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蘭
[摘 要]日常生活中,通過觀察了解到消費者在購物活動中有追求自主選購心理、方便快捷心理、物有所值心理、追求廉價心理、追求高檔、名牌心理、并總結(jié)出消費者在消費活動中要有良好的心態(tài),了解自己的需要和特點,這樣才能滿足自己的需要。
[關(guān)鍵詞]消費者 心理
在市場經(jīng)濟的時代,作為一名消費者,在購物過程中,對所需商品有不同的要求,出現(xiàn)不同的心理活動。這種消費心理活動支配著人們的購買行為,其中有健康的,也有不健康的。一般來說有求廉心理、求名心理、求新心理,從眾心理,好奇心理等等。所以應(yīng)了解一點心理學(xué)知識,了解買賣雙方的心理變化,了解自身的需要,了解銷售者的心理活動,以便可以少花錢、多辦事,辦實事、辦好事。
生活中,我們?nèi)巳硕际窍M者,我們時時需要各種商品。學(xué)習一些商品知識,懂得一些消費策略,可以提高我們的生活質(zhì)量,使我們的生活更愉快。
當前的市場活動中,我們?nèi)コ匈徫锖芰餍?。在這類消費活動中,消費者因為超市里商品品種多而全,能滿足消費者自主選購的心理需求。我們的基本日常生活用品,如柴、米、油、鹽、牙刷、肥皂、紙巾、方便食品等應(yīng)以方便購買為主,消費者只需了解這些商品價格的基本行情,在保證物品質(zhì)量的前提下,可以一次性、小批量購買,這樣可以購得“優(yōu)惠價”或“批發(fā)價”,而且方便快捷。但商家就是往往抓住消費者的這種求廉心理(這是一種“少花錢多辦事”的心理動機。其核心是“廉價”),對一些并不是很實用的商品進行降價或打折來吸引消費者,以致使許多消費者盲目的購買。所以,當你在進行消費的時候,一定要明確自己的所需所求,不要看到“便宜”就上,有句諺語:“只有買錯的,沒有賣錯的”,這是對商家所做的最好的總結(jié)。通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求廉心理在給消費者實在的實惠同時也帶來以下問題:一方面在觀念上求廉心理引導(dǎo)著消費者低水平消費、吝嗇消費;另一方面,有的消費者的求廉心理走向極端,購物時永遠把價格便宜放在第一位,進而發(fā)展為只要是廉價商品,不管有用沒用照買不誤。所以有求廉心理的消費者在市場上尋求廉價商品的同時,必須考慮商品的實用性和一定的質(zhì)量保證,否則會得不償失的。
對于一些特殊用品,如家用電器、高檔首飾等,由于價格比較貴,且家庭的需求量小,消費者在購買時一般比較看中的是產(chǎn)品的質(zhì)量、外觀、品牌、以及商家的信譽和廠家的售后服務(wù)。所以,這樣的商品人們講求的是品牌,一般都會到有信譽的商店去購買,并索取有關(guān)的發(fā)票、保修卡等。但是在市場經(jīng)濟的驅(qū)使下,為了競爭的需要,同一功能的商品被商家加進許多不是很實用的功能,以滿足消費者的好奇心理以及求新心理。而商家就利用這種心理來提高產(chǎn)品的價格,消費者最終為了其好奇心付出了不必要的代價,在選購這些商品時,一定要保持頭腦清醒,不要被售貨員的花言巧語所蒙騙,要知道產(chǎn)品的最終用途和相關(guān)技術(shù)要求,對于其他的功用不要過于追求,這樣才能保證你的錢花在刀刃上,物有所值。合理消費是符合個性的消費,成熟的消費者應(yīng)該有自己的消費個性,而不應(yīng)盲目地追求時髦,因為時髦的商品對某個具體的消費者來說并不一定是最合適的。聰明的消費者不應(yīng)該讓追求時尚的虛榮心左右自己的消費觀。
對介于上述二者之間(服裝、鞋帽、自行車等)的選購品,目前市場上品牌多、貨源多、價格差距大,消費者應(yīng)適當了解行情,貨比三家。俗話說“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購買時,首先要看準質(zhì)量、款式,其次再比較價格?,F(xiàn)在個體經(jīng)營商店比較多,最好要設(shè)法讓銷售者報出最低銷售價,再在此基礎(chǔ)上適當還價。
許多女同胞都喜歡逛街。筆者曾有過這樣的體驗,當你計劃上街購物時,有時價格居高不下,難以還價,對我們這些一心想購物的購物者,尤其是我們顧客看準了的某些物品,價格總是降不下來。而有時并不打算買什么,只是逛逛街,隨便看看、問問,有些物品價格卻一降再降,價格放得很低。本來沒有打算購物,卻抱回來一堆便宜貨。這說明:在市場上的銷售者對顧客的心理揣摩很到位,銷售者能察顏觀色,對一心想購物的顧客,知道有人只是試探性地、習慣性地砍價,看準了的商品總是要買的。而對那些并不打算購物的顧客,為了贏得顧客,銷售者利用消費者的求廉心理達到促銷目的,所以少賺點也拋售。
針對銷售者的上述情況,消費者應(yīng)了解銷售者的心理活動,當價格太高又想買時,有時可借口錢沒帶夠,有時可借口顏色、款式、質(zhì)量等某一方面不滿意而走開。此時,往往你會被叫回來,取得令你較為滿意的效果。
現(xiàn)在,市場上各種專賣店很多,商家就是抓住了消費者的求名心理。它們的出現(xiàn)滿足了現(xiàn)代人和青年人追求高檔的高貴心理需求以及個性化的心理需求。在商品的購買過程中喜歡選擇自己所熟悉的商品,而在熟悉的商品中,又特別喜歡購買名牌貨,名牌代表高質(zhì)量,代表較高的價格,代表著使用者的身份和社會地位。如果消費者為了追求產(chǎn)品的質(zhì)量保證,或者為了彌補自己商品知識不足而導(dǎo)致購物后的懊悔而選擇名牌產(chǎn)品,是明智的,但如果買名牌是為了炫耀闊綽或其他名牌附加的社會屬性,以求得到心理上的滿足,則是陷入了購買名牌的誤區(qū)。合理消費以需要為基礎(chǔ),量力而行。有經(jīng)濟實力買名牌尚可,否則節(jié)衣縮食買名牌,享受就會成為負擔。更何況,市場上還有許多假名牌等著愿者上鉤呢。
當然,購物過后總有不滿意的。俗話說:“買不盡的便宜,吃不盡的虧”。為此,筆者認為,消費者要有良好的心態(tài)。購物過程中,適合自己的、需要的、自己喜歡的就是最好的,貴一點也無妨。而不適合自己的、不需要的、自己不喜歡的,再便宜也堅決不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