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 川
幾經(jīng)天地風雨,幾歷世海沉浮,身已日漸成熟,心亦不復幼稚。原想身心自此將永遠以不變應萬變,恪守“靜則美,動則常咎”的哲學,時時事事明哲保身,奈何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每每進情入景,都不由得要心馳神動。不是嗎?這一日逢得九九重陽。便忽然鬼使神差地起了登高的雅興,于是乎出得門去,爬坡登山,近觀遠眺。一路行來,或淺吟,或低唱,頗有“思接千載”、“視通萬里”之勢。
一
真想不到,這次登高的諸多思緒,竟然是從一首小詩的吟詠開始的:
何必去一一細數(shù)
這遍地的荒草呢
既然走不到海角天涯
那用以寄托相思的茱萸
也就不必苛求
菊花呢
縱然可以開遍大地
卻也沒有必要一一采來
別在鬢角
九月九日
本身便是一片相思的土地
只要能夠記著它
我們便都是這土地上的
相思之草
獨在異鄉(xiāng),我比王維那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的詩中所描繪的情景慘淡得多了——我登得高處,不僅沒有菜萸可插,而且只有我一人。在異鄉(xiāng)這塊既熟悉又陌生的士地上,逢此節(jié)日,信步野外,我多想找到幾株可以寄托相思的茱萸啊,可是遍數(shù)荒草,不僅沒有茱萸,就連菊花也不多見。幸虧成熟了的心是早已學會了在失意中自我慰藉的,不然,登高歸來,滿懷愁緒,我真無法想象那無形而巨大的痛苦。我想,我可以找不到一株茱萸、一朵菊花,但是,我必定是有著濃濃的思鄉(xiāng)思親之情的。并且,我也相信:種族可以不同,地域可以各異,但所有人的思鄉(xiāng)思親之情卻都是相同的。
是的,當我,當我們站在高處,板目遠眺的時候,我們還有什么值得遺憾的呢?藍天下,大地上,我們不都是一株偉大的相思草嗎?這一棵相思草從很久很久以前開始萌發(fā),一直生長到今天,還將一直伴隨著人類,直到永遠!
二
在荒草之中,忽然發(fā)現(xiàn)了一株淡紫色的小花,我叫不出它的名字。時值晚秋。在萬物凋零殆盡之際,它獨秀于一隅,給人一種全新的感覺。我是不識得“勿忘我”這種花的,只知道它大致也是紫色的。當我看到這株小花時,我?guī)缀跬瑫r也就認為它就是“勿忘我”了——那種我從廣播劇里聽到的“勿忘我”!
這是一個多么富有詩意的名字呀——勿忘我,僅僅由這個名字生發(fā)開去,我們便不難想象這種花的高雅了。而不論是誰,只要一聽到“勿忘我”這三個字,便都會引出無窮的遐想。不是嗎?在我們每個人的心里,珍藏著多少讓我們不能忘記的名字呀!這些名字,或偉大、或平凡,卻都與我們的生命融為一體。我們不會忘記這些名字,也希望自己的名字不會被他們忘記。
隔山隔水的故鄉(xiāng)呀。勿忘我!
天各一方的親人呀,勿忘我!
三
人就是這樣不可思議,他可以面對美景而傷懷,也可以身處逆境而云樂。
站在高處,極目望去,不遠的地方,群山與藍天攜手,豎起一道天然的屏障,將視線隔斷。一般的人,或許又會因之而遺憾了,可我覺得,這屏障似乎是在提醒人們:盡管你已達到了相當?shù)母叨?。但你的局限依然是無所不在的。宇宙之大,秘密之多,縱然無屏障阻隔,然僅憑二目之所視,誰又能將其窮盡呢?與其無可奈何地為有限的視力嘆息,倒不如為無窮的想象而慶幸。
心靈原本是自由的。想象原本無所不至。在這個現(xiàn)代化高度發(fā)達、人與人愈發(fā)挨近、心與心日漸疏遠的年代里。倘若我們不是終日專注于人事、疲命于生計、哀樂于得失,我們又會享受多少心靈飛升的樂趣呢?
很少有人能敞開心靈面對自然。并從大自然中汲取靈光。對于那些平庸的人來說,他們可以有良辰,但永遠不會有關景。他們也永遠不會理解那些從大自然的美景中獲得樂趣的偉大的心靈。在平庸人眼里,美景也是平庸的。唯有那些偉大的心靈,才可以處處得到大自然美景豐厚的賜予。
四
我們離大自然太遠了!
站在高山之巔,由景生情,除了胸中那一腔思鄉(xiāng)思親之情無以寄托外。尚有萬千思緒在心頭涌動。是的,我們離大自然太遠了。我們真的應該虔誠地去拜見一下大自然了,不僅因了大自然的美麗,而且還因了大自然包蘊一切的神奇。
分明還記得韓東那首寫山民的詩:
小時候,他問父親
“山那邊是什么?”
父親說:“是山”。
“那邊的那邊呢?”
“山,還是山”
我雖然沒有生長在山里,可在山里住得久了,卻不知不覺以山民自居起來。說是山民,絕對沒有自豪的成分,倒是有幾分酸辛。十幾年里,自從我認識了大山以后,我就開始渴望到山外邊去看一看。在山里,我常常會突發(fā)奇想:假如有一天,山里的人能到山外邊去看一看,甚至住一?。欢酵獾娜四?,也來山里看一看,或者住一住,那該是怎樣的一種情景啊!
請不要誤以為我是在背叛腳下的土地,不,我或許比任何人更珍愛這片養(yǎng)育了我們的土地。只是,我覺得,我們都是宇宙的子孫,偌大的宇宙尚為我們共同所有,更莫說一個小小的地球了。
山川相連山川卻異趣,海河相通而海河不同,仁者智者并非天生有別,或許是近山或近水的結果。人是不應該僅僅只屬于某一片土地的,我們再也不能被終生禁錮在一方土地上了,我們再也不能生于斯亦葬于斯了。我們還需要一種更大的生存空間,我們更渴望過一種更新奇的生活。
責任編輯:吳華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