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枝兵
摘要 基于調查大學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采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對宿州學院2008級大學新生進行心理癥狀自評測查,對其中3 602個有效樣本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果表明,3 602名學生心理問題檢出率為13.6%,強迫癥狀、焦慮、恐怖和精神病性高于全國常模;心理健康水平方面,男生低于女生,本??茖W生無明顯差異,不同學科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且體育類學生與其他學科學生相比差異顯著,城市學生高于農村學生,師范類學生低于非師范類學生。結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應從大一開始,重點應放在對大學生普及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導上,同時加強大學新生的自我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關鍵詞 大學新生;心理健康;癥狀自評量表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489X(2009)02-0017-03
1 問題的提出
近些年來,高校校園內暴力、悲劇性案件等極端事件時有發(fā)生,且案件發(fā)生率有連年上升的趨勢。很多跡象都表明,高校校園極端事件的發(fā)生與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不良密切相關。因此,關于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研究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越來越多的研究者形成一種共識:作為一項系統(tǒng)工程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應該在學生剛剛進入大學校園的時候就開始[1]。因而,關于大學新生的心理健康研究就成為這一領域的熱門話題[2-5]。如果能及時有效地對存有心理健康問題的學生作出鑒別和有效干預,同時對大學新生中較為普遍的心理行為困擾進行及時疏導,那么不僅可以減少大學生中極端事件的發(fā)生,也將為廣大學生愉快而有效的學習奠定一個和諧的內部心理環(huán)境。
目前,相關的研究由于使用測量工具的不同,加上地區(qū)文化環(huán)境的差異,以及對心理問題理解上的差異,并沒有得出比較一致的結論?;谝陨峡紤],結合宿州學院的實際情況,采用目前國內通用的癥狀自評量表(Symptom Checklist-90,SCL-90),筆者對2008級入學新生進行心理健康普查,并根據回收的有效問卷對大學新生心理健康狀況進行整體和比較分析,同時針對問卷調查中集中反映出來的問題提出一些具體的對策及建議。
2 對象與方法
2.1 研究對象選取宿州學院2008級12個系本專新生共4 297人為研究對象,實際參加測試人數3 602人。其中參加測試的男生2 005人,占總人數的55.7%,女生1 597人,占總測試人數的44.3%;來自城市的1 078人,占29.9%,農村的2 524人,占70.1%;本科2 113人,占58.7%,??? 489人,占41.3%;文科1 056人,占29.3%,理科2 107人,占58.5%,藝術286人,占7.9%,體育153人,占4.3%;師范專業(yè)1 241人,占34.5%,非師范專業(yè)2 361人,占65.5%;參加測試學生平均年齡18.85±1.34歲。
2.2 研究方法采用SCL-90為研究工具。該量表內容涉及感覺、情緒、思維、意識、行為、生活習慣、睡眠等臨床上常見的精神癥狀,共10個因子,分別為F1(軀體化)、F2(強迫癥狀)、F3(人際關系敏感)、F4(抑郁)、F5(焦慮)、F6(敵對)、F7(恐怖)、F8(偏執(zhí))、F9(精神病性)以及F10(其他)等[6]。量表采用1~5級計分制,在學生自愿參加的前提下,由經過培訓的任課教師組織現場發(fā)放問卷進行筆測,統(tǒng)一指導語,學生在30分鐘內填涂心理測評答題卡進行自我評定。
2.3 統(tǒng)計學處理問卷回收后統(tǒng)一管理,使用Excel2003錄入原始數據,再利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并與全國青年組常模[6]進行比較。
3 結果
3.1 2008級大學新生總體心理健康狀況以SCL-90因子中任一因子得分≥3作為心理問題的檢出標準,發(fā)現本組3 602名大學新生的心理問題總檢出率為13.6%(489∕3 602),各因子的檢出率由高到低依次為:強迫癥狀3.5%(126人)、人際關系敏感2.6%(95人)、抑郁1.6%(56人)、偏執(zhí)1.2%(43人)、其他生理睡眠問題1.2%(43人)、敵對1.1%(38人)、精神病性0.78%(28人)、恐怖0.75%(27人)、焦慮0.67%(24人)、軀體化0.25%(9人)。
3.2 與全國常模的比較如表1所示,本次心理測試大學新生的SCL-90各因子分,除t2、t5、t7和t9得分高于全國青年組常模外,其余因子得分均低于全國青年組常模(表1)。
