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農村中小學地處偏僻,交通閉塞,教育相對落后,美術教學長期處于被動局面,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但是。農村美術教學又具有獨特的教育背景、環(huán)境、人文等,在某些方面有著城鎮(zhèn)學校所無可比擬的優(yōu)勢。如果我們的師生攜起手來共同努力,發(fā)揚長處,著力挖掘本地美術課程資源,農村中小學美術課照樣會很精彩。
一、美術教學需張揚之處
1.揚自然景物美之長
農村學生出門見山河,抬頭見樹木。河灘、山頭都是學生寫生的好去處,既有學生繪畫的對象,又能陶冶學生的情操。農村的美術課不是老師一個人的“獨角戲”,讓學生走出嚴肅沉悶的課堂,走入生活,貼近生活,融入生活。生活即學習,學習亦即生活。在農村這個廣闊的天地里,學生們可以自由地學習而不受條條框框的束縛。例如,在《感受春光,了解春天》一課,可以讓學生走出去,在河邊、山間、田頭仔細地觀察、揣摩,捕捉自然界的哪些現(xiàn)象或征候向我們傳達了春天到來的信息,帶著照相機把典型的畫面拍下來,在上課時使用。這樣,他們在接受該課的新知識時就會表現(xiàn)得很積極,很迅速。
2.揚材料之長
在農村,樹根、樹樁、樹葉、麥稈、玉米秸、植物果實、石頭到處都是,是美術學習享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材料。在學生靈巧的手中,這些材料都可以變成一幅幅漂亮的畫。比如,樹葉千姿百態(tài),與很多物體的形狀相似,用樹葉來貼畫各種物體,既經濟實惠,又能提高孩子的繪畫能力,對提高學生的動腦、動手能力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我校東面山上有很多粉化石,雖不怎么牢固,但質地細,容易磨制,方便雕刻,是學生學習篆刻的好材料。將無帽的鐵釘砸一砸,磨一磨,再套上竹管就成了雕刀。我們雕刻的作品可多了,雕了陰刻雕陽刻,刻了名章刻閑章。
3.揚民間藝術之長
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手工藝。我們山里的孩子有很多都會用水竹篾編小竹籃。有個同學一改圓形竹籃為扁形的書包,上口涂著兩道紅杠,底角邊涂著波浪形的綠邊,中間染著“bag”,再刷上清漆,黃亮黃亮的,讓人驚嘆不已。
二、美術教學需回避之處
農村蘊藏著豐富的美術課程資源和開發(fā)潛力,比城鎮(zhèn)具有許多優(yōu)越的條件,但在如教學資料、經濟條件等方面,農村學校相比城鎮(zhèn)學校又有很大的差距。教師應當采取多樣化教學形式,避開短處,保證美術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
1.避死摳教材之短
毋庸諱言,現(xiàn)行人教版美術中小學教材比較適用于城鎮(zhèn)學校。無論在學校教育環(huán)境還是家庭教育環(huán)境方面,農村的學生都比城鎮(zhèn)學生稍遜一籌,美術課很難系統(tǒng)地按教材來教學。這就需要美術教師切合實際、因地制宜地設計和安排便于農村學生接受的美術課。比如繪畫日記就是一種很好的形式,它不拘場地,不限工具,又能和其他科目相結合。再加上美術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比較寬泛,著重在培養(yǎng)美術興趣、掌握學習方法、發(fā)展能力和陶冶情操方面,因此大可不必死摳教材。再從源于自然這一點來看,美術從思想意識觀念教育上更易轉化,從體制上看課程的進程更能讓教師有寬泛的權利。與其死死盯著所謂的官方教材,不如搞自己的鄉(xiāng)間特色,從而引導學生去感受美、發(fā)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
2.避經費不足之短
我校曾舉辦一次就地取材的工藝作品展覽:那棕樹葉編織的蚱蜢,精巧別致;根雕“高歌”,創(chuàng)意新穎;用不同顏色的刨花拼貼的“豐收”景象更是讓人大飽眼福。這些都是學生沒花錢或花很少的錢做出來的。
上天給人的機會總是均等的。我校雖是一所地處偏僻的農村中學,但同學們學習美術的氛圍很濃。在市縣舉辦的美術比賽中,屢屢獲獎,有的還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績。實踐證明,只要我們農村美術教師都做有心人,揚長避短,善于從生活中去粗取精,提煉適合于學生的美術資源,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鍛煉學生敏銳的觀察力和在平凡的事物中發(fā)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農村的美術教學一定會“美”起來。
(責任編輯: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