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當代大學生理想信念狀況的主流是積極、健康、向上的,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著理想信念模糊、價格觀念扭曲、誠信意識淡漠、心理素質(zhì)脆弱等問題。胡塞爾創(chuàng)立的目的論的歷史解釋方法有助于理解在生活世界中展現(xiàn)出的歷史的目的,人生的意義和人類的根本任務。將其應用在理想信念教學中,可以使大學生在對馬克思主義真正認知的基礎上,自覺樹立科學的理想信念。
【關(guān)鍵詞】 目的論的歷史解釋方法;理想信念;教學應用オ
理想信念是人的心靈世界的核心,有無理想信念,有什么樣的理想信念,決定了人生是否高尚,還是庸俗空虛。科學的理想信念,正是當代大學生乘風破浪、搏擊滄海的燈塔和動力之源。大學生只有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明確學習的目的和意義,激發(fā)起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和自身成才而發(fā)奮讀書的強烈責任感與使命感。
一、理想信念教育是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
中共中央、國務院發(fā)布的《關(guān)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把理想信念教育看作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其主要目的就在于通過理想信念教育,在大學生這個重要的青年人群體之中,弘揚以愛國主義為主要內(nèi)容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重點的時代精神,發(fā)揚集體主義精神,堅定社會主義信念,使全體大學生始終保持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tài)和不屈不撓的堅強意志。江澤民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發(fā)表重要講話時也指出:“要緊密結(jié)合干部群眾在思想認識和工作、生活中產(chǎn)生的新問題,突出加強理想信念教育,不斷增強全體人民的凝聚力?!焙\濤在切實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講話中也強調(diào):“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深入進行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教育?!顾写髮W生都明白,黨和人民對當代大學生寄予殷切期望,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需要大學生去建設,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大學生去奮斗……?!崩硐胄拍罱逃羌訌姶髮W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核心。
科學高尚的理想不僅具有現(xiàn)實性,而且具有預見性,它為人們提供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的巨大力量。而信念一經(jīng)形成,就會使人堅貞不屈,百折不撓地追求理想目標。人生就是一個奮斗的過程,而科學的理想信念能給人提供有意義的奮斗目標和追求目標的前進動力。詩人流沙河曾對人生理想引吭高歌:“理想是石,敲出點點星火;理想是火,點燃熄滅的燈;理想是燈,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保?]歷史上許許多多的杰出人物之所以偉大,之所以為人們所敬仰,就是因為他們有崇高的理想,有為人類進步和解放而奮斗終生的“鴻鵠之志”。
對于當代大學生來說,科學的理想信念尤為重要。人的理想信念,反映的是對社會和人自身發(fā)展的期望。有什么樣的理想信念,就意味著以什么樣的方式和期望去改造自然與社會、塑造和成就自身。大學階段,“做什么人”的問題是同學們在學習生活中會時時面對的課題,只有樹立科學高尚的理想信念,大學生才能很好地解決這一人生課題。同時,科學的理想信念能給大學生提供人生的總的原則與目標,有助于大學生解決走什么路的人生課題,培養(yǎng)當代大學生克服困難和應對挑戰(zhàn)的堅強意志。
總體而言,當代大學生理想信念狀況的主流是積極、健康、向上的。他們對祖國的前途十分關(guān)心,認識到個人的命運與國家的發(fā)展是緊密相聯(lián)的。在思想政治方面,他們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堅決擁護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對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xiàn)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充滿信心。在生活和學習中,他們思想活躍,自尊意識突出,成才愿望強烈。
但我們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伴隨著經(jīng)濟全球化進程的日益深入,潮水般涌入的各種文化思潮和價值觀念沖擊著大學生的思想,某些腐朽落后的生活方式也侵蝕著大學生的心靈。某些大學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價值取向扭曲、誠信意識淡薄、社會責任感缺乏、艱苦奮斗精神淡化、團結(jié)協(xié)作觀念較差、心理素質(zhì)欠佳等問題。對于大學生理想信念方面出現(xiàn)的這些問題,我們既不能忽視,也不能回避。因為,要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共同理想,大學生群體的理想信念狀況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要素。對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中國來說,大學生是十分寶貴的人才資源。大學生的素質(zhì)是確保我國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始終立于不敗之地的關(guān)鍵,而理想信念是大學生素質(zhì)的關(guān)鍵要素。
二、在樹立科學的理想信念教學過程中,有一個不容回避的教學難點
對大學生科學的理想信念教育,內(nèi)容很簡單,主要有兩條:一是確立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信仰;二是樹立在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共同理想。對于為什么要樹立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信仰,2007年修訂版《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給出了三點理由:“一是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又是崇高的;二是馬克思主義具有持久的生命力;三是馬克思主義以改造世界為己任?!保?]可以說,這幾條理由是實事求是的,也是對整體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評價。但關(guān)鍵在于我們德育工作者怎樣去講授這些內(nèi)容,才能使學生認識到這是事實。因為德育和一般的知識傳授不同,德育教育必須觸動人的心靈,走進人的內(nèi)心深處,引起人們的共鳴,激發(fā)人的情感,德育教育才能達到“德育”的效果。我們在講述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又是崇高時,如果僅僅告訴學生這是因為馬克思主義深刻揭示了人類歷史的發(fā)展規(guī)律,反映了無產(chǎn)階級的革命本質(zhì)和博大胸懷,以解放全人類為己任,為人類的進步和解放指明了正確方向,為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學的觀點、立場與方法,甚至再加上一些的經(jīng)典的馬克思主義者的具體言論來辯護,德育效果也會不好。因為這樣的內(nèi)容,容易使學生認為這只是對馬克思主義的外在評價,而不是對馬克思主義內(nèi)在的實事求是的理論概括。筆者認為,這樣的教學忽視了聽者所具有的馬克思主義的知識背景(非馬克思主義專業(yè)的大學生并沒有系統(tǒng)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的背景),也不符合大學生認知特點與規(guī)律。同時,大學生也已具有一定的評價和選擇能力。他們的評價與選擇并不是盲目的,而是建立在對實事充分了解的基礎之上。
