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光 邵紅立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
前方 曹文軒
一輛破舊的汽車臨時停在路旁,它不知來自何方?它積了一身厚厚的塵埃。一車人,神情憔悴而漠然地望著前方。他們?nèi)ツ膬??歸家還是遠(yuǎn)行?然而不管是歸家還是遠(yuǎn)行,都基于同一事實:他們正在路上。歸家,說明他們在此之前,曾有離家之舉。而遠(yuǎn)行,則是離家而去。
人有克制不住的離家的欲望。
當(dāng)人類還未有家的意識與家的形式之前,祖先們是在幾乎無休止的遷徙中生活的。今天,我們在電視上,總是看見美洲荒原或者非洲荒原上的動物大遷徙的宏大場面:它們不停地奔跑,翻過一道道山,游過一條條河,穿過一片片戈壁灘,其間,不時遭到猛獸的襲擊與追捕,或摔死于山崖,淹死于激流。然而,任何阻攔與艱險,也不能阻擋這聲勢浩大、撼動人心的遷徙。前方在召喚它們,它們只有奮蹄挺進(jìn)。其實,人類的祖先也在這遷徙中度過了漫長的光陰。
后來,人類有了家。然而,先前的習(xí)性與欲望依然沒有寂滅。人還得離家,甚至是遠(yuǎn)行。
外面有一個廣大無邊的世界。這個世界充滿艱辛,充滿危險,然而又豐富多彩,富有刺激性。外面的世界能夠開闊視野,能夠壯大和發(fā)展自己。它總在誘惑著人走出家門。人會在闖蕩世界之中獲得生命的快感或滿足按捺不住的虛榮心。因此,人的內(nèi)心總在吶喊:走啊走!
離家也許是出自無奈。家容不得他了,或是他容不得家了。他的心或身一起受著家的壓迫。他必須走,遠(yuǎn)走高飛。因此,人類自有歷史,便留下了無數(shù)逃離家園,結(jié)伴上路,一路風(fēng)塵,一路勞頓,一路憔悴的故事。
人的眼中、心里,總有一個前方。前方的情景并不明確,朦朧如霧中之月,閃爍如水中之影。這種不確定性,反而助長了人們對前方的幻想。前方使他們興奮,使他們行動,使他們陷入如癡如醉的狀態(tài)。他們仿佛從蒼茫的前方,聽到了呼喚他們前往的鐘聲和激動人心的鼓樂。他們不知疲倦地走著。
因此,這世界上就有了路。為了快速地走向前方和能走向更遠(yuǎn)的地方,就有了船,有了馬車,有了我們眼前這輛破舊而簡陋的汽車。
路連接著家與前方。人們借著路,向前流浪。自古以來,人類就喜歡流浪。當(dāng)然也可以說,人類不得不流浪。流浪不僅是出于天性,也出于命運。是命運把人拋到了路上。
即便有許多人終身未出家門,或未遠(yuǎn)出家門,但在他們內(nèi)心深處,仍然有無家可歸的感覺,他們也在漫無盡頭的路上。
人們早已發(fā)現(xiàn),人生實質(zhì)上是一場苦旅。
坐在這輛車?yán)锏娜藗?,將在這樣一輛擁擠不堪的車?yán)?,開始他們的旅途。我們可以想象:車吼叫著,在坑洼不平的路面上顛簸,把一車人搖得東歪西倒,使人一路受著皮肉之苦。那位男子手托下巴,望著車窗外,他的眼睛里流露出一個將要開始艱難旅程的人所有的惶惑與茫然。錢鐘書先生的《圍城》中也出現(xiàn)過這種擁擠的汽車。豐子愷先生有篇散文,也是專寫這種老掉牙的汽車的。他的那輛汽車在荒郊野外的半路上拋錨了,并且總是不能修好。他把旅途的不安、無奈與焦躁不寧、索然無味細(xì)細(xì)地寫了出來:真是一番苦旅。當(dāng)然,在這天底下,在同一時間里,有許多人也許是坐在豪華的游艇上、舒適的飛機或火車上進(jìn)行他們的旅行的。他們的心情就一定要比在這種沙丁魚罐頭一樣的車中的人們要好些嗎?如果我們把這種具象化的旅行,抽象化為人生的旅途,人們不分彼此,都是苦旅者。
人的悲劇性實質(zhì),還不完全在于總想到達(dá)目的地卻總不能到達(dá)目的地,而在于走向前方、到處流浪時,又時時刻刻地惦念著正在遠(yuǎn)去和久已不見的家、家園和家鄉(xiāng)。就如同一首歌唱到的那樣:回家的心思,總在心頭。中國古代詩歌,有許多篇幅是交給思鄉(xiāng)之情的:“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崔顥)“近鄉(xiāng)情更怯,不敢問來人?!保ㄋ沃畣枺斑€顧望舊鄉(xiāng),長路漫浩浩?!保ā豆旁娛攀住罚凹以趬糁泻稳盏剑簛斫蠋兹诉€?”(盧綸)“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xiāng)。”(李益)“未老莫還鄉(xiāng),還鄉(xiāng)須斷腸?!保f莊)……悲劇的不可避免,在于人無法還家;更在于即便是還了家,依然還在無家的感覺之中。那位崔顥,本可以湊足盤纏回家一趟,用不著那樣傷感。然而,他深深地知道,他在心中想念的那個家,只是由家的溫馨與安寧養(yǎng)育起來的一種抽象的感覺罷了。那個可遮風(fēng)避雨的實在的家,并不能從心靈深處抹去他無家可歸的感覺。他只能望著江上煙波,在心中體味一派蒼涼。
這坐在車上的人們,前方到底是家還是無邊的曠野呢?