3.3 分類比較為全面了解不同群體可能存在的心理問題,有針對性地實施心理健康輔導與教育,筆者按性別、學歷層次、學科類別、來源、專業(yè)類別進行結構分類并對比分析。
1)性別各因子的比較分析。由表2可知,除F1、F3、F4、F5、F10性別差異不明顯外,其余因子在性別差異上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學歷層次的各因子比較分析(表略)。除F9(精神病性)本??撇町愶@著(t=-5.119,p<0.001)外,其余各因子在學歷層次上的差異均不明顯,不具備統(tǒng)計學的意義。
3)學科類別的各因子比較分析(表略)。除F4(抑郁)上文科學生高于理科學生,兩者有顯著差異(t=2.553,p<0.05)外,其余各因子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另外,文科學生F3(人際關系敏感)、F9(精神病性)因子得分明顯高于藝術類學生,而藝術類學生F7(恐怖)、F10(其他)因子得分明顯高于文科學生,其余各因子兩者差異不大;在F1(軀體化)、F4(抑郁)、F6(敵對)、F10(其他)4個因子得分上,體育類學生明顯高于文科類學生,且差異顯著,其他因子兩者差異不大;除F1(軀體化)、F2(強迫癥狀)、F3(人際關系敏感)、
F6(敵對)、F9(精神病性)5個因子得分,體育類學生高于藝術類學生外,其余因子差異不明顯;理科
學生F1(軀體化)、F10(其他)2因子得分低于藝術類學生,而F9(精神病性)因子的得分則高于藝術類學生,其余因子兩者差異不大;除F3(人際關系敏感)、F7(恐怖)、F8(偏執(zhí))、F9(精神病性)4個因子兩者差異不大外,其余因子得分體育類學生均高于理科學生。
4)學生來源的各因子比較分析。由表3可以看出,除F1、F6、F8三個因子外,其余各因子得分農村地區(qū)的學生均高于來自城市的學生,且F2、F3、F4、F5、F7因子得分差異極為顯著。
5)專業(yè)類別的各因子比較分析。由表4可知,除F4、F7、F10三個因子師范專業(yè)的學生得分明顯高于非師范專業(yè)的學生外,其余因子差異不明顯。
4 討論
4.1 2008級大學新生總體心理健康狀況以往采用SCL-90對大學生群體進行的相關研究顯示,心理問題的檢出率為3.79%~26.14%[7];本次對3 602名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普查結果顯示,心理問題的檢出率為13.6%,處于該區(qū)間的中等水平,表明2008級新生總體心理健康水平不太樂觀。另外,該批新生強迫癥狀、焦慮、恐怖和精神病性4個因子的得分明顯高于全國青年組常模,與有關文獻報道的調查結果一致[8]。因此,應當引起相關心理健康教育部門及工作者的足夠重視。建議在新生入學后及時針對發(fā)生頻率較高、危害較大的心理問題開展心理健康指導與干預工作,以避免造成心理問題的加重或誘發(fā)其他更多的心理問題。
4.2 男女生心理健康狀況比較國內已有研究發(fā)現男女生在一些因子上有差異,但結論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9]。本次研究發(fā)現:男生在SCL-90的因子分大多高于女生,其中F2(強迫癥狀)、F6(敵對)、F8(偏執(zhí))、F9(精神病性)4個因子達到顯著水平,這意味著男生可能存在更多的心理隱患。主要原因在于人們對男女的社會角色期望不同,傳統(tǒng)觀念認為男性是家庭的支柱、責任的化身,理應承擔更多的義務。與此同時,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優(yōu)秀女性躋身職場,日趨激烈的社會競爭使男性承受更大的生存壓力。強烈社會責任感和嚴峻的就業(yè)形勢在男性大學生內心產生激烈的沖突,而他們較少主動傾訴宣泄和尋求社會支持,因而心理隱患高于女生。
4.3 不同學歷層次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比較調查中發(fā)現,除F9(精神病性)外,本??茖W生在心理健康水平上并無明顯差異,這與早幾年在本校進行的調查結果有所不同(??粕睦斫】邓礁哂诒究茖W生)(丁雪紅,2004)。原因可能是學校升本后竭力優(yōu)化辦學環(huán)境,改善辦學條件,豐富辦學經驗,作為本科院校已日漸成熟;另外,考生填報志愿也更趨于理性。
4.4 不同學科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比較本次調查顯示:除F4(抑郁)因子上存在顯著差異外,其余各因子得分文科學生大多略高于理科學生,但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這與前文考查量表總分所得結果基本一致;藝術類學生心理健康水平與文科學生基本持平;體育類學生和其他學科學生相比,部分因子得分明顯偏高,總體心理健康狀況不如其他學科的學生,其原因可能是體育類學生面臨雙重壓力(高考和日常體育訓練)造成的。
4.5 城鄉(xiāng)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比較人格特質與個體成長經歷密切相關。研究結果顯示:農村學生人際關系敏感、焦慮,心理更為脆弱,容易遭受心理問題的侵襲,環(huán)境適應能力明顯低于城鎮(zhèn)學生。這可能是由于:一方面,農村地區(qū)教育條件較為落后、信息相對閉塞,農村學生視野相對狹窄,從農村來到城市,角色轉變、適應環(huán)境的過程中難免有心理上的困惑與不安;另一方面,家庭經濟壓力、貧困引發(fā)的一系列生活學習以及人際交往方面的問題,使得農村學生更容易出現自卑、抑郁、焦慮、敏感等問題。
