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瓊
以前看過央視的系列片《大國崛起·德國》,其中的一幕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70年冬,德國新上任的總理勃蘭特,在波蘭華沙猶太人紀念碑前獻完花后,在世界各國媒體的注視下,在如同嗚咽的寒風中,突然向紀念碑跪下了。這個本不必這樣做的反納粹人士,替所有必須下跪的人跪下了。世界被他這一舉動震驚了,多年后的我看到這一幕時,仍為他這一跪背后的整個德意志民族的尊嚴而震撼。
縱觀歷史長河,能肩負起一個民族尊嚴的人很多:周恩來總理面對外國記者咄咄逼人的提問時,用智慧與氣度展現(xiàn)中國的尊嚴;林則徐虎門銷煙,用無畏展現(xiàn)中華民族的尊嚴;文天祥在獄中寫下“時窮節(jié)乃現(xiàn),一一垂丹青”,用氣節(jié)展現(xiàn)了民族的尊嚴……如此等等,古今中外,不勝枚舉,這些人用崇高的人格,捍衛(wèi)和展現(xiàn)了國家的尊嚴。而下跪,這個跟尊嚴似乎從來扯不上關系的動作,卻在勃蘭特總理的膝下,重拾了整個德意志民族的尊嚴。
二戰(zhàn)時,德意志,這個一度失去理智的民族,殺害了數(shù)百萬猶太人,當戰(zhàn)爭過去,當受難者墓前已長出萋萋芳草,當和平的圣歌傳遍世界,一個民族,該怎樣面對不堪回首的過去?該怎樣找回一個大國的尊嚴?是忘卻,還是銘記?勃蘭特給出了答案:一個民族,只有勇敢地面對過去的一切光榮與不堪,只有真誠地為犯過的錯誤贖罪,只有從歷史中汲取教訓,才能為世界所尊重,才能找回一個大國真正的尊嚴。而那些不愿承認自己罪惡一面的民族,貌似強大,但他們的尊嚴,將永遠下跪。
當然,一個國家的尊嚴,并非一個人所能夠支撐的。當勃蘭特總理替德國人民重拾尊嚴后,這個民族就小心翼翼地保護著它,再也沒有丟失過;盡管經(jīng)濟剛剛恢復,政府依然從財政中撥出巨款賠償給受難者親屬及受難國,年年如此,從未中斷;德國人在自己國家修建了大量二戰(zhàn)紀念碑、博物館,并鼓勵人們參觀,在歷史教科書中完整地記錄了這段歷史,警示后人,以史為鑒,避免重蹈覆轍。我們可以看到,這是一個理智、清醒的民族,他們明白尊嚴之于國家的價值,德意志,不愧為一個崛起的大國,真正的大國。
而今,柏林上空飛起白鴿,時光撫平歷史的傷口,再不見當年戰(zhàn)爭的陰霾。而我們從當年模糊的黑白影像中,從那鄭重一跪中,依稀可見一個大國重新拾起的尊嚴,是那么神圣,那么美麗。
(指導教師陳香瑤)
(選自虎嶺文學社《虎嶺晨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