【注】本文是為一幅攝影作品寫的“攝影散文”。文中“一輛破舊的汽車”、“坐在車上的人們”、“手托下巴”的男子都是攝影圖片中的形象。
1.文中說“一車人,神情憔悴而漠然地望著前方”,“人的眼中、心里,總有一個前方”,其中“前方”分別指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說“人有克制不住的離家的欲望”,其根據(jù)何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理解“人生實質(zhì)上是一場苦旅”?聯(lián)系后文作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聯(lián)系全文,談一談“即便有許多人終身未出家門,或未遠(yuǎn)出家門,但在他們內(nèi)心深處,仍然有無家可歸的感覺,他們也在漫無盡頭的路上”一句在文中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以下角度中任選一個,寫300字左右的文章賞析。
(1)簡析《前方》一文新奇的立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簡析《前方》一文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簡析《前方》一文精巧的結(jié)構(gòu)。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
石頭的幻語言
——云臺山游記 吳寶玉
在我的記憶里,以豐富的石頭為景點的地方不多。即使有,也是支離破碎的。在我沒有游覽過河南的云臺山之前,我以為江蘇境內(nèi)的以鐘乳石為景觀的溶洞可以算是我看到的石頭之最了。然而,當(dāng)我看過河南焦作市修武縣境內(nèi)云臺山的石頭之后,我對石頭的認(rèn)識一下子深厚了許多。
因為它們太深奧了,就像我們豐厚的人生,深奧得讓你無法預(yù)知。
因為它們太壯觀了,就像我們經(jīng)歷過的人生風(fēng)景,壯觀得不知道該怎樣描述。
因為它們太有魅力了,那魅力無盡的美景讓你感到無論用什么語言來描述都顯得蒼白。
云臺山的色彩是迷人的。單就石頭的色彩就變化多姿,令我這支笨筆無法描述。在燦爛的陽光直射下,正面是金色的,而背陰處又是灰褐色的,遠(yuǎn)看又是一片黑黑的剪影。走到近處,色彩互相滲透融合,一抹青灰,一層赭紅,一團(tuán)藍(lán)綠,一片麻黃,構(gòu)成了令人稱奇、令人感慨的畫面。
我無法描繪它的形狀,因為每一座巖石的姿態(tài),從每一個不同的角度望去,都有不同。
在這里,丹崖、碧水和藍(lán)天,經(jīng)過簡單的組合,就是一幅經(jīng)典畫卷;在這里,從巖壁里流出來的無論是瀑、泉、潭、溪,都能成趣相歡,蜿蜒通幽,令你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這里,任何一塊石頭,你都可以依形生意,為它們命名,隨心所欲。哪怕是一塊微小的鐘乳石,你都可以稱它蓮花,叫它玉柱。只要你愿意,你可以給它起無數(shù)個名字,就像讀《紅樓夢》一樣,有多少人讀,就有多少個林黛玉和賈寶玉。還有那五指峰、三秀石、峰叢嶺,無不讓游人感嘆大自然的力量和功德。
我喜歡云臺山那磅礴的氣勢,喜歡它那種不可一世的傲慢和尊嚴(yán)。
云臺山的巖石,邊緣清晰,線條流暢,厚薄均勻,一層層地重疊,整整齊齊地碼放,猶如一頁頁厚紙裝訂成的大書。在我看到它的一瞬間,我就有一種想要打開它的沖動。我感覺這石頭的書頁里一定藏有文字,并且每一頁都會有蔥郁的綠樹和爛漫的山花作為插圖。
云臺山是一座用石頭史書砌成的城堡,深邃的巖縫里刻錄著歷史的滄桑,難怪它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地質(zhì)公園。
游完云臺山,感觸自己親手撫摸過的每一塊石頭,一股從腳下升起的雄壯之氣直灌頭頂,給我一身偉岸、一身傲骨、一身勇氣和一身力量。我讀出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讀出了巖石的固執(zhí)與堅硬,讀出了天空的寬容,讀出了時間的永恒。但是,也有那么一刻,當(dāng)我聽見風(fēng)聲翻動沉重的書頁,我仿佛聽到了沙礫崩濺、地殼巨變時的悲壯吟詠。這就是我對石頭語言的認(rèn)識,是我游覽了云臺山以后的感覺。
