疑的,她的形象的塑造客觀上說明了封建思想對婦女的戕害。雖然作者本身并未意識到這一點,但他筆下女主人公的行為畢竟是驚世駭俗,走在時代前沿,有療世作用的。
(施賽男,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