在德育教學過程中,筆者認為應該處理好認知與評價的關(guān)系。認知是評價的基礎。只有在認知的基礎之上才能產(chǎn)生情感,然后才有信念和信仰。認知不等于評價。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又是崇高的,不在于我們怎樣說,而在于馬克思主義本身。要想讓學生樹立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信仰,我們首要的任務就是讓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理論有一個確切的認知。我們的教材在論證馬克思主義既是科學的又是崇高的等論點時,其論證空間畢竟有限,不可能把整體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教師如果只是向?qū)W生泛泛而談一些關(guān)于馬克思主義的言論,必然會導致這樣的結(jié)果:教師很難理清授課思路,也不容易說明問題;同時,很難調(diào)動學生參與的興趣,達不到教學目的。筆者認為,剛?cè)胄5拇髮W生對馬克思主義的了解大都限于一些零碎的概念。這決定了我們的科學的理想信念教育面臨著一個教學難點: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里,既要給學生介紹一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又要使他們在了解這些知識的基礎上確立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信仰和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這是一個不容回避的而且必須在德育教學中解決的問題。[JP]
三、胡塞爾的目的論歷史解釋方法給我們提供了一個解決難點的有效途徑
胡塞爾晚年非常重視對生活世界的研究。他研究生活世界的目的是為了他整個理論的需要,目的是把生活世界還原為比生活世界更深一層次的純粹自我和純粹意識的世界。而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創(chuàng)造了目的論的歷史解釋方法。當然,目的論的歷史解釋方法也是對先驗還原和本質(zhì)還原的一種補充。目的論的歷史解釋方法是一種釋義學,它有助于理解在生活世界中展現(xiàn)出來的歷史的目的,人生的意義和人類的根本任務。它事先認定:歷史有一個總的目的,歷史是統(tǒng)一的,哲學史是歷史的精髓。究竟什么是歷史的目的呢?這通過對哲學作品的解釋才能明確,解釋包括三部分:解釋者、被解釋的作者和被解釋的作品。[JP]
解釋者必須具有高度的懷疑精神,又不事先持否認態(tài)度。目的論的歷世解釋方法是通過提問與問答的方式進行的,也就是在于歷史的對話中才能發(fā)現(xiàn)歷史事實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及其深藏的歷史的真正目的。按照胡塞爾的思路,對于哲學作品,大致可以提出下問題:
1、什么是被解釋的作者面臨的形勢?
2、這一形勢如何促動這位作者?
3、什么是作者的原初的動機?
4、什么是作品在作者本人那里的原意?
5、以后是否和如何發(fā)生意義的轉(zhuǎn)移和掩蓋?
6、什么是作品的歷史意義?[3]
胡塞爾認為,通過這種與歷史對話的方式,我們可以打開一個研究空間,從而達到認知歷史的目的。在胡塞爾那里,他自認為運用目的論的歷史解釋方法把生活世界還原為純粹自我和純粹意識的世界是成功的。在這里,我們不討論胡塞爾是否達到了自己的目的,我們也撇開他的先驗唯心主義不談。筆者認為,他的目的論的歷史解釋方法可以運用在對當代大學生的理想信念的教育過程中,幫助同學們有效的認知馬克思主義,為解決理想信念教育的難點提供了一個比較可靠的途徑,從而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里使人們在對馬克思主義理論認知的基礎上樹立科學的理想信念。例如,對于馬克思主義我們可以提出如下問題:
1、什么是馬克思(或者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其他經(jīng)典作家)面臨的形勢?
2、這一形勢如何促動馬克思尋求解放全人類的理論?
3、他的原初動機是什么?他是如何尋求理論的?后來的馬克思主義者對馬克思主義理論每一次的創(chuàng)新的動機是什么?
4、馬克思創(chuàng)造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本意是什么?
5、馬克思主義在發(fā)展的過程中是否發(fā)生了意義的轉(zhuǎn)移和掩蓋?如果它的意義發(fā)生了變化?原因何在?
6、馬克思主義歷史意義在哪?創(chuàng)新的馬克思主義的歷史意義又是什么?
這些問題不僅給學生提供了一條了解馬克思和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非常明確的線索,而且能使學生了解到過去馬克思主義是偉大的,與時俱進的馬克思主義仍然是偉大的。當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弄清了這些問題,那么對于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又是崇高的,馬克思主義是以改造世界為己任的說法就不言自明了;對同學們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教育不再是說教而真正是說理了。同時,這樣問答式的教學方法,符合大學生的學習特點,也能極大地調(diào)動學生積極參與到問題中去。一旦學生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在教師的幫助下通過自己的努力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然后對這些問題經(jīng)過分析與綜合,他們就會認識到馬克思(或者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其他經(jīng)典作家)主義理論的正確性。從而在對馬克思主義真正認知的基礎上,自覺樹立科學的理想信念。
【參考文獻】
[1] 流沙河.流沙河文集.上海文藝出版社,1982,P19.
[2] 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修訂版,P22-23.
[3] 胡塞爾.歐洲科學的危機和先驗現(xiàn)象學.1976德文版,P5,轉(zhuǎn)引自劉放桐主編.新編現(xiàn)代西方哲學史,P323.
ァ咀髡嘸蚪欏開
王文義,商丘醫(yī)學高等專科學校副校長,副教授,主要從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