6.為什么說我對石頭的認(rèn)識一下子深厚了許多?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者說:“云臺山的色彩是迷人的”?!懊匀恕本唧w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章第八段中所說的“傲慢和尊嚴(yán)”的含義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聯(lián)系全文,概括我瀏覽了云臺山以后的感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參考答案:
1.第一個“前方”是指人實實在在地面對著的方向,第二個“前方”是既實指前面的遠(yuǎn)方,更指目標(biāo)、追求、理想等。
2.①人有著離家與遠(yuǎn)行的習(xí)性;②面對外面世界的誘惑,人會走出家門;③出于無奈,人會逃離家園;④為了追求理想,人會不斷前行。
3.①人生總是在漂泊、流浪,自然免不了有顛簸的皮肉之苦和內(nèi)心的不安、無奈,焦躁不寧與索然無味;②人在走向前方,卻又?jǐn)[脫不了濃濃的鄉(xiāng)愁,少不了對故土、對家園的思念,這是一對永久的矛盾。③人一生總在追尋精神家園,但它們往往是不確定的,難以企及的,很多人終其一生精神也無所歸依。
4.①結(jié)構(gòu)上承上啟下,由寫人類對前方的追尋轉(zhuǎn)入對人類精神狀態(tài)的關(guān)注。②內(nèi)容上,豐富了文章的內(nèi)涵,說明人雖身在家中,心靈卻往往沒有歸宿,并暗示了追尋“精神家園”的過程之漫長、艱難和痛苦。
5.賞析要點:
(1)簡析《前方》一文新奇的立意。
《前方》一文立意新穎,含義雋永,意味深刻。一是面對一車旅人,作者一改前人“戀家”“歸家”的思緒和吶喊,而是在離家上著筆,非常理性地分析了人類遠(yuǎn)行的原因和出走與鄉(xiāng)愁的關(guān)系。
二是賦予家以新的含義,抒寫人類對“精神家園”的追尋,表面上寫離家,實質(zhì)是著眼于歸家。
三是由一幅攝影作品,引發(fā)出對人生哲理的思考,表達(dá)對人類精神境遇深沉的悲憫之情和深切關(guān)懷。
(2)簡析《前方》一文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
《前方》一文借助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擴(kuò)展了作品的藝術(shù)空間,增強了表現(xiàn)力。
一是由一輛破舊的汽車,想到人類的離家遠(yuǎn)行,再想到人生苦旅和對“精神家園”的追尋,由此鑄就了作品的思想深度。
二是由離家遠(yuǎn)行,想到電視上動物大遷徙的宏大場面,通過類比,形象地說明了人類遠(yuǎn)行的習(xí)性。
三是由照片上的汽車,想到錢鐘書《圍城》中的汽車和豐子愷筆下的汽車,將旅行中的“苦”味含蓄地抒發(fā)了出來,給以人生苦旅的形象的解讀。
四是由旅人思鄉(xiāng),想到崔顥等人的詩句,揭示了遠(yuǎn)行與思鄉(xiāng)這一人類永恒的矛盾,并引申到人類對“精神家園”的追尋之苦,從而深化了主題。
(3)簡析《前方》一文精巧的結(jié)構(gòu)。
《前方》一文脈絡(luò)清晰,層次分明,結(jié)構(gòu)十分精巧。
一是以“一輛破舊的汽車”為線索貫穿全文,使得文章首尾呼應(yīng),過渡自然。
二是由離家,談到離家的原因,再談到路上的表現(xiàn)及情感,然后從具象化的旅行抽象化為人生的旅途,最后談及“人的悲劇性實質(zhì)”,上升到哲理思索的層面,層層深入,級級遞進(jìn),主旨不斷升華。
三是由實到虛,再由虛到實,虛實相間,虛實相生,最后達(dá)到虛實的完美結(jié)合,渾然一體,結(jié)尾留給讀者不盡的思索。
6.因為它們太深奧了,太壯觀了,太有魅力了。
7.“迷人”具體體現(xiàn)在兩方面:①石頭的色彩變化多姿,而且各種色彩互相滲透融合,構(gòu)成了令人稱奇、令人感慨的畫面。②每一座巖石的姿態(tài)各具美態(tài)。
8.“傲慢和尊嚴(yán)”含義:云臺山是一座用石頭史書砌成的城堡,巖縫里刻錄著歷史的滄桑。
9.①云臺山給我一身偉岸,一身傲骨,一身勇氣和一身力量。②讀出了時間的永恒和歷史變遷的悲壯吟詠。
(作者單位:湖南省瀏陽市第六中學(xué);山東省壽光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