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一個午夜,記得是深秋初冬,紐約街上無人無車,雨在路燈底下,大得像把紐約浸在了水里。那天走著走著就走到了奧斯卡·王爾德書店。書店自是打了烊,昏黃的燈光從木格的門和排列了書的窗戶背后慵懶而散漫地透出。
奧斯卡·王爾德紀(jì)念書店,世界上最早的同性戀書店,于1967年開始營業(yè)。
那書店傳遞著某種神秘,這于我是雨夜的神秘,還是王爾德的神秘,我不甚明了。很小的時候看過翻譯的《道連·葛雷的畫像》,在記憶中只留下一幅承惡而變丑的畫像,而那張施惡的臉永遠(yuǎn)那么年輕漂亮。葛雷說,“如果我能夠永遠(yuǎn)年輕,而讓這幅畫像變老,要什么我都給!……我愿意拿我的靈魂去交換!”
那個總在衣領(lǐng)上別一枚鮮花的愛爾蘭作家在一百年前這么寫。而我則在2004年12月的深夜想起這些零星的片段,走出克里斯多弗街,走過6大道,去坐地鐵回家。我的皮鞋飽吸雨水,一路吱咕吱咕地響。
這是夜里了;現(xiàn)在一切噴泉高聲絮語。而我的靈魂也是一道噴泉。
這是夜里了;現(xiàn)在一切愛者的歌聲醒起。而我的靈魂也是一位愛者的歌曲。
克里斯多弗街是一條有意思的街,每年六月的最后一個星期天,同性戀、湊熱鬧的異性戀,還有警察轟轟烈烈從5大道游走到此,然后聚于那條小街上,聚于王爾德書店門前,又唱又跳又喝又鬧。1882年王爾德赴美巡回演講后,寫了一段美國印象的文字。他說這個國家沒有盛大壯觀的游行。他只見過兩次,一次是警察走在消防隊(duì)前面,一次是消防隊(duì)走在警察前面。他萬沒有想到現(xiàn)在紐約六月的游行如此壯觀,警察和消防隊(duì)當(dāng)中夾了許多同性戀。去年克林頓夫人也一起游了過來。這條小街在那個盛日,像要爆炸了似的。我也湊了幾回?zé)狒[,想著的卻是寫《莎樂美》的王爾德。
黑夜看一個人同白天看,是不相同的。在那個午夜我撞見的王爾德讓我神迷。我開始讀這位頹廢的唯美大師留下的文字。書信,劇本和小說。他才情恣肆,妙語橫生,他的機(jī)智輕易得就好像口袋里摸硬幣一樣。我有時實(shí)在忍不住就把讀到的珠璣寫在電子信里散發(fā)給朋友共享。好東西是要共享的。好酒好菜好文字。
偶爾,下了班我會去克里斯多弗街的書店玩。店堂很小,十幾個人一同擠進(jìn)去,便背肩相擦了。柜臺后面總有兩個蒼白的瘦女子坐著看店,像是魯迅的豆腐西施。我沒有在那里找到王爾德的書,但卻總覺得找到了那人,他衣領(lǐng)別著鮮花,支一柄手杖,倚靠門柱,以一種英國人的懶洋洋道,“I can resist anything except temptation.”
去年夏天我在史傳德舊書店,花了十塊錢,淘到一本DOVER出的插圖版《莎樂美》。我記得開始讀《莎樂美》是在格林威治街的一個新潮三明治店里,一邊看劇本,一邊等朋友。那是一位差不多一輩子以法律的嚴(yán)謹(jǐn)一絲不茍地做游戲的紐約人。他見我在讀這百年老書,于是說,“頹廢。”他在指書,指王爾德,或指這個令王爾德流連忘返的紐約,我不得而知。八月底的時候,傍晚漸長,就像街燈被落日拉得孤零零的影。窗外,恰是紐約流金的黃昏,有生命燃盡之前悲哀而頹廢的輝煌。我恍恍然想這或許便是《莎樂美》,是王爾德了。而劇本的奇譎就在那片暮色里向我慢慢展開。
《莎樂美》取材于《圣經(jīng)·馬可福音》:希律娶了他兄弟腓力的妻子希羅底,施洗約翰在民眾中責(zé)備希律,希律便拿了施洗約翰,鎖在監(jiān)里。希律在他的生日宴會上要莎樂美為他舞蹈,答應(yīng)給她任何東西。希羅底挑唆女兒,要了約翰的頭。這本是一個借刀殺人的古典報復(fù)故事。王爾德則把它寫成一個愛欲橫流的塵俗愛情故事,而且用大量色彩濃麗的筆墨于愛欲的鋪陳(莎樂美對約翰),對纏綿的同性戀情結(jié)的細(xì)述(侍童對衛(wèi)隊(duì)長)。如此玩世地篡改《圣經(jīng)》當(dāng)然有犯于英國文壇,他因此招來四方圍攻,劇本不得上演。
更讓我嗟嘆的是作書四君子生命之光怪陸離。
劇作者奧斯卡·王爾德,享年四十五歲,天才而叛逆,在他生命的最后幾年因同性戀被監(jiān)禁,以至英年早逝。該書作序者羅伯特·羅斯,多才多藝,享年四十八歲,是王爾德第一位同性戀朋友,他的生死之交,他們長眠于同一墓穴,鼾息相聞,同一片鮮花在他們的身體上生長。該書插圖畫家、同性戀者奧伯拉瑞·畢亞茲萊,二十六死于肺??;他才華橫溢,他黑白線條的畫被魯迅稱譽(yù)為“無匹”。該書英文版譯者阿爾弗萊德·道格拉斯,是王爾德的最愛恨纏綿的同性戀朋友,王爾德為熱烈的愛而把《莎樂美》題獻(xiàn)于他,也為他下獄繼而喪生。
“我什么都能抵御,除了誘惑。”而這無法抵御的誘惑,乃是愛情,莎樂美式的,拿了死神做抵押,換得一吻。愛比死更為神秘難解。莎樂美在死之前如是說。何嘗不是王爾德!
而我在新潮三明治店里,看著行色匆匆的人從黃昏里無聲走過:老的少的男的女的,為誘惑所困的,不為誘惑所困的,痛苦的歡樂的,等等。過了一百年,這些熱鬧難道不是照樣又都沉寂了?克里斯多弗街,街上的那爿書店,還有六月里的熱鬧游行,到那時還會存在么?如果幸運(yùn),說不定會有一冊《“新”莎樂美》記錄眼前的輝煌。
歷史會使石頭哭泣。我在小說Gilead里讀到這句話,僅僅幾字,卻石頭般重。生命,死亡和愛情,一個古老而簡單,但永遠(yuǎn)探討不出究竟的哲學(xué)主題。我想我能夠聽見石頭的哭泣,是因?yàn)槲易约旱拇嬖?。而證明自己的存在,那十分簡單,只要看看能不能找到那塊哭泣的石頭。
四月份我回上海,與編輯曹元勇先生談妥了翻譯計(jì)劃。七月底完成了全部的翻譯,包括請朋友冰青和曉丹校讀。這本書與其他的翻譯比較起來,就篇幅而言,自是短得多;但就文字背后給予我的震撼卻是巨大的。我無法漠然。譯完此書,把辭書,圣經(jīng)和王爾德的其他參考書一冊冊插回書架,我希望能把與翻譯此書同時走進(jìn)我生活的沉重一起還給書架上去。其實(shí)我明白,這是不可能的。
2006年7月30日
題圖攝影/瑞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