4.6 不同專業(yè)類別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比較本次調查結果顯示:除F8(偏執(zhí))、F9(精神病性)因子外,其余因子得分師范類學生均高于非師范類學生,且F4(抑郁)、F7(恐怖)、F10(其他)3個因子達到顯著性水平,因此,師范類學生心理健康狀況不如非師范類學生。原因在于:其一,師范生的學習壓力可能大于非師范生,除日常學習任務外,還有普通話、計算機考級、外語四六級、自考、專升本、考研以及將來的考編問題等;其二,師范生將來的就業(yè)面相對較窄,因而就業(yè)壓力明顯高于非師范生;其三,學院在逐漸轉型,師范專業(yè)招生人數明顯低于非師范專業(yè)(1 241/2 361)。
5 結論
本次心理健康調查結果發(fā)現:1)2008級新生心理問題檢出率達13.6%,整體心理健康水平不高,常見的心理問題類型包括強迫、人際關系敏感、焦慮、抑郁,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有待加強;2)新生心理健康水平具有性別差異,男生在強迫癥狀、敵對、偏執(zhí)和精神病性等方面出現心理問題的機率高于女生,應當加強對男性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3)2008級本??菩律睦斫】邓讲淮嬖诿黠@差異(除精神病性外),與往年相比,本科生心理健康水平有所提高;4)2008級新生心理健康水平存在部分學科類型差異,其中文理學生差異不大,藝術類學生心理健康水平與文科學生相當,體育類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明顯低于其他學科的學生,加強對體育類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已刻不容緩;5)來自農村地區(qū)的學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城市學生,人際關系緊張、焦慮、自卑、抑郁、環(huán)境適應能力弱等是他們常見的心理問題;6)師范類學生整體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非師范類學生。
6 建議
鑒于本次研究的結論,結合宿州學院的實際情況,建議如下:1)心理健康教育的重點應放在對大學生普及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導上,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講座活動,并注意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危機的防御和干預,爭取將心理疾患扼殺在萌芽狀態(tài);2)心理健康教育應滲透到班級,建立班級心理委員制度,讓心理健康教育進入課堂,進入學生寢室,并為學生建立動態(tài)的心理檔案;3)開設與心理健康教育有關的課程,如心理學、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就業(yè)指導、生涯規(guī)劃等;4)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針對大一新生開展以適應為主的團體心理拓展訓練活動;5)密切關注男性大學生和體育系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加大對農村學生尤其是貧困生的人文關懷,盡可能為他們提供一些勤工助學的機會,使他們在實踐中自強自立,走出自卑、敏感的陰影。
參考文獻
[1]董澤松,楊天怒,張明,等.2900名大學新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分析[J].大理學院學報,2008,7(5):65
[2]段鑫星,付豪,宋冰,等.2000—2003級新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分析[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5,13(4):305
[3]劉克善,劉銜華.3089名大學新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研究[J].衡陽師范學院學報,2005,26(7):146
[4]劉淳松,陳正.湖南理工學院大學新生SCL-90測查與分析[J].中國健康教育,2007,23(3):180
[5]藺曉賢,雷黃蓉.某高師院校2006級新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與分析[J].湖州師范學院學報,2007,29(2):116
[6]宋專茂.心理健康測量[M].第二版.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5,3:222-228
[7]鄭曉邊,劉華山.大學生心理健康測評與干預[J].教育研究與實驗,2000,3:44-49
[8]劉忠秀,尹星星,尤海燕,等.8402名2005級大學新生癥狀自評量表調查分析[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7,13(2):188
[9]楊明明.康復專業(yè)大學生心身健康及相關因素研究[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5,11(6):499-500